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市第六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12月月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2)
时间:2019-08-07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陆贾从高祖定天下,名为有口辩士,居左右,常使诸侯。及高祖时,中国初定,尉佗平南越,因王之。高祖使陆贾赐尉佗印,为南越王。陆生至,尉佗椎结①箕踞见陆生。陆生因说佗曰:“足下中国人,亲戚昆弟坟墓在真定。今足下弃反天性,捐冠带,欲以区区之越与天子抗衡为敌国,祸且及身矣!且夫秦失其政,诸侯豪杰并起,惟汉王先入关,据咸阳。项籍倍约,自立为西楚霸王,诸侯皆属,可谓至强。然汉王起巴蜀,鞭笞天下,劫诸侯,遂诛项羽灭之。五年之间,海内平定,此非人力,天下所建也。天子闻君王王南越不助天下诛暴逆将相欲移兵而诛王天子怜百姓新劳苦且休之遣臣授君王印,剖符通使。君王宜郊迎,北面称臣。乃欲以新造未集之越,屈强于此。汉诚闻之,掘烧君王先人冢墓,夷种宗族,使一偏将将十万众临越,越则杀王已降汉,如反覆手耳。”于是尉佗乃蹶然起坐,谢陆生曰:“居蛮夷中久,殊失礼义。”因问陆生曰:“我孰与萧何、曹参、韩信贤?”陆生曰:“王似贤。”复问:“我孰与皇帝贤?”陆曰:“皇帝起丰、沛,讨暴秦,诛强楚,为天下兴利除害,继五帝、三王之业,统理中国,中国之人以亿计,地方万里,居天下之膏腴,人众车舆,万物殷富,政由一家,自天地剖判,未尝有也。今王众不过数十万,皆蛮夷,踦 ②山海之间,譬若汉一郡,何可乃比于汉王!”尉佗大笑曰:“吾不起中国,故王此;使我居中国,何遽不若汉!”乃大悦陆生,留与饮数月。曰:“越中无足与语,至生来,令我日闻所不闻。”陆生拜尉佗为南越王,令称臣奉汉约。归报,高祖大悦,拜为太中大夫。
(节选自《说苑·奉使》)
南越王尉佗者,真定人也,姓赵氏。秦时已并天下。至二世时,南海尉任嚣病且死,召龙川令赵佗。即被佗书,行南海尉事。嚣死,佗因稍以法诛秦所置长吏,以其党为假守。秦已破灭,佗即击并桂林、象郡,自立为南越武王。高帝已定天下,为中国劳苦,故释佗弗诛。汉十一年,遣陆贾因立佗为南越王。
(节选自《史记·南越前传》)
【注】 ①椎结:同“椎髻”,发髻梳成一撮,形状如椎。②踦 同“崎岖”。
7.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天子闻君王王/南越不助天下/诛暴逆/将相欲移兵/而诛王天子/怜百姓新劳苦且休之/遣臣授君王印
B. 天子闻君王王/南越不助天下诛暴逆/将相欲移兵而诛王/天子怜百姓新/劳苦且休之/遣臣授君王印
C. 天子闻君王王南越/不助天下诛暴逆/将相欲移兵而诛王/天子怜百姓新劳苦/且休之/遣臣授君王印
D. 天子闻/君王王南越不助天下/诛暴逆将相/欲移兵而诛王/天子怜百姓/新劳苦且休之/遣臣/授君王印
8.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箕踞,坐时两腿前伸,形如箕,是一种前倨后恭的畏惧表现。《荆轲刺秦王》:“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
B. 足下,敬称。古代下称上或同辈相称都可以。《战国策》:“愿足下扫室布席,幸无我逐也。”
C. 剖符,符,信符。古代分封诸侯或封赏功臣时,将符一分为二,一留帝王处,一授诸侯或功臣,称为“剖符”。《史记》:“仆之先人非有剖符丹书之功。”
D. 北面,面北,面向北。指臣服于人。古代君主面南而坐,臣子朝见君主时是面北的。《史记》:“汉王曰:吾与项羽俱北面受命怀王。”
9.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陆贾极具政治才干。他深受高祖信任,跟随高祖平定天下;代表朝廷出使南越,成功游说尉佗归顺汉王朝,得到高祖的肯定,被任命为太中大夫。
B. 尉佗原本自傲自大。与陆贾会面时,他举止无礼,态度轻慢;认为自己既有将相之才,亦有帝王之能,且南越君民同心,足以与汉王朝分庭抗礼。
C. 尉佗亦能审时度势。他本为龙川令,受命于任嚣,代任南海尉,趁天下大乱统一了南越;后听从陆贾的劝导与建议,接受朝廷封赏,臣服于汉王朝。
D. 陆贾游说技巧高超。为说服尉佗,他从国力、军事等方面分析了对方可能面临的情势,进而使其醒悟到只有遵从朝廷的约束才能保住切身利益。
10. 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足下弃反天性,捐冠带,欲以区区之越与天子抗衡为敌国,祸且及身矣!
(2)吾不起中国,故王此;使我居中国,何遽不若汉!
【答案】7. C 8. A 9. B
10. (1)现在您背弃本性,抛弃汉人的衣帽巾带,想要凭借小小的南越和大汉相对抗,成为敌对国家,灾祸将要降临到您的身上了!
(2)我没有从中原起兵,所以在这里称王;假如我身处中原,怎么就比不上汉王。
【解析】
【7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此类试题解答时,是先疏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君王王”的第二个“王”,为动词,称王,称王的地点是“南越”,不应该断开,排除A项、B项。“助”的内容是“诛暴逆”,“新劳苦”是刚刚经历了战争的劳苦乱离的意思,结合句意内容分析,排除D项。句意:现在天子听说您在南越称王,不帮助天下人讨伐暴逆,朝廷将相都想带兵来消灭您;天子怜惜百姓刚刚经历了战争的劳苦乱离,才暂且罢兵,派遣我授予您南越王的金印。故选C。
【8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文化知识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A项,“前倨后恭的畏惧说法”不对,应改为倨傲。“箕踞”,两脚张开,两膝微曲地坐着,形状像箕。这是一种不拘礼节、傲慢不敬的坐法。比喻轻慢傲视对方的姿态。故选A。
【9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概括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B项,根据原文“今王众不过数十万,皆蛮夷,崎岖山海之间,譬若汉一郡,何可乃比于汉王”分析可知,“且南越君民同心,足以与汉王朝分庭抗礼”无中生有。故选B。
【10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语句翻译。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1)“足下”,对对方的尊称,译为“您”;“弃”,背弃;“捐”,抛弃;“以”,介词,凭借;“区区”,小小;“为”,成为;“且”,将要;“及”,至、到、到达。(2)“中国”,中原(古今异义词);“吾不起中国”(省略句、状语后置句);“故”,所以;“王”,称王;“此”,代词,这里;“使”,假如;“遽”,就;“若”,比得上。
参考译文:
陆贾跟从高祖平定天下,当时人们都称他是能言善辩的说客,他伴随在高祖的身边,常常出使各个诸侯国。到高祖时,中原刚刚平定,尉佗平定了南越,便在那里自立为王。高祖派遣陆贾(出使南越),赐给尉佗金印,任命尉佗为南越王。陆贾到了南越,尉佗梳着椎形的发髻,像簸箕一样地伸开两腿坐着(很傲慢的样子),接见陆贾。陆贾于是劝说他道:“您本是中原人,父母兄弟和祖先的坟墓都在真定。现在您背弃本性,抛弃汉人的衣帽巾带,想要凭借小小的南越和大汉相对抗,成为敌对国家,灾祸将要降临到您的身上了!况且秦朝暴虐无道,诸侯豪杰纷纷揭竿而起,只有汉王首先进入函谷关,占据咸阳。项籍背叛盟约,自立为西楚霸王,诸侯们都归属于他,可以称得上是强大无比。但是汉王从巴蜀出兵,征服天下,平定诸侯,最终诛灭项羽,灭掉楚国。五年之间,天下平定,这不是人力所能办到的,而是上天辅佐的结果。现在天子听说您在南越称王,不帮助天下人讨伐暴逆,朝廷将相都想带兵来消灭您;天子怜惜百姓刚刚经历了战争的劳苦乱离,才暂且罢兵,派遣我授予您南越王的金印,剖符为信,互通使臣。您理应到郊外远迎,面向北方,拜倒称臣。但是,您却想以刚刚建立,还没有把人心收拢起来的小小南越,在此不向汉朝称臣。倘若让朝廷知道了此事,挖掘烧毁您祖先的坟墓,诛灭您的宗族,再派一名偏将带领十万大军来到越地,那么南越人杀死您投降汉朝,就如同翻一下手掌那么容易了。”在这种情况下,尉佗就急急忙忙站起身来,向陆贾道歉说:“我在蛮夷中居住时间长了,所以太失礼仪了。”接着又问陆贾:“我和萧何、曹参、韩信相比,谁更贤能呢?”陆贾说道:“您似乎比他们贤能。”尉佗又问:“那我和皇帝相比谁贤能呢?”陆贾回答:“皇帝从丰、沛起兵,讨伐暴虐的秦朝,消灭强大的楚国,为天下的人兴利除害,继承了五帝三皇的宏伟业绩,统理整个中原,而中原的人口以亿来计算,土地方圆万里,处于天下最富饶的地域,人众车多,物产丰富,政令出于一家,(这种盛况是)从开天辟地以来,从未有过的。而现在您的人众不过几十万,而且都是未开化的蛮夷,又居住在这局促狭小的山地海隅之间,只不过如同汉朝的一个郡罢了,您怎么竟同汉王相比!”尉佗听了大笑说道:“我没有从中原起兵,所以在这里称王;假如我身处中原,怎么就比不上汉王!”尉佗非常喜欢陆生,留下他和自己饮酒交谈几个月。尉佗说:“南越国中没有人值得(我)同(他)交谈,直到你来,让我每天都能听到过去从未听到过的道理。”陆贾完成拜尉佗为南越王的使命,使他向汉称臣,服从汉朝的管制约束。陆贾回到朝廷之后,把在南越的情况向高祖汇报,高祖非常高兴,任命陆贾为太中大夫。
南越王尉佗,真定人,姓赵。秦国兼并了六国。到秦二世时,南海郡尉任嚣得病将死,把龙川令赵佗召来。任嚣当即向赵佗颁布任命文书,让他代行南海郡尉的职务。任嚣死后,赵佗借机逐渐按照法律杀了秦朝安置的官吏,用自己的亲信做代理长官。秦朝被消灭后,赵佗就攻击并兼并了桂林和象郡,自立为南越武王。汉高祖平定天下之后,因为中原百姓劳顿困苦,所以放过了赵佗,没有派兵诛灭他。汉高祖十一年,派遣陆贾去南越,立赵佗为南越王。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古意①
沈佺期
卢家少妇郁金堂,海燕双栖玳瑁梁。
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戌忆辽阳。
白狼河北音书断,丹凤城南秋夜长。
谁为含愁独不见,更教明月照流黄②。
注释:①本诗题目又作《独不见》,是乐府《杂曲歌辞》旧题。②流黄:褐黄色的绢,诗中用来做征衣。
11.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 这首七言律诗写的是一位闺中思妇与长久戍边未归的丈夫相互思念之情。本诗情致婉转,具有不朽的艺术魅力。
B. 首联“卢家少妇”,名莫愁,是南朝民歌里的人物,后用作少妇的代称。这里精妙地介绍了思妇的身世和处境。
C. 颔联写深秋九月正是赶制征衣之季,此起彼伏的捣衣杵声,声声撩人心绪。阵阵飘落的树叶,更使人触目伤怀。
D. 颈联是闺中思妇深沉无奈的叹息,进一步阐发题旨。音讯断绝,丈夫生死难以预料,思妇愁肠百结,更觉秋夜漫长。
E. 尾联“明月照流黄”写出漫漫长夜,思妇想让眼前皎洁的月光同样照在远方丈夫的征衣上,明月千里寄相思。
12. 本诗在表现手法上有何特点?试结合相关诗句简要分析。
【答案】11. AE 12. 本诗是用乐府题目来写思妇愁怨的七律诗,用比兴、用典、对比、寓情于景(借景抒情)等手法来表现闺怨。
(1)用典:借用卢家少妇的典故,暗示抒情主人公的贵妇身份。
(2)比兴:“海燕双栖玳瑁梁”一句运用比兴,双宿双飞的海燕比喻思妇和丈夫彼此恩爱,并以梁上海燕双栖的情景引起思妇心中的愁思。
(3)对比:通过“海燕双栖”与思妇独守空闺作对比,更加凸显思妇的孤寂之情。
(4)寓情于景(借景抒情):“寒砧木叶”、“城南秋夜”这些凄清寒寂之景,更更衬托出思妇孤寂之情。
【解析】
【11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诗歌鉴赏的选择题对整个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即考核诗句的含义、诗句的手法还考核诗歌的情感,注意结合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A项,“相互思念之情”错误。这首七言律诗写的是一位少妇思念久戍边塞未归的丈夫,她所“思而不得见”的是征戍辽阳十年不归的丈夫。E项,“同样照在远方丈夫的征衣上”错误。卢家小妇在深秋月夜,思念久别远戍的丈夫。愁肠百结,情景是够凄惨的了。谁知这时夜空的明月却格外皎洁,将银灰色的月光默默地洒在她的罗衣上,显得格外的柔和、静悄。尾联为女主人公愁苦已极的独白,她不胜其愁而迁怒于明月了。诗句构思新巧,比之前人写望月怀远的意境大大开拓一步,从而增强了抒情色彩。故选AE。
【12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第一步,指出运用了哪种手法。第二步,分析怎样运用了这种手法。第三步,简析这种手法在塑造形象和表情达意中作用。卢家少妇,名莫愁,梁武帝萧衍诗中的人物,后来用作少妇的代称。“双栖”两字,暗用比兴。看到梁上海燕那相依相偎的柔情密意,这位“莫愁”女也许有所感触吧。结合“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戌忆辽阳”“白狼河北音书断,丹凤城南秋夜长”分析可知,这两联都在写景,因此表现手法就是借景抒情。正是寒砧声落叶声汇集起来在催动着闺中少妇的相思,促使她更觉内心的空虚寂寞,更觉不见所思的愁苦。夫婿远戍辽阳,一去就是十年,她的苦苦相忆,也已整整十年了。颈联出句的“白狼河北”正应上联的辽阳。因此,这位长安城南的思妇,在这秋夜空闺之中,心境就不单是孤独、寂寥,也不只是思念、盼望,而且在担心,在忧虑,在惴惴不安,愈思愈愁,愈想愈怕,以至于不敢想象了。另一方面,一边是丈夫在白狼河北音书断绝,一边是少妇于长安城内彻夜牵念,两者形成对比。
13.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观沧海》中描写大海水波动荡,山岛高耸突出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使至塞上》中诗人借两种自然景物自况,写出了飘零之感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
(3)《氓》中通过写桑叶凋落喻指女子年华逝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离骚》中写自己崇尚美德约束自己,却仍然遭到贬黜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5)《离骚》中用反问句表明屈原即使受挫也不会改变自己志向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1)水何澹澹, (2). 山岛竦峙 (3). (2)大漠孤烟直, (4). 长河落日圆 (5). (3)桑之落矣, (6). 其黄而陨 (7). (4)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 (8). 謇朝谇而夕替 (9). (5)虽体解吾犹未变兮 (10). 岂余心之可惩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此类试题解答时,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澹”“竦”“陨”“姱”“犹”要理解字义去记忆。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
陆贾从高祖定天下,名为有口辩士,居左右,常使诸侯。及高祖时,中国初定,尉佗平南越,因王之。高祖使陆贾赐尉佗印,为南越王。陆生至,尉佗椎结①箕踞见陆生。陆生因说佗曰:“足下中国人,亲戚昆弟坟墓在真定。今足下弃反天性,捐冠带,欲以区区之越与天子抗衡为敌国,祸且及身矣!且夫秦失其政,诸侯豪杰并起,惟汉王先入关,据咸阳。项籍倍约,自立为西楚霸王,诸侯皆属,可谓至强。然汉王起巴蜀,鞭笞天下,劫诸侯,遂诛项羽灭之。五年之间,海内平定,此非人力,天下所建也。天子闻君王王南越不助天下诛暴逆将相欲移兵而诛王天子怜百姓新劳苦且休之遣臣授君王印,剖符通使。君王宜郊迎,北面称臣。乃欲以新造未集之越,屈强于此。汉诚闻之,掘烧君王先人冢墓,夷种宗族,使一偏将将十万众临越,越则杀王已降汉,如反覆手耳。”于是尉佗乃蹶然起坐,谢陆生曰:“居蛮夷中久,殊失礼义。”因问陆生曰:“我孰与萧何、曹参、韩信贤?”陆生曰:“王似贤。”复问:“我孰与皇帝贤?”陆曰:“皇帝起丰、沛,讨暴秦,诛强楚,为天下兴利除害,继五帝、三王之业,统理中国,中国之人以亿计,地方万里,居天下之膏腴,人众车舆,万物殷富,政由一家,自天地剖判,未尝有也。今王众不过数十万,皆蛮夷,踦 ②山海之间,譬若汉一郡,何可乃比于汉王!”尉佗大笑曰:“吾不起中国,故王此;使我居中国,何遽不若汉!”乃大悦陆生,留与饮数月。曰:“越中无足与语,至生来,令我日闻所不闻。”陆生拜尉佗为南越王,令称臣奉汉约。归报,高祖大悦,拜为太中大夫。
(节选自《说苑·奉使》)
南越王尉佗者,真定人也,姓赵氏。秦时已并天下。至二世时,南海尉任嚣病且死,召龙川令赵佗。即被佗书,行南海尉事。嚣死,佗因稍以法诛秦所置长吏,以其党为假守。秦已破灭,佗即击并桂林、象郡,自立为南越武王。高帝已定天下,为中国劳苦,故释佗弗诛。汉十一年,遣陆贾因立佗为南越王。
(节选自《史记·南越前传》)
【注】 ①椎结:同“椎髻”,发髻梳成一撮,形状如椎。②踦 同“崎岖”。
7.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天子闻君王王/南越不助天下/诛暴逆/将相欲移兵/而诛王天子/怜百姓新劳苦且休之/遣臣授君王印
B. 天子闻君王王/南越不助天下诛暴逆/将相欲移兵而诛王/天子怜百姓新/劳苦且休之/遣臣授君王印
C. 天子闻君王王南越/不助天下诛暴逆/将相欲移兵而诛王/天子怜百姓新劳苦/且休之/遣臣授君王印
D. 天子闻/君王王南越不助天下/诛暴逆将相/欲移兵而诛王/天子怜百姓/新劳苦且休之/遣臣/授君王印
8.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箕踞,坐时两腿前伸,形如箕,是一种前倨后恭的畏惧表现。《荆轲刺秦王》:“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
B. 足下,敬称。古代下称上或同辈相称都可以。《战国策》:“愿足下扫室布席,幸无我逐也。”
C. 剖符,符,信符。古代分封诸侯或封赏功臣时,将符一分为二,一留帝王处,一授诸侯或功臣,称为“剖符”。《史记》:“仆之先人非有剖符丹书之功。”
D. 北面,面北,面向北。指臣服于人。古代君主面南而坐,臣子朝见君主时是面北的。《史记》:“汉王曰:吾与项羽俱北面受命怀王。”
9.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陆贾极具政治才干。他深受高祖信任,跟随高祖平定天下;代表朝廷出使南越,成功游说尉佗归顺汉王朝,得到高祖的肯定,被任命为太中大夫。
B. 尉佗原本自傲自大。与陆贾会面时,他举止无礼,态度轻慢;认为自己既有将相之才,亦有帝王之能,且南越君民同心,足以与汉王朝分庭抗礼。
C. 尉佗亦能审时度势。他本为龙川令,受命于任嚣,代任南海尉,趁天下大乱统一了南越;后听从陆贾的劝导与建议,接受朝廷封赏,臣服于汉王朝。
D. 陆贾游说技巧高超。为说服尉佗,他从国力、军事等方面分析了对方可能面临的情势,进而使其醒悟到只有遵从朝廷的约束才能保住切身利益。
10. 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足下弃反天性,捐冠带,欲以区区之越与天子抗衡为敌国,祸且及身矣!
(2)吾不起中国,故王此;使我居中国,何遽不若汉!
【答案】7. C 8. A 9. B
10. (1)现在您背弃本性,抛弃汉人的衣帽巾带,想要凭借小小的南越和大汉相对抗,成为敌对国家,灾祸将要降临到您的身上了!
(2)我没有从中原起兵,所以在这里称王;假如我身处中原,怎么就比不上汉王。
【解析】
【7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此类试题解答时,是先疏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君王王”的第二个“王”,为动词,称王,称王的地点是“南越”,不应该断开,排除A项、B项。“助”的内容是“诛暴逆”,“新劳苦”是刚刚经历了战争的劳苦乱离的意思,结合句意内容分析,排除D项。句意:现在天子听说您在南越称王,不帮助天下人讨伐暴逆,朝廷将相都想带兵来消灭您;天子怜惜百姓刚刚经历了战争的劳苦乱离,才暂且罢兵,派遣我授予您南越王的金印。故选C。
【8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文化知识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A项,“前倨后恭的畏惧说法”不对,应改为倨傲。“箕踞”,两脚张开,两膝微曲地坐着,形状像箕。这是一种不拘礼节、傲慢不敬的坐法。比喻轻慢傲视对方的姿态。故选A。
【9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概括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B项,根据原文“今王众不过数十万,皆蛮夷,崎岖山海之间,譬若汉一郡,何可乃比于汉王”分析可知,“且南越君民同心,足以与汉王朝分庭抗礼”无中生有。故选B。
【10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语句翻译。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1)“足下”,对对方的尊称,译为“您”;“弃”,背弃;“捐”,抛弃;“以”,介词,凭借;“区区”,小小;“为”,成为;“且”,将要;“及”,至、到、到达。(2)“中国”,中原(古今异义词);“吾不起中国”(省略句、状语后置句);“故”,所以;“王”,称王;“此”,代词,这里;“使”,假如;“遽”,就;“若”,比得上。
参考译文:
陆贾跟从高祖平定天下,当时人们都称他是能言善辩的说客,他伴随在高祖的身边,常常出使各个诸侯国。到高祖时,中原刚刚平定,尉佗平定了南越,便在那里自立为王。高祖派遣陆贾(出使南越),赐给尉佗金印,任命尉佗为南越王。陆贾到了南越,尉佗梳着椎形的发髻,像簸箕一样地伸开两腿坐着(很傲慢的样子),接见陆贾。陆贾于是劝说他道:“您本是中原人,父母兄弟和祖先的坟墓都在真定。现在您背弃本性,抛弃汉人的衣帽巾带,想要凭借小小的南越和大汉相对抗,成为敌对国家,灾祸将要降临到您的身上了!况且秦朝暴虐无道,诸侯豪杰纷纷揭竿而起,只有汉王首先进入函谷关,占据咸阳。项籍背叛盟约,自立为西楚霸王,诸侯们都归属于他,可以称得上是强大无比。但是汉王从巴蜀出兵,征服天下,平定诸侯,最终诛灭项羽,灭掉楚国。五年之间,天下平定,这不是人力所能办到的,而是上天辅佐的结果。现在天子听说您在南越称王,不帮助天下人讨伐暴逆,朝廷将相都想带兵来消灭您;天子怜惜百姓刚刚经历了战争的劳苦乱离,才暂且罢兵,派遣我授予您南越王的金印,剖符为信,互通使臣。您理应到郊外远迎,面向北方,拜倒称臣。但是,您却想以刚刚建立,还没有把人心收拢起来的小小南越,在此不向汉朝称臣。倘若让朝廷知道了此事,挖掘烧毁您祖先的坟墓,诛灭您的宗族,再派一名偏将带领十万大军来到越地,那么南越人杀死您投降汉朝,就如同翻一下手掌那么容易了。”在这种情况下,尉佗就急急忙忙站起身来,向陆贾道歉说:“我在蛮夷中居住时间长了,所以太失礼仪了。”接着又问陆贾:“我和萧何、曹参、韩信相比,谁更贤能呢?”陆贾说道:“您似乎比他们贤能。”尉佗又问:“那我和皇帝相比谁贤能呢?”陆贾回答:“皇帝从丰、沛起兵,讨伐暴虐的秦朝,消灭强大的楚国,为天下的人兴利除害,继承了五帝三皇的宏伟业绩,统理整个中原,而中原的人口以亿来计算,土地方圆万里,处于天下最富饶的地域,人众车多,物产丰富,政令出于一家,(这种盛况是)从开天辟地以来,从未有过的。而现在您的人众不过几十万,而且都是未开化的蛮夷,又居住在这局促狭小的山地海隅之间,只不过如同汉朝的一个郡罢了,您怎么竟同汉王相比!”尉佗听了大笑说道:“我没有从中原起兵,所以在这里称王;假如我身处中原,怎么就比不上汉王!”尉佗非常喜欢陆生,留下他和自己饮酒交谈几个月。尉佗说:“南越国中没有人值得(我)同(他)交谈,直到你来,让我每天都能听到过去从未听到过的道理。”陆贾完成拜尉佗为南越王的使命,使他向汉称臣,服从汉朝的管制约束。陆贾回到朝廷之后,把在南越的情况向高祖汇报,高祖非常高兴,任命陆贾为太中大夫。
南越王尉佗,真定人,姓赵。秦国兼并了六国。到秦二世时,南海郡尉任嚣得病将死,把龙川令赵佗召来。任嚣当即向赵佗颁布任命文书,让他代行南海郡尉的职务。任嚣死后,赵佗借机逐渐按照法律杀了秦朝安置的官吏,用自己的亲信做代理长官。秦朝被消灭后,赵佗就攻击并兼并了桂林和象郡,自立为南越武王。汉高祖平定天下之后,因为中原百姓劳顿困苦,所以放过了赵佗,没有派兵诛灭他。汉高祖十一年,派遣陆贾去南越,立赵佗为南越王。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古意①
沈佺期
卢家少妇郁金堂,海燕双栖玳瑁梁。
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戌忆辽阳。
白狼河北音书断,丹凤城南秋夜长。
谁为含愁独不见,更教明月照流黄②。
注释:①本诗题目又作《独不见》,是乐府《杂曲歌辞》旧题。②流黄:褐黄色的绢,诗中用来做征衣。
11.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 这首七言律诗写的是一位闺中思妇与长久戍边未归的丈夫相互思念之情。本诗情致婉转,具有不朽的艺术魅力。
B. 首联“卢家少妇”,名莫愁,是南朝民歌里的人物,后用作少妇的代称。这里精妙地介绍了思妇的身世和处境。
C. 颔联写深秋九月正是赶制征衣之季,此起彼伏的捣衣杵声,声声撩人心绪。阵阵飘落的树叶,更使人触目伤怀。
D. 颈联是闺中思妇深沉无奈的叹息,进一步阐发题旨。音讯断绝,丈夫生死难以预料,思妇愁肠百结,更觉秋夜漫长。
E. 尾联“明月照流黄”写出漫漫长夜,思妇想让眼前皎洁的月光同样照在远方丈夫的征衣上,明月千里寄相思。
12. 本诗在表现手法上有何特点?试结合相关诗句简要分析。
【答案】11. AE 12. 本诗是用乐府题目来写思妇愁怨的七律诗,用比兴、用典、对比、寓情于景(借景抒情)等手法来表现闺怨。
(1)用典:借用卢家少妇的典故,暗示抒情主人公的贵妇身份。
(2)比兴:“海燕双栖玳瑁梁”一句运用比兴,双宿双飞的海燕比喻思妇和丈夫彼此恩爱,并以梁上海燕双栖的情景引起思妇心中的愁思。
(3)对比:通过“海燕双栖”与思妇独守空闺作对比,更加凸显思妇的孤寂之情。
(4)寓情于景(借景抒情):“寒砧木叶”、“城南秋夜”这些凄清寒寂之景,更更衬托出思妇孤寂之情。
【解析】
【11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诗歌鉴赏的选择题对整个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即考核诗句的含义、诗句的手法还考核诗歌的情感,注意结合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A项,“相互思念之情”错误。这首七言律诗写的是一位少妇思念久戍边塞未归的丈夫,她所“思而不得见”的是征戍辽阳十年不归的丈夫。E项,“同样照在远方丈夫的征衣上”错误。卢家小妇在深秋月夜,思念久别远戍的丈夫。愁肠百结,情景是够凄惨的了。谁知这时夜空的明月却格外皎洁,将银灰色的月光默默地洒在她的罗衣上,显得格外的柔和、静悄。尾联为女主人公愁苦已极的独白,她不胜其愁而迁怒于明月了。诗句构思新巧,比之前人写望月怀远的意境大大开拓一步,从而增强了抒情色彩。故选AE。
【12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第一步,指出运用了哪种手法。第二步,分析怎样运用了这种手法。第三步,简析这种手法在塑造形象和表情达意中作用。卢家少妇,名莫愁,梁武帝萧衍诗中的人物,后来用作少妇的代称。“双栖”两字,暗用比兴。看到梁上海燕那相依相偎的柔情密意,这位“莫愁”女也许有所感触吧。结合“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戌忆辽阳”“白狼河北音书断,丹凤城南秋夜长”分析可知,这两联都在写景,因此表现手法就是借景抒情。正是寒砧声落叶声汇集起来在催动着闺中少妇的相思,促使她更觉内心的空虚寂寞,更觉不见所思的愁苦。夫婿远戍辽阳,一去就是十年,她的苦苦相忆,也已整整十年了。颈联出句的“白狼河北”正应上联的辽阳。因此,这位长安城南的思妇,在这秋夜空闺之中,心境就不单是孤独、寂寥,也不只是思念、盼望,而且在担心,在忧虑,在惴惴不安,愈思愈愁,愈想愈怕,以至于不敢想象了。另一方面,一边是丈夫在白狼河北音书断绝,一边是少妇于长安城内彻夜牵念,两者形成对比。
13.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观沧海》中描写大海水波动荡,山岛高耸突出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使至塞上》中诗人借两种自然景物自况,写出了飘零之感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
(3)《氓》中通过写桑叶凋落喻指女子年华逝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离骚》中写自己崇尚美德约束自己,却仍然遭到贬黜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5)《离骚》中用反问句表明屈原即使受挫也不会改变自己志向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1)水何澹澹, (2). 山岛竦峙 (3). (2)大漠孤烟直, (4). 长河落日圆 (5). (3)桑之落矣, (6). 其黄而陨 (7). (4)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 (8). 謇朝谇而夕替 (9). (5)虽体解吾犹未变兮 (10). 岂余心之可惩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此类试题解答时,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澹”“竦”“陨”“姱”“犹”要理解字义去记忆。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