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诗词
导航

广东肇庆市新桥中学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3)

时间:2018-12-25
新桥中学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级(语文科)参考答案
【选择题答案】:
题号 1 2 3 4 7 10 11 12 14 18 19 20 21
答案 C B A B D C D A B D C D D B C        
 一、(一)
1.C【解析】此题要从文章中找到“和合”所在的段落,然后结合着对“和合”思想的解释,对选项进行分析辨识,做出取舍。C项,解释不正确,与原文意思不符合,“和”与“礼”是互为表里,互相作用的。所以选C。
 
2.B【解析】此题要在整体理解文意的基础上,带着选项回到原文中,对“和合”的作用加以辨识,做出判断取舍。B项,“秦汉以后,”表述不正确,与原文不符,“诸子百家”存在于先秦时期。所以选B。
 
3.A【解析】此题要在整体理解文意的基础上,把选项放回原文进行比较,用排除法。A项,“和谐的文化传统”表述说法错误,不符合原意。所以选A。
 
(二)4、B、 D,共5分
 
5、(4分。定义2分,分析2分。要求言之成理,语句通顺)
包弟是一条日本种的,聪明可爱,听话忠诚,有情有义的黄毛小狗
当他有所求时,就会作揖。它不咬人,见到陌生人,告知主人,忠于职守而并不讨人厌,当客人来时,懂得讨巧,为大家带来欢乐。当主人不在家时守候在门前,多令人感动!当主人回来时,与主人亲热,仿佛老朋友重逢一般,多么懂感情的小狗。
 
6、(6分,每1点2分。要求言之成理,语句通顺)
①先说别人的故事,然后引入自己的故事,具有引出下文、作铺垫的作用。
②与后文“我与包弟”的故事形成对照。
③艺术家与狗的故事,作者与狗的故事,都说明当时社会人性的扭曲,从而深化了的主题。
 
(三)
 7.答C给3分,答D给2分,答A、B不给分【解析】A项“父母的严格要求及耳濡目染”文中没有依据;B项束星北的物理“研究生涯”在他出国后就开始了;E项本文“详细记述了”束星北“科学研究中的真知灼见”不准确。
8.①束星北的物理成就与爱因斯坦密切相关,对相对论的浓厚兴趣促使束星北与爱因斯坦合作,作为门徒和助手从多方面发展了“相对论”;
②束星北继承了爱因斯坦“自由平等讨论的波尔学风”,从而造就了包括诺贝尔奖获得者李政道教授在内的一批物理人才,桃李满天下;
③束星北是中国物理学界的老前辈,成就卓著,国际闻名,将他比作“中国的爱因斯坦”,是对他的高度评价和赞扬。
【解析】结合第四段“研究“相对论”的两篇论文脱稿了”,第五段“束星北继承了大师自由平等讨论的波尔学风”以及倒数最后两段可以概括出为什么将束星北比作“中国的爱因斯坦”,3分;答出一点给1分,意思对即可
9.①讲课不照本宣科,能联系实际,深入浅出,引导学生探寻科学之美;
②为人天真率真,洒脱不拘,为学生创造自由平等的学术氛围;
③爱惜人才,对学生关心照顾,培养了大批物理人才。
【解析】本题考查“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考点,能力层次为C,侧重“分析综合”能力的考查。要求理解作者在文中所表明的观点、态度,能进行正确的分析、归纳。此题的答题区间在倒数第三段,可以从讲课、为人、对学生三个角度考虑。4分;答出一点给2分,共6分,意思对即可
 
二、(一)10.A            11.B             12.D
13.(1)即使没有太子说起,我也要请求行动的。现在去却没有什么凭信之物,那么秦王也就无法接近。(微:即使没有;谒:拜会,前往;信:信物;亲:亲近,接近。)
(2)这样一来,将军的仇就报了,并且燕国被欺侮的耻辱也洗雪了。将军是否有这个想法呢?(然则:这样就;见陵:被欺负,被动句;耻:耻辱)
(3)现在樊将军,秦王用一千斤金和一万户的封地做赏格,悬赏他的头。(夫:发语词,无义;金千斤:一千斤金,定语后置;邑:封地)
 
(二)14.C
15.词牌是卜算子,它跟词的曲调有关;词题是咏梅 ,它跟词的内容有关。
16.陆词:从“驿外”“风和雨”可看出梅花的遗世独立、寂寞孤独的品格。
毛词:从“悬崖”“百丈冰”可看出梅花的 坚强不屈、以苦为乐 的品格。
(三)17、(1) 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2)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3)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
(4)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 ;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  。
三、
18.D【解析】A项主语和宾语搭配不当,抽出句子主干即为“人是习惯”,显然不合逻辑。此项可以给我们启示,要特别留意语病题中的“是”字。B项关联词语使用不当,句子中“最重要部分”的表述,可以看出此处不是选择关系,因此要将“不是……就是……”改为“不是……而是……”。在高考当中,语病题中出现关联词,一要注意关联词的位置问题,二要注意句序问题(出现在表递进关系的句子中),三要注意搭配问题。C项是成分残缺,用语感审读法,可以发现“培养出”后面缺少与之搭配的宾语,应在句末加上“的无能之人”。
19D
20B【解析】成语主要有语意内涵不明、褒贬误用、对象错配、似是而非四种误用方式,成语只能分类记忆,没有什么捷径,如果不知道意思一切方法都失灵,所以要注意平时的积累。选项B“天伦之乐”指家庭亲人之间团聚的欢乐,注意适用范围,只能是亲人之间,此项对象错配;选项A“网开一面”比喻用宽大态度来对待;选项C“风华正茂”正是风采动人、才华横溢的时候。形容人朝气蓬勃,年轻有为;选项D“图穷匕见”比喻事情发展到最后,真相或本意露出来了。
21【答案】C
22【答案】家长在满足孩子的要求时,不能越过是非的底线。
23试题分析:
本题开放性极强,可写的素材很多,想成文似不难。但若要写得有特色、有深度,则需要教师针对学生审题和选材进行灵活指导。
就审题而言,写味道,实是描述味道。味道有多种解析:
浅则可理解为气味、滋味;深则是人们的某种体验和感受;另外还有事物包含的特点或哲理。教师可以在审题环节进行“说文解字”谈“味道”:从两个字当中可以拆分出“口”、“首”、“走”、“目”等部件,然后让同学们自己察觉出味道不仅要用口尝、用鼻闻,更要会用耳听,用眼赏、用心看,而且还要留心在生活实践中体悟。
至于选材,不仅要选同学们能品味的东西,而且还要选值得品味的东西。人生世间,不外乎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的自我认知三方面的关系。教师可以依次指导。先通过具体可尝的滋味,运用联想和比喻来体悟生活。比如,通过体育课后的一杯白开水联想到同学之间的关爱,或者通过白开水最解渴而体悟平平淡淡才是真。在品悟自然方面,可以以朱自清的《春》、巴金的《日》《月》为例,引导同学们在四季寒暑、自然现象、山川美景当中品悟道理。学生可品味温暖又热烈的阳光,品味海纳百川的包容和波涛汹涌的无情。在社会生活方面,则要求学生通过自己的一次经历品悟人生哲理。有的在今昔对比中品味出成长和友谊,有的则在自己的失败或亲人的别离时,品到忏悔的味道。在尝遍人生百态之后,再用多媒体带同学们走一走,品一品江南水乡的清秀味,塞外风情的豪壮感,然后以“鸟倦飞而知还”的名句自然引入品尝故乡南京的味道。通过风景、饮食、民俗、方言的展示,引导同学们在衣食住行中品金陵风味。古韵今辉、王气衰颓、人心宽厚、多元共存等特征会在学生的表达中自然形成。从口味品到风土人情,同学们的眼界开阔了,一定能因人而异选好材。
然而,要写完整的《味道》还需注意两点。一是在表达方面。要善于通过描写再现滋味,通过比喻和联想注重多重感官结合。由此及彼、由表及里,把自己品悟的过程讲透。千万不能只谈品味到的结论,而忽略自己品味的方式和过程。二是在立意方面,如果能从抒情和议论当中生发哲理,则一定会为文章画龙点睛。有的同学在对比故乡今夕的时候,认为金陵的味道变了,自己在为现代文明自豪的同时,也为过去味道的消逝而感到丝丝遗憾,发人深省。
总之,要写好《味道》就是要会“道味”,想详细“道味”,就必须领悟“味之道”。味道的各层含义就是味之道,运用描写、比喻、通感、联想、对比等手法就能“道味”,瓜熟蒂落、水到渠成地完成这篇佳作了。

上一页           



位置:主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语文试题 >

相关文章


触屏版 电脑版

© 古诗词 wap.exam5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