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诗词
导航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018年普通高考第一次适应性检测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时间:2018-03-08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018年普通高考第一次适应性检测语文试题
第Ⅰ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相对于西方文化重逻辑理性的言说,中国文化更偏重于诗性言说,但同时我们也应看到,中国文化也有思辨性的一面。春秋战国时期就是中国文化史上思辨之风最为浓厚的时期,百家争鸣,思想激荡,辩士云涌。诸子的思辨成为中国文化的理性基因,也深远地影响着中国古代文论的处世态度和担当精神。诸子的思辨艺术成为后世说理性文字的源头活水,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中国古代文论的言说方式和文体风格。
战国时期,天下大乱,群雄并起,身处其中的有识之士对治国平天下各有构想,也各有说辞。不少人常常游说于诸侯之间,成为一群专门靠思想与口才吃饭的游说之士。他们没有权力和地位,但却能影响君王的决策,甚至影响时局的走向。有的人佩印封侯,成为一国栋梁;有的人虽不为时人所重,其思想却成为中华文化的根源性基因,持续地影响着后人。
诸子思辨求真求理的精神成为中国文化的理性基因,深远地影响着中国士人特别是古代文论家们的处世态度和担当精神。中国古代的文人士子们历来把文学当作经国之大业,有天下大事舍我其谁的自信心和责任感,立德、立功、立言是他们的人生目标。谦谦君子,遇人当礼让三分,原本是不好与人争辩,但人生短暂,世道纷杂,为了建功立业,又不得不辩。
刘勰说:“辩立有断辞之义。”思辨性的语言思路清晰、思想明确,给人一种决断之美。诸子论辩讲究逻辑推理和论辩方法,注重逻辑的力量,就有这种断辞之美。刘熙载指出:“战国说士之言……如善攻者使人不能守,善守者使人不能攻也。”严密的逻辑推理,迫使对手甘拜下风,维护了自己的思想立场,就呈现出一种“断辞之美”。
诸子的论辩艺术对后世文章影响很大,刘熙载就曾指出“韩文出于《孟子》。”诸子对后世文论的思辨艺术也影响很大,如刘勰主张“剖情析采”,“剖析”就是一种理性思辨。章学诚称刘勰《文心雕龙》“体大思精”,就点出了《文心雕龙》思辨性的“断辞之美”。古代文论中,大量的诗话、词话、曲话,虽然以松散随性为主,但还是有一些思辨性言说。比如如清代查为仁说:“诗之厚,在意不在辞;诗之雄,在气不在直;诗之灵,在空不在巧;诗之淡,在脱不在易;须辨毫发于疑似之间。”辨析在毫发疑似之间,可见仔细揣摩、精心把玩之用心,这是否也是一种思辨呢?
(摘编自吴中胜《断辞之美》)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西方文化看重理性的思辨,中国文化则是诗意的表达与理性的思辨并重,而后者更成为中国文化的理性基因,影响着古代文论的处世态度和担当精神
B.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各种思想交流碰撞,靠思想与口才纵横各国之间的辩士纷纷涌现,使得这一时期成为中国文化史上思辨之风最为浓厚的时期。
C.充满理性思辨的言说以其清晰的思路和明确的思想使对手折服,它讲求逻辑推理和论辩方法,注重逻辑力量,维护自己的思想立场,给人一种决断之美。
D.战国诸子的思辨艺术对后世文论的影响很大,比如南北朝时期的刘勰就主张“剖情析采”,其《文心雕龙》被章学诚称“体大思精”,具有理性思辨色彩。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先总说诸子的思辨艺术对后世的影响,然后分述其对中国文化及文论的影响。
B.文章的关键词是“诸子”“思辨”“影响”,全文紧紧围绕这三个关键词展开论述。
C.文章引用刘勰、刘熙载、章学诚等人的观点或评价,充分阐释了“断辞之美”的内涵。
D.文章从源头及承袭角度阐述了诸子的思辨对后世的深远影响,证明中国文化不乏思辨性。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如果没有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争鸣和思辨,中国文化就会失去重要的理性基因。
B.我国古代的文人士子为了建功立业成就人生,不惜舍弃谦谦君子之风与人论辩
C.论辩中只有讲究逻辑推理和论辩方法,注重逻辑的力量,才会呈现出断辞之美。
D.历代文论如《人间词话》等对诗词曲赋的仔细揣摩、精心把玩,应该也是一种思辨。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4~6题。       
海棠花未眠
刘荒田
晨六时,静,连鸟声也不好意思霸占整个郊野,只在栅栏上抛下几声啾啾,那是小山雀。也许是因为两只虎皮鹦鹉没来得缘故,浑身碧绿的夫妻不必嚷嚷,单是在桉树丛中起起落落,就搅出一个小规模的雨声簌簌的世界。松鼠照例连表演空中走电线时也不制造声响。被松鼠一路咯吱的电线反而忍不住,要变作风里的琴弦。门前的小小风铃闷声不响,风太弱了。
今天是倾倒垃圾日,我把垃圾桶推到马路旁边去,过了中午,垃圾车会开来,伸出机械臂,把一个个塑料桶清空。我的天!垃圾桶隆隆滚过,我制造了类于大型载重汽车碾过的音效!
其实寂静并非从此刻开始。我也早就“自然醒“了,那时才4点。随后,静由尚笼罩鱼肚白的远山蜿蜒而来的。为主灯下读川端康成散文《花未眠》,开头一段:“昨日一来到热海的旅馆,旅馆的人拿来了与壁龛里的花不同的海棠花。我太劳顿,早早就人睡了。凌晨四点醒来,发现海棠花未眠。”于是研究起花的睡眠来。  
按川康端成在此文的界定,花开曰“醒”,海棠之外,“有葫芦花和夜来香,也有牵牛花和合欢花,这些花差不多都是昼夜绽放的。”那么,何谓“睡眠”?众所周知的例子是睡莲,睡眠时花瓣向上竖起,闭合。白天盛开,是绝美的娇媚。查网上资料,川端康成指为“昼夜绽放”的合欢花,作息时间和人类类似,白天“醒”时叶子上的小叶都舒展平坦,夜里就寝,小叶片成双结对地折合,酷似含羞草。蒲公英也这般。我愿意加入文学的因素,在川端康成的海棠花瓣洒上凌晨的露珠,露珠在星光或者晨曦里闪烁,这就是睁得溜圆的璀璨眸子。如此这般,“未眠”的花就神采奕奕了。当然,上述“睡”态是我们的肉眼可以见到的,如果拿上仪器作精密的检测,花朵睡与醒,表征肯定更多。据说有的花入睡后叶子的温度不一样。有的花爱午睡。
问题来了,对大多数花而言,开放就是“未眠”,那么,“睡眠”就成为伪命题。我今天在推垃圾桶之前,特地到后院去查看了。雪白的波斯菊从来没“睡”过,金黄的满天星,嫣红的虞美人和紫色的芍药也是。扶桑的花信已过,乌黑的枯瓣不是委地就是粘在枝桠,它们长睡不醒。那么,多情苏东坡为海棠花而写的“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红烛照红妆”是多此一举了。而所谓“海棠春睡”,干脆是形容杨贵妃的惺忪之态的,和花的作息毫无干系。我从网上找出几幅“海棠春睡图”,连巨匠张大千之作在内,左看右看,找不出睡和醒的区别来。我既缺艺术的悟性,又没经植物学的专业训练,平庸之眼只及平面和表层。只是,如我这般归类为“凡俗”的人,也许占了世间多数。川端康成“凌晨四点的海棠花,应该说也是难能可贵的”一句,换为凌晨一点,下午五点,任何钟点,都不成问题,直到花瓣委地。
我毫无诗意地和垃圾桶打交道时,一脑子依然是花的“睡醒之辩”。从马路旁边往回走,瞥见左边人家的前院,木樨树下,一朵白色花飘落,如此巨大,吓我一跳,定睛看,是一只白腹鸟从枝下飞下,姿势过分舒徐,引起我的误会。美丽的误会!鸟当了一回山寨版木樨花。同理,凭借好风,花也能够冒充飞鸟。如此说来,过分计较花的“睡眠”,未必不是多事。
(《人民日报 海外版》)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这篇散文叙事自然,抒情真诚,议论率真,谈古论今,托物言志,写出了自己的生活虽没有诗意,却努力追求诗意的过程。
B.文章第一自然段运用比拟、衬托的手法,既凸显了凌晨6点郊野的静,又描摹出寂静之下万物的生趣,笔触细致,富有诗意。
C.文中反复出现的垃圾桶和未眠的海棠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突出了现实生活的无奈,花的“睡醒之辩”只是艰辛生活的调剂。
D.文章第五自然段例举了波斯菊、满天星、虞美人等一连串从未“睡”过的花,从科学的角度否定了花“睡眠”这个命题。
5.文章结尾写道:“如此说来,过分计较花的‘睡眠’,未必不是多事。”这句话有怎样的意蕴?请结合文本分析。(5分)
6.文章以“海棠花未眠”为题,为什么却用了大量的笔墨写作者探究花的“睡醒之辩”?请结合文本进行分析。(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7-9题。
材料一
2017年6月14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会见卢森堡首相贝泰尔时强调,要深化双方在“一带一路”建设框架内金融、产能等方面的国际战略合作,共建郑州----卢森堡“空中丝绸之路”。
三年前,2014年6月27日下午,卢森堡国际货运航空公司(以下简称“卢货航”)的波音747-8F全货机“郑州号”满载欧洲商品,降落在郑州新郑国际机场。郑州----卢森堡货运航线正式开通。
3年来,河南航投与卢货航不断完善通航点布局和航线网络,航点覆盖全球9个重要枢纽城市,航班由开航时的每周2班加密至每周15班。截至今年5月,累计执飞航班1365班,货运量达22.39万吨,每周贡献货运量近3000吨。
2017年5月3日凌晨,阿联首航空EK327航班从银川河东国际机场顺利起飞。银川成为中国第4大对阿航空口岸。同银川河东国际机场一样,中国多地机场加强基础设施现代化建设,为“空中丝绸之路”建设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对于民航业来说,落实‘一带一路’建设任务,关键是要加快构建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的多维空中走廊。”东航集团董事长刘绍勇说。                              
(摘编自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材料二:
2014年,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开始实施“丝绸之路影视桥工程”,打开了中外电影合作新局面。三部中印合作电影项目《功夫瑜伽》《大闹天竺》及《大唐玄奘》最终在中国、印度还有其他丝路沿线国家悉数上映。此外,还有中捷、中俄、中英、中泰、中越等合拍的大量影视片陆续上映。越来越多的中国电影拍摄团队远赴欧洲、东南亚、非洲实地取景拍摄。这些都折射出中国电影日益开放的姿态、多元包容的取向。
除了合拍片,在“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电影行业也正在逐渐实现全球化。近年来,《美人鱼》《长城》等影片走出国门,登陆好菜坞影院,《长城》更是开拓了中美合拍片的新模式。
更重要的是,中国电影市场中的进口片,不再是美国好菜坞一家独秀,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文化交流日益增强。许多“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也都有电影进入中国市场。
近日,旨在“探寻电影之美高峰论坛----‘一带一路’电影发展与全球电影新格局”的北京国际电影节主办方宣布,每年将与沿线国家共同举办双边或多边电影展映。今年“最佳金丝带”电影奖花落俄罗斯电影《白虎》
(摘编自人民论坛网)
材料三: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一览表

(图表来源:人民网)
7.下列对“一带一路”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郑州----卢森堡货运航线的开通是双方在“一带一路”建设框架内金融和产能等合作的重要体现。
B.加快构建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的多维空中走廊是民航业落实“一带一路”建设任务的关键所在。
C.在“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电影行业呈现日益开放的姿态和多元包容的取向,并不断探寻发展新模式。
D.越来越多进口片进入中国电影市场,表现了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文化交流日益增强。
8.下列对三则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材料一简述了“空中丝绸之路”的发展过程,为构建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之间的多维空中走廊进行了有效的实践。
B.材料二简述了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在电影行业的合作与交流,反映了中国对于中外文化交流多元模式的广泛探索。
C.中国与欧洲国家“空中丝绸之路”的迅捷高效和超大运力,只是对“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有益补充。
D.“空中丝绸之路”的构建和“丝绸之路影视桥工程”的实施,是“一带一路”战略跨国度跨文化跨领域思维的重要体现。
E.根据三则材料,“一带一路”建设不仅促进了沿线国家经济的发展,还推动了不同文化的交流融合,惠及亚洲,并泽被欧洲。
9.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一带一路”战略在国际化进程中呈现出的新特征。(4分)

    下一页



位置:主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语文试题 >

相关文章


触屏版 电脑版

© 古诗词 wap.exam5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