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诗词
导航

河北武邑中学2018-2019学年下学期高二开学考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3)

时间:2019-02-27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1. C  第二段“其所蕴含的崇尚正义公平……的审美意蕴”一句可知C项是“侠文化‘为文化传承与创新提供独特而不竭的精神动力’”的理由。
2.D  A选项强加因果逻辑;B、C表述都过于绝对。
3.D  强加只有……才……的逻辑。
4.C .“我”的“怅然若失”是看到漆树受到伤害后的感伤,并没有“财产”等的想法。 
5.运用比喻,写出了漆树的树皮被割开后,汁液慢慢渗出的状态;运用比拟,写出了漆树受到伤害的程度之深、痛苦之大、时间之长。表达了作者对漆树受到伤害的同情以及对人们伤害漆树这一行为的愤怒之情。(1点2分,2点3分,3点5分。)  
受到伤害时,应该力所能及地弥补,要集聚所有力量修复伤口。无论受到多少伤害,都要积极生活下去。受到伤害后流泪不是软弱的表现,只要生命力足够强大,就能焕发出新的生机。(1点2分,3点6分)
7.(3分)【答案】A【解析】B项,“已经重归”错误,材料二表述为“编修家谱可以使优秀的家风和宝贵的家训重回人们视野、重归百姓家庭”。
8.(3分)【答案】D【解析】A项,扩大了范围,原文表述的是“好的家风”。B项,于文无据,原文论述的“落细、落小、落实,注重无言的教导”等讲的是建立优秀家风的一些做法,不能等同于优秀家风的内蕴。C项,“超越”错误,“家庭教育讲座或培训”和“咨询专业人士”都属于专业的家庭教育知识。
9.(6分)【答案】 在家庭教育过程中从细微处入手,注重点滴小事,拒绝好大喜功、单纯的说教。以编修家谱等根祖文化为载体,也可利用家风系列活动,来借鉴、传承优秀家风和宝贵家训。家长要利用多种途径和方式,不断学习并优化自己在家庭教育方面的科学知识,使家庭教育活动科学化。吸收传统文化中宝贵的道德因子来黏合家庭,并将它们融入到优秀家风的建设过程当中。党和政府相关部门应将倡导、培育家风家训作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工程。媒体发挥新闻媒体特别是微博、微信等新媒体传播力强、受众面广的优势,大力宣传良好家风。(每要点2分,答对其中三点即可)
10.C(3分)    11.D (3分)   12.A(3分)
13.(1)这三件事,是我留下的三大遗恨。给你三支箭,你一定不要忘记你父亲的心愿啊!(5分,“此三者,吾遗恨也”判断句1分,关键词“其”“乃”各1分,句意2分)
(2)难道真是得到天下艰难而失掉天下容易吗?还是推究他成功与失败的原因,其实都是由于人的作用吧?(5分,“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反问句翻译1分,关键词“本”“自”各1分,句意2分)
14. D (D项尾联抒发的是作者与友人离别的依依不舍之情和离任回京、仕途未定的惆怅不安之情,而不是“友人远离故国的寂寞之情”。)
15.(1)虚实结合。首联写江南早春阳光明媚、芳草鲜美的景象,是实写。颔联上句想象友人赴任途中经过九华山的景象,是虚写;下句写两人分别时的场景,是实写。远近结合。首联写江南早春阳光明媚、芳草鲜美的景象,是近景。颔联上句想象友人赴任途中经过九华山的景象,是远景;下句写两人分别时的场景,是近景。(2)反衬(或:以乐景衬哀情)。前四句通过描写江南早春明丽和煦的美景,反衬了诗人与友人离别时的依依不舍以及自己离任回京、仕途未定的惆怅不安之情
16.1)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        (2)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3)“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17. D    真知灼见:比喻不能改动或不可磨灭的言论,用来形容文章或言辞的精准得当,无懈可击。远见卓识:远大的眼光和卓越的见解。结合“体现出丰富复杂的现实内容和作者自身的”分析,选用“真知灼见”。相得益彰:指两个人或两件事物互相配合,双方的能力和作用更能显示出来。相辅相成:指两件事物互相配合;互相辅助;缺一不可。结合“做到互为启发”分析,选用“相得益彰”。睚眦必报:连瞪了他一眼的小怨小忿都要报复;形容气量极其狭小。小肚鸡肠:比喻气量狭小,只计较小事,不顾大局。结合“《射雕英雄传》里郭靖报完国仇家恨之后的复杂心情就是证明”分析,选用“睚眦必报”。自成一家:在某种学问上或技术上有独创的见解或独特的做法,能自成体系。与众不同:跟大家不一样。结合“他虽然写古代,但是笔下主人公的人生道路并不是行侠、报国、封荫做官的模式”分析,选用“与众不同”。故选D。
18. B    A项、C项,都犯了一面对两面的错误,C项,还有“具备”与“有没有”语意重复的问题;D项,“具备”与“有没有”语意重复。故选B。
19. C  选项都有一定的干扰性,难度适中。从前后语境分析得知,所补写的句子与上一分句结构基本一致,与下一分句构成“不是……而是”的并列关系,故选C。
20.(6分)不像草书那样潦草   草法多于楷法的叫“行草”  草书艺术性较高
21.(5分)“获得感”是有别于浅层次幸福感觉(1分)而实实在在得到的(1分)一种既有物质层面的也有精神层面的(1分)、既有看得见的也有看不见的(1分)“幸福感”(1分)。
22.省略

上一页           



位置:主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语文试题 >

相关文章


触屏版 电脑版

© 古诗词 wap.exam5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