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南市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2)
时间:2019-01-26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王彬字世儒。少称雅正,弱冠,不就州郡之命。后与兄廙俱渡江,为扬州刺吏刘机建武长史。元帝引为镇东贼曹参军,转典兵参军。豫讨华轶功,封都亭侯。愍帝召为尚书郎,以道险不就。迁建安太守,徒义兴内史,未之职,转军谘祭酒。中兴建,稍迁侍中。从兄敦举兵入石头,帝使彬劳之。会周顗遇害,彬素与顗善,先往哭顗,甚恸。既而见敦,敦怪其有惨容,而问其所以。彬曰:“向哭伯仁,情未能已。”敦怒曰:“伯仁自致刑戮,且凡人遇汝,复何为者哉!”彬勃然数敦曰:“兄抗旌犯顺,杀戮忠良,谋图不轨,祸及门户。”音辞慷慨,声泪俱下。敦大怒,厉声曰:“尔狂悖乃可至此,为吾不能杀汝邪!”时王导在坐,为之惧,劝彬起谢。彬曰有脚疾已来见天子尚欲不拜何跪之有此复何所谢敦曰脚痛孰若颈痛彬意气自若殊无惧容。后敦议举兵向京师,彬谏甚苦。敦变色目左右,将收彬,彬正色曰:“君昔岁害兄,今又杀弟邪?”先是,彬从兄豫章太守棱为敦所害,敦以彬亲故容忍之。及敦死,王含欲投王舒,王应劝含投彬。含曰:“大将军平素与江州云何,汝欲归之?”应曰:“此乃所以宜往也。江州当人强盛时,能立同异,此非常人所及。睹衰厄,必兴愍恻。荆州守文,岂能意外行事!”含不从,遂共投舒,舒果沈含父子于江。彬闻应来,密具船以待之。既不至,深以为恨。敦平,有司奏彬及兄子安成太守籍之,并是敦亲,皆除名。诏曰:“司徒导以大义灭亲,其后虽或有违,犹将百世宥之,况彬等公之近亲。”乃原之。卒官,年五十九。
(节选自《晋书·王彬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彬曰/有脚疾已来/见天子尚欲不拜/何跪之/有此复何所谢/敦曰/脚痛孰若颈痛/彬意气自若/殊无惧容。
B.彬曰/有脚疾已来/见天子尚欲不拜/何跪之有/此复何所谢/敦曰/脚痛孰若颈痛/彬意气自若/殊无惧容。
C.彬曰/有脚疾已来/见天子尚欲不拜/何跪之/有此复何所谢/敦曰/脚痛孰若颈痛/彬意气自若殊/无惧容。
D.彬曰/有脚疾已来/见天子尚欲不拜/何跪之有/此复何所谢/敦曰/脚痛孰若颈痛/彬意气自若殊/无惧容。
10.B(“何跪之有”是宾语前置,不宜断开。“殊无惧容”不宜断开。)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弱冠,男子二十岁。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人,但体还未壮,所以称做弱冠。
B.中兴,皇帝年号。我国最早的纪年法是用王公即位的年次表示,汉武帝开始用年号纪元。
C.从,指堂房亲属。如堂兄弟称从兄弟,堂伯叔称从伯叔。从兄,比自己年长的伯叔之子。
D.左右,左右两边。文中指在旁侍候的人,与《游褒禅山记》中的“然视其左右”句里的“左右”意思一样。
11.D (“然视其左右”中的“左右”意为“左边右边”。)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王彬少称雅正,不汲汲于权位。先是不接受州郡的任命,与兄廙一起渡江后,面对愍帝征召,他以道路险阻为由没有就任。
B.王彬为人正直,不为强权所动。当听说周顗被害后,主动前往吊唁,非常悲伤。当王敦怒斥他时,他敢于当面为忠良说话。
C.王彬对国忠诚,敢于抗言直谏。当王敦商议向京都进兵时,他苦苦劝谏。当王敦变了脸色,要把他抓起来时,他依然不为所动。
D.王彬能够得到族人信任。他听说王应等人要来投奔自己,就秘密地准备了船等候。后来他们没有来,王彬感到十分痛恨。
12.D (原文“深以为恨”中的“恨”是“遗憾”的意思。)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此乃所以宜往也。江州当人强盛时,能立同异,此非常人所及。(5分)
(2)司徒导以大义灭亲,其后虽或有违,犹将百世宥之,况彬等公之近亲。(5分)
13.(1)这就是应该去投奔他的原因。王江州在别人强盛的时候,敢于表明不同的看法,这不是一般人能比得上的 (每句1分,句意1分,共5分) (2)司徒王导大义灭亲,他的后人即使犯有过失,还要宽恕百代,何况王彬等是他的近亲呢 (每句1分,句意1分,共5分)
附译文:
王彬字世儒。从小就以品行端正著称,二十岁时,不接受州郡的任命。后来与其兄王廙一起渡江,任扬州刺史刘机的建武长史。元帝召他为镇东贼曹参军,转任典兵参军。参预征讨华轶有功,封都亭侯。愍帝召他为尚书郎,以道路险阻没有就任。升任建安太守,调任义兴内史,没有就职,转任军谘祭酒。中兴以后,逐渐升任侍中。堂兄王敦举兵入石头,皇帝派王彬去慰劳。正碰上周顗遇害,王彬向来与周顗友好,就先去哭周顗,非常悲痛。然后去见王敦,王敦奇怪他面有悲容,就问他为什么。王彬说:“刚刚去哭伯仁,感情还没有平复。”王敦生气说:“伯仁自己招致处死,而且像一般人那样对待你,你这又是为什么!”王彬生气地数落王敦说:“兄长起兵造反,杀戮忠良,图谋不轨,灾祸殃及家族。”言辞慷慨激昂,声泪俱下。王敦大怒,厉声说:“你狂妄悖乱到这种地步,以为我不能杀你吗!”当时王导也在座,很为他担心,劝他起身谢罪。王彬说:“自从有脚病以来,见了天子还不想拜,现在怎能下跪!这又有什么可谢罪的!”王敦说:“脚痛哪比得上脖子痛?”王彬神情自如,毫无惧色。后来王敦商议向京都进兵,王彬苦苦劝谏。王敦变了脸色,示意左右把他抓起来,他严肃地说:“君往年害兄,现在又要杀弟吗?”在此之前,王彬堂兄豫章太守王棱被王敦杀害,王敦因王彬是亲戚所以容忍了他。王敦死后,王含想投奔王舒,王应劝王含投奔王彬。王含:“大将军平常和王江州关系怎么样,你还想投奔他?”王应说:“这就是应该去投奔他的原因。王江州在别人强盛的时候,敢于表明不同的看法,这不是一般人能比得上的。他看到别人衰危,必定产生怜悯恻隐之心。而王荆州墨守条规,岂能超越常规行事!”王含不听,于是一起去投奔王舒,王舒果然把王含父子投入江中。王彬听说王应要来投奔,秘密地准备了船等候。后来他们没有来,感到十分遗憾。王敦之乱平定后,有关部门上奏说王彬和兄弟之子安成太守王籍之是王敦的亲戚,都应除名。下诏说:“司徒王导大义灭亲,他的后人即使犯有过失,还要宽恕百代,何况王彬等是他的近亲呢。”就宽恕了他们。在任上去世,享年五十九岁。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 -15题。
秋兴八首·其七
杜甫
昆明池水汉时功,武帝旌旗在眼中。
织女机丝虚夜月,石鲸鳞甲动秋风。
波漂菰米沉云黑,露冷莲房坠粉红。
关塞极天惟鸟道,江湖满地一渔翁。
注:为杜甫在夔州北望长安而作。昆明池:当年汉武帝为拓疆训练水师而凿。池中有石刻的织女、牵牛和鲸鱼像。菰米;一种草本植物,生浅水中,叶似芦苇,根茎可食。秋天结实,皮黑褐色,状如米,故称菰米,又名雕胡米。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人由昆明池想到汉武之功,由武功之盛又想到当今国势,抚今追昔,不胜感慨。
B.颔联写月夜下织女有机丝在杼,鳞甲耀动于秋风之中,体现出一派太平安乐气象。
C.诗人远望长安却只见连天关塞,惟有鸟道可通,与“西当太白有鸟道”异曲同工。
D.本诗把夔州与长安、汉帝与唐皇聚拢于一处,形成包举宇内囊括千古的深邃境界。
14.B(昆明池中有东西相望的织女、牵牛两石像,又有石刻鲸鱼,织女星夜出,故织女机丝沐于夜月之中,但一“虚”字见出昆明池之寥落荒凉,牵牛、织女之景无人玩赏而为徒然。秋风拂过石鲸,似乎石鲸有知,亦为乱离感慨而激动得鳞甲都在秋风中动起来。一种物在人非的意韵弥满诗句。)
15.全诗字面无一语及情而又无处不在写情,请结合颈联具体赏析。(6分)
15.参考答案:菰米不收而任其沉,莲房不采而任其坠,足见兵戈乱离之状。菰米的黑色,给人以沉沉之感,暗写诗人心绪的沉重。“漂”字,不仅写出菰米在水中漂浮,也暗示了诗人漂零蓬转的生涯。“露冷莲房”一语,“冷”字不仅表现了秋天莲房之露冷,还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凄寒之感。粉红之坠象征着繁华落去,影射了国运的衰颓和自己人至暮年理想不得实现的无奈。总之,本联中虽无一字写情,却在具体意象的营造中,把自己对国事的忧虑、对盛世的缅怀、对个人身世的喟叹交汇在一起。(1条2分,答出三条即可得6分;意思对即可。)
【试题分析】《秋兴八首》中“昆明池水汉时功”这首,极写苍凉景象,在意象的营构和造语的灵幻上颇具匠心。《升庵诗话》卷九云“杜诗‘波漂菰米沉云黑’,言人不收取而雁亦不啄,但为‘波漂’‘沉云’而已,见长安兵火之惨极矣!”同理,莲房不采而任其坠,亦可见兵戈乱离之状。“粉红”与“黑”是两种强烈对比的颜色,饰以“沉”“坠”则表示了一种过份成熟的感觉,而有接近腐烂的趋向。在此强烈色彩之下,则用了四个表现荒凉之感的动词,如“漂”字,不仅写出了菰米在水中漂浮,也暗示了诗人与之相似的飘泊无定的生涯。“冷”字也不仅表现了莲房之露冷,还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凄寒之感。至于“沉”字与“坠”字,都是表现残败和凋零的字样。菰米为黑色,成片菰米水中漂浮似黑云,而给人以沉沉之感,诗人以此抒写心绪的沉重。粉红象征着国家的兴盛、青春的年华、理想的美好,粉红之坠则意味着繁华落去,影射了国运的衰颓和自己人至暮年理想不得实现的无奈。总之,本联中虽无一字写情,却在具体意象的营造中,把自己对国事的忧虑、对盛世的缅怀、对个人身世的喟叹交汇在一起。
(三)名篇名句默写(每小题2分,共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孔子在《论语·里仁》中也认为应把别人当作自己修身养性的参照,应该这样做____,____。
(2)庄子在《逍遥游》中先描述了舟的浮动对水的依赖性,然后类比说明大鹏鸟的飞翔对风的依赖性的句子是____,____,
(3)昔日行走于高峻险拔的蜀道,人们步履艰难、神情惶恐,诚如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摹写的“____,____”,现在这种狼狈已被技术的巨大进步消除。
16.(1)见贤思齐焉 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2)风之积也不厚 则其负大翼也无(3)扪参历井仰胁息 以手抚膺坐长叹 注:本小题多写少写错写均不得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王彬字世儒。少称雅正,弱冠,不就州郡之命。后与兄廙俱渡江,为扬州刺吏刘机建武长史。元帝引为镇东贼曹参军,转典兵参军。豫讨华轶功,封都亭侯。愍帝召为尚书郎,以道险不就。迁建安太守,徒义兴内史,未之职,转军谘祭酒。中兴建,稍迁侍中。从兄敦举兵入石头,帝使彬劳之。会周顗遇害,彬素与顗善,先往哭顗,甚恸。既而见敦,敦怪其有惨容,而问其所以。彬曰:“向哭伯仁,情未能已。”敦怒曰:“伯仁自致刑戮,且凡人遇汝,复何为者哉!”彬勃然数敦曰:“兄抗旌犯顺,杀戮忠良,谋图不轨,祸及门户。”音辞慷慨,声泪俱下。敦大怒,厉声曰:“尔狂悖乃可至此,为吾不能杀汝邪!”时王导在坐,为之惧,劝彬起谢。彬曰有脚疾已来见天子尚欲不拜何跪之有此复何所谢敦曰脚痛孰若颈痛彬意气自若殊无惧容。后敦议举兵向京师,彬谏甚苦。敦变色目左右,将收彬,彬正色曰:“君昔岁害兄,今又杀弟邪?”先是,彬从兄豫章太守棱为敦所害,敦以彬亲故容忍之。及敦死,王含欲投王舒,王应劝含投彬。含曰:“大将军平素与江州云何,汝欲归之?”应曰:“此乃所以宜往也。江州当人强盛时,能立同异,此非常人所及。睹衰厄,必兴愍恻。荆州守文,岂能意外行事!”含不从,遂共投舒,舒果沈含父子于江。彬闻应来,密具船以待之。既不至,深以为恨。敦平,有司奏彬及兄子安成太守籍之,并是敦亲,皆除名。诏曰:“司徒导以大义灭亲,其后虽或有违,犹将百世宥之,况彬等公之近亲。”乃原之。卒官,年五十九。
(节选自《晋书·王彬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彬曰/有脚疾已来/见天子尚欲不拜/何跪之/有此复何所谢/敦曰/脚痛孰若颈痛/彬意气自若/殊无惧容。
B.彬曰/有脚疾已来/见天子尚欲不拜/何跪之有/此复何所谢/敦曰/脚痛孰若颈痛/彬意气自若/殊无惧容。
C.彬曰/有脚疾已来/见天子尚欲不拜/何跪之/有此复何所谢/敦曰/脚痛孰若颈痛/彬意气自若殊/无惧容。
D.彬曰/有脚疾已来/见天子尚欲不拜/何跪之有/此复何所谢/敦曰/脚痛孰若颈痛/彬意气自若殊/无惧容。
10.B(“何跪之有”是宾语前置,不宜断开。“殊无惧容”不宜断开。)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弱冠,男子二十岁。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人,但体还未壮,所以称做弱冠。
B.中兴,皇帝年号。我国最早的纪年法是用王公即位的年次表示,汉武帝开始用年号纪元。
C.从,指堂房亲属。如堂兄弟称从兄弟,堂伯叔称从伯叔。从兄,比自己年长的伯叔之子。
D.左右,左右两边。文中指在旁侍候的人,与《游褒禅山记》中的“然视其左右”句里的“左右”意思一样。
11.D (“然视其左右”中的“左右”意为“左边右边”。)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王彬少称雅正,不汲汲于权位。先是不接受州郡的任命,与兄廙一起渡江后,面对愍帝征召,他以道路险阻为由没有就任。
B.王彬为人正直,不为强权所动。当听说周顗被害后,主动前往吊唁,非常悲伤。当王敦怒斥他时,他敢于当面为忠良说话。
C.王彬对国忠诚,敢于抗言直谏。当王敦商议向京都进兵时,他苦苦劝谏。当王敦变了脸色,要把他抓起来时,他依然不为所动。
D.王彬能够得到族人信任。他听说王应等人要来投奔自己,就秘密地准备了船等候。后来他们没有来,王彬感到十分痛恨。
12.D (原文“深以为恨”中的“恨”是“遗憾”的意思。)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此乃所以宜往也。江州当人强盛时,能立同异,此非常人所及。(5分)
(2)司徒导以大义灭亲,其后虽或有违,犹将百世宥之,况彬等公之近亲。(5分)
13.(1)这就是应该去投奔他的原因。王江州在别人强盛的时候,敢于表明不同的看法,这不是一般人能比得上的 (每句1分,句意1分,共5分) (2)司徒王导大义灭亲,他的后人即使犯有过失,还要宽恕百代,何况王彬等是他的近亲呢 (每句1分,句意1分,共5分)
附译文:
王彬字世儒。从小就以品行端正著称,二十岁时,不接受州郡的任命。后来与其兄王廙一起渡江,任扬州刺史刘机的建武长史。元帝召他为镇东贼曹参军,转任典兵参军。参预征讨华轶有功,封都亭侯。愍帝召他为尚书郎,以道路险阻没有就任。升任建安太守,调任义兴内史,没有就职,转任军谘祭酒。中兴以后,逐渐升任侍中。堂兄王敦举兵入石头,皇帝派王彬去慰劳。正碰上周顗遇害,王彬向来与周顗友好,就先去哭周顗,非常悲痛。然后去见王敦,王敦奇怪他面有悲容,就问他为什么。王彬说:“刚刚去哭伯仁,感情还没有平复。”王敦生气说:“伯仁自己招致处死,而且像一般人那样对待你,你这又是为什么!”王彬生气地数落王敦说:“兄长起兵造反,杀戮忠良,图谋不轨,灾祸殃及家族。”言辞慷慨激昂,声泪俱下。王敦大怒,厉声说:“你狂妄悖乱到这种地步,以为我不能杀你吗!”当时王导也在座,很为他担心,劝他起身谢罪。王彬说:“自从有脚病以来,见了天子还不想拜,现在怎能下跪!这又有什么可谢罪的!”王敦说:“脚痛哪比得上脖子痛?”王彬神情自如,毫无惧色。后来王敦商议向京都进兵,王彬苦苦劝谏。王敦变了脸色,示意左右把他抓起来,他严肃地说:“君往年害兄,现在又要杀弟吗?”在此之前,王彬堂兄豫章太守王棱被王敦杀害,王敦因王彬是亲戚所以容忍了他。王敦死后,王含想投奔王舒,王应劝王含投奔王彬。王含:“大将军平常和王江州关系怎么样,你还想投奔他?”王应说:“这就是应该去投奔他的原因。王江州在别人强盛的时候,敢于表明不同的看法,这不是一般人能比得上的。他看到别人衰危,必定产生怜悯恻隐之心。而王荆州墨守条规,岂能超越常规行事!”王含不听,于是一起去投奔王舒,王舒果然把王含父子投入江中。王彬听说王应要来投奔,秘密地准备了船等候。后来他们没有来,感到十分遗憾。王敦之乱平定后,有关部门上奏说王彬和兄弟之子安成太守王籍之是王敦的亲戚,都应除名。下诏说:“司徒王导大义灭亲,他的后人即使犯有过失,还要宽恕百代,何况王彬等是他的近亲呢。”就宽恕了他们。在任上去世,享年五十九岁。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 -15题。
秋兴八首·其七
杜甫
昆明池水汉时功,武帝旌旗在眼中。
织女机丝虚夜月,石鲸鳞甲动秋风。
波漂菰米沉云黑,露冷莲房坠粉红。
关塞极天惟鸟道,江湖满地一渔翁。
注:为杜甫在夔州北望长安而作。昆明池:当年汉武帝为拓疆训练水师而凿。池中有石刻的织女、牵牛和鲸鱼像。菰米;一种草本植物,生浅水中,叶似芦苇,根茎可食。秋天结实,皮黑褐色,状如米,故称菰米,又名雕胡米。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人由昆明池想到汉武之功,由武功之盛又想到当今国势,抚今追昔,不胜感慨。
B.颔联写月夜下织女有机丝在杼,鳞甲耀动于秋风之中,体现出一派太平安乐气象。
C.诗人远望长安却只见连天关塞,惟有鸟道可通,与“西当太白有鸟道”异曲同工。
D.本诗把夔州与长安、汉帝与唐皇聚拢于一处,形成包举宇内囊括千古的深邃境界。
14.B(昆明池中有东西相望的织女、牵牛两石像,又有石刻鲸鱼,织女星夜出,故织女机丝沐于夜月之中,但一“虚”字见出昆明池之寥落荒凉,牵牛、织女之景无人玩赏而为徒然。秋风拂过石鲸,似乎石鲸有知,亦为乱离感慨而激动得鳞甲都在秋风中动起来。一种物在人非的意韵弥满诗句。)
15.全诗字面无一语及情而又无处不在写情,请结合颈联具体赏析。(6分)
15.参考答案:菰米不收而任其沉,莲房不采而任其坠,足见兵戈乱离之状。菰米的黑色,给人以沉沉之感,暗写诗人心绪的沉重。“漂”字,不仅写出菰米在水中漂浮,也暗示了诗人漂零蓬转的生涯。“露冷莲房”一语,“冷”字不仅表现了秋天莲房之露冷,还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凄寒之感。粉红之坠象征着繁华落去,影射了国运的衰颓和自己人至暮年理想不得实现的无奈。总之,本联中虽无一字写情,却在具体意象的营造中,把自己对国事的忧虑、对盛世的缅怀、对个人身世的喟叹交汇在一起。(1条2分,答出三条即可得6分;意思对即可。)
【试题分析】《秋兴八首》中“昆明池水汉时功”这首,极写苍凉景象,在意象的营构和造语的灵幻上颇具匠心。《升庵诗话》卷九云“杜诗‘波漂菰米沉云黑’,言人不收取而雁亦不啄,但为‘波漂’‘沉云’而已,见长安兵火之惨极矣!”同理,莲房不采而任其坠,亦可见兵戈乱离之状。“粉红”与“黑”是两种强烈对比的颜色,饰以“沉”“坠”则表示了一种过份成熟的感觉,而有接近腐烂的趋向。在此强烈色彩之下,则用了四个表现荒凉之感的动词,如“漂”字,不仅写出了菰米在水中漂浮,也暗示了诗人与之相似的飘泊无定的生涯。“冷”字也不仅表现了莲房之露冷,还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凄寒之感。至于“沉”字与“坠”字,都是表现残败和凋零的字样。菰米为黑色,成片菰米水中漂浮似黑云,而给人以沉沉之感,诗人以此抒写心绪的沉重。粉红象征着国家的兴盛、青春的年华、理想的美好,粉红之坠则意味着繁华落去,影射了国运的衰颓和自己人至暮年理想不得实现的无奈。总之,本联中虽无一字写情,却在具体意象的营造中,把自己对国事的忧虑、对盛世的缅怀、对个人身世的喟叹交汇在一起。
(三)名篇名句默写(每小题2分,共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孔子在《论语·里仁》中也认为应把别人当作自己修身养性的参照,应该这样做____,____。
(2)庄子在《逍遥游》中先描述了舟的浮动对水的依赖性,然后类比说明大鹏鸟的飞翔对风的依赖性的句子是____,____,
(3)昔日行走于高峻险拔的蜀道,人们步履艰难、神情惶恐,诚如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摹写的“____,____”,现在这种狼狈已被技术的巨大进步消除。
16.(1)见贤思齐焉 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2)风之积也不厚 则其负大翼也无(3)扪参历井仰胁息 以手抚膺坐长叹 注:本小题多写少写错写均不得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