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宁波市六校2017-2018学年下学期高二期末联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2)
时间:2018-06-26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 40 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4—18 题。(20 分)
鼻对
(明)方孝儒
方子病鼻寒,鼻窒不通。踞炉而坐,火燎其裳。裳既及膝,始觉而惊,引而视之,煜煜然红,盖裳之火者半也。于是骂鼻曰:“夫十二官各有主司,维鼻何司?别臭察微。臭之不察,何以鼻为?今火帛之臭亦烈矣,而尔顽若不知,遽俾火毒烬裳及衣。雍蔽之祸,岂不大可悲乎?”
久之,鼻忽有声,声与同。曰:“我受命为子之鼻,今二十又二冬。兰茝椒桂,其气苾方,我闻我知,俾子佩藏。槁莸腐鲍,风腥气恶,我觉其秽,俾子避匿。子足不妄履而山不遇毒者,皆我之得职也。今子乃昧于治身,宜暖而寒,去夹就单,为风所加,外铄内郁,雍我鼻观,遂至火燎切肤,而不知其然,皆子之过也,于鼻何罪?假使服食以节,起处有常,无所败伤,宁有不闻馨香乎?且古之志士,至于耄老,犹且居不求适,维道是奋,大雪皴肌而炉不暇近,恐适意之致毒,知炎上之生灾,可不慎也?今子当始弱之时,有荼毒之祸。方当茹冰嚼雪,块枕草坐,愁思怵迫,冻饿摧挫,犹恐不可;而乃放不加思,恣意颓惰。当祁寒时,遽自溺于火,为身计者,良已左矣。不此之责,而反诮我为何哉!夫雍蔽之祸,厥有攸自:秦亥蛊昏,赵高乃弑;隋广淫酗,而世基以肆。木不虚中虫何由萃此二主者苟以至公为嗜好以众庶为耳鼻上宣下畅无所凝滞虽有奸邪何恶之遂?顾乃偏僻猜忌,执一遗二,以莸为薰,椒兰是弃,由是祸乱交兴,宗覆社圮。今子不务自尤,而维鼻是訾。一身之理且不达,况于政治也哉!”
方子仰而嗟,俯而愧,屏火捐炉,凝神养气,既而鼻疾果愈。
【注】荼毒之祸:丧父之祸。
1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而尔顽若不知 顽若:顽皮
B.今子乃昧于治身 昧:不明,不懂
C.顾乃偏僻猜忌 偏僻:偏狭
D.今子不务自尤 尤:责怪
1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盖裳之火者半也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B.何以鼻为 齐彭殇为妄作
C.而乃放不加思,恣意颓惰 至于鞭箠之间,乃欲引节
D.隋广淫酗,而世基以肆 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16、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方先生蹲坐在火炉边取暖,炉火火烧着了他的衣服,他却浑然不知,及至发现时,衣服已被烧掉了一半,于是它骂鼻子严重失职。
B.鼻子对方先生的责骂不以为然,在诉说自己恪尽职守后,一针见血地指出,真正有过错的人其实正是方先生自己。
C.秦二世胡亥被赵高弑杀,世基趁隋炀帝沉迷酒色放肆作恶,鼻子列举这两个例子是为了说明君主昏庸受蒙蔽,才是悲剧的根源。
D.本文用拟人的手法,借方先生与其鼻子的对话,旨在说明保养身体的重要性,如果不懂保养身体,就会危及各个器官的职能,进而酿成灾祸。
17、用“/”给下面文言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木 不 虚 中 虫 何 由 萃 此 二 主 者 苟 以 至 公 为 嗜 好 以 众 庶 为 耳 鼻 上 宣 下 畅 无 所 凝 滞 虽 有 奸 邪 何 恶 之 遂
1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假使服食以节,起处有常,无所败伤,宁有不闻馨香乎?(4分)
(2)当祁寒时,遽自溺于火,为身计者,良已左矣。(4分)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 19—20 题。(8分)
题小松
李商隐
怜君孤秀植庭中,细叶轻阴满座风。
桃李盛时虽寂寞,雪霜多后始青葱。
一年几变枯荣事,百尺方资柱石功。
为谢西园车马客,定悲摇落尽成空。
【注】李商隐:晚唐诗人,在朋党之争中坚持己见,蔑视权贵,一生郁郁不得志。谢:
告诉,告诫。
19.从题材上看,这是一首诗;从风格上看,这首诗有别于李商隐一贯的含蓄婉曲,显得。(2分)
20.这首诗主要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结合全诗分析。(6分)
(三)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21—22题。(6分)
材料一:“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论语·里仁》)
材料二: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有善柔,友便佞,损矣。”(《论语·季氏》)
材料三:“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论语·学而》)
21、材料一中“适”“莫”分别解释为,。(2分)
22、有人解释材料三“无友不如己者”一句中“如”为“比得上”,认为本句所表达的意思是“不要跟比不上自己的人交朋友”。你同意吗?结合材料一二说说理由。(4分)
(四)古诗文默写
2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6分)
(1)子曰:“不愤不启, 。 ,则不复也。”(《论语》)
(2)而五人生于编伍之间,素不闻诗书之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亦曷故哉? (张溥《五人墓碑记》)
(3)仆窃不逊,近自托于无能之辞, ,考之行事, 。(司马迁《报任安书》)
(4)莫听穿林打叶声,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苏轼《定风波》)
(5)好的音乐有感人至深的力量,韩愈《听颖师弹琴》说“推手遽止之,湿衣泪滂滂”,白居易在《琵琶行》中听琵琶女弹奏也泪湿衣襟,这两句是“ , ”。
四、作文(60 分)
24、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 分)
一对价值昂贵的瓷碗,平日里备受主人喜爱。一次酒宴,瓷碗中的一只不慎被打破。就在瓷碗行将被丢弃时,席间一位古董修复师带走了它。
几天以后,当它再次出现在人们眼前时,已成精美绝伦的艺术品。瓷碗全用金汁弥补,华光内敛,尽显凝重尊贵。而让人啧啧称奇的是,破碎得最厉害的碗壁上,竟现出一朵朵或盛开或含苞的金梅来。
面对如此美丽的“重圆”,主人甚至想把另一只也打破。
上述材料耐人寻味,读后你有什么感受?请自选一个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4—18 题。(20 分)
鼻对
(明)方孝儒
方子病鼻寒,鼻窒不通。踞炉而坐,火燎其裳。裳既及膝,始觉而惊,引而视之,煜煜然红,盖裳之火者半也。于是骂鼻曰:“夫十二官各有主司,维鼻何司?别臭察微。臭之不察,何以鼻为?今火帛之臭亦烈矣,而尔顽若不知,遽俾火毒烬裳及衣。雍蔽之祸,岂不大可悲乎?”
久之,鼻忽有声,声与同。曰:“我受命为子之鼻,今二十又二冬。兰茝椒桂,其气苾方,我闻我知,俾子佩藏。槁莸腐鲍,风腥气恶,我觉其秽,俾子避匿。子足不妄履而山不遇毒者,皆我之得职也。今子乃昧于治身,宜暖而寒,去夹就单,为风所加,外铄内郁,雍我鼻观,遂至火燎切肤,而不知其然,皆子之过也,于鼻何罪?假使服食以节,起处有常,无所败伤,宁有不闻馨香乎?且古之志士,至于耄老,犹且居不求适,维道是奋,大雪皴肌而炉不暇近,恐适意之致毒,知炎上之生灾,可不慎也?今子当始弱之时,有荼毒之祸。方当茹冰嚼雪,块枕草坐,愁思怵迫,冻饿摧挫,犹恐不可;而乃放不加思,恣意颓惰。当祁寒时,遽自溺于火,为身计者,良已左矣。不此之责,而反诮我为何哉!夫雍蔽之祸,厥有攸自:秦亥蛊昏,赵高乃弑;隋广淫酗,而世基以肆。木不虚中虫何由萃此二主者苟以至公为嗜好以众庶为耳鼻上宣下畅无所凝滞虽有奸邪何恶之遂?顾乃偏僻猜忌,执一遗二,以莸为薰,椒兰是弃,由是祸乱交兴,宗覆社圮。今子不务自尤,而维鼻是訾。一身之理且不达,况于政治也哉!”
方子仰而嗟,俯而愧,屏火捐炉,凝神养气,既而鼻疾果愈。
【注】荼毒之祸:丧父之祸。
1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而尔顽若不知 顽若:顽皮
B.今子乃昧于治身 昧:不明,不懂
C.顾乃偏僻猜忌 偏僻:偏狭
D.今子不务自尤 尤:责怪
1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盖裳之火者半也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B.何以鼻为 齐彭殇为妄作
C.而乃放不加思,恣意颓惰 至于鞭箠之间,乃欲引节
D.隋广淫酗,而世基以肆 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16、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方先生蹲坐在火炉边取暖,炉火火烧着了他的衣服,他却浑然不知,及至发现时,衣服已被烧掉了一半,于是它骂鼻子严重失职。
B.鼻子对方先生的责骂不以为然,在诉说自己恪尽职守后,一针见血地指出,真正有过错的人其实正是方先生自己。
C.秦二世胡亥被赵高弑杀,世基趁隋炀帝沉迷酒色放肆作恶,鼻子列举这两个例子是为了说明君主昏庸受蒙蔽,才是悲剧的根源。
D.本文用拟人的手法,借方先生与其鼻子的对话,旨在说明保养身体的重要性,如果不懂保养身体,就会危及各个器官的职能,进而酿成灾祸。
17、用“/”给下面文言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木 不 虚 中 虫 何 由 萃 此 二 主 者 苟 以 至 公 为 嗜 好 以 众 庶 为 耳 鼻 上 宣 下 畅 无 所 凝 滞 虽 有 奸 邪 何 恶 之 遂
1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假使服食以节,起处有常,无所败伤,宁有不闻馨香乎?(4分)
(2)当祁寒时,遽自溺于火,为身计者,良已左矣。(4分)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 19—20 题。(8分)
题小松
李商隐
怜君孤秀植庭中,细叶轻阴满座风。
桃李盛时虽寂寞,雪霜多后始青葱。
一年几变枯荣事,百尺方资柱石功。
为谢西园车马客,定悲摇落尽成空。
【注】李商隐:晚唐诗人,在朋党之争中坚持己见,蔑视权贵,一生郁郁不得志。谢:
告诉,告诫。
19.从题材上看,这是一首诗;从风格上看,这首诗有别于李商隐一贯的含蓄婉曲,显得。(2分)
20.这首诗主要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结合全诗分析。(6分)
(三)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21—22题。(6分)
材料一:“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论语·里仁》)
材料二: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有善柔,友便佞,损矣。”(《论语·季氏》)
材料三:“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论语·学而》)
21、材料一中“适”“莫”分别解释为,。(2分)
22、有人解释材料三“无友不如己者”一句中“如”为“比得上”,认为本句所表达的意思是“不要跟比不上自己的人交朋友”。你同意吗?结合材料一二说说理由。(4分)
(四)古诗文默写
2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6分)
(1)子曰:“不愤不启, 。 ,则不复也。”(《论语》)
(2)而五人生于编伍之间,素不闻诗书之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亦曷故哉? (张溥《五人墓碑记》)
(3)仆窃不逊,近自托于无能之辞, ,考之行事, 。(司马迁《报任安书》)
(4)莫听穿林打叶声,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苏轼《定风波》)
(5)好的音乐有感人至深的力量,韩愈《听颖师弹琴》说“推手遽止之,湿衣泪滂滂”,白居易在《琵琶行》中听琵琶女弹奏也泪湿衣襟,这两句是“ , ”。
四、作文(60 分)
24、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 分)
一对价值昂贵的瓷碗,平日里备受主人喜爱。一次酒宴,瓷碗中的一只不慎被打破。就在瓷碗行将被丢弃时,席间一位古董修复师带走了它。
几天以后,当它再次出现在人们眼前时,已成精美绝伦的艺术品。瓷碗全用金汁弥补,华光内敛,尽显凝重尊贵。而让人啧啧称奇的是,破碎得最厉害的碗壁上,竟现出一朵朵或盛开或含苞的金梅来。
面对如此美丽的“重圆”,主人甚至想把另一只也打破。
上述材料耐人寻味,读后你有什么感受?请自选一个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