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3)
时间:2018-11-05
高三二模答案
1.D A项,“要解决华夏文明内部秩序问题”错误,原文只有第2段表述为“总的来说,早期这些共同体观念解决的只是内部秩序问题”,不能推断出“‘人类命运共同体’要解决华夏文明内部秩序问题”。B项,原文是“影响着个别大国的外交政策”,此处扩大了范围。 C项,“这些资源在关于世界不平等和国际主义的论述中”理解错误,原文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共同体和人类解放的思想中,包含着国际主义以及很多‘人类命运与共’的资源”。
2.C “顺势提出了实现这一理念的基本途径”无中生有,原文没有相关表述。
3.C “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全世界负责任的大国的共同目标”于文无据。
4.B A项,“要事”是寻车而不是丢车。葛君认为丢车不重要,找车才重要。C 项,“骗子都善于伪装成‘温文尔雅’的样子”说法不当。D项,“表现了他为几个小伙子没有因为这辆自行车受到伤害而感到欣慰,更为他终于找到它而开心”轻重倒置。
5.①明人是葛君寻车故事的参与者和见证者,贯串始终,使故事情节紧凑严谨。②明人的存在,使故事生出几处波澜:如开始他以为葛君丢的是汽车,后来知道原来葛君丢的是自行车;开始他不解葛君缘何为寻一辆自行车变得憔悴,后来才知道葛君是为他人的安全而焦急。这样设计更能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③有利于突出主人公———葛君,小说中有大量明人与葛君的对话,而他们的对话多是问答的形式,在一问一答中,完成了对主人公形象的塑造。(答出一点给1分,答出两点给3分,答出三点给6分)
6.这样写并不好。①原文的写法更具有真实性。葛君是高校一个普通的年轻教师,自己买车上当吃亏,再卖掉以弥补损失和寻求心理安慰,符合普通人的心理诉求。②原文的写法构成对比,使人物性格更加丰满,人物形象更加鲜明。面对明人“够缺德”的指责,葛君毫不掩饰,表现了他的坦诚;车丢以后,葛君突然紧张害怕,担心他人发生意外,苦苦寻车,以致憔悴,表现了他的高尚人品。③原文的写法更有利于彰显主题。生活中因被骗(买车)而去骗人(卖车),显然有违道德,有时甚至招致祸端;而明明自己受损(买车被骗和车被盗),却仍为他人着想(车毁人亡),这不仅关乎道德人品,更是对自己和他人的一次灵魂的救赎。(答出一点给3分,答出两点给6分。如果答这样写好,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
7.D
8.B “领”应为“兼任官职”
9.C “因相距较远导致救援失败”分析错误,是赵延寿,范延光有二心不去救援
10.(1)石敬瑭回答说:“大军远道而来,而贼军气势正旺,关键是要成功,不必太快。”
(2)敬达军中有夜间出去的人,立即被契丹军捉去,因此关门不敢再出来。
11.D
12.B
13.C 入朝请罪的不是陈日燇
14.陶子奇等人被召见,在朝廷上献土产大象和鹦鹉,皇帝要梁曾牵引所献的大象,梁曾用衣袖引导,大象随着梁曾转,如驯过一样。
15.C 以静衬动错,应该是以动衬静。
16. “独”与“久”最能抒发诗人孤苦无依的情感。(1分)面对急飞的雁群,诗人触景生情,引发了乡思之情;在他乡落叶时节,孤独人独对寒灯,一“独”字写尽了他乡的孤独。(3分)尾联直接说出心中的感慨:寄居已久,却不知何时才能找到机会?率直地道出了怀才不遇的苦楚和进身希望的渺茫。(2分)
17.A 应为“正面描写”
18. ①颈联触景生情(寓情于景,借景抒情),“急雪”与“惊风”凸显眼前的风雪交加之景,使诗人感叹自己境遇的险恶、兄弟的离散,正反应了诗人触景所生之情。②运用比喻,大雪纷飞中,借相互依傍的鹡鸰鸟,恓惶的鸿雁来比喻兄弟患难与共(答出鹡鸰鸟或鸿雁其一即可)。③运用对比,“脊令并影”既是手足情深的写照,又反衬出兄弟离散的哀伤。(一点2分,其中手法1分,分析1分)
19. ①杨花落尽子规啼②闻道龙标过五溪③沙鸥翔集④锦鳞游泳⑤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⑥ 去以六月息者也
20.B ②“差强人意”表示大体上还能使人满意,用在句中不妥;③“不孚众望”指不能使大家信服,未符合大家的期望,应改为“不负众望”;⑤“目无全牛”比喻技术娴熟到了得心应手的境地,用在句中不妥。
21. B(A缺少宾语中心语,可在“小清河治污”之后加“工程”C歧义,“这”指代不明,是“有很多人不喜欢玄幻剧”,还是“其省却了大量对历史事实、环境考证的时间成本,规避了现实话题的挖掘深度”?D中途易辙)
22. D(A项,“难免”就是不可避免的意思,用来指导师的作品不可避免有不当之处,不合适;B项,“奉告”,是敬辞,不能用来指他人告诉自己;C项,“久仰”,早已仰慕,与人初次见面时的客气话,用在同学们之间不合适。)
1.D A项,“要解决华夏文明内部秩序问题”错误,原文只有第2段表述为“总的来说,早期这些共同体观念解决的只是内部秩序问题”,不能推断出“‘人类命运共同体’要解决华夏文明内部秩序问题”。B项,原文是“影响着个别大国的外交政策”,此处扩大了范围。 C项,“这些资源在关于世界不平等和国际主义的论述中”理解错误,原文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共同体和人类解放的思想中,包含着国际主义以及很多‘人类命运与共’的资源”。
2.C “顺势提出了实现这一理念的基本途径”无中生有,原文没有相关表述。
3.C “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全世界负责任的大国的共同目标”于文无据。
4.B A项,“要事”是寻车而不是丢车。葛君认为丢车不重要,找车才重要。C 项,“骗子都善于伪装成‘温文尔雅’的样子”说法不当。D项,“表现了他为几个小伙子没有因为这辆自行车受到伤害而感到欣慰,更为他终于找到它而开心”轻重倒置。
5.①明人是葛君寻车故事的参与者和见证者,贯串始终,使故事情节紧凑严谨。②明人的存在,使故事生出几处波澜:如开始他以为葛君丢的是汽车,后来知道原来葛君丢的是自行车;开始他不解葛君缘何为寻一辆自行车变得憔悴,后来才知道葛君是为他人的安全而焦急。这样设计更能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③有利于突出主人公———葛君,小说中有大量明人与葛君的对话,而他们的对话多是问答的形式,在一问一答中,完成了对主人公形象的塑造。(答出一点给1分,答出两点给3分,答出三点给6分)
6.这样写并不好。①原文的写法更具有真实性。葛君是高校一个普通的年轻教师,自己买车上当吃亏,再卖掉以弥补损失和寻求心理安慰,符合普通人的心理诉求。②原文的写法构成对比,使人物性格更加丰满,人物形象更加鲜明。面对明人“够缺德”的指责,葛君毫不掩饰,表现了他的坦诚;车丢以后,葛君突然紧张害怕,担心他人发生意外,苦苦寻车,以致憔悴,表现了他的高尚人品。③原文的写法更有利于彰显主题。生活中因被骗(买车)而去骗人(卖车),显然有违道德,有时甚至招致祸端;而明明自己受损(买车被骗和车被盗),却仍为他人着想(车毁人亡),这不仅关乎道德人品,更是对自己和他人的一次灵魂的救赎。(答出一点给3分,答出两点给6分。如果答这样写好,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
7.D
8.B “领”应为“兼任官职”
9.C “因相距较远导致救援失败”分析错误,是赵延寿,范延光有二心不去救援
10.(1)石敬瑭回答说:“大军远道而来,而贼军气势正旺,关键是要成功,不必太快。”
(2)敬达军中有夜间出去的人,立即被契丹军捉去,因此关门不敢再出来。
11.D
12.B
13.C 入朝请罪的不是陈日燇
14.陶子奇等人被召见,在朝廷上献土产大象和鹦鹉,皇帝要梁曾牵引所献的大象,梁曾用衣袖引导,大象随着梁曾转,如驯过一样。
15.C 以静衬动错,应该是以动衬静。
16. “独”与“久”最能抒发诗人孤苦无依的情感。(1分)面对急飞的雁群,诗人触景生情,引发了乡思之情;在他乡落叶时节,孤独人独对寒灯,一“独”字写尽了他乡的孤独。(3分)尾联直接说出心中的感慨:寄居已久,却不知何时才能找到机会?率直地道出了怀才不遇的苦楚和进身希望的渺茫。(2分)
17.A 应为“正面描写”
18. ①颈联触景生情(寓情于景,借景抒情),“急雪”与“惊风”凸显眼前的风雪交加之景,使诗人感叹自己境遇的险恶、兄弟的离散,正反应了诗人触景所生之情。②运用比喻,大雪纷飞中,借相互依傍的鹡鸰鸟,恓惶的鸿雁来比喻兄弟患难与共(答出鹡鸰鸟或鸿雁其一即可)。③运用对比,“脊令并影”既是手足情深的写照,又反衬出兄弟离散的哀伤。(一点2分,其中手法1分,分析1分)
19. ①杨花落尽子规啼②闻道龙标过五溪③沙鸥翔集④锦鳞游泳⑤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⑥ 去以六月息者也
20.B ②“差强人意”表示大体上还能使人满意,用在句中不妥;③“不孚众望”指不能使大家信服,未符合大家的期望,应改为“不负众望”;⑤“目无全牛”比喻技术娴熟到了得心应手的境地,用在句中不妥。
21. B(A缺少宾语中心语,可在“小清河治污”之后加“工程”C歧义,“这”指代不明,是“有很多人不喜欢玄幻剧”,还是“其省却了大量对历史事实、环境考证的时间成本,规避了现实话题的挖掘深度”?D中途易辙)
22. D(A项,“难免”就是不可避免的意思,用来指导师的作品不可避免有不当之处,不合适;B项,“奉告”,是敬辞,不能用来指他人告诉自己;C项,“久仰”,早已仰慕,与人初次见面时的客气话,用在同学们之间不合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