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诗词
导航

珠海市2019年普通高中学生学业质量监测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3)

时间:2019-03-09
珠海市2019年普通高中学生学业质量监测
语文参考答案
1、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1、【参考答案】C
【解析】绝对化,原文说的是“各诸侯国内的变法运动,大都继承这样清晰的变革思想。
2、【参考答案】B
【解析】作者并没有完全否定黑格尔的观点,引用黑格尔的论证指出过分强调大河流域文化、平原文化或农业文明的保守属性的主要原因,作者论证分析黄河文明变革精神并没有否认黄河文明作为一种农业文明有其保守性文化因素。
3、【参考答案】A
【解析】B项“作者并不否认”错误。依据为“而事实上,古代中国并没有传统所理解的……”。C项信息遗漏,缺少了重要信息“四大发明”,依据为“更是创造了直接影响西方政治进程的四大发明”,另外,创造出了并不代表走在世界前列。D项对文中观点理解绝对化,作者并完成没有否定黄河文明的保守性特征,依据是文章最后一段“只注意到它的保守性的一面,显然是不客观不公允的”。
  (二)文学类类文本阅读
4、【参考答案】D
  【解析】D项概括不全,“大兵”顶住将要滑下悬崖的汽车,是表现他具有牺牲精神的主要情节,是在舍己为人献出衣物基础上的升华。
  5、【参考答案】文中那个想买大兵大头鞋的男人在危急时不但不尽一个成年人应尽的职责,反而为一己之利,去剥夺他人利益,完全不顾别人死活,是一个极端自私的人。(2分)
塑造这一形象的作用:与大兵形成鲜明的对比,反衬出“大兵”舍己为人的形象。批判了这类极端自私的人,深化了小说赞扬人性的光辉、鞭挞人性丑陋的主旨。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由单一的大兵赠送到男人向大兵索取,让情节更曲折。(任意两点2分)
6、【参考答案】小说的最后一个自然段运用了补叙的手法。(1分)
作用:对人物的细节作补充交代。入伍的时间和年龄等细节丰富了人物的形象。交代了大兵的家庭背景。大兵家境平寒,但始终不忘“我是兵”的初心,突显大兵的牺牲奉献精神,使读者对这个年轻的士兵舍己为人的精神更加感佩。暗示大兵憧憬向往美好生活。大兵的未婚妻以及对未婚妻的期待等细节,增强了小说的悲剧性与感染力,深化了小说主旨,提升了小说的社会价值。(“作用”部分,一点2分,两点4分,三点5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
7、【参考答案】B
【解析】从材料二的图表看,“中非十大合作计划”中没有“抗震减灾”这个项目。B项,无中生有。
8、【参考答案】D
【解析】A。材料一中说:“中国政府和人民在援非抗击埃博拉行动中率先行动,引领国际社会援非抗疫,诠释了中非患难与共的兄弟情谊;在中国汶川、玉树等地发生严重地震灾害后踊跃向中方捐款,……这些中非交往中的动人故事、难忘瞬间,都离不开中非青年的积极响应和热情参与。”这些事情都不一定是青年率先行动或发起执行的,中非青年只是积极响应和热情参与。A项,张冠李戴。B。从材料二的数据来看,中国信保支持我国企业出口非洲承保金额呈现波浪形上升,总体呈增长趋势。如2010年比2009年低,2015年比2014年低,并不是“逐年递增”。B项,混淆是非。C.材料三,“从非洲国家的角度看,中非军事合作将有助于提升非洲国家的自主安全能力建设。”C项,主客颠倒。
9【参考答案】材料一:《人民日报》作为中国官媒,侧重报道中非友好关系的发展历程中青年人所起的作用。(1分)勉励中非青年响应时代号召,为中非的美好未来贡献力量。(1分)材料三:《非洲石英》网站作为非洲媒体,侧重报道中非军事合作。(1分)肯定了中非军事合作在维护非洲安全方面的作用。(1分)材料四: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作为西方媒体,侧重报道了中国企业对非洲的帮助。(1分)纠正了西方媒体和政府对于在非中资企业的刻板印象。(1分)
二、古诗文阅读(34分>
10、【参考答案】B
【解析】按“一事一断”原则,“饥”和“视事”应断开,这个设题点也牵涉到对“三日”的理解。故AC错。“急”有急迫急切意,应是“绳”的补语;“即”为立即马上意,前加“急”则谓意重复。故AD错。答案为B。“陈方饥,视事三日,擅发钱粟以贷。监司绳之急,即自劾,诏原之。是岁大熟,所贷悉还。”
11【参考答案】B
【解析】错误项为B,宰相在我国古代各个时期,其地位和权势有所不同,并不总是地位最尊、权势最大。如汉武帝时,宰相地位虽尊,但权势却逐渐缩小;唐高宗、武则天和玄宗时,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三省首长同为宰相,共议国政。
12、【参考答案】B
【解析】B项的概括分析是范镇敢于直言不讳,而又深切当时现实。具体说到弹劾宰相陈执中这件事时,原文是范镇认为陈执中没有治国之术,不是宰相之才,以致现在国家财力匮乏,百姓困顿,盗贼滋生猖狂,监狱囚犯盈满,可是御史却舍大责细,拿陈执中爱妾鞭笞奴婢至死来劾奏。B项“范镇批评宰相舍大责细,无治国之术”这样的表述将范镇批评御史的话放在陈执中身上,表述有误。故答案为B。
13、【参考答案】:
(1)军队,是用来保护百姓的,现在反而来残害百姓,臣恐怕来日的忧患不在四夷(的战乱)上,而在冗余的军队和穷困的百姓身上。
(2)范镇清白坦荡,一定以诚待人,谦恭俭朴,谨慎少言,从不说他人的过失。
【解析】(1)小题的关键词语有“所以…“残”“异日”三个。“所以”在这里是“用来”的意思,这是对古今异义词的考查,也是对句式的考查。“残”是考查多义词在具体语境中的含意;“异日”是双音节词的理解。第(2)小题中的关键词语有“坦夷…“遇人必以诚”两处。“坦夷”是对人的评价,故翻译为“坦荡”;“遇人必以诚”涉及“遇”的理解和“以诚”介词结构。
附:【参考译文】
范镇,字景仁,是成都华阳人。考中进士,礼部上奏名列第一,应该得到馆阁校理一职,主管错误地认为他的诗文没有韵律,补位校勘。人人都为他感到愤愤不平,然而范镇安然自若。四年后,被提拔为起居舍人,知谏院。契丹使者到,虚张声势显示国家的强大,大臣们于是增加募兵来敷衍塞责,一年消耗百余万费用。范镇说:“防备契丹不如宽待三晋百娃,防备灵夏不如宽待秦地百娃,防备西南蛮夷不如宽待越、蜀的百姓,防备天下不如宽待天下的百姓。军队,是用来保护百姓的,现在反而来残害百姓,臣恐怕来日的忧患不在四夷(的战乱)上,而在冗兵和穷困的百姓身上。”陈执中做宰相,范镇议论他没有治国之术,不是宰相之才。等到陈执中的爱妻鞭笞奴埤至死,御史上奏弹劾,想要放逐罢免陈执中。范镇说:“现在财力匮乏,百姓困顿,盗贼滋生猖狂,监狱囚犯盈满,陈执中应该承担罪责。而御史舍弃大局追究细节,揭露私情,如果以此作为进退官员之标准,这是因一奴婢来放逐宰相,不是用来显明朝廷官员等级的方法。”出任陈州知州。陈州正值饥荒,范镇治理政事三天,擅自发放钱粮借贷给百姓。监司追究的很急,范镇立即自我弹劾,皇帝下召赦免他。这一年粮食丰收。百姓把所借贷的粮食都还了回来。宋神宗即位,王安石改常平法为青苗法,范镇说:“常平法,在汉朝兴盛的时候开始施行,按照谷物的贵贱进行粜出和籴入,以便于农业和商业的发展,最为接近古代制度,不可更改!而青苗法在唐朝衰微之时施行,不足以效法!”(皇帝)连下五次诏书,范镇持论如初。这以后,又指责王安石以喜怒为赏罚标准,奏疏入内,王安石大怒,拿着他的奏疏气得手发抖,亲自起草奏疏极力诋毁范镇。于是范镇以户部侍郎的职位退休,凡是他所得的恩典,全都没有给他。退休之后,每天与宾客饮酒作诗,有的人劝他称病闭门谢客,范镇说:  “生死祸福,是上天的安排,我能拿天怎么办呢?”范镇过世时八十一岁,谥号是“忠文”。范镇清白坦荡,以诚待人,谦恭俭朴,谨慎少言,从不说他人的过失。每次碰到关系大节大义的事,面色平和而言语雄壮,常常想要跟随而死,即使在万乘之尊的面前也毫不屈服。笃行大义,奏荫(宋代高、中级官员遇朝廷举行大礼及其他庆典,奏荫弟侄、子孙或门客,称“奏补”)时先族人然后才到自己的子孙。同乡里有不能够结婚下葬的人,范镇就为他做主。他的学识本于《六经》,口里不说佛家、老子、申不害、韩非子的学说,契丹,高丽都传颂他的文章。年少时作《长啸》一文,退却胡骑,晚年出使辽国,人们互相看着说:“这是长啸公啊!”
14、【参考答案】D
【解析】D项是对诗歌全篇的理解,全诗明显分为三个层次,l-4句为第一层次,回忆过去;5-10句为第二层次,由回忆过渡到眼前,由“昔我”渐到“今我”;1l-16句为第三层次,由前面的回忆与比较引出对未来对生命的感慨。D项“再由眼前写到过去”错误。
15、【参考答案】
这种生命的忧患意识在诗歌中主要体现为少年快乐与当下岁月流逝,联想古人珍惜光阴进而引发韶光易逝的悲凉感慨;少年志在四海与当下前途迷茫,进而引发壮志末酬的忧虑;身体日渐衰微、一天不如一天,进而引发对命运无常的忧虑。 (结合具体诗句内容做简要分析,每点2分。诗句内容和分析各1分)
16、【参考答案】
(1)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2)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3)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
(每答出一空给1分,有错别字、漏字该空不给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参考答案】B
【解析】语序不当。把“感官的有限”改为“有限的感官”。
18、【参考答案】A
【解析】“视界”“俗情”分别与“开”“扫”搭配,排除B、D。再根据连贯或承上启下原则,排除C。
19、【参考答案】C
【解析】目不暇接:形容东西多,来不及观看或看不过来。应接不暇:形容来人或事情太多,应付不过来。摩肩接踵:形容来往的人很多,很拥挤。手足无措:手脚不知放到哪儿好。形容无法应付。无所适从:不知听从哪一个好或不知怎么办才好。惊魂甫定:受过惊吓后的心情,才刚刚安定下来。惊魂不定:形容指受惊后心情还没有平静下来。仰之弥高:越仰望越觉得其崇高,表示极其敬仰之意。高山仰止:品德崇高的人,就会有人敬仰他。比喻对有崇高品德之人的崇敬、仰慕之情。
20、【参考答案】(1)句子内容重叠。把“和照片”改为“等文件”;(2)词语不当。把“办法”改为“方式”;(3)句子搭配不当。把“手段”“改为“功能”;(4)词语不当。把“登录”改为“进军”;(5)词语不当。把“算账”改为“结算”。
21、【答案示例一】:
第一幅图好。(1)左图的形状更具象,像大桥,有桥栏、桥面;(2)左图是两个人字,寓意港珠澳三地人人参与,共筑美好家园。(3)左图采用毛笔书法字体,并配以英文字母,寓意中国创造,走向世界。
【答案示例二】:
第二幅图好。(1)图案为抽象的三根螺帽拧在一起,寓意三地合作共赢。(2)右图字母“H”是海的首字母,表示此桥是跨海大桥。(3)右图汉字为宋体标准字,配以英文字母,寓意大桥自主建造,领先国际水平。(答案每点2分,自圆其说即可。)
四、写作(60分)
【材料解读】“三个浪潮”浓缩了中国改革开放40年的进程,40年的改革开放,中华民族自力更生,依靠自己的智慧和辛勤汗水书写出了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壮丽史诗。“三个浪潮”代表了三个不同的发展阶段或追求的目标,即中国改革开放小单是谋求自身发展,还包含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造福世界的胸襟和担当。
【立意参考】从写作角度看,这道作文题要求考生回答在这场民族伟大复兴的洪流中每个人能做什么,怎样去做才能“跑出好成绩”。三段材料既是一个整体,又各有侧重,材料既体现了一个历史的进程,也是一代又一代人努力奋斗的缩影。这里面既有“中国智慧”,又有值得继承的宝贵的“奋斗精神”则富,还有“第三个浪潮”材料则中展现出的“中国方案”等,这些都可以作为写作的角度,考生可从中任选一个角度,围绕“你如伺接力”“你怎样跑出好成绩”去阐述你的理解与思考。
如果脱离作文的任务指令“在走向世界舞台中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和对象“当代青年”孤立的对某一阶段材料进行诸如扩写的,属于偏离题意。

上一页           



位置:主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语文试题 >

相关文章


触屏版 电脑版

© 古诗词 wap.exam5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