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诗词
导航

河南省郑州二砂寄宿学校2018届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2)

时间:2018-01-11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赵光逢,字延吉。曾祖植,岭南节度使。祖存约,兴元府推官。父隐,右仆射。光逢与弟光裔,皆以文学德行知名。(《旧唐书》:光裔光启三年进士擢第累迁司勋郎中弘文馆学士改膳部郎中知制诰季述废立之后旅游江表以避患岭南刘隐深礼之奏为副使因家岭外。)
光逢幼嗜坟典,动守规检,议者目之为“玉界尺”。唐僖宗朝,登进士第。逾月,辟度支巡官,历官台省,内外两制,俱有能名,转尚书左丞、翰林承旨。昭宗幸石门,光逢不从,昭宗遣内养戴知权诏赴行在,称疾解官。驾在华州,拜御史中丞。时有道士许岩士、瞽者马道殷出入禁庭,骤至列卿宫相,因此以左道求进者众。光逢持宪纪治之,皆伏法,自是其徒颇息。改礼部侍郎、知贡举。光化中,王道浸衰,南北司为党,光逢素惟慎静,虑祸及己,因挂冠伊洛,屏绝交游,凡五六年。门人柳璨登庸,除吏部侍郎、太常卿。(《唐摭言》云:光化二年,赵光逢放柳璨及第,后三年不迁,时璨自内庭大拜,光逢始以左丞征入。)入梁为中书侍郎、平章事,累转左仆射兼租庸使,上章求退,以太子太保致仕。梁末帝爱其才,征拜司空、平章事。无几以疾辞,授司徒致仕。(《唐摭言》云:光逢膺大用,居重地十余岁,七表乞骸,守司空致仕。)居二年,复征拜上相。
同光初,弟光允为平章事,时谒问于私第,尝语及政事,他日,光逢署其户曰“请不言中书事”,其清净寡欲端默如此。尝有女冠寄黄金一镒于其室家,时属乱离,女冠委化于他土。后二十年,金无所归,纳于河南尹张全义,请付诸宫观,其旧封尚在。两登廊庙,四退邱园,百行五常,不欺暗室,搢绅咸仰以为名教主。天成初,迁太保致仕,封齐国公,卒于洛阳。诏赠太傅。
    (节选自《旧五代史·卷五十八》,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光裔/光启三年进士/擢第累迁司勋郎/中弘文馆学士/改膳部郎中知制诰/季述废立之后/旅游江表/以避患岭南/刘隐深礼之/奏为副使/因家岭外/
    B.光裔/光启三年进士/擢第累迁司勋郎中/弘文馆学士/改膳部郎中/知制诰/季述废立之后/旅游江表以避患/岭南刘隐深礼之奏为副使/因家岭外/
    C.光裔/光启三年进士擢第/累迁司勋郎中/弘文馆学士/改膳部郎中/知制诰/季述废立/之后旅游江表以避患/岭南刘隐深礼之奏为副使/因家岭外/
    D.光裔/光启三年进士擢第/累迁司勋郎中弘文馆学士/改膳部郎中知制诰/季述废立之后/旅游江表以避患/岭南刘隐深礼之/奏为副使/因家岭外/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知制诰,官名,掌管起草皇帝诰命,以他官掌诏、敕、策、命者称为兼知制诰。
    B.江表,长江以北地区,从中原看,地处长江之外,故称江表,南方六朝都泛称江表。
    C.坟典,是《三坟》、《五典》的合称,后来泛指古代的典籍。
    D.行在,也称行在所,指天子所在的地方,也专指天子巡行所到之地。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赵光逢世出名门。他的曾祖父赵植,曾经担任岭南节度使;他的祖父赵存约,曾经做过兴元府推官;他的父亲赵隐,也曾官至右仆射。
    B.赵光逢一贯谨慎宁静。唐朝光化年中,南北司结党,赵光逢辞官到伊洛隐居,五六年断绝交往;入梁为官,七次上表请求朝廷,允许自己退休。
    C.赵光逢做事深谋远虑。在改任礼部侍郎、知贡举时,赵光逢放柳璨及第,所以柳璨受朝廷重用后,赵光逢凭借老师的身份得以回到朝廷担任要职。
    D.赵光逢清净寡欲,端正沉默。弟弟赵光允到家中拜访谈到政事,赵光逢在门上题字提醒,女道士寄放黄金在他家里,二十年后,金子原封没动。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时有道士许岩士、瞽者马道殷出入禁庭,骤至列卿宫相,因此以左道求进者众。(5分)
  (2)两登廊庙,四退邱园,百行五常,不欺暗室,搢绅咸仰以为名教主。(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题。
行舟忆永和兄弟
周必大
一挂吴帆不计程,几回系缆几回行。
天寒有日云犹冻,江阔无风浪自生。
数点家山常在眼,一声寒雁正关情。
长年忽得南来鲤,恐有音书作急烹。
【注】①周必大:北宋诗人,江西庐陵人,此诗写于作者乘舟北赴吴地(今江苏)途中。②长年:古时对船工的称呼。《汉乐府·饮马长城窟行》中有“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的诗句。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相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首联紧扣“行舟”写自己由水路出发,离家渐行渐远。“不计程”和叠用“几回”反映此行路途遥远。
B.颔联运用动静结合的手法,描写图中景象“有日”“江阔”“浪生”表现诗人虽觉远行艰辛,但前途光明,将劈波斩浪,一展身手的心志。
C.颈联视听结合,描写时时浮现在诗人眼前的“数点家山”和正飞向诗人家乡的“寒雁”,表现了诗人满怀难于排遣的乡思乡愁。
D.这首七言律诗,用词考究。副词“犹”“自”“常”“正”的运用贴切自然,耐人寻味;动词“冻”则外呈乌云凝重之态,可见天气寒冷之意,内蕴诗人凄凉之心。
E.全诗以“行舟”为线索,由挂帆离家始,至吴地烹鱼结,一路行来,写景叙事,自然流畅。诗中不着一“忆“字,却句句含“忆”,把自己对亲人,家乡的思念传达的含蓄隽永。
15.简要分析尾联是如何巧妙地表达作者的思乡之情的。(6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共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
(1)《蜀道难》一文中,虚写映衬表现蜀道雄奇险峻的句子是       ,         。
(2)《曹刿论战》中既表明鲁庄公‘取信于民’的政治思想,又是曹刿认为应战的决定因素的句子是                    ,               ,               。
第II卷  表达题(80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日本宇航机构负责人对中国的航天技术不以为然,事实上“长征”运载火箭已发射了100多次,而日本的主力火箭“H-2A”执行发射任务才不过13次。
②凤凰卫视《鲁豫有约》栏目的著名主持人鲁豫,身材娇小,着装优雅,谈吐伶俐,如此玲珑剔透又如此咄咄逼人,与她面对面,你简直不可能有任何躲闪的余地。
③戊戌变法后,废科举,兴学校,已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西方的教育体系也登堂入室,私塾成了布满历史尘蠹的老朽,科学成了新宠。
④平时如有什么思考,应该及时地把它写出来,不能只是在口头上与人交谈,如果述而不作,时间一长,先前一些有价值的想法就会忘掉了。
⑤那时他虽已被撤职罢官,但是“身在江湖,心悬魏阙”,仍心系国家大事,关注政局的变化。
⑥二战爆发后,一直实行绥靖政策的张伯伦政府引起人们的强烈不满。1940年春天,多数下院议员都明确表示政府无能,首相应当辞职。在对政府的信任投票中,张伯伦惨遭失败。随后,丘吉尔临危受命,在困难时期挑起了国家的大梁。
A.①②⑤     B.①③④      C.②⑤⑥      D.③④⑥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洪崖洞旅游纪念品商场里摆满了掐丝壶瓶、根雕作品、蜜蜡手串、内画鼻烟壶等多种工艺品,使人应接不暇,惊喜不已。
B. 昨天下午,王大爷突然晕倒在世贸天阶AJ旗舰店的大厅里,后经迅速赶到的120急救中心医护人员以及旗舰店保安、在场顾客的救护下,王大爷得到及时抢救,最终脱离了危险。
C.“挑战者号”机毁人亡的惨剧令人无比痛惜,但这并没有影响到美国民众对航天飞机的热情,七成以上美国人认为应该继续航天飞机计划。
D.我真后悔,怎么为一时的意见不合,就和自己共过患难的朋友分道扬镳了呢?
19.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3分)(   )
A.既然你如此虚心探讨问题的本源,我也就不吝赐教了。
B.这几填我身体不是很舒服,玉体欠安,你在这件事上就多费心些吧。
C.面对强劲对手的诚意挑战,你如此却之不恭似乎有些不近人情。
D.小生不才,幸得有贵人相助,得以借重,遂成此事。
20.在下面一段文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①       ,它所含的蛋白质、破水化合物、矿物省、維生素以及微量元素在蔬菜中都是相当高的。不仅如此,②     ,对于感冒、百日咳、胃肠溃痛、便秘等有着一定治疗作用。大白菜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维生素E,常吃大白菜的人,往往皮肤比较好,可见,③   。
21.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的问题。(5分)
    通过讲述家风传承故事,能实现对主流价值观的正确引领,实现社会的和进稳定。同时,家风让每个成员参与其中,形成呼应共鸣的氛围,能遏制犯罪率的提高。媒体传递当下的良好家风,目的是唤起人们对农村广袤田野的热爱、对父老乡亲的亲近。
③     讲述家风传承故事不一定能实现社会的和谐稳定。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①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陶潜)②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杜甫)
③心在天山,身老沧州。(陆游)
④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李贺)
⑤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辛弃疾)
⑥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苏轼)
⑦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屈原)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无数名句化育后世。读了上面六句,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

上一页                 下一页



位置:主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语文试题 >

相关文章


触屏版 电脑版

© 古诗词 wap.exam5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