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部分重点高中协作体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3)
时间:2017-11-24
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细则
1. B(A“形象丑陋”错。C《滑稽列传》改为《太史公自序》。D“更因为他……”错,原文为“其胸襟、气度,无不与博大包容的盛唐精神相匹配”。)
2. A(无“过程”)
3. B(原文为“丑角的历史恐怕要比‘正角’久远得多”。)
4.A(“妻子在家强势”,原文无依据。)
5.(1)愤怒:因老头儿不注意生活小节而吵架后,老头儿的行为让她十分气愤:“离婚,马上离婚。”
(2)伤心和委屈:老头儿的离家让她想到了自己的不幸遭遇。
(3)担心:两小时后,她冷静下来,又开始担心老头儿,于是外出寻找。
(4)感到幸运:想到老头儿的好处,甚至觉得老头儿可爱了。
(5)甜美温暖:回到家,夫妻又开始默契的互相帮助。(每点1分。)
6.(1)情节方面:承上启下,承接上文妻子的担心,出门寻老头儿,又引出下文对“恋爱”“新婚”往事的回忆。(答“推动情节发展”也可)
(2)人物描写方面:“雪下得紧”烘托了妻子内心的烦乱、忐忑不安的心绪。
(3)情感表达方面:下雪的世界“顷刻变得雄浑、静穆、高洁,充满鲜活的生气”,又很好地暗示妻子对丈夫的宽容理解。
7.C(偷换概念。)
8.AC(B里德豪森的研制成果还没有批量生产。D“无可替代”表达绝对。E夸大了味精的作用)
9.①食材混搭煮制高汤提鲜
②用猪油“炼”制“蟹油”提鲜
③磨制鲜美的食品原料成粉,撒在菜肴中以增鲜
10.D
11.A这里伍为“同伙之人”
12.B因谋反而招致杀身之祸
13.①韩信说,陛下不擅长带兵,却善于驾驭将领,这就是我被陛下俘虏的原因。(“将”“将”“所以”各1分,句意2分。)
②韩信说,“我后悔没有采纳蒯通的计谋,竟然被妇女小子欺诈,这难道不是天意吗!”于是诛杀了韩信三族。“为……所”“儿女子”“夷”各1分,句意2分。)
【参考译文】
韩信知道汉王畏忌自己的才能,常常托病不参加朝见和侍行。从此,韩信日夜怨恨,在家闷闷不乐,和绛侯、灌婴处于同等地位感到羞耻。韩信曾经拜访樊哙将军,樊哙跪拜送迎,自称臣子。说:“大王怎么竟肯光临。”韩信出门笑着说:“我这辈子竟然和樊哙这般人为伍了。”皇上经常从容地和韩信议论将军们的高下,认为各有长短。皇上问韩信:“像我的才能能统率多少兵马?”韩信说:“陛下不过能统率十万。”皇上说:“你怎么样?”回答说:“我是越多越好。”皇上笑着说:“您越多越好,为什么还被我俘虏了?”韩信说:“陛下不能带兵,却善于驾驭将领,这就是我被陛下俘虏的原因。况且陛下是上天赐予的,不是人力能做到的。”
陈豨被任命为钜鹿郡守,向淮阴侯辞行。淮阴侯拉着他的手避开左右侍从在庭院里漫步,仰望苍天叹息说:“您可以听听我的知心话吗?有些心里话想跟您谈谈。”陈豨说:“一切听任将军吩咐!”淮阴侯说:“您管辖的地区,是天下精兵聚集的地方;而您,是陛下信任宠幸的臣子。如果有人告发说您反叛,陛下一定不会相信;再次告发,陛下就怀疑了;三次告发,陛下必然大怒而亲自率兵前来围剿。我为您在京城做内应,天下就可以取得了。”陈豨一向知道韩信的雄才大略,深信不疑,说:“我一定听从您的指教!”汉十年,陈豨果然反叛。皇上亲自率领兵马前往,韩信托病没有随从。暗中派人到陈豨处说:“只管起兵,我在这里协助您。”韩信就和家臣商量,夜里假传诏书赦免各官府服役的罪犯和奴隶,打算发动他们去袭击吕后和太子。部署完毕,等待着陈豨的消息。他的一位家臣得罪了韩信,韩信把他囚禁起来,打算杀掉他。他的弟弟上书告变,向吕后告发了韩信准备反叛的情况。吕后打算把韩信召来,又怕他不肯就范,就和萧相国谋划,令人假说从皇上那儿来,说陈豨已被俘获处死,列侯群臣都来祝贺。萧相国欺骗韩信说:“即使有病,也要强打精神进宫祝贺吧。”韩信进宫,吕后命令武士把韩信捆起来,在长乐宫的钟室杀掉了。韩信临斩时说:“我后悔没有采纳蒯通的计谋,以至被妇女小子所欺骗,难道不是天意吗?”于是诛杀了韩信三族。
太史公说:我到淮阴,淮阴人对我说,韩信即使是平民百姓时,他的心志就与众不同。他母亲死了,家中贫困无法埋葬,可他还是到处寻找又高又宽敞的坟地,让坟墓旁可以安置万户人家。我看了他母亲的坟墓,的确如此。假使韩信能够谦恭退让,不夸耀自己的功劳,不自恃自己的才能,那就差不多了。他在汉朝的功勋可以和周朝的周公、召公、太公这些人相比,后世子孙就可以享祭不绝。可是,他没能致力于这样做,而天下已经安定,反而图谋叛乱,诛灭宗族,不也是应该的么。
14. C、D(C项中“闲官”一词传达出的是因遭贬无法申志的无奈和愤懑。D项中颔联使用的是拟人的手法,不是比喻。)
15. “拂”和“侵”。(1分)都用了拟人的写法。(1分)“拂”即吹拂,竹声萧萧“拂琴”,写出竹声的美妙和含情,令人神往;“影侵棋局”,是写竹的影子映在棋局上,使人感受到竹似欲与诗人同乐,营造出一个物我同趣的意境。(2分)这两句对仗工稳,动静结合,用“拂”和“侵”两字将句子写得富有动感,有声有色,饶有雅趣。(2分)(若从其他角度分析,言之成理者,亦可酌情给分。)
【附】赏析:
作者因谪居而倍感世态炎凉,人情冷漠,心情之郁闷可想而知。一日临窗而观,忽见一片透明澄澈的碧色,带着丝丝凉意,仿佛要染绿人的鬓发须眉,作者顿觉耳目清爽,心旷神怡,诗意在心中荡漾。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读了这首咏竹诗后,不禁联想起郑板桥的《竹石》。岁寒四友之一的竹,“依依似君子”,“志在干青云”,诗人看似在咏竹,实际上是在自咏。诗人首先提出衙中的竹子究竟是谁种的问题,却没有作正面的回答,其实也不用回答,不是和自己一样喜欢竹子的人,不是和自己有相同命运的人,谁又会在这里种它呢?商州团练副使这个闲官,面对“雨洗涓涓净,风吹细细香”,而且“峻节可临戎”的数百竿竹子,怎不诗兴顿发呢?怎不抒发一下“老夫欲寄精诚去,凭仗高风达紫宸”那样感慨呢?两联对仗和前一首一样工整。颔联写竹子的品格,同时也表现出作者的气节。颈联写竹子和自己一起弹琴、下棋。你看,它“一节复一节,千枝攒万叶。我自不开花,免撩蜂与蝶。”你看,“山僧对棋坐,局上竹阴清”;你听,“竹林高宇霜露清,朱丝玉徽多故情”,你听,“映竹无人见,时闻下子声”,你听,我正在和竹子说:“诗书弹琴聊自娱,古来哲士能贫贱”。特别是颈联写得有声有色,饶有雅趣,多有风韵,是这首诗最精彩的的一联,堪称名句。尾联以想象作结。诗人有《雪夜看竹》诗云:“梦断闲窗酒半醺,月华薄薄雪纷纷。莫言官散无拘束,一夜披衣见此君。”是对这一境界的最好注释。同时,尾联还表现出诗人和杜甫的“志士仁人莫嗟怨,古来材大难为用”一样的愤慨。作者曾自称“本与乐天为后进,敢期子美是前身”,从他的作品看,并非虚言。
16.(1)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2)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17.C (①推心置腹:把赤诚的心交给人家,比喻真心待人;或形容两人及数人关系特别好,无话不说,赤诚相待,如同亲兄弟姐妹。它重在强调待人真诚,且所涉及的对象一般是个人或较少的人。可以改为“畅所欲言”。畅所欲言:畅快地把要说的话都说出来。③不刊之论:指正确的、不可修改的言论。此处望文生义。⑤大放厥词:原指极力铺陈辞藻,现多指夸夸其谈,大发议论(含贬义)。此处感情色彩用错。②钩心斗角:原指宫室建筑结构的交错和精巧。后比喻用尽心机,明争暗斗。④万人空巷:成千上万的人拥向某处(参加盛典或观看热闹),使里巷空阔冷落;多用来形容庆祝、欢迎的盛况或新奇事物轰动居民的情景。⑥狗尾续貂:比喻拿不好的东西接到好的东西后面,显得好坏不相称(多指文学作品))
18.A (B.搭配不当,“浮现”与“事迹”不能搭配,去掉“和他们的感人事迹”。C成分残缺,“发挥”缺宾语,应在结尾“政策”后加“优势”.D.句式杂糅,去掉“所取得的”。)
19.C (“恭敬不如从命”:与其态度谦逊有礼,不如遵从人家的意见。是谦辞。A.“家父”是对自己父亲的谦称,“令尊”是对别人父亲的尊称。二者应该对调。B.“尽绵薄之力”是自谦之词,只能用于自己。此处用于对方不当。D.“拜读”即“读别人的作品或书信”,是敬辞,此处用于自己不当。)
20.①对我们的身心是有很大益处的。
②但过度的笑也会发生危险。
③忍住不笑,有时比大笑还要危险。
21.②路口车来人往,一片混乱,不一定会出车祸。
③学生迟到不一定是因为懒床了。
22.作文立意参考:
①“珍惜”“立志”等写作话题。
观点:人生短暂,岁月易逝,要珍惜生命,建功立业。
②青春、胸怀、志向,早立大志,理想宝贵。把个人同民族、国家、人类命运联系在一起,我们的青春(人生)才壮美动人。
③抗争、坚韧、勇气。
④风雨与人生;磨难与心态;风度、潇洒。
⑤人性美,人生与功利。
⑥志向,理想追求;入世与出世。
从中选取两到三句,依据其中的共性或联系来行文即可。比如选①②⑥可写志向、理想、胸怀、建功立业;选择⑤⑥可写精神家园,人生与功利,出世与入世;选择③④可以写风雨人生,坚韧等等。
1. B(A“形象丑陋”错。C《滑稽列传》改为《太史公自序》。D“更因为他……”错,原文为“其胸襟、气度,无不与博大包容的盛唐精神相匹配”。)
2. A(无“过程”)
3. B(原文为“丑角的历史恐怕要比‘正角’久远得多”。)
4.A(“妻子在家强势”,原文无依据。)
5.(1)愤怒:因老头儿不注意生活小节而吵架后,老头儿的行为让她十分气愤:“离婚,马上离婚。”
(2)伤心和委屈:老头儿的离家让她想到了自己的不幸遭遇。
(3)担心:两小时后,她冷静下来,又开始担心老头儿,于是外出寻找。
(4)感到幸运:想到老头儿的好处,甚至觉得老头儿可爱了。
(5)甜美温暖:回到家,夫妻又开始默契的互相帮助。(每点1分。)
6.(1)情节方面:承上启下,承接上文妻子的担心,出门寻老头儿,又引出下文对“恋爱”“新婚”往事的回忆。(答“推动情节发展”也可)
(2)人物描写方面:“雪下得紧”烘托了妻子内心的烦乱、忐忑不安的心绪。
(3)情感表达方面:下雪的世界“顷刻变得雄浑、静穆、高洁,充满鲜活的生气”,又很好地暗示妻子对丈夫的宽容理解。
7.C(偷换概念。)
8.AC(B里德豪森的研制成果还没有批量生产。D“无可替代”表达绝对。E夸大了味精的作用)
9.①食材混搭煮制高汤提鲜
②用猪油“炼”制“蟹油”提鲜
③磨制鲜美的食品原料成粉,撒在菜肴中以增鲜
10.D
11.A这里伍为“同伙之人”
12.B因谋反而招致杀身之祸
13.①韩信说,陛下不擅长带兵,却善于驾驭将领,这就是我被陛下俘虏的原因。(“将”“将”“所以”各1分,句意2分。)
②韩信说,“我后悔没有采纳蒯通的计谋,竟然被妇女小子欺诈,这难道不是天意吗!”于是诛杀了韩信三族。“为……所”“儿女子”“夷”各1分,句意2分。)
【参考译文】
韩信知道汉王畏忌自己的才能,常常托病不参加朝见和侍行。从此,韩信日夜怨恨,在家闷闷不乐,和绛侯、灌婴处于同等地位感到羞耻。韩信曾经拜访樊哙将军,樊哙跪拜送迎,自称臣子。说:“大王怎么竟肯光临。”韩信出门笑着说:“我这辈子竟然和樊哙这般人为伍了。”皇上经常从容地和韩信议论将军们的高下,认为各有长短。皇上问韩信:“像我的才能能统率多少兵马?”韩信说:“陛下不过能统率十万。”皇上说:“你怎么样?”回答说:“我是越多越好。”皇上笑着说:“您越多越好,为什么还被我俘虏了?”韩信说:“陛下不能带兵,却善于驾驭将领,这就是我被陛下俘虏的原因。况且陛下是上天赐予的,不是人力能做到的。”
陈豨被任命为钜鹿郡守,向淮阴侯辞行。淮阴侯拉着他的手避开左右侍从在庭院里漫步,仰望苍天叹息说:“您可以听听我的知心话吗?有些心里话想跟您谈谈。”陈豨说:“一切听任将军吩咐!”淮阴侯说:“您管辖的地区,是天下精兵聚集的地方;而您,是陛下信任宠幸的臣子。如果有人告发说您反叛,陛下一定不会相信;再次告发,陛下就怀疑了;三次告发,陛下必然大怒而亲自率兵前来围剿。我为您在京城做内应,天下就可以取得了。”陈豨一向知道韩信的雄才大略,深信不疑,说:“我一定听从您的指教!”汉十年,陈豨果然反叛。皇上亲自率领兵马前往,韩信托病没有随从。暗中派人到陈豨处说:“只管起兵,我在这里协助您。”韩信就和家臣商量,夜里假传诏书赦免各官府服役的罪犯和奴隶,打算发动他们去袭击吕后和太子。部署完毕,等待着陈豨的消息。他的一位家臣得罪了韩信,韩信把他囚禁起来,打算杀掉他。他的弟弟上书告变,向吕后告发了韩信准备反叛的情况。吕后打算把韩信召来,又怕他不肯就范,就和萧相国谋划,令人假说从皇上那儿来,说陈豨已被俘获处死,列侯群臣都来祝贺。萧相国欺骗韩信说:“即使有病,也要强打精神进宫祝贺吧。”韩信进宫,吕后命令武士把韩信捆起来,在长乐宫的钟室杀掉了。韩信临斩时说:“我后悔没有采纳蒯通的计谋,以至被妇女小子所欺骗,难道不是天意吗?”于是诛杀了韩信三族。
太史公说:我到淮阴,淮阴人对我说,韩信即使是平民百姓时,他的心志就与众不同。他母亲死了,家中贫困无法埋葬,可他还是到处寻找又高又宽敞的坟地,让坟墓旁可以安置万户人家。我看了他母亲的坟墓,的确如此。假使韩信能够谦恭退让,不夸耀自己的功劳,不自恃自己的才能,那就差不多了。他在汉朝的功勋可以和周朝的周公、召公、太公这些人相比,后世子孙就可以享祭不绝。可是,他没能致力于这样做,而天下已经安定,反而图谋叛乱,诛灭宗族,不也是应该的么。
14. C、D(C项中“闲官”一词传达出的是因遭贬无法申志的无奈和愤懑。D项中颔联使用的是拟人的手法,不是比喻。)
15. “拂”和“侵”。(1分)都用了拟人的写法。(1分)“拂”即吹拂,竹声萧萧“拂琴”,写出竹声的美妙和含情,令人神往;“影侵棋局”,是写竹的影子映在棋局上,使人感受到竹似欲与诗人同乐,营造出一个物我同趣的意境。(2分)这两句对仗工稳,动静结合,用“拂”和“侵”两字将句子写得富有动感,有声有色,饶有雅趣。(2分)(若从其他角度分析,言之成理者,亦可酌情给分。)
【附】赏析:
作者因谪居而倍感世态炎凉,人情冷漠,心情之郁闷可想而知。一日临窗而观,忽见一片透明澄澈的碧色,带着丝丝凉意,仿佛要染绿人的鬓发须眉,作者顿觉耳目清爽,心旷神怡,诗意在心中荡漾。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读了这首咏竹诗后,不禁联想起郑板桥的《竹石》。岁寒四友之一的竹,“依依似君子”,“志在干青云”,诗人看似在咏竹,实际上是在自咏。诗人首先提出衙中的竹子究竟是谁种的问题,却没有作正面的回答,其实也不用回答,不是和自己一样喜欢竹子的人,不是和自己有相同命运的人,谁又会在这里种它呢?商州团练副使这个闲官,面对“雨洗涓涓净,风吹细细香”,而且“峻节可临戎”的数百竿竹子,怎不诗兴顿发呢?怎不抒发一下“老夫欲寄精诚去,凭仗高风达紫宸”那样感慨呢?两联对仗和前一首一样工整。颔联写竹子的品格,同时也表现出作者的气节。颈联写竹子和自己一起弹琴、下棋。你看,它“一节复一节,千枝攒万叶。我自不开花,免撩蜂与蝶。”你看,“山僧对棋坐,局上竹阴清”;你听,“竹林高宇霜露清,朱丝玉徽多故情”,你听,“映竹无人见,时闻下子声”,你听,我正在和竹子说:“诗书弹琴聊自娱,古来哲士能贫贱”。特别是颈联写得有声有色,饶有雅趣,多有风韵,是这首诗最精彩的的一联,堪称名句。尾联以想象作结。诗人有《雪夜看竹》诗云:“梦断闲窗酒半醺,月华薄薄雪纷纷。莫言官散无拘束,一夜披衣见此君。”是对这一境界的最好注释。同时,尾联还表现出诗人和杜甫的“志士仁人莫嗟怨,古来材大难为用”一样的愤慨。作者曾自称“本与乐天为后进,敢期子美是前身”,从他的作品看,并非虚言。
16.(1)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2)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17.C (①推心置腹:把赤诚的心交给人家,比喻真心待人;或形容两人及数人关系特别好,无话不说,赤诚相待,如同亲兄弟姐妹。它重在强调待人真诚,且所涉及的对象一般是个人或较少的人。可以改为“畅所欲言”。畅所欲言:畅快地把要说的话都说出来。③不刊之论:指正确的、不可修改的言论。此处望文生义。⑤大放厥词:原指极力铺陈辞藻,现多指夸夸其谈,大发议论(含贬义)。此处感情色彩用错。②钩心斗角:原指宫室建筑结构的交错和精巧。后比喻用尽心机,明争暗斗。④万人空巷:成千上万的人拥向某处(参加盛典或观看热闹),使里巷空阔冷落;多用来形容庆祝、欢迎的盛况或新奇事物轰动居民的情景。⑥狗尾续貂:比喻拿不好的东西接到好的东西后面,显得好坏不相称(多指文学作品))
18.A (B.搭配不当,“浮现”与“事迹”不能搭配,去掉“和他们的感人事迹”。C成分残缺,“发挥”缺宾语,应在结尾“政策”后加“优势”.D.句式杂糅,去掉“所取得的”。)
19.C (“恭敬不如从命”:与其态度谦逊有礼,不如遵从人家的意见。是谦辞。A.“家父”是对自己父亲的谦称,“令尊”是对别人父亲的尊称。二者应该对调。B.“尽绵薄之力”是自谦之词,只能用于自己。此处用于对方不当。D.“拜读”即“读别人的作品或书信”,是敬辞,此处用于自己不当。)
20.①对我们的身心是有很大益处的。
②但过度的笑也会发生危险。
③忍住不笑,有时比大笑还要危险。
21.②路口车来人往,一片混乱,不一定会出车祸。
③学生迟到不一定是因为懒床了。
22.作文立意参考:
①“珍惜”“立志”等写作话题。
观点:人生短暂,岁月易逝,要珍惜生命,建功立业。
②青春、胸怀、志向,早立大志,理想宝贵。把个人同民族、国家、人类命运联系在一起,我们的青春(人生)才壮美动人。
③抗争、坚韧、勇气。
④风雨与人生;磨难与心态;风度、潇洒。
⑤人性美,人生与功利。
⑥志向,理想追求;入世与出世。
从中选取两到三句,依据其中的共性或联系来行文即可。比如选①②⑥可写志向、理想、胸怀、建功立业;选择⑤⑥可写精神家园,人生与功利,出世与入世;选择③④可以写风雨人生,坚韧等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