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诗词
导航

湖南省怀化市2018届高三第三次模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2)

时间:2018-01-11
四、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梁焘,字况之,郓州须城人。内侍王中正将兵出疆,干赏不以法。焘争之不得,请外,出知宣州。入辞,神宗曰:“枢臣云卿不肯安职,何也?”对曰:“臣居官五年,非敢不安职,恐不胜任使,故去耳。”神宗曰:“王中正功赏文书,何为独不可?”曰:“中正罔冒侥觊,臣不敢屈法以负陛下。”未几,提点京西刑狱,哲宗立,召为工部郎中,迁太常少卿、右谏议大夫。有请宣仁后御文德殿服衮冕受册者,焘率同列谏,引薛奎谏章献明肃皇后不当以王服见太庙事,宣仁后欣纳。又论市易已废,乞蠲中下户逋负;又乞欠青苗下户,不得令保人备偿。至潞,值岁饥,不待命发常平粟振民。流人闻之,来者不绝,焘处之有条,人不告病。明年,以左谏议大夫召。甫就道,民攀辕不得行,逾太行,抵河内乃已。既对上书言帝富于春秋未专宸断太皇保佑圣主制政帘帷奸人易为欺蔽。愿正纲纪,明法度,采用忠言,讲求仁术。”两宫嘉纳焉。  元祐七年,拜尚书右丞,转左丞。蔡京帅蜀,焘曰:“元丰侍从,可用者多;惟京轻险贪愎,不可用。”又与同列议夏国地界,不能合,遂丐去。哲宗遣近臣问所以去意,且令密访人才。焘曰:“信任不笃,言不见听,而询问人才,非臣所敢当也。”以疾,罢为资政殿学士、同醴泉观使。故事,非宰相不除使,遂置同使以宠之。力辞,改知颍昌府。既出京师,哲宗遣中贵谕以复用之旨。绍圣元年,知郓州。朋党论起,哲宗曰:“梁焘每起中正之论,其开陈排击,尽出公议,朕皆记之。”以故最后责,竟以司马光党黜知鄂州。三年,再贬少府监。其后三年卒,年六十四。
 (选自《明史》)
10.下列文字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既对/上书言/帝富于春/秋未专宸断/太皇保佑/圣主制政帘帷/奸人易为欺蔽
B. 既对/上书言/帝富于春秋/未专宸断/太皇保佑/圣主制政帘帷/奸人易为欺蔽
C. 既对/上书言/帝富于春秋/未专宸断/太皇保佑圣主/制政帘帷/奸人易为欺蔽
D. 既对/上书言/帝富于春/秋未专宸断/太皇保佑圣主/制政帘帷/奸人易为欺蔽
10、C。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工部:六部之一,中国封建时代中央官署名,掌管营造工程事项、官员任免等。
B.衮冕:是古代帝王或公侯的礼服和礼帽,是皇帝或公侯在祭天地、宗庙等重大庆典活动时穿戴用的正式服装。
C.太庙:是中国古代皇帝的宗庙。最早太庙只是供奉皇帝先祖的地方。后来皇后和功臣的神位在皇帝的批准下也可以被供奉在太庙。
D.谏议大夫:是中国古代的官职名,是秦朝开始设置的,专门掌论议,是朝廷重要的官职。
11、A。解析:“掌管营造工程事项、官员任免等”错误,“官员任免”由吏部掌管。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梁焘关心百姓。他请求免除中户、下户的欠债。到潞州,遇到饥年,他来不及等待朝廷命令就分发常平粟赈济百姓。
B.梁焘受百姓爱戴。他被征召为左谏议大夫,刚上路,百姓攀住车辕不愿他离开,这种情况直到他越过太行山,抵达河内才平息。
C.梁焘为国建言献策。他曾上书希望皇上端正法制,申明法度,采用忠言,讲求仁政之术;进言蔡京轻薄险恶,贪心固执,不能任用。
D.梁焘受哲宗关爱赏识。梁焘因病降官,哲宗特意设置同使以示对梁焘宠爱,朋党之论兴起,唯独没有斥责他。
12、D。解析:“唯独没有斥责他”错误,原文为“以故最后责”。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⑴内侍王中正将兵出疆,干赏不以法。焘争之不得,请外,出知宣州。
13、⑴内侍王中正率领军队出边疆,不按法制求取赏赐。梁焘争辩不能,请求外任,调出京城,任宣州知府。(译出大意2分,“将”、“ 干”、“ 知 ”各1分)
⑵信任不笃,言不见听,而询问人才,非臣所敢当。
⑵对我信任不深,建言又不被采纳,却向我询问人才,不是我所敢承担的。(大意2分;“笃”、“ 见”、“ 非……也”译对各1分。)
附译文:
梁焘,字况之,是郓州须城人。
内侍王中正率领军队出边疆,不按法制求取赏赐。梁焘争辩不能,请求外任,调出京城,任宣州知府。入朝辞谢,神宗说:“宰相说你不肯安于职守,为什么呢?”梁焘应对说:“我居官五年,不是敢不安于职守,只是担心不能胜任使命,因此离开罢了。”神宗说:“王中正功赏文书,你为什么独独认为不可以?”回答说:“王中正欺罔假冒侥幸贪图,我不敢委曲法制以辜负陛下。”不久,梁焘担任京西提点刑狱。哲宗即位,召用为工部郎中,升太常少卿、右谏议大夫。有人请宣仁太后临幸文德殿穿礼服礼帽接受册封,梁焘率领同事进谏,引用薛奎劝谏章献明肃皇后不应穿帝王服装见太庙事,宣仁太后欣然采纳。梁焘又说市易法已废除,请求免除中户下户的欠债;又请求欠青苗钱的下户所欠钱款,不能让担保的人全部偿还。到潞州,遇到饥年,没有等待命令分发常平粟赈济百姓。流亡在外的人听说这件事,来者不绝,梁焘处理这件事有条理,人们不再报告困乏。第二年,梁焘被召为左谏议大夫。刚刚上路,百姓攀住车辕,车不能行走,越过太行山,抵达河内才平息。不久应对,上书说:“皇帝年壮,没有专权独断。太皇太后保佑圣明的君主,垂帘听政,奸恶的人易于欺骗蒙蔽。希望端正法制,申明法度,采用忠言,讲求仁政之术。”哲宗、太皇太后表示嘉许采纳。元佑七年(1092),被授任尚书右丞,转任左丞。蔡京为蜀州帅臣,梁焘说:“元丰时的侍从,可以任用的很多,只有蔡京轻薄险恶贪心固执,不能任用。”又与同事议论夏国边界,意见不能协调,于是乞求去职。哲宗派亲信大臣询问他之所以去职的意思,而且让他密访人才。梁焘说:“对我信任不深,建言又不被采纳,却向我询问人才,不是我所敢承担的。”因病被罢为资政殿学士、同醴泉观使。按照旧例,不是宰相不能任命为使,于是设置同使来表示对他的宠爱。梁焘极力辞谢,改知颍昌府。不久离开京城,哲宗派有权势的宦官以复加任用的旨意晓谕他。绍圣元年(1094),梁焘任郓州知州。朋党之论兴起,哲宗说:“梁焘常常起中正之论,其开列陈述排斥攻击,都是出于公议,朕都记下了。”因为这个缘故最后被责斥,竟以司马光党羽的罪名贬退任鄂州知州。绍圣三年(1096),再贬为少府监。那以后三年去世,终年六十四岁。
五、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4、15题。
岩居僧
赵师秀
开扉在石层,尽日少人登。
一鸟过寒木,数花摇翠藤。
茗煎冰下水,香炷佛前灯。
吾亦逃名者,何因似此僧?
14、下列对全诗内容和手法的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首联点题,僧人所居并非殿阁参差的宝刹,也非游人熙攘的胜境,而是罕有人迹的深山。
B、颔联绘僧人所居山间景象,颈联具体写其生活,虽无惊人之笔,但精炼自然,无斧凿痕。
C、尾联发出感叹,间接抒发了自己对离尘出世生活的向往之情。
D、前六句将僧之居处、环境、生活都写到了;尾联向往之意溢于言表,是主题思想的点睛。
E、全诗塑造了一位远离俗世、生活悠闲、内心落寞的僧人形象。
14、CE。解析:C、尾联属直接抒情。E、塑造了一位远离俗世、生活清贫、心境淡泊、的僧人形象。
15、颔联“过”“摇”两字生动形象,请结合诗文分析其精妙之处。(6分)
15、“过”有“路过”“经过”之意,(1分)这里写出了“飞鸟”经林间翩然飞过的自然状态;(1分)“摇”即“摆动、轻摇”之意,(1分)写出花儿在清风中的轻摇之态,(1分)借鸟的无忧无虑、无欲无求,山花的无拘无束来体现山居环境的清幽,以衬托出“岩居僧”淡泊平静的心境。(2分)

上一页                 下一页



位置:主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语文试题 >

相关文章


触屏版 电脑版

© 古诗词 wap.exam5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