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高淳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国庆假期练习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2)
时间:2018-10-05
五、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20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6—19题。
春天的速度
徐迅
①昨夜下了一场小雨,难怪夜里耳畔总“沙沙”地觉得有人说话。早晨起来一看,远远近近的土地都绽出了一片莹莹的新绿,贪婪地跑到外面呼吸了一口空气,忽然就想起朱自清关于春姑娘的说法,这群可爱的小姑娘,驾着自然的辇车,雀跃着来到了我们中间。
②春天的到来就是这样出乎我们的意料。门前的一棵枯树,前天心里还疑心它是否成活,今天就盈注着生命的生机来;昨天塘里的一泓死水,早上却盎然漾起了涟漪。相比较其它的季节,春天的速度真是很快。是那“春风又绿江南岸”的欣喜,是昨夜黄花今日出阁的嫁娘。苏东坡说“春江水暖鸭先知”,其实先知的岂止是“鸭”,真正体会到春天速度的应该是风,是花,是草,是人的心情。
③春天的风似乎抽出了那冰冷的骨刺,变得柔和、流畅起来。轻轻地梳理,就飘逸起千万缕秀发,暄软得像一团云絮,既没有夏季风那样的燥热,也没有冬天北风呼啸着的那样坚硬,却让人感到有一种措手不及。均匀而敏捷的速度叫人感觉如一只懒散的小猫伸出的小爪,挠得人痒痒的。体现在花花草草上,春天的速度又更加异常,像是一位急不可耐的“催生婆”,省却了“十月怀胎”的过程,在一夜之间就分娩出鲜活的生命。枯草衰叶,一下子就有了水灵灵的生意,有了绿,有了芽,有了蓓蕾,很快就有了肆意疯长的绿叶,有了鲜花的怒放,有了一日比一日更甚的蓬勃的生命气象。它们的到来竟然让人体会不出春姑娘应有的腼腆、局促;相反,越发变得局促起来的却是我们自己。
④鸟也是那时候陡然出现在我们视野的。整个一冬天,除了几只饥饿的麻雀和令人讨厌的乌鸦外,很少见到鸟。但这时候,所有的鸟突然间都冒了出来。它们心情莫名其妙地愉快,踌躇满志,一个个迈着轻快的步伐,沉湎在春风里,演奏起春天的大合唱。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⑤春水泛滥,这是春天的另一种更快的速度。它积蓄在一口池塘里,不知怎么就贮存了那么大的力量,几天就将池塘里的水涨得满满的,春心迷荡;它明净而飞快地奔泻在溪流里,急溜溜的,像是要赶赴春天的一场宴会。如果它奔流在大江里,那速度就快得有些凶猛的意味了,后来连它自己也控制不住。它奔腾、它咆哮、它一泻千里,势不可挡,最后它自己也被这种速度吓坏了。
⑥对于春天,人们一般都沉迷在一片美丽妖娆的景象之中,习惯上看到的是小麦的生长,却无心关注它拔节的速度;看到繁花满地,春风荡漾,收获的也是一大把喜悦的心情。生活给人展示的往往都是这种表面上的假相,春天真实的速度反而被掩盖住了。因此在春天,人们的生活一开始就运行在错误的轨道上。看上去春天很美丽,但那凶猛的春水却一下子就冲垮了我们建立在错误基础上的大堤,倏然远去。这就是我们不愿,却不得不经常看到的事实。
⑦雪莱说:“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许多人对此充满了信念,其实撇开理性,雪莱仅仅是叫我们提防着——春天的速度。
16. 文中写春天的速度具体体现在哪几个方面,请加以回答。(4分)
17.请解释“它们的到来竟然让人体会不出春姑娘应有的腼腆、局促;相反,越发变得局促起来的却是我们自己”一句话在文中的含意。(4分)
18.请赏析下面两个句子的艺术特色及其效果。(6分)
(1)轻轻地梳理,就飘逸起千万缕秀发,暄软得像一团云絮,既没有夏季风那样的燥热,也没有冬天北风呼啸着的那样坚硬,却让人感到有一种措手不及。(3分)
(2)它们心情莫名其妙地愉快,踌躇满志,一个个迈着轻快的步伐,沉湎在春风里,演奏起春天的大合唱。(3分)
19.对于雪莱的诗句,历来有传统的解读,而本文作者在最后一段却作了另一种解读。你认为本文的解读有道理吗?为什么?(6分)
六、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2题。(15分)
风干的名著 司葆华
①有关名著的改编缩写问题,多年以来聚讼纷纭,议论不断。但不管不同的声音有多少,各种各样的改编本依然源源不断,流行坊间。这些改编缩写本,其数量之多,简直有把天下名著一网打尽之势,纷纷冠之以“中国古典名著普及本”“外国名著学生读本”,还有什么“袖珍本”“卡通本”“速读手册”等,名目繁多,如乱花撩眼。
②我认为文学作品尤其是名著是不能改编缩写的,至于用戏剧,影视等其他艺术形式表现,则另当别论。单从文学这种精神产品的特殊性说来,改编缩写之举便有违常理。文学作品是一个生气贯注的有机整体,是各组成要素之间撕掳不开的、血肉关联的组合。这种“有意味的形式”一经成形,便由不得别人来改动了。压缩了篇幅,减少了字数,不仅仅是量的变化,更重要的是质的变异和退化,或干脆就是仅仅与原作名字相同的另一部东西。
③著名学者陆建德指出:“文学名著必须维持原貌,正如阿凡提的汤,必须原汁原味,我们爱读《红楼梦》,因为那是曹雪芹的文字”,“一部伟大的作品,多‘潜在的魅力’,人物头上小小的饰物或下意识的细微举动都暗含了丰富的内容”。正因为如此,文学名著才发散出千古如斯的永恒魅力,给人以经久的艺术享受。改写者往往遗神取貌地抽取所谓“故事”,而对那些看似无关宏旨其实又充满意味的细节,都看成可有可无的无谓枝蔓,难逃朱笔的杀伐。有完整情节的作品尚不能改动,更遑论那些异乎传统路子的作品。别的不说,就如汪曾祺和阿城吧,他们在作品里营造的那种境界,流淌着的那种诗性语言,依样画瓢都学不像,更不要说什么改写了。
④我想起了有阵子对京剧的改造。据说,为了让这个传统艺术能叫年青人接受,便去掉京胡月琴的悠悠京韵,代之以“嘭嘭嚓嚓”的动感摇滚。这种被改造后非驴非马的东西,结果如何可想而知。倒是和时下名著的遭遇惊人相似。原本沉甸甸的东西变得轻飘飘,醇美的诗情变得淡乎寡味,丰饶的意蕴变得肤浅稀薄,形象苍白,语言温吞,乏善可陈。这类东西不可能引起读者进一步阅读原著的欲望,而恰恰相反,会严重地败坏读者原本不错的胃口。在他们看来,这些所谓名著,还不如小时候老爷爷讲的故事那般亲切有味。
⑤在速食快餐速配一次性等快捷型消费成为时尚的今天,名著改写之大行其道不是偶然的。这种短平快的东西,无论对阅读上只想浅尝辄止装点门面的成人,还是考试应急的学生,无疑适销对路。但提高素质实在是一件旷日持久的事情,特别是在文学艺术方面,更需要长期的浸润和熏染,这是一种作用于灵魂的过程,急于求成不得。那些风干的名著,那些被榨干了艺术汁液的纸页,能给读者留些什么呢?
20.“依样画瓢”在文中的具体含义是?(3分)
21.阅读②~④段,简要概括文学名著是不能改编缩写的理由。(6分)
22.从文本最后一段看,今天我们阅读文学名著的正确态度是什么?(6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6—19题。
春天的速度
徐迅
①昨夜下了一场小雨,难怪夜里耳畔总“沙沙”地觉得有人说话。早晨起来一看,远远近近的土地都绽出了一片莹莹的新绿,贪婪地跑到外面呼吸了一口空气,忽然就想起朱自清关于春姑娘的说法,这群可爱的小姑娘,驾着自然的辇车,雀跃着来到了我们中间。
②春天的到来就是这样出乎我们的意料。门前的一棵枯树,前天心里还疑心它是否成活,今天就盈注着生命的生机来;昨天塘里的一泓死水,早上却盎然漾起了涟漪。相比较其它的季节,春天的速度真是很快。是那“春风又绿江南岸”的欣喜,是昨夜黄花今日出阁的嫁娘。苏东坡说“春江水暖鸭先知”,其实先知的岂止是“鸭”,真正体会到春天速度的应该是风,是花,是草,是人的心情。
③春天的风似乎抽出了那冰冷的骨刺,变得柔和、流畅起来。轻轻地梳理,就飘逸起千万缕秀发,暄软得像一团云絮,既没有夏季风那样的燥热,也没有冬天北风呼啸着的那样坚硬,却让人感到有一种措手不及。均匀而敏捷的速度叫人感觉如一只懒散的小猫伸出的小爪,挠得人痒痒的。体现在花花草草上,春天的速度又更加异常,像是一位急不可耐的“催生婆”,省却了“十月怀胎”的过程,在一夜之间就分娩出鲜活的生命。枯草衰叶,一下子就有了水灵灵的生意,有了绿,有了芽,有了蓓蕾,很快就有了肆意疯长的绿叶,有了鲜花的怒放,有了一日比一日更甚的蓬勃的生命气象。它们的到来竟然让人体会不出春姑娘应有的腼腆、局促;相反,越发变得局促起来的却是我们自己。
④鸟也是那时候陡然出现在我们视野的。整个一冬天,除了几只饥饿的麻雀和令人讨厌的乌鸦外,很少见到鸟。但这时候,所有的鸟突然间都冒了出来。它们心情莫名其妙地愉快,踌躇满志,一个个迈着轻快的步伐,沉湎在春风里,演奏起春天的大合唱。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⑤春水泛滥,这是春天的另一种更快的速度。它积蓄在一口池塘里,不知怎么就贮存了那么大的力量,几天就将池塘里的水涨得满满的,春心迷荡;它明净而飞快地奔泻在溪流里,急溜溜的,像是要赶赴春天的一场宴会。如果它奔流在大江里,那速度就快得有些凶猛的意味了,后来连它自己也控制不住。它奔腾、它咆哮、它一泻千里,势不可挡,最后它自己也被这种速度吓坏了。
⑥对于春天,人们一般都沉迷在一片美丽妖娆的景象之中,习惯上看到的是小麦的生长,却无心关注它拔节的速度;看到繁花满地,春风荡漾,收获的也是一大把喜悦的心情。生活给人展示的往往都是这种表面上的假相,春天真实的速度反而被掩盖住了。因此在春天,人们的生活一开始就运行在错误的轨道上。看上去春天很美丽,但那凶猛的春水却一下子就冲垮了我们建立在错误基础上的大堤,倏然远去。这就是我们不愿,却不得不经常看到的事实。
⑦雪莱说:“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许多人对此充满了信念,其实撇开理性,雪莱仅仅是叫我们提防着——春天的速度。
16. 文中写春天的速度具体体现在哪几个方面,请加以回答。(4分)
17.请解释“它们的到来竟然让人体会不出春姑娘应有的腼腆、局促;相反,越发变得局促起来的却是我们自己”一句话在文中的含意。(4分)
18.请赏析下面两个句子的艺术特色及其效果。(6分)
(1)轻轻地梳理,就飘逸起千万缕秀发,暄软得像一团云絮,既没有夏季风那样的燥热,也没有冬天北风呼啸着的那样坚硬,却让人感到有一种措手不及。(3分)
(2)它们心情莫名其妙地愉快,踌躇满志,一个个迈着轻快的步伐,沉湎在春风里,演奏起春天的大合唱。(3分)
19.对于雪莱的诗句,历来有传统的解读,而本文作者在最后一段却作了另一种解读。你认为本文的解读有道理吗?为什么?(6分)
六、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2题。(15分)
风干的名著 司葆华
①有关名著的改编缩写问题,多年以来聚讼纷纭,议论不断。但不管不同的声音有多少,各种各样的改编本依然源源不断,流行坊间。这些改编缩写本,其数量之多,简直有把天下名著一网打尽之势,纷纷冠之以“中国古典名著普及本”“外国名著学生读本”,还有什么“袖珍本”“卡通本”“速读手册”等,名目繁多,如乱花撩眼。
②我认为文学作品尤其是名著是不能改编缩写的,至于用戏剧,影视等其他艺术形式表现,则另当别论。单从文学这种精神产品的特殊性说来,改编缩写之举便有违常理。文学作品是一个生气贯注的有机整体,是各组成要素之间撕掳不开的、血肉关联的组合。这种“有意味的形式”一经成形,便由不得别人来改动了。压缩了篇幅,减少了字数,不仅仅是量的变化,更重要的是质的变异和退化,或干脆就是仅仅与原作名字相同的另一部东西。
③著名学者陆建德指出:“文学名著必须维持原貌,正如阿凡提的汤,必须原汁原味,我们爱读《红楼梦》,因为那是曹雪芹的文字”,“一部伟大的作品,多‘潜在的魅力’,人物头上小小的饰物或下意识的细微举动都暗含了丰富的内容”。正因为如此,文学名著才发散出千古如斯的永恒魅力,给人以经久的艺术享受。改写者往往遗神取貌地抽取所谓“故事”,而对那些看似无关宏旨其实又充满意味的细节,都看成可有可无的无谓枝蔓,难逃朱笔的杀伐。有完整情节的作品尚不能改动,更遑论那些异乎传统路子的作品。别的不说,就如汪曾祺和阿城吧,他们在作品里营造的那种境界,流淌着的那种诗性语言,依样画瓢都学不像,更不要说什么改写了。
④我想起了有阵子对京剧的改造。据说,为了让这个传统艺术能叫年青人接受,便去掉京胡月琴的悠悠京韵,代之以“嘭嘭嚓嚓”的动感摇滚。这种被改造后非驴非马的东西,结果如何可想而知。倒是和时下名著的遭遇惊人相似。原本沉甸甸的东西变得轻飘飘,醇美的诗情变得淡乎寡味,丰饶的意蕴变得肤浅稀薄,形象苍白,语言温吞,乏善可陈。这类东西不可能引起读者进一步阅读原著的欲望,而恰恰相反,会严重地败坏读者原本不错的胃口。在他们看来,这些所谓名著,还不如小时候老爷爷讲的故事那般亲切有味。
⑤在速食快餐速配一次性等快捷型消费成为时尚的今天,名著改写之大行其道不是偶然的。这种短平快的东西,无论对阅读上只想浅尝辄止装点门面的成人,还是考试应急的学生,无疑适销对路。但提高素质实在是一件旷日持久的事情,特别是在文学艺术方面,更需要长期的浸润和熏染,这是一种作用于灵魂的过程,急于求成不得。那些风干的名著,那些被榨干了艺术汁液的纸页,能给读者留些什么呢?
20.“依样画瓢”在文中的具体含义是?(3分)
21.阅读②~④段,简要概括文学名著是不能改编缩写的理由。(6分)
22.从文本最后一段看,今天我们阅读文学名著的正确态度是什么?(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