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诗词
导航

湖南茶陵三中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2)

时间:2018-01-03
古诗文阅读(51分)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0问题(15分)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余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7、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较详细、完整的记传体史书。
B.《左传》相传为春秋时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
C.《左传》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D.《春秋左氏传》《公羊传》《谷梁传》俗称“春秋三传”。
8、下列带“之”的各句均选自课文,若按用法分类,哪一项正确(3分)
①公从之                          ②臣之壮也
③是寡人之过也                    ④许之
⑤邻之厚,君之薄也                ⑥行李之往来
⑦君之所知也                      ⑧夫晋,何厌之有
⑨将焉取之                        ⑩唯君图之
A.①②④⑥/③⑤⑦/⑨⑩/⑧         B.①④⑨⑩/②⑤⑥⑦/③/⑧
C.②④⑧⑨/③⑤⑦/①⑥/⑩          D.②③⑤⑦/⑧⑨/①④⑥/⑩
9、下列对课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烛之武夜缒而出,说明当时郑国的情况十分危急。
    B.从烛之武对形势的分析中可知,晋国的实力与秦国的实力不相上下。
    C、晋侯为了报答秦伯,曾经答应给秦国两座城池。
     D、烛之武说秦国退兵的理由一共有两条。
10、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①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3分)
②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3分)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4题。(17分)
终军,字子云,济南人也。少好学,以辩博能属文闻于郡中。年十八,选为博士弟子。至府受遗,太守闻其有异材,召见军。甚奇之,与交结。军揖太守而去,至长安上书言事。武帝异其文,拜军为谒者给事中。
元鼎中,博士徐偃使行风俗。偃矫制①,使胶东、鲁国鼓铸盐铁。还奏事徙为太常丞御史大夫张汤劾偃矫制大害法至死偃以为春秋之义大夫出疆有可以安社稷存万民专之可也。汤以致其法,不能诎其义。有诏下军问状,军诘偃日:“古者诸侯国异俗分,百里不通,时有聘会之事,安危之势,呼吸成变,故有不受辞造命专己之宜;今天下为一,万里同风。偃巡封域之中,称以出疆,何也?且盐铁,郡有余藏,国家不足以为利害,而以安社稷存万民为辞,何也?”又诘偃:“胶东南近琅邪,北接北海,鲁国西枕泰山,东有东海,受其铁盐。偃度四郡口数田地,率其用器食盐,不足以并给二郡也?而直矫作威福,以从民望,干名采誉,此明圣所必加诛也。”偃穷诎,服罪当死。上善其诘。
初,军从济南步入关,关吏予军繻②。军问:“以此何为?”吏曰:“为复传③,还当以合符。”军曰:“大丈夫西游,终不复传还。”弃繻而去。军行郡国,所见便宜④以闻,还奏事。上甚悦。
当发使匈奴,军自请曰:“军无横草⑤之功,得列宿卫,食禄五年。边境时有风尘之警,臣宜被坚执锐,当矢石,启前行。驽下不习金革之事,今闻将遣匈奴使者,臣愿尽精厉气,奉佐明使,画吉凶于单于之前。臣年少材下,孤于外官⑥,不足以亢一方之任,窃不胜愤懑。”上奇军对,擢为谏大夫。南越与汉和亲,乃遣军使南越,说其王,欲令入朝,比内诸侯。军自请:“愿受长缨,必羁南越王而致之阙下。”军遂往说越王,越王听许,请举国内属。越相吕嘉不欲内属,发兵攻杀其王及汉使者,皆死。军死时年二十余,故世谓之“终童”。
(选自《汉书》)
注:①制,帝王的命令。②繻,用作通行证的帛。③传,凭证。④便宜,利益、好处。⑤横草,使草倒下。⑥孤于外官。孤,远;外官,指使者之职。
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还/奏事/徙为太常丞/御史大夫张汤劾偃矫制大害/法至死/偃以为春秋之义/大夫出疆/有可以安社稷存万民/专之可也/
B. 还奏/事徙为太常丞/御史大夫张汤劾偃矫制/大害/法至死/偃以为/春秋之义/大夫出疆/有可以安社稷存万民/专之可也/
C. 还/奏事/徙为太常丞/御史大夫张汤劾偃矫制/大害/法至死/偃以为春秋之义/大夫出疆/有可以安社稷存万民/专之/可也/
D. 还奏/事徙为太常丞/御史大夫张汤劾偃矫制大害/法至死/偃以为/春秋之义/大夫出疆/有可以安社稷存万民/专之可也/
1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徙,表示一般的调动官职,在此处表示提拔之意,与“迁”相似。
B. 擢,提拔、选拔之意,现常用于表达人才出众。用“擢第”以作科举考试得中。
C. 辞,此处表示托辞。在“言词”这个意义上,“辞”和“词”是同义词。在较古的时代,一般只说“辞”,不说“词”。汉代后逐渐以“词”代“辞”。
D. 属,此处表示写作。通“嘱”时,可表示托付、看。现多用于生辰属性。
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终军十八岁就被选为博士弟子,他去长安上书过关时,拒绝接受通行证,认为自己此去一定能够得到皇帝的重用,不会再返回。
B. 徐偃受命在国内巡视风俗民情,他独断专行,事后还巧言狡辩,终军受命审理此案,办案过程中,徐偃理屈词穷,故被百姓唾弃。
C. 皇上要派使者出使匈奴,终军阐述了自己的情况,表达了出使匈奴的愿望。皇上觉得他的话很不一般,就提拔他为谏大夫。
D. 南越和汉朝和亲,终军请缨前往,由于越相吕嘉不欲内属,越王以及汉朝使者,均被杀害,年仅二十多岁的终军也未能幸免。
1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边境时有风尘之警,臣宜被坚执锐,当矢石,启前行。(4分0
(2)军自请:“愿受长缨,必羁南越王而致之阙下。”(4分)

(三)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14-15题。
塞上曲送元美①
[明]李举龙
  白羽②如霜出塞寒,胡烽不断接长安。
城头一片西山月,多少征人马上看。
【注】①元美即工世贞(字元美),与李攀龙齐名,同为“后七子”领袖。②白羽:羽书,又名羽檄,古代征调军队的文书,插鸟羽示紧急,故名。
15、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首句运用比喻,以“霜”喻“白羽”,既形容乌羽之白,又烘托塞外之寒,还暗示形势逼人。
B.次句运用拟人,以“胡烽不断”比拟异族频频入侵,战报立入朝廷,局势之严峻尽在不言中。
C.前两句选用白羽、寒塞、胡烽、长安四组意象,强调军情的紧急,为元美的出行渲染气氛。
D.第三句把边塞的月夜写得非常静美,既衬托情意,暗示时间,乂与下文“征人”看月相照应。
E.后两句承上面来,写军士出征应战,节奏由舒缓变急促,内容从战事转抒情,豪放中有缠绵。
16、三、四两句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分析。(6分)
(四)名篇名句默写。(★任选做四题)
17、根据课文内容填空(每空1分,共8分)
(1)《诗经•卫风•氓》中通过写桑叶凋落喻指女子年华逝去的一句是:                     ,                。
(2)《短歌行》中化用《诗经》典故,比喻渴望得到有才学的人的句子是: ____ ____    __,_______       ___。
(3)《归园田居》写平时生活,没有尘俗杂事来打扰,有更多的时间属于自己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采薇》中以乐景写哀情的著名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兰亭集序》中,表达作者不赞同当时流行的道家生死观的一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赤壁赋》中引用诗句表现作者政治理想的一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赤壁赋》中用高超的手法描写动人的音乐的句子:         ,         。
(8)一个人做事情,只要尽力了,即使不成功,也没有什么后悔的。正如王安石《游褒禅山记》中所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孰能讥之乎?”
第II卷  语言及表达
三、语言表达(本大题共5小题,共17分)
18、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初春的校园里,篝火晚会上大家陶醉在春意阑珊的氛围中,有的在唱着,有的在跳着,欢乐围绕在每个人的身边。
②他似乎天生就是要吃作家这碗饭,写起文章来文不加点,轻而易举,真是叫人佩服。
③我摸索捏陶技艺多年,直到最近才领悟目无全牛的境界,可以随心所欲,不再受形象拘束了。
④为了救活这家濒临倒闭的工厂,新上任的厂领导积极开展市场调查,狠抓产品质量和开发,真可谓处心积虑。
⑤七尺阔、十二尺深的工房楼下,横七竖八地躺满了十六七个“猪猡”。跟着这种有威势的喊声,在充满了汗臭、粪臭和湿气的空气里面,她们很快地就像被搅动了的蜂窝一般骚动起来。
⑥文艺演出的现场,身着盛装的表演者光着脚、微笑着,一边跳着傣族舞,一边向人们泼水致意,在场群众纷纷拍手称快。
A.②③⑤     B.②④⑥    C.①④⑥     D.①③⑤
19、某班要举办一次“文学沙龙”活动,其中有个项目是“感世事对对子”,现在邀请你参加这个项目的活动,请你根据上联“寸步优游知远近”选择最合适的下联(3分)
A、一生坎坷知冷暖             B、世事艰辛识人心
C、一生坎坷晓高低             D、人事沧桑见冷暖
20、 下列句子中,表达得体的一项是(3分)
A. 听说好友小李的母亲病了,小赵打电话给他说:“家慈的病好些没有?我有一个朋友是医生,要不我们一起带她老人家到我朋友所在的医院去看看吧?”
B. 中秋节到了,李兵提了一盒月饼去拜访他的高中班主任王老师。王老师说:“小李,师生之间就不要这么客气了!可是却之不恭,我也只好笑纳啰!”
C. 王教授新近出版了一部学术专著,他给他的研究生李惟一送了一本,并在扉页上龙飞凤舞地写了一句题词:“爱徒李惟一惠存”。
D. 在校运会总结会上,班主任刘老师激动地说:“这次校运会我们班的女生表现优秀,在很多项目上摘金夺银,真是‘须眉不让巾帼’,可喜可贺!”
21、余光中先生说:一个方块字是一个天地,美丽的中文不老。许多汉字自身的构成就能诠释含义、激发联想。请任选一个仿照示例拆拼汉字,并用富有文采的语言描述它。 要求: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方法。(4分)
【例】墨:大地滋养出一个黑色的精灵,在古朴的宣纸上翩翩起舞。
鸿     尘     舒
22、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有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4分)
生活是一门学问。一般青少年很少有人懂得生活的真正意义是什么,因为只有成年了才会懂得生活的真谛。懂得生活真谛需要有丰富多样的生活经历,有了生活经历,就一定会生活体验和认识,进而也就会懂得生活的真正意义是什么。
① 不是成年了就会懂得生活真谛。

③ 
四、作文(60分)
23、请就下面的材料,联系生活实际,写一篇800字以上的文章。
老师带领学生到建筑工地参加劳动,看到脚手架上悬挂着一副标语:“百年大计,质量第一。”老师问学生:“这八个字有什么含义?我们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上一页                 下一页



位置:主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语文试题 >

相关文章


触屏版 电脑版

© 古诗词 wap.exam5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