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诗词
导航

河南省新乡市第七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3)

时间:2019-08-15
三、语言文字应用
16.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 他是个可怜的孤儿,小时候承蒙我父母照顾,所以现在经常来看望他们。
B. 杨老师年过七旬仍然笔耕不辍,作为他的高足,我们感到既自豪又惭愧。
C. 这篇文章是我刚完成的,无论观点还是文字都不够成熟,请您不吝赐教。
D. 由于路上堵车非常严重,我赶到约定地点的时候,对方早已恭候多时。
【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口语表达是否合理的辨析能力。口语表达是语文的常考题型,与人交流语言要委婉,礼貌用语体现一个人的素养和身份,而且有利于相互交流,所以在交往时,说话要有礼貌,要得体。A项“承蒙”为敬辞,用于称别人对自己的帮助,不能用于自己;B项,“高足”,本意良马、骏马,犹言高才,后常用称呼别人学生的敬词,不能用于自己;C项正确;D项“恭候”,意为恭敬地等待,敬辞,用于自己等待别人,不能用于他人。故选C。
17.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为迎办第十三届全国运动会,市容园林系统集中力量营造整洁有序、大气靓丽、优质宜居的城市形象。
B. 随着厂商陆续推出新车型,消费者又再次将目光聚焦到新能源车上,不少新能源车的增长在15%到30%左右。
C. 河道综合治理工程完成后,将为尽早实现京津冀北运河全线通航打好基础,并将成为北运河的一个重要旅游节点。
D. 当人类信息以指数级别爆炸式增长时,我们需要能深度学习的人工智能为我们提供协助,帮助我们让生活更加便捷轻松。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辨析病句能力。题干要求选出“没有语病的一句”,A项,搭配不当,“营造”和“形象”搭配不当,可将“营造”改为“打造”;B项,语义重复,删去“左右”;C项,成分残缺,将“并”改为“该段”。故选D。
18.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比赛过后,教练希望大家重整旗鼓,继续以高昂的士气、振奋的精神、最佳的竞技状态,在下一届赛事中再创佳绩。
②今年,公司加大公益广告创新力度,制作出一批画面清新、意味深长的精品,有效发挥了公益广告引领社会风尚的积极作用。
③世界各国正大力研制实用的智能机器人,技术不断升级,创新产品层出不穷,未来有望在多领域、多行业发挥更大的作用。
④赵老师学的是冷门专业,当年毕业时,不少同学离开了该领域,而他守正不阿,坚持致力于该专业的教研工作,最后硕果累累。
⑤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给古丝绸之路的沿线城市带来了活力,很多城市对未来踌躇满志,跃跃欲试。
⑥目前,快递业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行业,快递服务虽不能说万无一失,但的确为百姓生活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A. ①③⑥ B. ①④⑤ C. ②③⑤ D. ②④⑥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运用成语能力。题干要求选出“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①重整旗鼓:比喻失败或受挫后;重新整顿组织力量;准备再干。和语境中“继续以……状态”“再创佳绩”相矛盾。②意味深长:意味:情调,趣味。意思含蓄深远,耐人寻味。符合语境。③层出不穷:接连不断地出现,没有穷尽。符合语境。④守正不阿:处理事情公平正直,不讲情面。语境说的是赵老师执着于自己所学的专业,强调的是坚守,而“守正不阿”强调的是人处事公正。不符合语境。⑤踌躇满志:形容对自己取得的成就心满意足。句中是指“对未来”并不是“对取得的成就”,使用错误。⑥万无一失:指非常有把握,绝对不会出差错。符合语境。故选
B。
【点睛】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此类题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及词语的意思从三个方面综合考虑分析即成语的基本义、感情色彩和语境。需要注意色彩不明,断词取义,对象误用,谦敬错位,功能混乱,不合语境,望文生义等错误使用类型。正确运用成语,要弄清楚以下几种类型的错误:(一)看成语含义与前后文的修饰限制成分是否协调;(二)看成语意思与所处的语境是否吻合,是否造成大词小用或小词大用;(三)看成语的褒贬感情色彩是否适合所在的语境;(四)看成语适用的对象、范围和场合是否造成张冠李戴;(五)看成语运用是否因望文生义而误用;(六)看成语是否因画蛇添足而造成前后内容重复。
19.下面文字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爆竹声声除旧岁”,说的是欢度春节时的传统习俗。春节燃放烟花爆竹虽然喜庆,但是会带来空气污染、噪音等环境污染问题,还可能引发火灾,一旦引发火灾,势必造成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现在很多城市已经限制燃放,这样就可以避免发生火灾,而且只要限制燃放,就能避免环境污染,让空气新鲜、环境优美。
①火灾不一定造成人身伤亡。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限制燃放不一定避免火灾 (2). 限制燃放也不一定能避免环境污染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逻辑推断类试题,考生要注意这类试题首先要认真研读所给的文段,然后根据例子的指向,细心找出另外两处存在逻辑推断有误的,例如本题存在两处逻辑推断的错误:限制燃放烟花爆竹不一定能避免火灾的发生,此处属于以偏概全;限制燃放烟花爆竹不一定就能避免环境污染,影响环境污染有很多因素,所以此处是强加推断。
【点睛】考查简单的逻辑推断类试题,考生要注意认真研读文段和参考所给修改的示例,这类试题一般都是强加推断、强加因果、片面推断、以偏概全等语言语句的逻辑问题,所以考生在平时做题中要多观察语段中错误的特点,这样就能很好的积累这类题型的做题经验。
20.《论语》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蕴含了丰富的人生智慧。请根据其中一句给你的启示,写出自己处理人际关系的想法和做法。要求:①内容具体;②句式工整;③语言简明、得体;④60-80字。
【答案】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就是“爱人”的行动指南:当你希望成功时,也帮助他人成功;当你希望发展时,也促进他人发展.在与人相处中,既要想着自己,也更应想着他人,合作共赢,天下大同.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首先理解这两句话的意思,“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意思是自己不愿承受不想要的,也不要强加给别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儒家始祖孔子的一种准则,通俗理解就是,自己做不到,便不能要求别人去做到。这句话所揭晓的是处理人际关系的重要原则。孔子所言是指人应当以对待自身的行为为参照物来对待他人。人应该有宽广的胸怀,待人处事之时切勿心胸狭窄,而应宽宏大量,宽恕待人。倘若自己所不欲的,硬推给他人,不仅会破坏与他人的关系,也会将事情弄得僵持而不可收拾。人与人之间的交往确实应该坚持这种原则,这是尊重他人,平等待人的体现。人生在世除了关注自身的存在以外,还得关注他人的存在,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切勿将己所不欲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意指:仁爱之人,自己决定对人建立仁爱之心,别人才会对你仁爱,自己决定对人豁达(宽容),别人才会对你豁达(宽容)。“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是孔子的一个重要思想,也是实行“仁”的重要原则。如果能够“推己及人”也就做到了“仁”。这是儒家道德修养中用于处理人际关系的重要原则,即忠恕,忠恕要求根据自己内心的体验来推测别人的思想感受,达到推己及人的目的。这样就知道处理人际关系的想法和做法可写的内容,但本题关键的要求是,句式工整,也就是要用整句,也就是结构相同或相似、字数大体相等、排列整齐的一组句子。组织答案时,一定要注意到这一点。
四、作文
2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根据一项针对中学生的调查,他们较为关注的“成功人生”关键词有:不怕失败、知足常乐、比尔?盖茨、理想大学、做自己喜欢的事、高薪工作、健康、家庭、出国留学、美好情感、父母、改变世界。
请从中选择两到三个关键词来写一篇文章呈现你所理解的成功人生。要求选好关键词,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上一页           



位置:主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语文试题 >

相关文章


触屏版 电脑版

© 古诗词 wap.exam5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