吉林省长春外国语学校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2)
时间:2017-11-04
二、古代诗文阅读(41分)
(一) 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7-10题。
寇准,字平仲,华州下邽人也。准少英迈,通《春秋》三传。年十有九,举进士。太宗取人,多临轩顾问,年少者往往罢去。或教准增年,答曰:“准方进取,可欺君邪?”后中第,授大理评事,累迁殿中丞、通判郓州。召试学士院,授右正言、直史馆,为三司度支推官,转盐铁判官。
会诏百官言事,而准极陈利害,帝益器重之。擢尚书虞部郎中、枢密院直学士,判吏部东铨。尝奏事殿中语不合帝怒起准辄引帝衣令帝复坐事决乃退上由是嘉之曰朕得寇准犹文皇之得魏征也。
淳化二年春,大旱,太宗延近臣问时政得失,众以天数对。准对曰:“《洪范》天人之际①,应若影响,大旱之征,盖刑有所不平也。”太宗怒,起入禁中。顷之,召准问所以不平状,准曰:“愿召二府至,臣即言之。”有诏召二府入,准乃言曰:“顷者祖吉、王淮皆侮法受赇,吉赃少乃伏诛;淮以参政沔之弟,盗主守财至千万,止杖,仍复其官,非不平而何?”太宗以问沔,沔顿首谢,于是切责沔,而知准为可用矣。即拜准左谏议大夫、枢密副使,改同知院事。
自唐末,蕃户有居渭南者,温仲舒知秦州,驱之渭北,立堡栅以限其往来。太宗览奏不怿,曰:“古羌戎尚杂处伊、洛,彼蕃夷易动难安,一有调发,将重困吾关中矣。”准言:“唐宋璟不赏边功,卒致开元太平。疆埸之臣邀功以稔祸,深可戒也。”帝因命准使渭北,安抚族帐,而徙仲舒凤翔。
真宗即位,迁尚书工部侍郎。六年,迁兵部,为三司使。时合盐铁、度支、户部为一使,真宗命准裁定,遂以六判官分掌之,繁简始适中。景德元年,契丹内寇,纵游骑掠深、祁间,小不利辄引去,徜徉无斗意。准曰:“是狃②我也。请练师命将,简骁锐据要害以备之。”是冬,契丹果大入。因请帝幸澶州。高琼麾卫士进辇,帝遂渡河,御北城门楼,远近望见御盖,踊跃欢呼,声闻数十里。契丹相视惊愕,不能成列。帝尽以军事委准,准承制专决,号令明肃,士卒喜悦。敌数千骑乘胜薄城下,诏士卒迎击,斩获大半,乃引去。
天禧三年,真宗得风疾,刘太后预政于内,降准为太常卿、知相州,徙安州,贬道州司马。帝初不知也,他日,问左右曰:“吾目中久不见寇准,何也?”左右莫敢对。帝崩时亦信惟准与李迪可托,其见重如此。
(节选自《宋史•列传四十》)
【注】①际:彼此之间。 ②狃:轻侮。
7.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尝奏事殿中/语不合/帝怒起/准辄引帝衣/令帝复坐/事决乃退/上由是嘉之曰/朕得寇准/犹文皇之得魏征也
B. 尝奏事殿中/语不合帝/怒起/准辄引帝衣令帝复坐/事决/乃退/上由是嘉之/曰朕得寇准/犹文皇之得魏征也
C. 尝奏事/殿中语不合/帝怒起/准辄引帝衣令帝/复坐/事决乃退/上由是嘉之曰/朕得寇准/犹文皇之得魏征也
D. 尝奏事殿/中语不合/帝怒起/准辄引帝衣/令帝复坐/事决乃退上/由是嘉之/曰朕得寇准/犹文皇之得魏征也
8. 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春秋》与《诗》《书》《礼》《乐》《易》合称“六艺”,“传”是古代解释经书的著作。
B. “进士”是古代会试考试合格者。古代科举考试按照等级次序先后分为院试、乡试、殿试、会试。
C. 我国古代授予官职叫“拜”,调动官职叫“迁”“转”。“迁”一般指提升调用, “迁谪”“左迁”常指降职。
D. 吏部,六部之一,掌管官吏的任免、考核、升降等事务,吏部尚书是吏部的最高长官。其余五部分别为工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
9.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寇准年少有才且正直。他通晓《春秋》三传,19岁就考中进士;有人建议他面见太宗时不妨虚报年龄,以免被太宗认为年少而除去功名,寇准却认为欺君不妥。
B. 唐朝末年,温仲舒管理秦州时,把蕃户从渭水以南驱赶到渭水以北,构筑堡栅来限制他们往来。皇帝对此不悦,后命寇准出使渭北安抚蕃户。
C. 淳化二年大旱,皇上问时政得失,大臣们认为是天命,寇准却认为与朝政得失有关,于是对皇帝指出法度有不公平之处,并当即说出祖吉、王淮枉法受贿之事。
D. 寇准在与契丹军队交战中展示了指挥才能,他仔细观察和分析敌情,及时调遣军队进行防御,并请皇上驾临澶州以鼓舞士气,结果大败契丹军队。
10. 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会诏百官言事,而准极陈利害,帝益器重之。
(2)顷之,召准问所以不平状,准曰:“愿召二府至,臣即言之。”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1-12题。
别薛华①
王勃
送送多穷路,遑遑独问津。
悲凉千里道,凄断百年身。
心事同漂泊,生涯共苦辛。
无论去与往,俱是梦中人。
【注】①本诗作于王勃入蜀之后。诗人因触怒唐高宗,不得重用。薛华是王勃的同乡和密友。
11. 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5分)
A. 联系诗人处境,颔联诗意不能仅仅理解为只是在写远行人的前路艰险,其实也是在写诗人自身的命运多舛,仕途坎坷。
B. 颈联一方面是对友人的同情与劝慰,一方面也用以自我安慰,大有“涸辙之鲋,相濡以沫”的情意。
C. 尾联既说明自己怀友之诚,也告诉对方,我亦深知你对我思念之切。杜甫《梦李白》中“故人入我梦,明我长相忆”便是这个意思。
D. 写法上,诗歌主要借助写景抒情,笔触感人,着意写与友人的惜别之情,情韵深邃而绵邈。
E. 本诗与作者的另一首诗《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相比,题材同为送别,都表达了送别朋友的依依深情和同为漂泊宦游之人的相互怜惜与劝慰,风格情调相近。
12. 这首诗和一般的送别诗有何不同?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情感?(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每空1分,共11分)
1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在《逍遥游》中庄周用一个比喻句来描述鲲鹏振翅奋飞时的情形的句子是 , 。
(2)王勃《滕王阁序》中描写水天相接,浑然天成的景色,将对滕王阁的景色描写推向高潮,历来被人视为千古绝唱的句子是: , 。
(3)《逍遥游》中作者在彻底否定了“有所待”的万物和现实中的高人之后,才提出自己的观点——“无所待”才是真正的逍遥,并列举了三类人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庄子在《逍遥游》中说宋荣子能够做到明辨内外之分、荣辱之境,因此宋荣子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亡羊补牢,犹为未晚”意在告诫人们要决绝过去,放眼未来。《归去来兮辞》中也有相似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Ⅱ卷
三、语言文字运用(24分)
14.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字音字形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3分)
A.潦水liáo 孤骛wù 耘籽zǐ 镂空lòu
B.学鸩jiū 迤逦yǐ 拮据jù 喧阗tián
C.朔风shuò 朝菌jūn 怂恿sóng 噩梦è
D.踹水chuài 崎岖qū 轻飏yáng 窈窕yǎo
15.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的活用类型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3分)
例句:屈贾谊于长沙
A.宾主尽东南之美 B.而征一国者
C.策扶老以流憩 D.而后乃今将图南
16.下列文学文化常识的阐释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陶渊明,东晋大诗人。从29岁开始出仕,一直厌恶官场,向往田园,于东晋义
熙元年十一月辞去彭泽令。
B.古人用天上二十四星宿的方位来区分地面的区域,某个星宿对着地面的某个区域,
叫做某地在某星的分野。
C.《庄子》是战国思想家庄周和他的门人及后学者所著,《逍遥游》是其中的第一篇。
D.晦,阴历每月最后一日。朔,阴历每月的第一日。
17. 下列句子中的加点字与现代汉语意义最接近的一项是( )(3分)
A.阮籍猖狂
B.问征夫以前路
C.三餐而反,腹犹果然
D.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18.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不正确的一项( )(3分)
A.当一个医生全力地投入一场和死亡的较量后,病人仍然走了,医生的心也空了。那种累,不仅仅是体力消耗殆尽,还有心灵的如履薄冰。
B.美国民众“占领华尔街”运动如火如荼。其实在华尔街的抗议活动是源远流长的,早在美国刚建国,华尔街第一次产生恐慌时,便发生了规模庞大的抗议示威活动。
C.前几天在武汉某大学的招聘会上,某企业提出了“拒绝富二代”的招聘条件,引发争议。但企业负责人说,企业有权自主制定自己的招聘条件,拒绝“富二代”无可厚非。
D.当你走进这亭台楼阁、小桥流水、绿荫环抱、景色怡人的环境时,才真实地感到,这不是海市蜃楼,也不是飞来仙境,而是两代军垦人战胜戈壁沙漠,改造自然创造出的人间美景。
19.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环保事件之所以经常性地频频发生,有专家分析认为,主要是由于一些地方政府
单纯地依靠大规模投入获取经济增长速度,使得资源消耗惊人,环保问题日渐严重。
B.自 4 月 13 日“千古传奇∙张大千艺术作品展”于山东省美术馆开幕以来,得到
了各界群众的广泛关注,参观人数持续增加。
C.城镇建设要充分体现天人合一理念,提高优秀传统文化特色,构建生态与文化保
护体系,实现城镇与自然和谐发展。
D.住房问题既是民生问题也是发展问题,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安居乐业,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
20.下列对联,最适合祝贺老师70岁寿辰的一联是( )(3分)
A.碧桃献岁宜家受福 花甲逢春获寿延年
B.为学有宗古稀成庆 诲人无倦恩重及门
C.乐道安贫音容宛在 因材施教手泽犹存
D.执掌教坛垂七十载 栽培桃李满三千株
21.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如果说河对岸的草原上万籁无声, ,使所有的色调融合为浑然一体,使所有的声音汇成合唱,那是多么奇伟的声音,多么壮观的景象!
①各种声响使这荒野的世界充满一种亲切而粗犷的和谐
②鸟喙击橡树干的笃笃声
③可是,当微风吹进丛林,摇晃这些飘浮的物体,使白色、蓝色、绿色的生物混杂交错
④野兽穿越丛林的沙沙声
⑤动物吞啮食物或咬碎果核的咂咂声
⑥河这边却是一片骚动和聒噪
A.③①⑥⑤②④ B.⑥②③⑤①④ C.⑥②④⑤①③ D.③②①④⑤⑥
四、作文(60分)
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联想和感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在跟随齐白石学艺的过程中,生性聪慧的许麟庐渐渐得到了老师的真传,“东城齐白石”这个美誉让许麟庐非常得意并多少有些飘飘然,这时候白石老人的一句话点醒了他:“学我者生,似我者亡”。许麟庐牢记恩师的教诲,博采众长,悟出了“寻门而入,破门而出”的八字心得。齐白石作画如写楷书,古朴凝重;许麟庐反其道而行之,以狂草笔法入画,形成了今天独特的大写意画风。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题目;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一) 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7-10题。
寇准,字平仲,华州下邽人也。准少英迈,通《春秋》三传。年十有九,举进士。太宗取人,多临轩顾问,年少者往往罢去。或教准增年,答曰:“准方进取,可欺君邪?”后中第,授大理评事,累迁殿中丞、通判郓州。召试学士院,授右正言、直史馆,为三司度支推官,转盐铁判官。
会诏百官言事,而准极陈利害,帝益器重之。擢尚书虞部郎中、枢密院直学士,判吏部东铨。尝奏事殿中语不合帝怒起准辄引帝衣令帝复坐事决乃退上由是嘉之曰朕得寇准犹文皇之得魏征也。
淳化二年春,大旱,太宗延近臣问时政得失,众以天数对。准对曰:“《洪范》天人之际①,应若影响,大旱之征,盖刑有所不平也。”太宗怒,起入禁中。顷之,召准问所以不平状,准曰:“愿召二府至,臣即言之。”有诏召二府入,准乃言曰:“顷者祖吉、王淮皆侮法受赇,吉赃少乃伏诛;淮以参政沔之弟,盗主守财至千万,止杖,仍复其官,非不平而何?”太宗以问沔,沔顿首谢,于是切责沔,而知准为可用矣。即拜准左谏议大夫、枢密副使,改同知院事。
自唐末,蕃户有居渭南者,温仲舒知秦州,驱之渭北,立堡栅以限其往来。太宗览奏不怿,曰:“古羌戎尚杂处伊、洛,彼蕃夷易动难安,一有调发,将重困吾关中矣。”准言:“唐宋璟不赏边功,卒致开元太平。疆埸之臣邀功以稔祸,深可戒也。”帝因命准使渭北,安抚族帐,而徙仲舒凤翔。
真宗即位,迁尚书工部侍郎。六年,迁兵部,为三司使。时合盐铁、度支、户部为一使,真宗命准裁定,遂以六判官分掌之,繁简始适中。景德元年,契丹内寇,纵游骑掠深、祁间,小不利辄引去,徜徉无斗意。准曰:“是狃②我也。请练师命将,简骁锐据要害以备之。”是冬,契丹果大入。因请帝幸澶州。高琼麾卫士进辇,帝遂渡河,御北城门楼,远近望见御盖,踊跃欢呼,声闻数十里。契丹相视惊愕,不能成列。帝尽以军事委准,准承制专决,号令明肃,士卒喜悦。敌数千骑乘胜薄城下,诏士卒迎击,斩获大半,乃引去。
天禧三年,真宗得风疾,刘太后预政于内,降准为太常卿、知相州,徙安州,贬道州司马。帝初不知也,他日,问左右曰:“吾目中久不见寇准,何也?”左右莫敢对。帝崩时亦信惟准与李迪可托,其见重如此。
(节选自《宋史•列传四十》)
【注】①际:彼此之间。 ②狃:轻侮。
7.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尝奏事殿中/语不合/帝怒起/准辄引帝衣/令帝复坐/事决乃退/上由是嘉之曰/朕得寇准/犹文皇之得魏征也
B. 尝奏事殿中/语不合帝/怒起/准辄引帝衣令帝复坐/事决/乃退/上由是嘉之/曰朕得寇准/犹文皇之得魏征也
C. 尝奏事/殿中语不合/帝怒起/准辄引帝衣令帝/复坐/事决乃退/上由是嘉之曰/朕得寇准/犹文皇之得魏征也
D. 尝奏事殿/中语不合/帝怒起/准辄引帝衣/令帝复坐/事决乃退上/由是嘉之/曰朕得寇准/犹文皇之得魏征也
8. 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春秋》与《诗》《书》《礼》《乐》《易》合称“六艺”,“传”是古代解释经书的著作。
B. “进士”是古代会试考试合格者。古代科举考试按照等级次序先后分为院试、乡试、殿试、会试。
C. 我国古代授予官职叫“拜”,调动官职叫“迁”“转”。“迁”一般指提升调用, “迁谪”“左迁”常指降职。
D. 吏部,六部之一,掌管官吏的任免、考核、升降等事务,吏部尚书是吏部的最高长官。其余五部分别为工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
9.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寇准年少有才且正直。他通晓《春秋》三传,19岁就考中进士;有人建议他面见太宗时不妨虚报年龄,以免被太宗认为年少而除去功名,寇准却认为欺君不妥。
B. 唐朝末年,温仲舒管理秦州时,把蕃户从渭水以南驱赶到渭水以北,构筑堡栅来限制他们往来。皇帝对此不悦,后命寇准出使渭北安抚蕃户。
C. 淳化二年大旱,皇上问时政得失,大臣们认为是天命,寇准却认为与朝政得失有关,于是对皇帝指出法度有不公平之处,并当即说出祖吉、王淮枉法受贿之事。
D. 寇准在与契丹军队交战中展示了指挥才能,他仔细观察和分析敌情,及时调遣军队进行防御,并请皇上驾临澶州以鼓舞士气,结果大败契丹军队。
10. 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会诏百官言事,而准极陈利害,帝益器重之。
(2)顷之,召准问所以不平状,准曰:“愿召二府至,臣即言之。”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1-12题。
别薛华①
王勃
送送多穷路,遑遑独问津。
悲凉千里道,凄断百年身。
心事同漂泊,生涯共苦辛。
无论去与往,俱是梦中人。
【注】①本诗作于王勃入蜀之后。诗人因触怒唐高宗,不得重用。薛华是王勃的同乡和密友。
11. 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5分)
A. 联系诗人处境,颔联诗意不能仅仅理解为只是在写远行人的前路艰险,其实也是在写诗人自身的命运多舛,仕途坎坷。
B. 颈联一方面是对友人的同情与劝慰,一方面也用以自我安慰,大有“涸辙之鲋,相濡以沫”的情意。
C. 尾联既说明自己怀友之诚,也告诉对方,我亦深知你对我思念之切。杜甫《梦李白》中“故人入我梦,明我长相忆”便是这个意思。
D. 写法上,诗歌主要借助写景抒情,笔触感人,着意写与友人的惜别之情,情韵深邃而绵邈。
E. 本诗与作者的另一首诗《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相比,题材同为送别,都表达了送别朋友的依依深情和同为漂泊宦游之人的相互怜惜与劝慰,风格情调相近。
12. 这首诗和一般的送别诗有何不同?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情感?(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每空1分,共11分)
1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在《逍遥游》中庄周用一个比喻句来描述鲲鹏振翅奋飞时的情形的句子是 , 。
(2)王勃《滕王阁序》中描写水天相接,浑然天成的景色,将对滕王阁的景色描写推向高潮,历来被人视为千古绝唱的句子是: , 。
(3)《逍遥游》中作者在彻底否定了“有所待”的万物和现实中的高人之后,才提出自己的观点——“无所待”才是真正的逍遥,并列举了三类人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庄子在《逍遥游》中说宋荣子能够做到明辨内外之分、荣辱之境,因此宋荣子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亡羊补牢,犹为未晚”意在告诫人们要决绝过去,放眼未来。《归去来兮辞》中也有相似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Ⅱ卷
三、语言文字运用(24分)
14.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字音字形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3分)
A.潦水liáo 孤骛wù 耘籽zǐ 镂空lòu
B.学鸩jiū 迤逦yǐ 拮据jù 喧阗tián
C.朔风shuò 朝菌jūn 怂恿sóng 噩梦è
D.踹水chuài 崎岖qū 轻飏yáng 窈窕yǎo
15.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的活用类型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3分)
例句:屈贾谊于长沙
A.宾主尽东南之美 B.而征一国者
C.策扶老以流憩 D.而后乃今将图南
16.下列文学文化常识的阐释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陶渊明,东晋大诗人。从29岁开始出仕,一直厌恶官场,向往田园,于东晋义
熙元年十一月辞去彭泽令。
B.古人用天上二十四星宿的方位来区分地面的区域,某个星宿对着地面的某个区域,
叫做某地在某星的分野。
C.《庄子》是战国思想家庄周和他的门人及后学者所著,《逍遥游》是其中的第一篇。
D.晦,阴历每月最后一日。朔,阴历每月的第一日。
17. 下列句子中的加点字与现代汉语意义最接近的一项是( )(3分)
A.阮籍猖狂
B.问征夫以前路
C.三餐而反,腹犹果然
D.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18.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不正确的一项( )(3分)
A.当一个医生全力地投入一场和死亡的较量后,病人仍然走了,医生的心也空了。那种累,不仅仅是体力消耗殆尽,还有心灵的如履薄冰。
B.美国民众“占领华尔街”运动如火如荼。其实在华尔街的抗议活动是源远流长的,早在美国刚建国,华尔街第一次产生恐慌时,便发生了规模庞大的抗议示威活动。
C.前几天在武汉某大学的招聘会上,某企业提出了“拒绝富二代”的招聘条件,引发争议。但企业负责人说,企业有权自主制定自己的招聘条件,拒绝“富二代”无可厚非。
D.当你走进这亭台楼阁、小桥流水、绿荫环抱、景色怡人的环境时,才真实地感到,这不是海市蜃楼,也不是飞来仙境,而是两代军垦人战胜戈壁沙漠,改造自然创造出的人间美景。
19.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环保事件之所以经常性地频频发生,有专家分析认为,主要是由于一些地方政府
单纯地依靠大规模投入获取经济增长速度,使得资源消耗惊人,环保问题日渐严重。
B.自 4 月 13 日“千古传奇∙张大千艺术作品展”于山东省美术馆开幕以来,得到
了各界群众的广泛关注,参观人数持续增加。
C.城镇建设要充分体现天人合一理念,提高优秀传统文化特色,构建生态与文化保
护体系,实现城镇与自然和谐发展。
D.住房问题既是民生问题也是发展问题,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安居乐业,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
20.下列对联,最适合祝贺老师70岁寿辰的一联是( )(3分)
A.碧桃献岁宜家受福 花甲逢春获寿延年
B.为学有宗古稀成庆 诲人无倦恩重及门
C.乐道安贫音容宛在 因材施教手泽犹存
D.执掌教坛垂七十载 栽培桃李满三千株
21.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如果说河对岸的草原上万籁无声, ,使所有的色调融合为浑然一体,使所有的声音汇成合唱,那是多么奇伟的声音,多么壮观的景象!
①各种声响使这荒野的世界充满一种亲切而粗犷的和谐
②鸟喙击橡树干的笃笃声
③可是,当微风吹进丛林,摇晃这些飘浮的物体,使白色、蓝色、绿色的生物混杂交错
④野兽穿越丛林的沙沙声
⑤动物吞啮食物或咬碎果核的咂咂声
⑥河这边却是一片骚动和聒噪
A.③①⑥⑤②④ B.⑥②③⑤①④ C.⑥②④⑤①③ D.③②①④⑤⑥
四、作文(60分)
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联想和感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在跟随齐白石学艺的过程中,生性聪慧的许麟庐渐渐得到了老师的真传,“东城齐白石”这个美誉让许麟庐非常得意并多少有些飘飘然,这时候白石老人的一句话点醒了他:“学我者生,似我者亡”。许麟庐牢记恩师的教诲,博采众长,悟出了“寻门而入,破门而出”的八字心得。齐白石作画如写楷书,古朴凝重;许麟庐反其道而行之,以狂草笔法入画,形成了今天独特的大写意画风。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题目;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