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诗词
导航

四川成都石室中学2019届高考适应性考试(二)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2)

时间:2019-06-18
二、古代诗文阅读(34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上官均,字彦衡,邵武人。神宗熙宁亲策进士,擢第二。元丰中,蔡确荐为监察御史里行。时相州富人子杀人,谳狱为审刑、大理所疑,京师流言法官窦莘等受赇。蔡确引猜险吏数十人穷治莘等惨酷无敢明其冤均上疏言之乞以狱事诏臣参治坐是谪知光泽县元祐初,议者请兼用诗赋取士,宰相遂欲废经义。均言:“经术以理为主,而所根者本也;诗赋以文为工,而所逐者末也。今不计本末,而欲袭诗赋之敝,未见其为得也。”自熙宁以来,京师百司有谒禁。均言:“以诚待人,则人思竭忠;以疑遇物,则人思苟免。愿除开封、大理外,余皆释禁,以明洞达不疑之意。”遂论青苗,以为有惠民之名而无惠民之实,有目前之利而为终岁之患,愿罢之而复为平籴粜之法。又言官冗之弊,请罢粟补吏,减任子员,节特奏名之滥,增摄官之举数,抑胥史之幸进,以清入仕之源。又言:“治天下道二,宽与猛而已。宽过则缓而伤义,猛过则急而伤恩。术虽不同,其蠹政害民,一也。间者,监司务为惨刻,郡县望风趣办,不暇以便民为意。陛下临御,务从宽大,为吏者又复苟简纵弛,猛宽二者胥失。愿明诏四方,使之宽不纵恶,猛不伤惠,以起中和之风。”诏下其章。蔡确弟硕盗贷官钱以万计,狱既上,均论确为宰相,挟邪挠法,当显正其罪,以厉百官。张璪、李清臣执政,与正人异趣,相继击去之。监察御史张舜民论边事,因及宰相文彦博,舜民左迁。均言:“风宪之任许风闻,所以广耳目也。舜民之言是,当行之;其言非,当容之。愿复舜民职。”不从。时傅尧俞为中书侍郎,许将为左丞,韩忠彦为枢密院。三人者,论事多同异。均言:“吕大防自任, 每有差除,同列不敢异,唯许将时有异同。辙素与大防善,尽力排将。臣恐纲纪法令,自此败坏矣。”绍圣初,召拜左正言。
(选自《宋史•列传第一百一十四》,有删改)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蔡确引猜险吏数十人/穷治/莘等惨酷无敢明其冤/均上疏言之/乞以狱事诏臣参治/坐是/谪知光泽县
B. 蔡确引猜险吏数十人/穷治莘等惨酷/无敢明其冤/均上疏言之/乞以狱事诏臣参治/坐是/谪知光泽县
C. 蔡确引猜险吏数十人/穷治/莘等惨酷无敢明/其冤均上疏/言之/乞以狱事诏臣参治/坐是/谪知光泽县
D. 蔡确引猜险吏数十人/穷治莘等惨酷/无敢明/其冤均上疏/言之/乞以狱事诏臣参治/坐是/谪知光泽县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亲策,指科举考试中皇帝亲自主持的策问考试,策问是以对答形式考试的一种文体,以经义、政事为主。
B. 经义,是古代科举考试中的一个重要科目,宋代以经书中文句为题,应试者作文阐明其义理,故称。
C. 平籴粜,封建社会经济政策,政府丰年卖米,荒年买入,既可赈济百姓,又可平抑物价,有利社会稳定。
D. 枢密院,古代官署名,宋代枢密院与中书省分掌军政大权,其设置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帝对军权的控制。
12. 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上官均忠贞为国,常常直言进谏。他为法官窦莘之事上疏,被贬为光泽县令,后来又进言阻止宰相废经义的提议。
B. 上官均主张爱民,为政应利民生。他认为青苗法,没有给予百姓真正的实惠,朝廷应该恢复为平籴粜之法。
C. 上官均为官正直,不因私情枉法。在审理蔡硕借贷官府钱币的案件中,上官均不因蔡确曾推荐自己为官而徇私。
D. 上官均明于吏治,言论切中时弊。他指出谒禁易让官员怀疑他人,冗官之弊要从根本整治,政令要有中和之风。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不计本末,而欲袭诗赋之敝,未见其为得也。
(2)吕大防坚强自任,每有差除,同列不敢异,唯许将时有异同。
【答案】10. B    11. C    12. D   
13. (1)如果不考虑根本和枝节(的区别),而要承袭诗赋的弊端,我看不到这么做是得当的。(2)吕大防顽固强势刚愎自用,每当任命官员,同僚都不敢表示异议,只有许将有时发表不同意见。
【解析】
【10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通读全文,首先找出人名、地名、事物名、朝代名等。因为名词常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注意主语常省略。其次找动词,动词通常作谓语。借助句子成份,关键是抓住动词,以动词为中心,找前后结构关系,确定主干,从而断开句子。此外,文言虚词和特殊句式对文言文句读有很大的辅助作用。断句题还可以抓住一定不能断开的地方,用排除法做题。比如本题,“穷治莘等惨酷”的意思是残酷地整治窦莘等人。“穷治”作谓语,“莘等”作宾语,“惨酷”作状语,这是一个状语后置句,所以应在该句的前后停顿。排除A、C项。“均上疏言之”的意思是上官均上疏说明情况。“均”作主语,“上疏言”作谓语,“之”作宾语。断句后疏通语意为:蔡确安排猜忌阴险的官吏几十人,残酷地整治窦莘等人,没有人敢申明冤情。上官均上疏说明情况,请求下诏让大臣参与审理,他因此获罪,被贬谪为光泽县县令。故选B。
【11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在平时学习中应多多识记积累相关的知识,应有意识的进行分类识记,比如科考类、官职升迁贬谪类、官职名称类等等。C项,“政府丰年卖米,荒年买入”错误,丰年平价买入,防止米贱伤农;荒年平价卖出,赈济百姓,防止物价飞涨。故选C。
【12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意思,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时,阅读一定要细致,要回到原文中逐句比较,依据文意,力求明辨各选项表述的正误。特别要注意其中的细微末节的毛病,例如事件的前后倒置,内容上的归纳不完整,中心概括上的无中生有,片面遗漏,强拉硬连,任意拔高,等等。D项,“谒禁易让官员怀疑别人”错,上官均认为谒禁制度,禁止接待外人,表明统治者对朝廷官员不信任。故选D。
【13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能力。此类题目在翻译时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文言文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注意特殊句式和虚词,把握语境推断。第一句关键点:“计”:“考虑”;“敝”:“弊端,害处”;“得”:“得当、适宜”。第二句关键点:“坚强自任”:“顽固强势刚愎自用”;“差除”:“任命官员”;“异同”:“不同意见”。
参考译文:
上官均字彦衡,是邵武人。神宗熙宁年间皇帝亲自策试进士,选为第二名。元丰年间,蔡确推荐他为监察御史里行。当时,相州富家子弟杀人,案件的审理受到审刑、大理寺的怀疑,京城中谣传法官窦莘等人接受贿赂。蔡确安排猜忌阴险的官吏几十人,残酷地整治窦莘等人,没有人敢申明冤情。上官均上疏说明情况,请求下诏让大臣参与审理,他因此获罪,被贬谪为光泽县县令。元祐初年,有谏官请示兼用诗赋来考试录取士人,宰相就想废除考试的经义科目。上官均说:“经学以理为主,使人得到的是根本;诗赋以文为主,使人追逐的是细枝末节。如果不考虑本末(的区别),而要承袭考试诗赋的弊端,我看不到这么做可以得到什么。”从熙宁时期以来,京城众多官府禁止接待外人。上官均说:“以诚待人,别人就会竭力尽忠;用怀疑的态度待人接物,人们就会只想苟且免于罪罚而得过且过。”希望除了开封、大理之外,其它地方都取消禁令,以表明朝廷胸襟磊落,对官员不疑之意。接着又评论青苗法,认为它只有惠及百姓的名声却没有惠及百姓的实际,虽有眼前利益但却成为常年的祸患,希望停止青苗法而恢复平籴粜之法。又进言说官吏冗多的弊端,请求停止入粟补官,减少任命子员,控制过多的“特奏名”,增加代理官职的数量。抑制办事人员做官,从根本上来整治冗官的现状。又进言说:“治理天下无非宽和猛两种方法,过于宽松则政令就会推行缓慢而伤政体,太严厉就会过激有损朝廷德惠。方法虽然不同,但危害国家和人民是一样的。近来,监察官吏用法严酷苛刻,郡县等地方官员就跟风催促办理,来不及把便利百姓这点放在心上。陛下亲自主持朝政时,力求宽大为怀,官吏们就又草率简略,放纵松懈,政令在宽猛两方面都有所失。希望皇上明令诏告天下,使政令宽松而不纵恶,严厉而不失恩德,以此来兴起中正和顺之风。”皇帝按他的奏章之意下诏书。蔡确的弟弟蔡硕非法借贷官府的钱币数以万计,他的案件呈上后,上官均抨击蔡确身为宰相,却伙同坏人犯法,应当揭露、惩治他的罪行,以此告诫百官。张璪、李清臣等人掌权,与正直的人的志向不同,将正直的官员相继排挤出朝廷。监察御史张舜民议论边塞的事情,因为涉及宰相文彦博,张舜民被贬官。上官均说:“御史官员的职任可以议论传闻的事情,这有利于增长见闻。张舜民的话正确,就应当听从;他的话不对,就应当宽容。希望恢复张舜民的官职。”但他的建议没有被批准。当时傅尧俞任职中书侍郎,许将任职左丞,韩忠彦任职枢密院。这三个人论事多有不同意见。上官均说:“吕大防刚愎自用,每当任命官员,同僚都不敢表示异议,只有许将有时发表不同意见。苏辙与吕大防交好,尽力排挤许将,我担心国家的纲纪法令,从此败坏了。”绍圣初年,被任命为左正言。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冯翊西楼
郎士元
城上西楼倚暮天,楼中归望正凄然。
近郭乱山横古渡,野庄乔木带新烟。
北风吹雁声能苦,远客辞家月再圆。
陶令好文常对酒,相招一和白云篇。
【注】冯翊:唐代郡名。陶令:陶渊明。白云篇:陶渊明《和郭主簿》诗中有“遥遥望 白云”之句,后以“白云篇”称隐士之诗。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倚”“望”表现诗人盼归之状,“凄然”“苦”则揭示出他的心境。
B. 西楼暮天、古渡野庄、北风雁声都是诱发诗人内心伤感与愁苦的景物。
C. 诗人客居他乡,“再圆”之月更添离愁,深沉的情感与景物有机交融。
D. 前三联景中叙事,侧重叙事,描绘出一幅萧瑟苍凉的画面,自然贴切。
15. 诗的最后两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
【答案】14. D    15. 意为陶渊明喜欢写文章,喜欢和朋友对饮,如有人相招饮酒,就必有唱和之文。(2分)借用典故表达了诗人虽感叹客居之愁苦,但欲寄情山水的乐观、旷达之情。
【解析】
【14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表达技巧和诗人的思想情感的能力。首先要读懂诗句的内容和思想情感。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每一个选项都是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错误的地方一般有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一般都存在明显的错误。D项,“侧重叙事”说法错误,应为侧重写景。故选D。
【15题详解】
试题分析:此题的考点是分析诗歌选材的特点和诗人的思想情感。解析诗句一般分三步走:第一步,指出诗句的具体内容写了什么;第二步,指出诗句运用的表达技巧是什么;第三步,结合诗句内容分析诗人表达了什么情感,或者有什么表达效果。读懂全诗,根据具体诗句分析。前三联景中叙事写景,描绘出一幅萧瑟苍凉的画面,自然贴切。西楼暮天、古渡野庄、北风雁声都是诱发诗人内心伤感与愁苦的景物。“陶令好文常对酒,相招一和白云篇”意为陶渊明喜欢写文章,喜欢和朋友对饮,如有人相招饮酒,就必有唱和之文。根据注释可知,该联用典,表达了诗人虽感叹客居之愁苦,但欲寄情山水的乐观、旷达之情。
 
(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春望》中写战火连绵,久盼家音,抒发千古以来战争中人们共同感受的名句是“___,____”。
(2)《离骚》中诗人委婉地表达了自己后悔没有看清道路,犹豫想要退隐的两句是“____,____”。
(3)《庄子•逍遥游》中,庄子认为列子虽然免于行,“____”;惟有顺应天地万物之性, 驾驭六气变化,“______”才是真正的无所凭借。
【答案】    (1). 烽火连三月    (2). 家书抵万金    (3). 悔相道之不察兮    (4). 延伫乎吾将反    (5). 犹有所待者也   (6).  以游无穷者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考查默写常见古诗文名篇名句的能力。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所以,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如同音字、形似字、通假字、难写字等字的写法。如“烽”“抵”“悔”“察”“延伫”“反”“犹”“待”“游”,理解字义去记忆。
【点睛】考查常见的名篇名句默写常常分为三类:识记式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其中识记式默写考查字形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除了考查字形默写,还主要考查在语境中的具体运用,理解和记忆同时考查,具有一定难度。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要想做全做对名篇名句情景式默写题,首先要下大功夫苦功夫,把原文要求背诵的段落背会,背诵的时候要注意要在理解原文的基础上进行背诵,不要死记硬背。要背得认真,记得准确,不要一知半解,似是而非。名句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另外,较长的句子不能掉字。

上一页                 下一页



位置:主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语文试题 >

相关文章


触屏版 电脑版

© 古诗词 wap.exam5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