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诗词
导航

浙江省名校协作体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高三联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2)

时间:2018-09-26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4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18题。(20分)
与孙以宁书
方苞
昔归震川尝自恨足迹不出里闬,所见闻无奇节伟行可记。承命为征君作传①,此吾文托记以增重也,敢不竭其愚心。
所示群贤论述皆未得体要盖其大致不越三端或详讲学宗指及师友渊源或条举平生义侠之迹或盛称门墙广大海内向仰者多。此三者,皆征君之末迹也,三者详而征君之事隐也。
古之晰于文律者,所载之事,必与其人之规模相称。太史公传陆贾,其分奴婢、装资,琐琐者皆载焉。若萧、曹世家而条举其治绩,则文字虽增十倍,不可得而备矣。故尝见义于《留侯世家》,曰:“留侯所从容与上言天下事甚众,非天下所以存亡,故不著。”此明示后世缀文之士以虚实详略之权度也。宋元诸史,若市肆簿籍,使览者不能终篇,坐此义不讲耳。
征君义侠,舍杨、左之事②,皆乡曲自好者所能勉也;其门墙广大,乃度时揣己,不敢如孔、孟之拒孺悲、夷之③,非得已也;至论学,则为书甚具。故并弗采著于传上,而虚言其大略。昔欧阳公作《尹师鲁墓志》,至以文自辩。而退之之志李元宾,至今有疑其太略者。夫元宾年不及三十,其德未成,业未著,而铭辞有曰:“才高乎当世,而行出乎古人。”则外此尚安有可言者乎?
仆此传出,必有病其太略者,不知往昔群贤所述,惟务征实,故事愈详而义愈狭。今详者略,实者虚,而征君所蕴蓄转似可得之意言之外。他日载之家乘,达于史官,慎毋以彼而易此。惟足下的然昭晰,无惑于群言,是征君之所赖也,于仆之文无加损焉。如别有欲商论者,则明以喻之。
【注】①征君;即孙奇逢。②杨、左之事:指孙奇逢营救杨涟、左光斗的事。③孺悲:鲁人,鲁哀公曾派他向孔子学礼,孔子以有病为由,推辞不见。夷之:墨家信徒,曾通过徐辟求见孟子,未见。
1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太史公传陆贾                    传:为……作传。
B.不可得而备矣                    备:具备。
C.坐此义不讲耳                    坐:因为。
D.必有病其太略者                  病:批评,指摘。
1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无惑于群言                      月出于东山之上
B.以虚实详略之权度也              以有尺寸之地
C.三者详而征君之事隐也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D.退之之志李元宾                  句读之不知
1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认为,写人的文章,其中所记载的人物事迹,一定要与所写对象的行为规范、事业格局相称,并以此确定文章中材料的详略。
B.作者认为,如果写人物传记有闻必录,如“市肆簿籍”一般,读者很难将一篇文章读完,人物的精神品格反而会被淹没,因此不如“详者略,实者虚”。
C.在作者看,司马迁写《陆贾传》和《留侯世家》,在采择人物生平事迹材料方面,都是详略轻重处理得较好的范例。
D.作者在孙奇逢传记中,主张只选择孙奇逢参与过的“杨左之事”以及其师门盛况和论学成就这三个方面的典型事迹详写,其它事迹,为节省笔墨起见,一概不予记载。
17.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所 示 群 贤 论 述 皆 未 得 体 要 盖 其 大 致 不 越 三 端 或 详 讲学 宗 指 及 师 友 渊 源 或 条 举 平 生 义 侠 之 迹 或 盛 称 门 墙 广 大 海 内 向 仰 者 多
1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昔归震川尝自恨足迹不出里闬,所见闻无奇节伟行可记。(4分)
译文:(2)不知往昔群贤所述,惟务征实,故事愈详而义愈狭。(4分)
译文:。
(二)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19-20题。(8分)
宿府①
杜甫
清秋幕府井梧寒,独宿江城蜡炬残。
永夜角声悲自语,中天月色好谁看?
风尘荏苒音书绝,关塞萧条行路难。
已忍伶俜②十年事,强移栖息一枝安。
【注】①此诗作于唐代宗广德二年(764年),距安史之乱爆发已是十年,几经辗转的杜甫经剑南(四川中部)节度使严武保荐,为节度使幕府参谋,因家在城外,不得不长期住在府内。
②伶俜(pīng):流离失所。
19.从诗歌的体裁角度看,这是一首____________诗,首句“清秋幕府井梧寒”中的“清”“寒”二字烘托出诗人___________的心境。(2分)
20.结合全诗,简要分析作者为何发出“中天月色”无人欣赏的慨叹。(6分)
                                                       
(三)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21—22题。(6分)
子曰:“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论语》14·28)
朱熹:“知者,达于事理而周流无滞,有似于水,故乐水。”(朱熹《论语集注》)
子曰:“直哉史鱼①!邦有道,如矢②;邦无道,如矢。君子哉蘧伯玉③!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论语》15.7)
【注】①史鱼,春秋末年卫国的大夫史鳅,字子鱼。②矢:箭。③蘧伯玉,春秋末年卫国大夫,为人有贤名。
21.写出《论语》中与“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意思相同的一句话。(2分)

22.结合上述三则材料简析孔子认为蘧伯玉是君子的原因。(4分)

(四)古诗文默写。(6分)
2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6分)
(1)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_____________。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_____________。
(《论语》)
(2)巫医乐师百工之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可怪也欤!(韩愈《师说》)
(3)西当太白有鸟道,____________。地崩山摧壮士死,____________。(李白《蜀道难》)
(4)元嘉草草,封狼居胥,____________。四十三年,望中犹记,____________。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5)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旅夜书怀》)
四、作文(60分)
24.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时下,越越多的年轻人选择过上“租”生活。旅游逛街手机没电,可以在商家找到“街电”租用充电宝;想买些植物美化家居,可以找租赁公司获得专业的植株摆设与护养服务;学习生活缺少陪伴,可以在专门的平台上租时间找人陪学习陪健身……从房子到车子,从服装到电脑,从各类宠物到宝宝的玩具、婴儿车,甚至还有经验、技能和时间等全都可租。“租生活”已经演变成一种势不可挡的流行文化。
有人说,“租生活”是一种通权达变的生活智慧;有人说,“租生活”体现的是一种轻松自由的生活态度;有人说,这极大地提升了物品利用率;也有人说,“租生活”说得再好听,背后的真相无非是短期支付能力不足而已。
对此,你有怎样的思考?请写一篇论述类文章发表你的看法。
【注意】①题目自拟。②不得少于800字。③不得抄袭、套作。

上一页                 下一页



位置:主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语文试题 >

相关文章


触屏版 电脑版

© 古诗词 wap.exam5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