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金华十校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2)
时间:2019-08-23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41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兰亭集序》(节选)
王羲之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已,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愧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珠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游唤》序
明·王思任
天地定位,山泽通气,事毕矣。而又必生人,以充塞往来其间,则人也者,大天、大地、大山、大水之所托以恒不朽者也。人有两目,不第谓其昼视日,夜视月也;又赋之两足,亦不第欲其走街衢田陌,上长安道已也。瓦一压,而人之识低;城一规,而人之魄狭。天之下,三山六水,土处一焉。一土之中,蠕蠕攘动,以尽其疆场,是恶能破蜂之房,而出蚁之穴耶?
台荡①诸山,乃吾乡几案间物。今年始得看尽。归以语人,疑信相半,彼其眼足于胸中自立一隔扇耳。司马子长聪明绝世,犹曰无昆仑;刘梦得初见太华,以为奇尽,后识九华山,而悔其言之失。贤者如此,是安可以责蠕蠕攘动之百姓乎?
夫天地之精华,未生贤者,先生山水。故其造名山大川也,英思巧韵,不知费几炉冶,而但为野仙山鬼、蛟龙虎豹之所啸据。或不平而争之,非樵牧,则缁黄②耳。而所谓贤者,方如儿女守闺阁,不敢空阔一步,是蜂蚁也,尚不若鱼鸟,不几于负天地之生,而羞山川之好耶?
病老将至,炳烛犹迟。郗诜③言,山行一度,洗尽五年尘土肠胃。吾欲七千由旬④中贤者共识其大,无被尘土竟埋其眼足也。作《游唤》。
【注】①台荡:天台山与雁荡山。②缁黄:缁衣(黑衣)黄冠,指和尚、道士。③郗诜:西晋人。④由旬:古印度计算距离的单位,指帝王一日行军之路程。七千由旬,谓路途远,地域广。
13.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不能喻之于怀 喻:理解
B. 不第谓其昼视日 第:仅仅
C. 今年始得看尽 始:开始
D. 而羞山川之好耶 羞:感到羞愧
14.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不知老之将至 而人之识低
B. 及其所之既倦 蛟龙虎豹之所啸据
C. 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归以语人
D. 亦将有感于斯文 彼其眼足于胸中自立一隔扇
15.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兰亭集序》节选部分虽流露出人生无常的感伤,但有力批判了当时“一死生”“齐彭殇”的虚妄思想。
B. 《<游唤>序》列举司马迁和刘禹锡的事例,意在说明人们受限于地域和视野,即使贤者也不免认识狭隘。
C. 《兰亭集序》节选部分骈散兼行而以散句为主,顿挫有致,洒脱流畅;《<游唤>序》开篇即点明题旨,境界壮阔,笔墨放纵。
D. 《兰亭集序》借描述兰亭宴集的盛况抒发人生感慨;作为山水诗文集序的《<游唤>序》,则希望借“游”山水来“唤”醒世人。
16. 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固知一死生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2)一土之中,蠕蠕攘动,以尽其疆场,是恶能破蜂之房,而出蚁之穴耶?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青玉案
无名氏
年年社日停针线。怎忍见、双飞燕?今日江城春已半。一身犹在,乱山深处,寂寞溪桥畔。
春衫著破谁针线?点点行行泪痕满。落日解鞍芳草岸。花无人戴,酒无人劝,醉也无人管。
【注】①社日:指立春以后的春社。②停针线:《墨庄漫录》说:“唐、宋社日妇人不用针线,谓之忌作。”
17. 这首词主要借助________这一意象,表达了________之情。
18. 简析这首词对照艺术的特点。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1:
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论语·里仁》)
材料2:
子曰:“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论语·子路》)
材料3:
舜好问而好察迩言,隐悉而扬善,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其斯以为舜乎!(《中庸》)
材料4:
如果人类文明变得只有一个色调、一个模式了,那这个世界就太单调了,也太无趣了!我们应该秉持平等和尊重,摒弃傲慢和偏见,加深对自身文明和其他文明差异性的认知,推动不同文明交流对话、和谐共生。(2019年5月,习近平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
19. 材料4体现了孔子________的思想。
20. 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儒家中庸之道的理解。
(四)古诗文默写。(8分)
21.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任选4小题)
(1)子曰:“不愤不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不复也。”(《论语》)
(2)欲洁其身,________________。君子之仕也,________________。(《论语》)
(3)青山隔送行,疏林不做美,________________。夕阳古道无人语,________________。(《长亭送别》)
(4)圣人不凝滞于物,________________世人皆浊,________________?(《渔父》)
(5)关山难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尽是他乡之客。(《滕王阁序》)
(6)间关莺语花底滑,________________。冰泉冷涩弦凝绝,________________。(《琵琶行》)
四、作文(60分)
2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材料1:
1300年前,唐玄奘跋山涉水,历经千辛,只身前往天竺求法,带回657部经书。2017年,中国108位僧众从中国西安出发,徒步护送《大藏经》至印度,让佛学重新在印度发扬。
材料2:
在2019亚洲电影展上,记录亚洲跨文化交流的电影《尺八·一声一世》引发热议。尺八,因管长一尺八寸而得名,是源自中国的古老乐器,已近绝迹,但自南宋传入日本后广泛流传,成为日本宫廷代表乐器之一。当下,尺八重新走入流行文化视野,传回中国,走向世界。
对以上材料你有怎样的感悟和思考?写一篇论述类文章,阐明你的见解。
【注意】①题目自拟。②不得少于800字。③不得抄袭、套作。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兰亭集序》(节选)
王羲之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已,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愧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珠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游唤》序
明·王思任
天地定位,山泽通气,事毕矣。而又必生人,以充塞往来其间,则人也者,大天、大地、大山、大水之所托以恒不朽者也。人有两目,不第谓其昼视日,夜视月也;又赋之两足,亦不第欲其走街衢田陌,上长安道已也。瓦一压,而人之识低;城一规,而人之魄狭。天之下,三山六水,土处一焉。一土之中,蠕蠕攘动,以尽其疆场,是恶能破蜂之房,而出蚁之穴耶?
台荡①诸山,乃吾乡几案间物。今年始得看尽。归以语人,疑信相半,彼其眼足于胸中自立一隔扇耳。司马子长聪明绝世,犹曰无昆仑;刘梦得初见太华,以为奇尽,后识九华山,而悔其言之失。贤者如此,是安可以责蠕蠕攘动之百姓乎?
夫天地之精华,未生贤者,先生山水。故其造名山大川也,英思巧韵,不知费几炉冶,而但为野仙山鬼、蛟龙虎豹之所啸据。或不平而争之,非樵牧,则缁黄②耳。而所谓贤者,方如儿女守闺阁,不敢空阔一步,是蜂蚁也,尚不若鱼鸟,不几于负天地之生,而羞山川之好耶?
病老将至,炳烛犹迟。郗诜③言,山行一度,洗尽五年尘土肠胃。吾欲七千由旬④中贤者共识其大,无被尘土竟埋其眼足也。作《游唤》。
【注】①台荡:天台山与雁荡山。②缁黄:缁衣(黑衣)黄冠,指和尚、道士。③郗诜:西晋人。④由旬:古印度计算距离的单位,指帝王一日行军之路程。七千由旬,谓路途远,地域广。
13.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不能喻之于怀 喻:理解
B. 不第谓其昼视日 第:仅仅
C. 今年始得看尽 始:开始
D. 而羞山川之好耶 羞:感到羞愧
14.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不知老之将至 而人之识低
B. 及其所之既倦 蛟龙虎豹之所啸据
C. 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归以语人
D. 亦将有感于斯文 彼其眼足于胸中自立一隔扇
15.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兰亭集序》节选部分虽流露出人生无常的感伤,但有力批判了当时“一死生”“齐彭殇”的虚妄思想。
B. 《<游唤>序》列举司马迁和刘禹锡的事例,意在说明人们受限于地域和视野,即使贤者也不免认识狭隘。
C. 《兰亭集序》节选部分骈散兼行而以散句为主,顿挫有致,洒脱流畅;《<游唤>序》开篇即点明题旨,境界壮阔,笔墨放纵。
D. 《兰亭集序》借描述兰亭宴集的盛况抒发人生感慨;作为山水诗文集序的《<游唤>序》,则希望借“游”山水来“唤”醒世人。
16. 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固知一死生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2)一土之中,蠕蠕攘动,以尽其疆场,是恶能破蜂之房,而出蚁之穴耶?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青玉案
无名氏
年年社日停针线。怎忍见、双飞燕?今日江城春已半。一身犹在,乱山深处,寂寞溪桥畔。
春衫著破谁针线?点点行行泪痕满。落日解鞍芳草岸。花无人戴,酒无人劝,醉也无人管。
【注】①社日:指立春以后的春社。②停针线:《墨庄漫录》说:“唐、宋社日妇人不用针线,谓之忌作。”
17. 这首词主要借助________这一意象,表达了________之情。
18. 简析这首词对照艺术的特点。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1:
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论语·里仁》)
材料2:
子曰:“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论语·子路》)
材料3:
舜好问而好察迩言,隐悉而扬善,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其斯以为舜乎!(《中庸》)
材料4:
如果人类文明变得只有一个色调、一个模式了,那这个世界就太单调了,也太无趣了!我们应该秉持平等和尊重,摒弃傲慢和偏见,加深对自身文明和其他文明差异性的认知,推动不同文明交流对话、和谐共生。(2019年5月,习近平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
19. 材料4体现了孔子________的思想。
20. 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儒家中庸之道的理解。
(四)古诗文默写。(8分)
21.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任选4小题)
(1)子曰:“不愤不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不复也。”(《论语》)
(2)欲洁其身,________________。君子之仕也,________________。(《论语》)
(3)青山隔送行,疏林不做美,________________。夕阳古道无人语,________________。(《长亭送别》)
(4)圣人不凝滞于物,________________世人皆浊,________________?(《渔父》)
(5)关山难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尽是他乡之客。(《滕王阁序》)
(6)间关莺语花底滑,________________。冰泉冷涩弦凝绝,________________。(《琵琶行》)
四、作文(60分)
2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材料1:
1300年前,唐玄奘跋山涉水,历经千辛,只身前往天竺求法,带回657部经书。2017年,中国108位僧众从中国西安出发,徒步护送《大藏经》至印度,让佛学重新在印度发扬。
材料2:
在2019亚洲电影展上,记录亚洲跨文化交流的电影《尺八·一声一世》引发热议。尺八,因管长一尺八寸而得名,是源自中国的古老乐器,已近绝迹,但自南宋传入日本后广泛流传,成为日本宫廷代表乐器之一。当下,尺八重新走入流行文化视野,传回中国,走向世界。
对以上材料你有怎样的感悟和思考?写一篇论述类文章,阐明你的见解。
【注意】①题目自拟。②不得少于800字。③不得抄袭、套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