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长沙市雅礼中学2019届高三下学期考前热身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2)
时间:2019-06-24
二、古诗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张嘉贞,本范阳旧姓。以五经举,补平乡尉,坐事免。长安中,御史张循宪使河东,事有未决,病之,问吏曰:“若颇知有佳客乎?”吏以嘉贞对;循宪召见,咨以事,嘉贞条析理分,莫不洗然。循宪大惊,试命草奏,皆意所未及。它日,武后以为能。循宪对皆嘉贞所为,因请以官让。后引拜监察御史。累迁兵部员外郎。时功状盈几,郎吏不能决,嘉贞为详处,不阅旬,延无稽牒。进中书舍人。历梁秦二州都督、并州长史,政以严辨,吏下畏之。奏事京师,玄宗善其政,数慰劳。突厥九姓新内属,杂处太原北,嘉贞请置天兵军绥护其众,即以为天兵使。明年入朝或告其反按无状帝令坐告者嘉贞辞曰国之重兵利器皆在边今告者一不当即罪之臣恐塞言路且为未来之患遂得减死。天子以为忠,且许以相。及宋璟等罢,帝欲果用嘉贞,以为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迁中书令。居位三年,善傅奏,敏于裁遣。然强躁,论者恨其不裕。秘书监姜咬得罪,嘉贞希权幸意,请加诏杖,已而咬死。会广州都督裴伷先抵罪,帝问法如何,嘉贞复援咬比,张说曰:“不然,刑不上大夫,以近君也。士可杀不可辱。”帝然之。嘉贞退,不悦曰:“言太切。”俄拜工部尚书,为定州刺史,封河东侯。及行,帝赋诗,诏百官祖道上东门。久之,以疾丐还东都,诏医驰驿护视。卒,年六十四,赠益州大都督,谥曰恭肃。嘉贞性简疏,虽贵,不立田园。有劝之者,答曰:“吾尝相国矣,未死,岂有饥寒忧?若以谴去,虽富田产,犹不能有也。近世士大夫务广田宅,为不肖子酒色费,我无是也。”
(节选自《新唐书·张嘉贞传》)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明年入朝/或告其反/按无状/帝令坐告者/嘉贞辞曰/国之重兵利器皆在边/今告者一不当即罪之/臣恐塞言路/且为未来之患/
B. 明年入朝/或告其反/按无状/帝令坐告者/嘉贞辞曰/国之重兵利器皆在/边今告者一不当即罪之/臣恐塞言路/且为未来之患/
C. 明年/入朝或告其反/按无状/帝令坐告者/嘉贞辞曰/国之重兵利器皆在/边今告者一不当即罪之/臣恐塞言路/且为未来之患/
D. 明年/入朝或告其反按无状/帝令坐告者/嘉贞辞曰/国之重兵利器皆在边/今告者一不当即罪之/臣恐塞言路/且为未来之患/
11. 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五经,一般指儒家典籍《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的合称。
B. 河东,黄河由北向南流经山西,山西西南部因在黄河以东,故称之为“河东”。
C. 祖道,为出行者祭祀路神并饯行的礼仪,如《荆轲刺秦王》有“既祖,取道”。
D. 驰驿,指官员入朝或奉差出京,由沿途地方官按驿站供给役夫与马匹粮食等。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张嘉贞才能出众,受到官吏推荐。张循宪巡视河东时,有事情不能决断,感到忧虑,下属推荐张嘉贞帮助处理,后来张循宪就推荐他担任监察御史。
B. 张嘉贞虑事长远,为诬告者开脱。为避免突厥族群内附而带来的隐患,他请求派兵保护当地百姓;为避免堵塞言路而成为隐患,他请求饶恕诬告者。
C. 张嘉贞为相强躁,性格简单粗疏。论者遗憾他家庭不够富裕,为迎合权幸心意,他请求对姜咬施以廷杖;他对裴仙先也同样如此,却遭到张说的反对。
D. 张嘉贞深受器重,死后赠谥褒美。玄宗认为他政事处理得好,多次慰劳;皇帝在他赴任时赋诗,后来他生病时还派太医护视,死后获得美好的谥号。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嘉贞条析理分,莫不洗然。循宪大惊,试命草奏,皆意所未及。
(2)近世士大夫务广田宅,为不肖子酒色费,我无是也。
【答案】10. A 11. D 12. C
13. (1)张嘉贞有条有理地分析,无不透彻。张循宪大惊,又让他起草奏章,结果发现有很多内容连自己都没有想到。
(2)近些年有些士大夫致力扩充田地住宅,(死后)这些东西是没有才能的子孙花天酒地的生活费用罢了,我是不会这样做的。
【解析】
【10题详解】
此题考核文言断句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句中“或”是“有人”的意思,作后句的主语,前面断开;“明年入朝”的主语是“张嘉贞”,“明年”是“入朝”时间,不要断开;“边”是“在”的宾语,不作后句的主语,后面断开。故选A。
11题详解】
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题中D项,“指官员入朝或奉差出京,由沿途地方官按驿站供给役夫与马匹粮食等”错误,本文中是指驾乘驿马疾行。故选D。
【12题详解】
此题考核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题中C项,“论者遗憾他家庭不够富裕”错误,根据原文“论者恨其不裕。秘书监姜咬得罪,嘉贞希权幸意,请加诏杖,已而咬死”,论者遗憾他气量不够宽大。选项把“裕”误解为“富裕”。故选C。
【13题详解】
此题考核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答题时注意直译,重点注意句中重点实词、虚词、活用和句式的翻译。重点词语,第(1)句,条析理分:有条有理地分析;洗:透彻;草:起草;意:想到。第(2)句,务:致力;广:扩充;为:是;无是:不会这样。
参考译文:
张嘉贞,本来是范阳旧姓。考中五经科,补任平乡尉,因事获罪丢掉官职。长安年间,御史张巡宪巡察河东,有事情不能决断,感到忧虑,询问官吏说:“你了解有德才兼备的门客吗?”官吏把张嘉贞推荐给他。张循宪叫来张嘉贞,拿那些经过长时间没有解决的事情询问,张嘉贞有条有理,分析无不透彻。张循宪大惊,又让他起草奏章,结果发现有很多内容连自己都没有想到。他日,武则天认为张循宪有才能。张循宪回答说都是张嘉贞写的,还请求把自己的官位让给张嘉贞。武则天延请任命张嘉贞为监察御史。张嘉贞多次升职担任兵部员外郎。当时报告立功情况的文书放满桌案,兵部的郎官不能决断,张嘉贞帮他审阅处理,不到十天,朝廷就没有了有待核查的文书。张嘉贞晋升为中书舍人。他还历任梁州秦州都督、并州长史,他治政严肃,是非分明,官吏都敬畏他。情况上奏到朝廷,唐玄宗认为他政事处理得好,多次慰问犒劳。
突厥的多个姓氏族群刚刚归附唐朝,混杂共处在太原北部,张嘉贞便上表请求朝廷派驻军队安抚保护那里的百姓,(唐玄宗)于是任命(张嘉贞)为天兵军大使。第二年,(张嘉贞)入朝,有人诬告张嘉贞谋反,审查发现没有结果,唐玄宗想要将告发者处死。张嘉贞(为那人)辩解说:“国家的重要军队都在边境,现在告发的人一有不对的地方就将他治罪,臣下恐怕会阻塞言路,而且会成为以后的隐患。”于是(诬告者)得以免除死刑。皇帝因此认为(张嘉贞)忠诚,于是许诺(将来授任他)做宰相。等到宋璟罢相后,唐玄宗果断地(把他)任命为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升迁做了中书令。在中书令的官位上满三年,擅长奏对,对于裁断处理一类的事情非常机敏。但他脾气急躁,论者遗憾他气量不够宽大。秘书监姜晈获罪,张嘉贞迎合皇帝身边权幸之人的心意,请求唐玄宗施以廷杖,致使姜晈不久死掉。恰逢广州都督裴伷先也因罪下狱,皇帝询问张嘉贞依法如何处置,张嘉贞又援引姜晈的案子,(请求施以廷杖)张说反对道:“不应这样,刑罚不施加在大夫身上,因为那是国君的近臣。士人可以杀死但不能侮辱。”皇帝认为张说的意见正确。张嘉贞退下朝堂,很不高兴地说:“你话说得太直切了。”不久被授予工部尚书的官职,担任定州刺史,被封为河东侯。等到(他)出发的时候,皇帝写了一首诗,下诏朝廷百官在上东门(为他送行)。后去世,享年六十四岁,(朝廷)追赠(他)为益州大都督,谥号恭肃。张嘉贞性格简单粗疏,虽然职位尊贵,但不置买田宅。有人规劝他,他回答说:“我曾担任相国,不到死亡,哪里会有饥寒这种忧虑?如果因皇帝斥责去职,那么即使有再多的田产,也不能拥有了。近些年有些士大夫着意扩充田宅,(死后)这些东西是没有出息的子孙放纵不检的生活费用罢了,我是不会这样做的。”
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终南山
王 维
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
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注】太乙:终南山主峰。天都:天帝所居之处,此指长安。分野:古代以星宿分野,凡地上某一区域,都划在星空某一分野之内。终南山一带属井宿分野。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诗的首联用夸张的手法写出终南山高峻雄伟、气势磅礴,与天相接、与海相连。
B. 颔联写烟云变灭,诗人入山回望,白云弥漫,青霭蒙蒙。移步换形,意境朦胧。
C. 颈联中诗人立足“中峰”,用天气变化不定时雨时晴来表现千岩万壑 千姿百态。
D. 本诗思路清晰,先“遥看全景”,再写入山所见与“中峰观变”;最后则展望远景。
15. 对于尾联,历来有不同的评价:有人认为它“与通体不配”;也有人认为此联“见山远而人寡也,非寻常写景可比”。你认同哪一种?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案】14. C 15. (示例)认同后一种认识。尾联“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写旅人想找个有人烟处投宿,只能隔水向对岸的樵夫打探、问询。本联虽未直接写山,却通过“寻宿无着”的景况,从侧面点出山中地广人少、水木丰饶的特点,表现出终南山幽静、深邃、辽远等意境。(若从诗人心理、情趣等主观方面分析且能自圆其说亦可。)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内容及手法的综合赏析的能力。题干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是”,这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C项,“时雨时晴来表现”对颈联赏析不当,所谓“阴晴众壑殊”,当然不是指“时雨时晴”,而是以阳光的或浓或淡、或有或无来表现千岩万壑千形万态。故选C。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对文本内容和形式的体察、阐发与评价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理清文本内容,根据文本内容体会领悟情理,提出自己的观点主张,最后有条理地阐释表达出理由。本题“对于尾联,历来有不同的评价”,题干列举了两种评价,问你同意哪种,考生一定要先明确自己的观点,再阐释理由。如认同后一种认识,即“见山远而人寡也,非寻常写景可比”。尾联“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写旅人想找个有人烟处投宿,只能隔水向对岸的樵夫打探、问询。本联虽未直接写山,却通过“寻宿无着”的景况,从侧面点出山中地广人少、水木丰饶的特点,表现出终南山幽静、深邃、辽远等意境。
本诗旨在咏叹终南山的宏伟壮大。首联写远景,以艺术的夸张,极言山之高远。颔联写近景,身在山中之所见,铺叙云气变幻,移步变形,极富含蕴。颈联进一步写山之南北辽阔和千岩万壑的千形万态。末联写为了入山穷胜,想投宿山中人家。“隔水”二字点出了作者“远望”的位置。全诗写景、写人、写物,动如脱兔,静若淑女,有声有色,意境清新、宛若一幅山水画。其中尾联“玩其语意”,似乎还可以领会到更多的东西。第一,欲投人处宿”这个句子分明有个省略了的主语“我”,因而有此一句,便见得“我”在游山,句句有“我”,处处有“我”,以“我”观物,因景抒情。第二,“欲投人处宿”而要“隔水问樵夫”,则“我”还要留宿山中,明日再游,而山景之赏心悦目,诗人之避喧好静,也不难于言外得之。第三,诗人既到“中峰”,则“隔水问樵夫”的“水”实际上是深沟大涧;那么,他怎么会发现那个“樵夫”呢?“樵夫”必砍樵,就必然有树林,有音响。诗人寻声辨向,从“隔水”的树林里欣然发现樵夫的情景,不难想见。既有“樵夫”,则知不太遥远的地方必然有“人处”,因而问何处可以投宿,“樵夫”口答手指、诗人侧首遥望的情景,也不难想见。
【点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是综合考查对诗歌内容、手法和主旨理解和赏析类的试题,考生在作答这类试题的时候要注意,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这样就能很好的作答这类试题。总之,考生只要认真研读诗歌的文本,然后和选项进行细致的比对分析即可。
名篇名句默写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古人“闲来无事不从容”。在《记承天寺夜游》一文中,苏轼闲游承天寺,借月、竹、柏抒旷达之情,最后说“_______”。李白在《行路难》中闲来垂钓,却“___”。
(2)《逍遥游》中,庄子借微小生物解释“小年”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
(3)《琵琶行》写琵琶女演奏时,先用“______”校弦试音,但诗人却用“______”来赞叹,一个“情”字写出了琵琶女内心世界的波涛汹涌。
【答案】 (1).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2). 忽复乘舟梦日边 (3). 朝菌不知晦朔 (4). 蟪蛄不知春秋 (5). 转弦拨轴三两声 (6). 未成曲调先有情
【解析】
【详解】此题考核识记名篇名句的能力,此类题目一般有理解性默写和根据上下文填空两种类型。答题时注意不要出现错别字,理解性默写还要注意给出的提示,填准句子。此题属于理解性默写,注意根据提示选准句子,同时注意“晦朔”“蟪蛄”的写法。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张嘉贞,本范阳旧姓。以五经举,补平乡尉,坐事免。长安中,御史张循宪使河东,事有未决,病之,问吏曰:“若颇知有佳客乎?”吏以嘉贞对;循宪召见,咨以事,嘉贞条析理分,莫不洗然。循宪大惊,试命草奏,皆意所未及。它日,武后以为能。循宪对皆嘉贞所为,因请以官让。后引拜监察御史。累迁兵部员外郎。时功状盈几,郎吏不能决,嘉贞为详处,不阅旬,延无稽牒。进中书舍人。历梁秦二州都督、并州长史,政以严辨,吏下畏之。奏事京师,玄宗善其政,数慰劳。突厥九姓新内属,杂处太原北,嘉贞请置天兵军绥护其众,即以为天兵使。明年入朝或告其反按无状帝令坐告者嘉贞辞曰国之重兵利器皆在边今告者一不当即罪之臣恐塞言路且为未来之患遂得减死。天子以为忠,且许以相。及宋璟等罢,帝欲果用嘉贞,以为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迁中书令。居位三年,善傅奏,敏于裁遣。然强躁,论者恨其不裕。秘书监姜咬得罪,嘉贞希权幸意,请加诏杖,已而咬死。会广州都督裴伷先抵罪,帝问法如何,嘉贞复援咬比,张说曰:“不然,刑不上大夫,以近君也。士可杀不可辱。”帝然之。嘉贞退,不悦曰:“言太切。”俄拜工部尚书,为定州刺史,封河东侯。及行,帝赋诗,诏百官祖道上东门。久之,以疾丐还东都,诏医驰驿护视。卒,年六十四,赠益州大都督,谥曰恭肃。嘉贞性简疏,虽贵,不立田园。有劝之者,答曰:“吾尝相国矣,未死,岂有饥寒忧?若以谴去,虽富田产,犹不能有也。近世士大夫务广田宅,为不肖子酒色费,我无是也。”
(节选自《新唐书·张嘉贞传》)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明年入朝/或告其反/按无状/帝令坐告者/嘉贞辞曰/国之重兵利器皆在边/今告者一不当即罪之/臣恐塞言路/且为未来之患/
B. 明年入朝/或告其反/按无状/帝令坐告者/嘉贞辞曰/国之重兵利器皆在/边今告者一不当即罪之/臣恐塞言路/且为未来之患/
C. 明年/入朝或告其反/按无状/帝令坐告者/嘉贞辞曰/国之重兵利器皆在/边今告者一不当即罪之/臣恐塞言路/且为未来之患/
D. 明年/入朝或告其反按无状/帝令坐告者/嘉贞辞曰/国之重兵利器皆在边/今告者一不当即罪之/臣恐塞言路/且为未来之患/
11. 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五经,一般指儒家典籍《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的合称。
B. 河东,黄河由北向南流经山西,山西西南部因在黄河以东,故称之为“河东”。
C. 祖道,为出行者祭祀路神并饯行的礼仪,如《荆轲刺秦王》有“既祖,取道”。
D. 驰驿,指官员入朝或奉差出京,由沿途地方官按驿站供给役夫与马匹粮食等。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张嘉贞才能出众,受到官吏推荐。张循宪巡视河东时,有事情不能决断,感到忧虑,下属推荐张嘉贞帮助处理,后来张循宪就推荐他担任监察御史。
B. 张嘉贞虑事长远,为诬告者开脱。为避免突厥族群内附而带来的隐患,他请求派兵保护当地百姓;为避免堵塞言路而成为隐患,他请求饶恕诬告者。
C. 张嘉贞为相强躁,性格简单粗疏。论者遗憾他家庭不够富裕,为迎合权幸心意,他请求对姜咬施以廷杖;他对裴仙先也同样如此,却遭到张说的反对。
D. 张嘉贞深受器重,死后赠谥褒美。玄宗认为他政事处理得好,多次慰劳;皇帝在他赴任时赋诗,后来他生病时还派太医护视,死后获得美好的谥号。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嘉贞条析理分,莫不洗然。循宪大惊,试命草奏,皆意所未及。
(2)近世士大夫务广田宅,为不肖子酒色费,我无是也。
【答案】10. A
13. (1)张嘉贞有条有理地分析,无不透彻。张循宪大惊,又让他起草奏章,结果发现有很多内容连自己都没有想到。
(2)近些年有些士大夫致力扩充田地住宅,(死后)这些东西是没有才能的子孙花天酒地的生活费用罢了,我是不会这样做的。
【解析】
【10题详解】
此题考核文言断句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句中“或”是“有人”的意思,作后句的主语,前面断开;“明年入朝”的主语是“张嘉贞”,“明年”是“入朝”时间,不要断开;“边”是“在”的宾语,不作后句的主语,后面断开。故选A。
11题详解】
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题中D项,“指官员入朝或奉差出京,由沿途地方官按驿站供给役夫与马匹粮食等”错误,本文中是指驾乘驿马疾行。故选D。
【12题详解】
此题考核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题中C项,“论者遗憾他家庭不够富裕”错误,根据原文“论者恨其不裕。秘书监姜咬得罪,嘉贞希权幸意,请加诏杖,已而咬死”,论者遗憾他气量不够宽大。选项把“裕”误解为“富裕”。故选C。
【13题详解】
此题考核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答题时注意直译,重点注意句中重点实词、虚词、活用和句式的翻译。重点词语,第(1)句,条析理分:有条有理地分析;洗:透彻;草:起草;意:想到。第(2)句,务:致力;广:扩充;为:是;无是:不会这样。
参考译文:
张嘉贞,本来是范阳旧姓。考中五经科,补任平乡尉,因事获罪丢掉官职。长安年间,御史张巡宪巡察河东,有事情不能决断,感到忧虑,询问官吏说:“你了解有德才兼备的门客吗?”官吏把张嘉贞推荐给他。张循宪叫来张嘉贞,拿那些经过长时间没有解决的事情询问,张嘉贞有条有理,分析无不透彻。张循宪大惊,又让他起草奏章,结果发现有很多内容连自己都没有想到。他日,武则天认为张循宪有才能。张循宪回答说都是张嘉贞写的,还请求把自己的官位让给张嘉贞。武则天延请任命张嘉贞为监察御史。张嘉贞多次升职担任兵部员外郎。当时报告立功情况的文书放满桌案,兵部的郎官不能决断,张嘉贞帮他审阅处理,不到十天,朝廷就没有了有待核查的文书。张嘉贞晋升为中书舍人。他还历任梁州秦州都督、并州长史,他治政严肃,是非分明,官吏都敬畏他。情况上奏到朝廷,唐玄宗认为他政事处理得好,多次慰问犒劳。
突厥的多个姓氏族群刚刚归附唐朝,混杂共处在太原北部,张嘉贞便上表请求朝廷派驻军队安抚保护那里的百姓,(唐玄宗)于是任命(张嘉贞)为天兵军大使。第二年,(张嘉贞)入朝,有人诬告张嘉贞谋反,审查发现没有结果,唐玄宗想要将告发者处死。张嘉贞(为那人)辩解说:“国家的重要军队都在边境,现在告发的人一有不对的地方就将他治罪,臣下恐怕会阻塞言路,而且会成为以后的隐患。”于是(诬告者)得以免除死刑。皇帝因此认为(张嘉贞)忠诚,于是许诺(将来授任他)做宰相。等到宋璟罢相后,唐玄宗果断地(把他)任命为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升迁做了中书令。在中书令的官位上满三年,擅长奏对,对于裁断处理一类的事情非常机敏。但他脾气急躁,论者遗憾他气量不够宽大。秘书监姜晈获罪,张嘉贞迎合皇帝身边权幸之人的心意,请求唐玄宗施以廷杖,致使姜晈不久死掉。恰逢广州都督裴伷先也因罪下狱,皇帝询问张嘉贞依法如何处置,张嘉贞又援引姜晈的案子,(请求施以廷杖)张说反对道:“不应这样,刑罚不施加在大夫身上,因为那是国君的近臣。士人可以杀死但不能侮辱。”皇帝认为张说的意见正确。张嘉贞退下朝堂,很不高兴地说:“你话说得太直切了。”不久被授予工部尚书的官职,担任定州刺史,被封为河东侯。等到(他)出发的时候,皇帝写了一首诗,下诏朝廷百官在上东门(为他送行)。后去世,享年六十四岁,(朝廷)追赠(他)为益州大都督,谥号恭肃。张嘉贞性格简单粗疏,虽然职位尊贵,但不置买田宅。有人规劝他,他回答说:“我曾担任相国,不到死亡,哪里会有饥寒这种忧虑?如果因皇帝斥责去职,那么即使有再多的田产,也不能拥有了。近些年有些士大夫着意扩充田宅,(死后)这些东西是没有出息的子孙放纵不检的生活费用罢了,我是不会这样做的。”
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终南山
王 维
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
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注】太乙:终南山主峰。天都:天帝所居之处,此指长安。分野:古代以星宿分野,凡地上某一区域,都划在星空某一分野之内。终南山一带属井宿分野。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诗的首联用夸张的手法写出终南山高峻雄伟、气势磅礴,与天相接、与海相连。
B. 颔联写烟云变灭,诗人入山回望,白云弥漫,青霭蒙蒙。移步换形,意境朦胧。
C. 颈联中诗人立足“中峰”,用天气变化不定时雨时晴来表现千岩万壑 千姿百态。
D. 本诗思路清晰,先“遥看全景”,再写入山所见与“中峰观变”;最后则展望远景。
15. 对于尾联,历来有不同的评价:有人认为它“与通体不配”;也有人认为此联“见山远而人寡也,非寻常写景可比”。你认同哪一种?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案】14. C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内容及手法的综合赏析的能力。题干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是”,这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C项,“时雨时晴来表现”对颈联赏析不当,所谓“阴晴众壑殊”,当然不是指“时雨时晴”,而是以阳光的或浓或淡、或有或无来表现千岩万壑千形万态。故选C。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对文本内容和形式的体察、阐发与评价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理清文本内容,根据文本内容体会领悟情理,提出自己的观点主张,最后有条理地阐释表达出理由。本题“对于尾联,历来有不同的评价”,题干列举了两种评价,问你同意哪种,考生一定要先明确自己的观点,再阐释理由。如认同后一种认识,即“见山远而人寡也,非寻常写景可比”。尾联“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写旅人想找个有人烟处投宿,只能隔水向对岸的樵夫打探、问询。本联虽未直接写山,却通过“寻宿无着”的景况,从侧面点出山中地广人少、水木丰饶的特点,表现出终南山幽静、深邃、辽远等意境。
本诗旨在咏叹终南山的宏伟壮大。首联写远景,以艺术的夸张,极言山之高远。颔联写近景,身在山中之所见,铺叙云气变幻,移步变形,极富含蕴。颈联进一步写山之南北辽阔和千岩万壑的千形万态。末联写为了入山穷胜,想投宿山中人家。“隔水”二字点出了作者“远望”的位置。全诗写景、写人、写物,动如脱兔,静若淑女,有声有色,意境清新、宛若一幅山水画。其中尾联“玩其语意”,似乎还可以领会到更多的东西。第一,欲投人处宿”这个句子分明有个省略了的主语“我”,因而有此一句,便见得“我”在游山,句句有“我”,处处有“我”,以“我”观物,因景抒情。第二,“欲投人处宿”而要“隔水问樵夫”,则“我”还要留宿山中,明日再游,而山景之赏心悦目,诗人之避喧好静,也不难于言外得之。第三,诗人既到“中峰”,则“隔水问樵夫”的“水”实际上是深沟大涧;那么,他怎么会发现那个“樵夫”呢?“樵夫”必砍樵,就必然有树林,有音响。诗人寻声辨向,从“隔水”的树林里欣然发现樵夫的情景,不难想见。既有“樵夫”,则知不太遥远的地方必然有“人处”,因而问何处可以投宿,“樵夫”口答手指、诗人侧首遥望的情景,也不难想见。
【点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是综合考查对诗歌内容、手法和主旨理解和赏析类的试题,考生在作答这类试题的时候要注意,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这样就能很好的作答这类试题。总之,考生只要认真研读诗歌的文本,然后和选项进行细致的比对分析即可。
名篇名句默写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古人“闲来无事不从容”。在《记承天寺夜游》一文中,苏轼闲游承天寺,借月、竹、柏抒旷达之情,最后说“_______”。李白在《行路难》中闲来垂钓,却“___”。
(2)《逍遥游》中,庄子借微小生物解释“小年”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
(3)《琵琶行》写琵琶女演奏时,先用“______”校弦试音,但诗人却用“______”来赞叹,一个“情”字写出了琵琶女内心世界的波涛汹涌。
【答案】
【解析】
【详解】此题考核识记名篇名句的能力,此类题目一般有理解性默写和根据上下文填空两种类型。答题时注意不要出现错别字,理解性默写还要注意给出的提示,填准句子。此题属于理解性默写,注意根据提示选准句子,同时注意“晦朔”“蟪蛄”的写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