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太仆寺旗宝昌一中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3)
时间:2018-07-19
【答案】1. D 2. D 3. C
【解析】
1.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首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A项,“不主张‘重义轻利’”于文无据,文中是说孔子不反对“求富”“恶贫”的观点,并非“不主张‘重义轻利’”。B项,孟子的观点并没有否定“人求‘利’”,而是说要重义轻利,以“义”为先,再去追求正当的、长远的利。C项,二者的话阐明了“只有先讲求了‘义’,才可追求没有副作用的大利的道理”。
2.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错误设置一般为答非所问、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无中生有等。D项,意在论述人们需要传承与发展儒家文化“义”中以仁义为先、利益在后的精华思想。
3.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作者观点的理解。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C项,结合文本第二节内容分析,“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都会自觉地遵守它”以偏概全。
4. C 选项中,C项错在“告诫人要像苦瓜一样,不但要有外表美,而且要拥有心灵美”,犯了牵强附会的毛病。
5. ①从视觉的角度进行描写,写苦瓜白玉般的色彩,疣状突起部分长得细致。②从触觉的角度进行描写,苦瓜触摸起来清凉滑润。③运用衬托手法,用清朝的玉器“白玉苦瓜”来衬托苦瓜的颜色质地,衬托之中既突出了苦瓜的颜色质地之美,又表达了自己的赞美之情。 ④运用比喻,把苦瓜比作白玉,表现对苦瓜的喜爱。⑤联想,由苦瓜联想到了清朝的玉雕“白玉苦瓜”(答出3点给5分)
6. 作者通过写看苦瓜树,表现了自己在田里看到颗颗白玉般苦瓜的喜悦激动之情(2分);通过对买苦瓜的描述,表明了美与苦是并生的,人不能只要美而不要苦的观点。(2分) 与第②段照应(与前文的“白玉苦瓜”相照应),使文章结构严谨,升华了文章的主旨。(2分)
7.C(“他们为市场经济带来了活力”无中生有。)
8.B(A.“是指”太绝对,应为“主要是指”。C“特色性”概括不当,原文说“全世界都是这样的规律”。D“社会关系日趋复杂”分析不当,原文说“流动人口的服务管理需求日趋复杂”。)
9.示例:①流动人口与常住人口应享受同等的社会待遇。②要关注流动老人的养老问题。③要关注流动儿童的教育与成长问题。④流动人口改变着中国的人口分布以及流入地和流出地的人口结构,为社会治安带来了新的课题。(6分,答出一个要点给2分,给满6分为止。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给分。)
10.A11.B12.A
13.(1)当时令狐楚已经死了,他儿子为员外郎,因为李商隐忘恩负义,尤其嫌恶他无品行。
(2)第二年,令狐做宰相,李商隐多次写信陈说内心苦衷,令狐不理睬他。
试题分析:
10.“能为古文,不喜偶对”对称结构,中间断开,“楚”陈述对象变化,中间断开,“商隐”作前句的宾语,不做后句的主语,“尤”递进一层,重点断开。
【考点定位】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文言断句的题目,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基础,一般考核较少,大多集中在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不然句子就会支离破碎,相反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选择题答题时注意选项的对比,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此题“能为古文,不喜偶对”对称结构,中间断开,“楚”陈述对象变化,中间断开,“商隐”作前句的宾语,不做后句的主语,“尤”递进一层,重点断开。
11.应该是20岁,女子15岁成年称“及笄”。
【考点定位】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名师点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宫殿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这类题目一般错误都比较明显,如此题应该是20岁,女子15岁成年称“及笄”。
12.李商隐在令狐麾下是担任了巡官,但并非朝廷命官。天成二年,他才考中进士,脱下布衣担任秘书省校书郎。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题目是文言文必考的题目,错误选项的设置多以人物、事件、时间、地点的错位为重点,有时会在一些词语的翻译上命题,因对词语翻译错误而出现误判,有时还涉及到文章写作手法的分析。内容的角度答题时注意分析选项涉及到的上下文,注意核实这些情节,手法上注意手法是否正确,效果分析是否合理。如此题选项A李商隐在令狐麾下是担任了巡官,但并非朝廷命官。天成二年,他才考中进士,脱下布衣担任秘书省校书郎。
13.重点词语:“卒”“以”“无行”“明年”“陈”“省”。
【考点定位】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考的必考的内容,翻译注意直译,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此题中的“卒”“以”“无行”“明年”“陈”“省”等实词,同时注意一些特殊的文言现象,如词类的活用和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的翻译,如(2)中的宾语前置句的翻译。还要注意翻译完之后一定要注意对句子进行必要的整理,使句意通顺。
【参考译文】
李商隐,字义山,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曾祖李叔恒,十九岁中进士第,官位终于安阳(今属河南)县令。祖父李俌,官位终于邢州(今河北邢台)事参军。父亲李嗣。李商隐自幼便能写文章。令孤楚出镇河阳(今河南孟县),李商隐以所作文章投献他,当时十二岁还不到。令孤楚因为他少年英俊,深加礼敬,让他和读书的诸生交游。令狐楚镇守天平(今山东东平)、汴州(今河南开封),李商隐跟随为巡官,每年给他衣食,让他随考核官吏到上都(今陕西西安)。开成二年(837),才中进士第,脱去布衣担任秘书省校书郎,补任弘农(今河南灵宝)县尉。会昌二年(842),他又以书判中拔萃科。
王茂元镇守河阳,起用他掌书记,得侍御史王茂元爱他的才华,把女儿嫁给他为妻。王茂元虽然读书为儒者,但本来是武将的后代,李德裕平时待他很好,那时李德裕掌权,起用他为河阳主帅。李德裕和李宗闵、杨嗣复、令狐楚相互间仇怨很深。李商隐既为王茂元干事,李宗闵之党很鄙薄他。当时令狐楚已经死了,他儿子令狐为员外郎,因为李商隐背恩负义,尤其嫌恶他品行不端。不久,王茂元死了,李商隐来游京师,但朝廷久久不给安排职务。正碰上给事中郑亚任桂州(今广西桂林)廉察使,聘请他为观察判官检校水部员外郎。大中(847-860)初年,白敏中掌执朝政,令狐在内署,共同排挤李德裕,并逐出京师。郑亚因为属李德裕之党,也被贬为循州(今广东惠阳)刺史。李商隐随郑亚在岭南多年。三年(849)入朝,京兆尹卢弘正奏请李商隐为掾曹,让他管草写笺奏。第二年,令狐做宰相,李商隐多次写信陈说内心苦衷,令狐不理睬他。卢弘正出镇徐州(今属江苏),李商隐又跟随去任掌书记。正遇河南(今河南洛阳)府尹柳仲郢镇守东蜀,用他为节度判官、检验工部郎中。大中(847-860)末年,柳仲郢因为擅自杀人,被贬官,李商隐也随之罢废,回郑州(今属河南),没多久也就病死了。
李商隐能写古文,不喜欢讲究对仗。在令狐楚幕中任职时,令狐楚能写奏章,遂即将他的写作经验传授给李商隐,从这时始他才写今体带对偶的奏章。李商隐博学强记,写文章时下笔不休,尤其擅长撰写诔和祭奠之辞。他和太原(今属山西)温庭筠、南郡段成式同时齐名,当时号为“三十六”。文思清丽,温庭筠超过他。但他们都不持操行,恃才怪异偏激,为当时宦途中人所鄙薄,所以不能进而为名宦,坎坷终身。
(二)(11分)
14.(5分)B、E(B项诗歌第二句意为从昆仑山上流下来的黄河水被分引凿渠,修成一条运河,而非“劈开昆仑山凿出一条运河”,并且该句也没有运用夸张手法。E项“抒发了对大唐强大国力的赞颂之情”一说无中生有,该句意为隋炀帝因奢侈荒淫导致亡国,与陈后主的结局相似;且许浑为晚唐诗人,当时唐国力已衰。)
15.(6分)①想象(或者虚写)。描绘出当年隋炀帝游乐时极其热闹的情景:鼓声直上云霄,遏住行云,摇动星辰;旌旗招展水面,日月之影浮动。想象奇丽,描绘生动。②夸张。鼓声可以遏住行云、摇动星辰,极言鼓声之响,表达形象鲜明。③妙用动词。“动”和“浮”两个动词把震天的鼓声使星辰摇动、日月的倒影在水面浮动的情景生动地描绘出来,富于动态美,且渲染了东游的盛大气势,用词精妙。④视听结合,描写了盛大的东游场面,含蓄地讽刺了隋炀帝的骄奢淫逸。(6分;答出一点给2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回答,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
16.(1)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2)舞幽壑之潜蛟 泣孤舟之嫠妇
(3)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C
①离经叛道:指偏离或者背叛正统的学说和学派。用在这里正确。
②搜索枯肠:形容苦思苦想,搜索诗文语句。用在这里正确
③述而不作:指只叙述和阐明前人的学说,自己不创作。在句子中明星们的述,并不是阐述别人的学说。用在这里属于望文生义。
④巧言令色:指用花言巧语和媚态伪情来迷惑、取悦他人。用在这里属于误用贬义词。
⑤拨云见日:拨开乌云见到太阳。比喻冲破黑暗见到光明;也比喻受到启发,思想豁然开朗;也比喻冤屈得到申雪;也比喻疑团消除,心里顿时明白。这里属于望文生义。
⑥呼朋引类:呼喊朋友,招引同类。多含贬义。用在这里正确。
18.C
A:语序不当。应为“开放、合作、共赢”
B:中途易辙,可在“是我家夏日”前加“这道菜”
D:成分残缺,可删去“由于”或“使”
19.D
作为条件复句,“只要……就……”说法太过绝对,由此排除B、C。③处选“都”比选“全”更显连贯,由此排除A。
20. 答案】①人类利用太阳能的历史悠久
②太阳能已成为人类使用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③所以太阳能的利用还不是很普及
【解析】
试题分析:由“古人类就懂得用阳光晒干物件”及举的例子,可知①处是太阳能的利用历史悠久;由“化石燃料日趋减少的情况”可知②处应该是太阳能成为可利用的重要能源;由“太阳能发电还存在成本高、转换效率低的问题”可知,③处是太阳能利用还没有普及。
21. 【答案示例】
(1)“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我们不是圣贤,所以肯定会犯错。
(2)“谦虚使人进步”,我们保持了谦虚的品质,所以能不断取得进步。(答出一个给2分,答出两个给满外)
【解析】解答此题,首先要读懂题目中对“三段论推理”的解释,然后对例句进行分析—— “狭路相逢勇者胜”是大前提,“我们是勇者”是小前提,“最终我们将取得胜利”是结论。拟写答案时首先要符合三段论的推理过程,而且结论要合理;其次,大前提要引用名言;最后,要注意句式,示例是表示因果关系的复句,所写句子也应该是表示因果关系的复句。22.作文
题面梳理
个性共性
“老味道”
传统美食餐馆格局
无变化招牌老菜
屹立不倒广告语怀旧
情结明显比邻而处
生意兴隆
“梦里时光”
新式餐饮对店面
经常更新学菜品花样
不断翻新广告语新鲜
味道很浓
内涵梳理:通过梳理材料中个性与共性的内容可以看出,两个关键词会很快进入我们的视线,即“传统”与“创新”。以这两个关键词为核心,可以梳理出以下三个思维角度:一是“传统的魅力”,而是“创新的好处”,三是“传统与创新结合之美”。每个思维角度又可以从“为什么”“怎么办”两方面着手进行细致的分析。
1、从“传统的魅力”角度思考:坚守传统,不忘初心。
(1)为什么?因为优秀的传统内容,是国家民族的灵魂与象征,经得起时间和风霜的考验,让人能记住“来时”的温情与时光。
(2)怎么办?需要我们尊重、敬畏、保护、继承、推广。在此过程中我们一要学会甄别,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二要掌握一定的度,避免僵化、死板、教条;……
2、从“创新的好处”角度思考:推动创新,牢记使命。
(1)为什么?因为这是社会发展、时代呼唤、民族复兴的必然要求。这其中涉及到个人、集体、国家、社会、民族、世界等方面创新驱动。
(2)怎么办?首先我们要有接纳新事物的大度之心与热情,被动、畏惧、排斥是要不得的;其次要明白创新不是简单的加法,更不是粗俗的加工,那种只改头换面,不注重实质内涵的行为要坚决杜绝;再次创新,忌随意而为,更要严禁类似恶搞的盲目无知的行为出现。总之,我们在审题立意的时候,如果能依托以上三大角度,从个人、集体、国家、社会、民族、世界等方面进行切入,借助“是什么”“为什么”这两个平台,联系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思想、生活等领域,定能提取出精准而又精彩的立意并可顺利行文。如果在行文时还能体现出批判性思维或思辩性思维的特点,那定会美上加美的。
3、从“传统与创新结合之美”角度思考: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1)为什么?我们的社会是一个多元共生、共处、共荣的社会,“继承传统,积极创新”是对社会发展多样性的尊重,是实现社会共同繁荣的必然要求。只有这样,社会才更加丰富多彩,充满生机和活力。
(2)怎么办?首先要在坚持传统的基础上进行创新,这样方能保证“渠长水清”;其次要在创新的基础上守住传统的优势,这样方能保证“源头活水”;……这里化用费孝通先生“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一句箴言:人们要懂得欣赏传统之美,还要包容的欣赏创新之美,这样将传统之美和创新之美融合在一起,就会实现理想中的大同美。
【解析】
1.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首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A项,“不主张‘重义轻利’”于文无据,文中是说孔子不反对“求富”“恶贫”的观点,并非“不主张‘重义轻利’”。B项,孟子的观点并没有否定“人求‘利’”,而是说要重义轻利,以“义”为先,再去追求正当的、长远的利。C项,二者的话阐明了“只有先讲求了‘义’,才可追求没有副作用的大利的道理”。
2.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错误设置一般为答非所问、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无中生有等。D项,意在论述人们需要传承与发展儒家文化“义”中以仁义为先、利益在后的精华思想。
3.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作者观点的理解。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C项,结合文本第二节内容分析,“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都会自觉地遵守它”以偏概全。
4. C 选项中,C项错在“告诫人要像苦瓜一样,不但要有外表美,而且要拥有心灵美”,犯了牵强附会的毛病。
5. ①从视觉的角度进行描写,写苦瓜白玉般的色彩,疣状突起部分长得细致。②从触觉的角度进行描写,苦瓜触摸起来清凉滑润。③运用衬托手法,用清朝的玉器“白玉苦瓜”来衬托苦瓜的颜色质地,衬托之中既突出了苦瓜的颜色质地之美,又表达了自己的赞美之情。 ④运用比喻,把苦瓜比作白玉,表现对苦瓜的喜爱。⑤联想,由苦瓜联想到了清朝的玉雕“白玉苦瓜”(答出3点给5分)
6. 作者通过写看苦瓜树,表现了自己在田里看到颗颗白玉般苦瓜的喜悦激动之情(2分);通过对买苦瓜的描述,表明了美与苦是并生的,人不能只要美而不要苦的观点。(2分) 与第②段照应(与前文的“白玉苦瓜”相照应),使文章结构严谨,升华了文章的主旨。(2分)
7.C(“他们为市场经济带来了活力”无中生有。)
8.B(A.“是指”太绝对,应为“主要是指”。C“特色性”概括不当,原文说“全世界都是这样的规律”。D“社会关系日趋复杂”分析不当,原文说“流动人口的服务管理需求日趋复杂”。)
9.示例:①流动人口与常住人口应享受同等的社会待遇。②要关注流动老人的养老问题。③要关注流动儿童的教育与成长问题。④流动人口改变着中国的人口分布以及流入地和流出地的人口结构,为社会治安带来了新的课题。(6分,答出一个要点给2分,给满6分为止。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给分。)
10.A11.B12.A
13.(1)当时令狐楚已经死了,他儿子为员外郎,因为李商隐忘恩负义,尤其嫌恶他无品行。
(2)第二年,令狐做宰相,李商隐多次写信陈说内心苦衷,令狐不理睬他。
试题分析:
10.“能为古文,不喜偶对”对称结构,中间断开,“楚”陈述对象变化,中间断开,“商隐”作前句的宾语,不做后句的主语,“尤”递进一层,重点断开。
【考点定位】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文言断句的题目,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基础,一般考核较少,大多集中在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不然句子就会支离破碎,相反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选择题答题时注意选项的对比,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此题“能为古文,不喜偶对”对称结构,中间断开,“楚”陈述对象变化,中间断开,“商隐”作前句的宾语,不做后句的主语,“尤”递进一层,重点断开。
11.应该是20岁,女子15岁成年称“及笄”。
【考点定位】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名师点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宫殿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这类题目一般错误都比较明显,如此题应该是20岁,女子15岁成年称“及笄”。
12.李商隐在令狐麾下是担任了巡官,但并非朝廷命官。天成二年,他才考中进士,脱下布衣担任秘书省校书郎。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题目是文言文必考的题目,错误选项的设置多以人物、事件、时间、地点的错位为重点,有时会在一些词语的翻译上命题,因对词语翻译错误而出现误判,有时还涉及到文章写作手法的分析。内容的角度答题时注意分析选项涉及到的上下文,注意核实这些情节,手法上注意手法是否正确,效果分析是否合理。如此题选项A李商隐在令狐麾下是担任了巡官,但并非朝廷命官。天成二年,他才考中进士,脱下布衣担任秘书省校书郎。
13.重点词语:“卒”“以”“无行”“明年”“陈”“省”。
【考点定位】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考的必考的内容,翻译注意直译,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此题中的“卒”“以”“无行”“明年”“陈”“省”等实词,同时注意一些特殊的文言现象,如词类的活用和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的翻译,如(2)中的宾语前置句的翻译。还要注意翻译完之后一定要注意对句子进行必要的整理,使句意通顺。
【参考译文】
李商隐,字义山,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曾祖李叔恒,十九岁中进士第,官位终于安阳(今属河南)县令。祖父李俌,官位终于邢州(今河北邢台)事参军。父亲李嗣。李商隐自幼便能写文章。令孤楚出镇河阳(今河南孟县),李商隐以所作文章投献他,当时十二岁还不到。令孤楚因为他少年英俊,深加礼敬,让他和读书的诸生交游。令狐楚镇守天平(今山东东平)、汴州(今河南开封),李商隐跟随为巡官,每年给他衣食,让他随考核官吏到上都(今陕西西安)。开成二年(837),才中进士第,脱去布衣担任秘书省校书郎,补任弘农(今河南灵宝)县尉。会昌二年(842),他又以书判中拔萃科。
王茂元镇守河阳,起用他掌书记,得侍御史王茂元爱他的才华,把女儿嫁给他为妻。王茂元虽然读书为儒者,但本来是武将的后代,李德裕平时待他很好,那时李德裕掌权,起用他为河阳主帅。李德裕和李宗闵、杨嗣复、令狐楚相互间仇怨很深。李商隐既为王茂元干事,李宗闵之党很鄙薄他。当时令狐楚已经死了,他儿子令狐为员外郎,因为李商隐背恩负义,尤其嫌恶他品行不端。不久,王茂元死了,李商隐来游京师,但朝廷久久不给安排职务。正碰上给事中郑亚任桂州(今广西桂林)廉察使,聘请他为观察判官检校水部员外郎。大中(847-860)初年,白敏中掌执朝政,令狐在内署,共同排挤李德裕,并逐出京师。郑亚因为属李德裕之党,也被贬为循州(今广东惠阳)刺史。李商隐随郑亚在岭南多年。三年(849)入朝,京兆尹卢弘正奏请李商隐为掾曹,让他管草写笺奏。第二年,令狐做宰相,李商隐多次写信陈说内心苦衷,令狐不理睬他。卢弘正出镇徐州(今属江苏),李商隐又跟随去任掌书记。正遇河南(今河南洛阳)府尹柳仲郢镇守东蜀,用他为节度判官、检验工部郎中。大中(847-860)末年,柳仲郢因为擅自杀人,被贬官,李商隐也随之罢废,回郑州(今属河南),没多久也就病死了。
李商隐能写古文,不喜欢讲究对仗。在令狐楚幕中任职时,令狐楚能写奏章,遂即将他的写作经验传授给李商隐,从这时始他才写今体带对偶的奏章。李商隐博学强记,写文章时下笔不休,尤其擅长撰写诔和祭奠之辞。他和太原(今属山西)温庭筠、南郡段成式同时齐名,当时号为“三十六”。文思清丽,温庭筠超过他。但他们都不持操行,恃才怪异偏激,为当时宦途中人所鄙薄,所以不能进而为名宦,坎坷终身。
(二)(11分)
14.(5分)B、E(B项诗歌第二句意为从昆仑山上流下来的黄河水被分引凿渠,修成一条运河,而非“劈开昆仑山凿出一条运河”,并且该句也没有运用夸张手法。E项“抒发了对大唐强大国力的赞颂之情”一说无中生有,该句意为隋炀帝因奢侈荒淫导致亡国,与陈后主的结局相似;且许浑为晚唐诗人,当时唐国力已衰。)
15.(6分)①想象(或者虚写)。描绘出当年隋炀帝游乐时极其热闹的情景:鼓声直上云霄,遏住行云,摇动星辰;旌旗招展水面,日月之影浮动。想象奇丽,描绘生动。②夸张。鼓声可以遏住行云、摇动星辰,极言鼓声之响,表达形象鲜明。③妙用动词。“动”和“浮”两个动词把震天的鼓声使星辰摇动、日月的倒影在水面浮动的情景生动地描绘出来,富于动态美,且渲染了东游的盛大气势,用词精妙。④视听结合,描写了盛大的东游场面,含蓄地讽刺了隋炀帝的骄奢淫逸。(6分;答出一点给2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回答,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
16.(1)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2)舞幽壑之潜蛟 泣孤舟之嫠妇
(3)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C
①离经叛道:指偏离或者背叛正统的学说和学派。用在这里正确。
②搜索枯肠:形容苦思苦想,搜索诗文语句。用在这里正确
③述而不作:指只叙述和阐明前人的学说,自己不创作。在句子中明星们的述,并不是阐述别人的学说。用在这里属于望文生义。
④巧言令色:指用花言巧语和媚态伪情来迷惑、取悦他人。用在这里属于误用贬义词。
⑤拨云见日:拨开乌云见到太阳。比喻冲破黑暗见到光明;也比喻受到启发,思想豁然开朗;也比喻冤屈得到申雪;也比喻疑团消除,心里顿时明白。这里属于望文生义。
⑥呼朋引类:呼喊朋友,招引同类。多含贬义。用在这里正确。
18.C
A:语序不当。应为“开放、合作、共赢”
B:中途易辙,可在“是我家夏日”前加“这道菜”
D:成分残缺,可删去“由于”或“使”
19.D
作为条件复句,“只要……就……”说法太过绝对,由此排除B、C。③处选“都”比选“全”更显连贯,由此排除A。
20. 答案】①人类利用太阳能的历史悠久
②太阳能已成为人类使用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③所以太阳能的利用还不是很普及
【解析】
试题分析:由“古人类就懂得用阳光晒干物件”及举的例子,可知①处是太阳能的利用历史悠久;由“化石燃料日趋减少的情况”可知②处应该是太阳能成为可利用的重要能源;由“太阳能发电还存在成本高、转换效率低的问题”可知,③处是太阳能利用还没有普及。
21. 【答案示例】
(1)“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我们不是圣贤,所以肯定会犯错。
(2)“谦虚使人进步”,我们保持了谦虚的品质,所以能不断取得进步。(答出一个给2分,答出两个给满外)
【解析】解答此题,首先要读懂题目中对“三段论推理”的解释,然后对例句进行分析—— “狭路相逢勇者胜”是大前提,“我们是勇者”是小前提,“最终我们将取得胜利”是结论。拟写答案时首先要符合三段论的推理过程,而且结论要合理;其次,大前提要引用名言;最后,要注意句式,示例是表示因果关系的复句,所写句子也应该是表示因果关系的复句。22.作文
题面梳理
个性共性
“老味道”
传统美食餐馆格局
无变化招牌老菜
屹立不倒广告语怀旧
情结明显比邻而处
生意兴隆
“梦里时光”
新式餐饮对店面
经常更新学菜品花样
不断翻新广告语新鲜
味道很浓
内涵梳理:通过梳理材料中个性与共性的内容可以看出,两个关键词会很快进入我们的视线,即“传统”与“创新”。以这两个关键词为核心,可以梳理出以下三个思维角度:一是“传统的魅力”,而是“创新的好处”,三是“传统与创新结合之美”。每个思维角度又可以从“为什么”“怎么办”两方面着手进行细致的分析。
1、从“传统的魅力”角度思考:坚守传统,不忘初心。
(1)为什么?因为优秀的传统内容,是国家民族的灵魂与象征,经得起时间和风霜的考验,让人能记住“来时”的温情与时光。
(2)怎么办?需要我们尊重、敬畏、保护、继承、推广。在此过程中我们一要学会甄别,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二要掌握一定的度,避免僵化、死板、教条;……
2、从“创新的好处”角度思考:推动创新,牢记使命。
(1)为什么?因为这是社会发展、时代呼唤、民族复兴的必然要求。这其中涉及到个人、集体、国家、社会、民族、世界等方面创新驱动。
(2)怎么办?首先我们要有接纳新事物的大度之心与热情,被动、畏惧、排斥是要不得的;其次要明白创新不是简单的加法,更不是粗俗的加工,那种只改头换面,不注重实质内涵的行为要坚决杜绝;再次创新,忌随意而为,更要严禁类似恶搞的盲目无知的行为出现。总之,我们在审题立意的时候,如果能依托以上三大角度,从个人、集体、国家、社会、民族、世界等方面进行切入,借助“是什么”“为什么”这两个平台,联系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思想、生活等领域,定能提取出精准而又精彩的立意并可顺利行文。如果在行文时还能体现出批判性思维或思辩性思维的特点,那定会美上加美的。
3、从“传统与创新结合之美”角度思考: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1)为什么?我们的社会是一个多元共生、共处、共荣的社会,“继承传统,积极创新”是对社会发展多样性的尊重,是实现社会共同繁荣的必然要求。只有这样,社会才更加丰富多彩,充满生机和活力。
(2)怎么办?首先要在坚持传统的基础上进行创新,这样方能保证“渠长水清”;其次要在创新的基础上守住传统的优势,这样方能保证“源头活水”;……这里化用费孝通先生“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一句箴言:人们要懂得欣赏传统之美,还要包容的欣赏创新之美,这样将传统之美和创新之美融合在一起,就会实现理想中的大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