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宁波市六校2017-2018学年下学期高二期末联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3)
时间:2018-06-26
参考答案
1.D( A .载 zi—zài ;B. 累 léi—li li ;C. 摹—摩)
2.C(“不以为意”指不把它放在心上,表示不重视,不认真对待。此处应用“不以为然”。“不以为然”指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多含轻视意)
3.A(“以时序为经”和“以三十六门叙事单元为纲”后的逗号错,应为顿号)
4、A(B、“百姓生灵涂炭”语意重复;C、一面对两面的错误;D、语序不当,把“高居第九的”放到“排行榜中的”后面)
5、纬度相同,沿海地区比内陆春天来得晚。
6、示例:他把门打开,请进清晨的阳光,迎进柔和的缕缕清风,他静静地靠在低矮的门前,看着露水从草尖轻轻地滑落,听着花开的声音,偶尔听着风“簌簌”地吹过门前的树,叶子点头致意,轻快地招手。此刻,他多么幸福啊!可是他此刻只能躺在病床上。(要求扣住“希望”“门”“早晨”“阳光”“草”等词语描写。“门”“早晨”“阳光”“草”2分,“希望”原因2分,拟人手法1分,语言连贯形象1分。不用第三人称写,扣2分)
7、B
8、D
9、缘起不同:前者源于叙述者的判断失误,觉得写作无从下手,不得不出现空白;后者源于艺术家自觉的艺术追求。
结果不同:前者没有反映思想史的真实,使得叙述不连贯,也不能给人以深刻的意味;后者蕴含了丰富的内容,给读者留下了体验和想象的空间,凸显了意趣。
10、(1)欣喜和信任(2分) (2)仇恨和报复(2分)
11、(1)本段文字用对小狐狸的神态、心理、和动作描写,写出了小狐狸的纯真和对猎人的信任;(2)用对猎人的动作和语言描写,写出了猎人的狡猾;(3)最后一处描写,在情节上为下文老狐狸的出洞埋下伏笔;(4)本段文字写小狐狸和猎人之间的亲密无间,与下文写小狐狸对猎人的深仇大恨形成对比,先抑后扬,更能深刻地揭示主题。(写出任意三点即可,每点2分,其中赏析手法1分,赏析内容1分)
12、(1)狡猾(2)伪善(3)贪婪(4)自私(5)冷酷、残忍(任意写出4点即可,每点1分)
13、(1)突出形象:通过小狐狸对猎人的信任和猎人处心积虑获取信任、利用信任的一系列情节,体现了猎人的狡诈、残忍和小狐狸的纯真、善良。
(2)暗示主题:小狐狸信任猎人,猎人却只是为了钱,批判了贪婪自私、唯利是图的人性,呼唤人类纯真善良本性的回归。
(3)提领主要情节:小说始于小狐狸信任而被利用,终于不信任而实施报复,情节的发展都与信任有关。
(4)推动情节的发展:小狐狸对猎人的信任直接导致了老狐狸的上当;信任的背利用也直接导致了小狐狸对猎人的复仇,最终把猎人引向了陷阱。(写出任意3点即可,每点2分,其中概括1分,分析1分)
14、A(顽若:愚钝)
15、D(A、定语后置的标志/音节助词,无义。B、句末语气词/动词,是。C、副词,竟然,却/副词,才。D、介词,因为)
16、D (应为:旨在讽谏人主保持理智,广开言路,勿受雍蔽,以免国家倾覆。)
17、木不虚中/虫何由萃/此二主者/苟以至公为嗜好/以众庶为耳鼻/上宣下畅/无所凝滞/虽有奸邪/何恶之遂
(漏错1处不扣分,漏错2—3处扣1分,漏错4—5处扣2分)
18、(1)假如您按节度穿衣饮食,生活起居有规律,没有什么受伤,我难道会闻不到气味吗?
(“服食以节”“无所败伤”“宁……乎”各1分,语句通顺1分)
(2)当严寒来临时,就自己沉迷在火炉旁,如果为自身考虑的话,实在已经错了。
(“遽”“溺”“为身计者”“良已左矣”各1分)
19.咏物 质朴直率(2分,每空1分,意思对即可)
20.对比,(1分)将桃李的春荣冬枯与小松的夏阴冬青进行对比,(1分)盛赞小松之孤秀挺拔,不畏严寒的品质,突出了诗人的爱憎情感。(1分)
托物言志,借物喻人,(1分)借小松以自况,抒发其志士之悲愤;(1分)以不耐霜雪的桃李辛辣嘲讽烜赫一时的显贵和奔走邀宠之徒,表达对世俗的鄙夷与愤懑。(1分)
(6分,意思对即可)
21、亲厚,淡漠
22、示例一:同意。1、“不要跟比不上自己的人交朋友”强调不去结交忠信(德行)还不如自己的朋友,这是对君子德行上洁身自好的要求。(2分)2、与材料一材料二孔子交友看重朋友重义正直诚信等德行相符。(2分)
示例二:不同意。1、材料一孔子强调与人交往要和义在一起,材料二提出要与正直、诚信的人做朋友(或提出不要与谄媚、虚伪、夸夸其谈的人做朋友)(2分)2、这可以看出孔子交友注重的是朋友的人格和精神追求,而非“不要跟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2分)
言之成理即可
23.(6分,选3小题,每一空格1分)
(1)不悱不发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
(2)激昂大义 蹈死不顾
(3)网罗天下放失旧闻 稽其成败兴坏之理
(4)何妨吟啸且徐行 一蓑烟雨任平生
(5)座中泣下谁最多 江州司马青衫湿
【附译文】
我鼻子受寒,鼻道阻塞不通。倚炉而坐,炉火烧着我的下衣。下衣烧成灰烬又烧到膝部,方才感觉而大吃一惊,撩起下衣一看,火苗闪闪发红,原来被火烧毁的下衣已有一半了。我于是骂鼻说:“十二种器官各有主管的对象,鼻主管什么?无非是察别细微的气味。不能察别气味,还要鼻子做什么呢!现在烧帛的气味够浓烈的了,但是你愚钝不知,就使火焰烧完下衣而蔓延上衣。蒙蔽的祸患,难道不是太可悲了吗?”
过了好久,鼻忽然发出声音,声音同由嘴中出来的一样。说:“我接受命令作您的鼻子,到现在已有二十二年了。泽兰、蕲茝、椒聊、木犀,它们的气味芬芳,我能嗅闻得到,使您佩戴收藏。枯木、臭草、腐肉、鲍鱼,气味腥恶,我知道它们污浊,使您避藏。您脚不乱行、登山不遇毒物的原因,都是由于我称职啊。现在您竟然不晓养身,应当保暖却受寒,脱掉夹衣,穿上单衣,被风邪侵袭,体表高烧,体内郁滞,气机不畅,使我的嗅觉受阻,以至于火烧切身,却毫无察觉,这都是您的过失啊,对于鼻子来说有什么罪过呢?假如衣着饮食有节度,起居有规律,没有什么受伤,怎么会闻不到气味呢?再说古代的有志之士,到了老年,尚且生活不求舒适,只是奋求学问,大雪使皮肤皲裂,也不悠闲地烤火,唯恐适意会产生危害,知道向火能造成祸患,难道可以不谨慎吗?现在您正处在青年时期,就遭受丧父之祸。正应吃冰嚼雪,以土块为枕头,以草荐为坐席,忧思惊惧,冻饿挫折,还恐怕不能表达对父亲的孝心;您却恣纵无已,不多思虑,放肆无忌,颓废懒散。当大寒时,就自己沉迷在火炉旁,为自身考虑的话,实在已经错了。不责怪自己,却为什么反而责备我呢!蒙蔽的祸患,它是有所始的:秦二世胡亥昏惑,赵高才能弑杀他;隋炀帝杨广沉迷酒色,虞世基便放肆作恶。树木内部如不空虚,蚂蚁从哪里聚集呢?这两个君主,如果把最大的公心作为嗜好,将百姓当作耳鼻,政情就能上下通达,没有什么阻碍,即使有诈伪邪恶之人,又有什么罪恶能得逞呢?反而偏狭猜忌,偏信个别邪恶之徒,弃置众多忠义之士,把臭草当作香草,而抛弃芳香草木,从此祸乱不断产生,以致国家倾败。现在您不着力责备自己,却一味责骂鼻子。自身的调理尚且不能明白,何况对于国事呢!”
我仰面叹息,低头愧思,弃去炉火,聚精会神,调养正气,不久鼻疾果然痊愈。
1.D( A .载 zi—zài ;B. 累 léi—li li ;C. 摹—摩)
2.C(“不以为意”指不把它放在心上,表示不重视,不认真对待。此处应用“不以为然”。“不以为然”指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多含轻视意)
3.A(“以时序为经”和“以三十六门叙事单元为纲”后的逗号错,应为顿号)
4、A(B、“百姓生灵涂炭”语意重复;C、一面对两面的错误;D、语序不当,把“高居第九的”放到“排行榜中的”后面)
5、纬度相同,沿海地区比内陆春天来得晚。
6、示例:他把门打开,请进清晨的阳光,迎进柔和的缕缕清风,他静静地靠在低矮的门前,看着露水从草尖轻轻地滑落,听着花开的声音,偶尔听着风“簌簌”地吹过门前的树,叶子点头致意,轻快地招手。此刻,他多么幸福啊!可是他此刻只能躺在病床上。(要求扣住“希望”“门”“早晨”“阳光”“草”等词语描写。“门”“早晨”“阳光”“草”2分,“希望”原因2分,拟人手法1分,语言连贯形象1分。不用第三人称写,扣2分)
7、B
8、D
9、缘起不同:前者源于叙述者的判断失误,觉得写作无从下手,不得不出现空白;后者源于艺术家自觉的艺术追求。
结果不同:前者没有反映思想史的真实,使得叙述不连贯,也不能给人以深刻的意味;后者蕴含了丰富的内容,给读者留下了体验和想象的空间,凸显了意趣。
10、(1)欣喜和信任(2分) (2)仇恨和报复(2分)
11、(1)本段文字用对小狐狸的神态、心理、和动作描写,写出了小狐狸的纯真和对猎人的信任;(2)用对猎人的动作和语言描写,写出了猎人的狡猾;(3)最后一处描写,在情节上为下文老狐狸的出洞埋下伏笔;(4)本段文字写小狐狸和猎人之间的亲密无间,与下文写小狐狸对猎人的深仇大恨形成对比,先抑后扬,更能深刻地揭示主题。(写出任意三点即可,每点2分,其中赏析手法1分,赏析内容1分)
12、(1)狡猾(2)伪善(3)贪婪(4)自私(5)冷酷、残忍(任意写出4点即可,每点1分)
13、(1)突出形象:通过小狐狸对猎人的信任和猎人处心积虑获取信任、利用信任的一系列情节,体现了猎人的狡诈、残忍和小狐狸的纯真、善良。
(2)暗示主题:小狐狸信任猎人,猎人却只是为了钱,批判了贪婪自私、唯利是图的人性,呼唤人类纯真善良本性的回归。
(3)提领主要情节:小说始于小狐狸信任而被利用,终于不信任而实施报复,情节的发展都与信任有关。
(4)推动情节的发展:小狐狸对猎人的信任直接导致了老狐狸的上当;信任的背利用也直接导致了小狐狸对猎人的复仇,最终把猎人引向了陷阱。(写出任意3点即可,每点2分,其中概括1分,分析1分)
14、A(顽若:愚钝)
15、D(A、定语后置的标志/音节助词,无义。B、句末语气词/动词,是。C、副词,竟然,却/副词,才。D、介词,因为)
16、D (应为:旨在讽谏人主保持理智,广开言路,勿受雍蔽,以免国家倾覆。)
17、木不虚中/虫何由萃/此二主者/苟以至公为嗜好/以众庶为耳鼻/上宣下畅/无所凝滞/虽有奸邪/何恶之遂
(漏错1处不扣分,漏错2—3处扣1分,漏错4—5处扣2分)
18、(1)假如您按节度穿衣饮食,生活起居有规律,没有什么受伤,我难道会闻不到气味吗?
(“服食以节”“无所败伤”“宁……乎”各1分,语句通顺1分)
(2)当严寒来临时,就自己沉迷在火炉旁,如果为自身考虑的话,实在已经错了。
(“遽”“溺”“为身计者”“良已左矣”各1分)
19.咏物 质朴直率(2分,每空1分,意思对即可)
20.对比,(1分)将桃李的春荣冬枯与小松的夏阴冬青进行对比,(1分)盛赞小松之孤秀挺拔,不畏严寒的品质,突出了诗人的爱憎情感。(1分)
托物言志,借物喻人,(1分)借小松以自况,抒发其志士之悲愤;(1分)以不耐霜雪的桃李辛辣嘲讽烜赫一时的显贵和奔走邀宠之徒,表达对世俗的鄙夷与愤懑。(1分)
(6分,意思对即可)
21、亲厚,淡漠
22、示例一:同意。1、“不要跟比不上自己的人交朋友”强调不去结交忠信(德行)还不如自己的朋友,这是对君子德行上洁身自好的要求。(2分)2、与材料一材料二孔子交友看重朋友重义正直诚信等德行相符。(2分)
示例二:不同意。1、材料一孔子强调与人交往要和义在一起,材料二提出要与正直、诚信的人做朋友(或提出不要与谄媚、虚伪、夸夸其谈的人做朋友)(2分)2、这可以看出孔子交友注重的是朋友的人格和精神追求,而非“不要跟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2分)
言之成理即可
23.(6分,选3小题,每一空格1分)
(1)不悱不发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
(2)激昂大义 蹈死不顾
(3)网罗天下放失旧闻 稽其成败兴坏之理
(4)何妨吟啸且徐行 一蓑烟雨任平生
(5)座中泣下谁最多 江州司马青衫湿
【附译文】
我鼻子受寒,鼻道阻塞不通。倚炉而坐,炉火烧着我的下衣。下衣烧成灰烬又烧到膝部,方才感觉而大吃一惊,撩起下衣一看,火苗闪闪发红,原来被火烧毁的下衣已有一半了。我于是骂鼻说:“十二种器官各有主管的对象,鼻主管什么?无非是察别细微的气味。不能察别气味,还要鼻子做什么呢!现在烧帛的气味够浓烈的了,但是你愚钝不知,就使火焰烧完下衣而蔓延上衣。蒙蔽的祸患,难道不是太可悲了吗?”
过了好久,鼻忽然发出声音,声音同由嘴中出来的一样。说:“我接受命令作您的鼻子,到现在已有二十二年了。泽兰、蕲茝、椒聊、木犀,它们的气味芬芳,我能嗅闻得到,使您佩戴收藏。枯木、臭草、腐肉、鲍鱼,气味腥恶,我知道它们污浊,使您避藏。您脚不乱行、登山不遇毒物的原因,都是由于我称职啊。现在您竟然不晓养身,应当保暖却受寒,脱掉夹衣,穿上单衣,被风邪侵袭,体表高烧,体内郁滞,气机不畅,使我的嗅觉受阻,以至于火烧切身,却毫无察觉,这都是您的过失啊,对于鼻子来说有什么罪过呢?假如衣着饮食有节度,起居有规律,没有什么受伤,怎么会闻不到气味呢?再说古代的有志之士,到了老年,尚且生活不求舒适,只是奋求学问,大雪使皮肤皲裂,也不悠闲地烤火,唯恐适意会产生危害,知道向火能造成祸患,难道可以不谨慎吗?现在您正处在青年时期,就遭受丧父之祸。正应吃冰嚼雪,以土块为枕头,以草荐为坐席,忧思惊惧,冻饿挫折,还恐怕不能表达对父亲的孝心;您却恣纵无已,不多思虑,放肆无忌,颓废懒散。当大寒时,就自己沉迷在火炉旁,为自身考虑的话,实在已经错了。不责怪自己,却为什么反而责备我呢!蒙蔽的祸患,它是有所始的:秦二世胡亥昏惑,赵高才能弑杀他;隋炀帝杨广沉迷酒色,虞世基便放肆作恶。树木内部如不空虚,蚂蚁从哪里聚集呢?这两个君主,如果把最大的公心作为嗜好,将百姓当作耳鼻,政情就能上下通达,没有什么阻碍,即使有诈伪邪恶之人,又有什么罪恶能得逞呢?反而偏狭猜忌,偏信个别邪恶之徒,弃置众多忠义之士,把臭草当作香草,而抛弃芳香草木,从此祸乱不断产生,以致国家倾败。现在您不着力责备自己,却一味责骂鼻子。自身的调理尚且不能明白,何况对于国事呢!”
我仰面叹息,低头愧思,弃去炉火,聚精会神,调养正气,不久鼻疾果然痊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