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延边二中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开学考试语文试题(3)
时间:2019-09-16
参考答案
1.A(B分析不合文意。比较前提正当,不一定能得出有益的结果;C误解文意。“把世界维度下的中国彩陶变成了中国自己的彩陶”不是批判的积极意义;D不合文意,“弥合多元文明的差距”不是比较文明的意义)
2. D(“希腊石头与北齐佛造像之例”属于文明比较中“从核心价值观念到具体的物”的范畴)
3.B(强加因果,无法推出“宏观的文明比较不如微观的文明比较有价值”)
4.A 错加因果,空巢老人数字多与中国是发展中国家无因果关系。
5.C(A项,曲解文意,材料二中,原文表述为“空巢老人的问题,折射着中国经济、社会的转型”,并不就是说“中国经济、社会正在转型等直接造成了空巢老人问题”。B项“势必”表述绝对,“短期内”无中生有;依据材料二可以推断,空巢老人的问题要想得到“有效解决”,是会有一个相当长的过程的。D项,张冠李戴,“一键呼叫式”养老模式的对象目前是“有一定经济基础的老年群体”,而不是“空巢老人”。)
6.加快经济发展,促进地区发展平衡,减少劳动力候鸟式迁徙;
推进社保制度和户籍制度改革,为解决“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创造条件;
加大政府投入,同时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养老市场;
加大对农村养老服务的扶持力度,探索新的养老模式。(每点1分)
7. C 8. D (“旧时也指皇帝或妃嫔、大臣的坟墓”说法错误,应为“山陵旧指皇帝或皇后的陵墓”,不是“妃嫔、大臣的坟墓”。) 9. B ( “在魏徵看来,他的经学文才就是前代先贤也比不上”说法错误,原文为“魏徵曰:‘臣愚不尽知其能,唯吴王数与臣言,未尝不自失。’帝曰:‘朕亦器之,然卿以为前代孰比?’对曰:‘经学文雅,汉河间、东平也。’”魏徵是说“经学文雅,汉河间、东平也”,意思是“说到经学方面的文才,可与汉代的河间王、东平王相比”,并不是选项所说“他的经学文才就是前代先贤也比不上”。)
10.C(A项,“以蝉的‘得意’烘托自己病愈后的愉悦心境”错误,应为“反衬”自己的落寞,有“人不如蝉”的况味。B项,“自娱”应为“自我排遣”,借酒浇愁,梦醒后应是心中充满“愁思”,同时“与‘快哉’一词相合”错。D项,“末句以景结情,含无尽之意于言外”错误,末句应为“直接抒情”,不是“以景结情”。)
11. 怀乡思归之愁:清蝉生逢其时其地,自然得意,而自己客居他乡,“征尘断处见归程”“故园又负黄华约”流露思乡心切之愁。
迟暮之憾:鸦投古刹,落日余晖,透露出时不我与的迟暮之憾。
失意之恨:蝉的得意反衬诗人的失意,“秋风发上生”含年华空迸,一事无成的失意之恨。
12.(1)位卑则足羞 官盛则近谀 (2)君子生非异也 善假于物也
(3)吾尝终日而思矣 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4)江山如画 一时多少豪杰
(5)金戈铁马 气吞万里如虎
13.A行云流水:形容诗文、书画、歌唱等自然流畅。天衣无缝:比喻诗文等没有破绽。信手拈来:多指写文章时能自由纯熟地选用词语或应用典故,用不着怎么思考。信马由缰:比喻漫无目的地闲逛或随意走动。浑然天成:形容诗文结构严密自然,用词运典毫无斧凿痕迹;亦形容人的才德完美自然。相得益彰:指两个人或两件事物互相配合,双方的能力和作用更能显示出来。悠然自得:形容自由清闲、心情舒畅。泰然自若:形容在紧急情况下沉着镇定、不慌不乱。
14. C从逻辑关系上看,应是因果关系。而“进而”表递进;“因此”才表因果。从上下文逻辑意脉贯通上看,先言“端整沉着”,后表“颇具跌宕摇曳之姿”。
15. D此句必须有主语“这”与上文衔接,排除AC;同时,“鲜明可感的内容”是“浓烈的情感抒发”的直接表现,排除AB。
16.(1)“光临”改为“回到”;(2)“至今健在”删去,或改为“精神矍铄”;(3)“高足”改为“学生”;(4)“欣慰”改为“高兴”。
17.对待小猫的回答,我们可以有两种评价:回答很荒谬,回答有道理。
从“回答很荒谬”的角度思考:小猫思维僵化,不知变通,由此可以得出“变则通”“改变是一种智慧”“要跳出思维的误区”等;小猫因受视野的限制,墨守成规,所以“做人做事要有大格局,宽视野”“格局决定结局”。
从“回答有道理”的角度思考:“要量力而行”“给自己正确定位”“莫让欲望伤害自我”“告别贪婪”“正确看待欲望”“认清诱惑”“合适即为美”“要适度、要适可而止”“适合自己才是最好的”“幸福在于满足”“知足常乐”“正确看待得失、有得就有失”
李元轨,武德六年始封蜀王,后改封吴王。多才多艺,深受高祖喜爱。太宗曾经问群臣说:“我的儿子兄弟中谁更贤明?”魏徵说:“臣愚昧不能全都了解他们的才能,唯有吴王多次与臣谈话,吴王每次都对自己感到不满意。”皇帝说:“朕也器重他,但你认为前代的伟人中谁能与他相比?”回答说:“说到经学方面的文才,可与汉代的河间王、东平王相比。”皇帝因此对他更加亲厚。下诏让他娶魏徵的女儿为妃子。他曾经随从皇帝狩猎,遇到一群野猪,皇帝令李元轨射击,箭不虛发,野猪全被射杀。皇帝抚摸他的背说:“你武艺过人,只是你现在无处施展。当年天下未平定之时,如果得到你这样的人才,岂能不加重用?”贞观七年,任寿州刺史。高祖去世后,自己离官,因哀痛身体消瘦得很厉害,服丧期满后,他就终身吃素食穿布衣,毎年到了忌辰日,总是数天不吃饭。十年,改封霍王,历任绛、徐、定三州刺史,享受实封达一千户。在所任官的地方,他总是闭门读书,把政事委托给长史,谦虛谨慎,未曾和外物他人相违背。多次邀请引见隐士刘玄平,成为贫贱之交。有人向刘玄平询问霍王的长处,刘玄平回答说:“没有长处。”询问的人感到疑惑,刘玄平说:“人因为有短处,所以才能显示出长处。至于霍王无所不能,我怎么能说出他的长处呢?”突厥侵犯定州,李元轨命令打开城门,收捲旗帜,贼疑心有诈,不敢入城,趁夜而逃。州人李嘉运暗中与贼人勾结,下诏全部诛杀他的同党,李元轨因为敌人强兵压境,人心不安,仅杀了李嘉运一人,其余的都不加问罪,因此主动弹劾自己。高宗高兴地说:“我本来就后悔下此诏书。如果不是霍王圣明,几乎丧失定州。”有一位名叫王文操的人,与贼人交战,失败,两个儿子王凤、王贤交替上阵掩护自己的父亲,王文操得以保全性命,但他两个儿子都战死了。县官掩盖此事没有上报,李元轨访查得知后,派使者去吊祭,并上奏了此事。下诏追赠王凤、王贤为朝散大夫,并在他们的乡里建立牌坊加以表彰。李元轨每当上朝,都要多次上疏陈说朝政得失,多有补正,因此皇帝很尊敬他,当朝廷有大事时,经常派驿马下密诏向他咨询。高宗去世后,与侍中刘齐贤一同主持修建陵墓和埋葬事务。李元轨熟悉典章礼仪,刘齐贤感叹地说:“不是我辈所能比得上的!”他曾经派国令去征收封邑的租赋,国令请求用租赋去经商谋利,他回答说:“你应当纠正我的过失,怎么能劝说我谋利呢?”没有采纳国令的意见。越王起兵失败后,李元轨被流放到黔州而死。
1.A(B分析不合文意。比较前提正当,不一定能得出有益的结果;C误解文意。“把世界维度下的中国彩陶变成了中国自己的彩陶”不是批判的积极意义;D不合文意,“弥合多元文明的差距”不是比较文明的意义)
2. D(“希腊石头与北齐佛造像之例”属于文明比较中“从核心价值观念到具体的物”的范畴)
3.B(强加因果,无法推出“宏观的文明比较不如微观的文明比较有价值”)
4.A 错加因果,空巢老人数字多与中国是发展中国家无因果关系。
5.C(A项,曲解文意,材料二中,原文表述为“空巢老人的问题,折射着中国经济、社会的转型”,并不就是说“中国经济、社会正在转型等直接造成了空巢老人问题”。B项“势必”表述绝对,“短期内”无中生有;依据材料二可以推断,空巢老人的问题要想得到“有效解决”,是会有一个相当长的过程的。D项,张冠李戴,“一键呼叫式”养老模式的对象目前是“有一定经济基础的老年群体”,而不是“空巢老人”。)
6.加快经济发展,促进地区发展平衡,减少劳动力候鸟式迁徙;
推进社保制度和户籍制度改革,为解决“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创造条件;
加大政府投入,同时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养老市场;
加大对农村养老服务的扶持力度,探索新的养老模式。(每点1分)
7. C 8. D (“旧时也指皇帝或妃嫔、大臣的坟墓”说法错误,应为“山陵旧指皇帝或皇后的陵墓”,不是“妃嫔、大臣的坟墓”。) 9. B ( “在魏徵看来,他的经学文才就是前代先贤也比不上”说法错误,原文为“魏徵曰:‘臣愚不尽知其能,唯吴王数与臣言,未尝不自失。’帝曰:‘朕亦器之,然卿以为前代孰比?’对曰:‘经学文雅,汉河间、东平也。’”魏徵是说“经学文雅,汉河间、东平也”,意思是“说到经学方面的文才,可与汉代的河间王、东平王相比”,并不是选项所说“他的经学文才就是前代先贤也比不上”。)
10.C(A项,“以蝉的‘得意’烘托自己病愈后的愉悦心境”错误,应为“反衬”自己的落寞,有“人不如蝉”的况味。B项,“自娱”应为“自我排遣”,借酒浇愁,梦醒后应是心中充满“愁思”,同时“与‘快哉’一词相合”错。D项,“末句以景结情,含无尽之意于言外”错误,末句应为“直接抒情”,不是“以景结情”。)
11. 怀乡思归之愁:清蝉生逢其时其地,自然得意,而自己客居他乡,“征尘断处见归程”“故园又负黄华约”流露思乡心切之愁。
迟暮之憾:鸦投古刹,落日余晖,透露出时不我与的迟暮之憾。
失意之恨:蝉的得意反衬诗人的失意,“秋风发上生”含年华空迸,一事无成的失意之恨。
12.(1)位卑则足羞 官盛则近谀 (2)君子生非异也 善假于物也
(3)吾尝终日而思矣 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4)江山如画 一时多少豪杰
(5)金戈铁马 气吞万里如虎
13.A行云流水:形容诗文、书画、歌唱等自然流畅。天衣无缝:比喻诗文等没有破绽。信手拈来:多指写文章时能自由纯熟地选用词语或应用典故,用不着怎么思考。信马由缰:比喻漫无目的地闲逛或随意走动。浑然天成:形容诗文结构严密自然,用词运典毫无斧凿痕迹;亦形容人的才德完美自然。相得益彰:指两个人或两件事物互相配合,双方的能力和作用更能显示出来。悠然自得:形容自由清闲、心情舒畅。泰然自若:形容在紧急情况下沉着镇定、不慌不乱。
14. C从逻辑关系上看,应是因果关系。而“进而”表递进;“因此”才表因果。从上下文逻辑意脉贯通上看,先言“端整沉着”,后表“颇具跌宕摇曳之姿”。
15. D此句必须有主语“这”与上文衔接,排除AC;同时,“鲜明可感的内容”是“浓烈的情感抒发”的直接表现,排除AB。
16.(1)“光临”改为“回到”;(2)“至今健在”删去,或改为“精神矍铄”;(3)“高足”改为“学生”;(4)“欣慰”改为“高兴”。
17.对待小猫的回答,我们可以有两种评价:回答很荒谬,回答有道理。
从“回答很荒谬”的角度思考:小猫思维僵化,不知变通,由此可以得出“变则通”“改变是一种智慧”“要跳出思维的误区”等;小猫因受视野的限制,墨守成规,所以“做人做事要有大格局,宽视野”“格局决定结局”。
从“回答有道理”的角度思考:“要量力而行”“给自己正确定位”“莫让欲望伤害自我”“告别贪婪”“正确看待欲望”“认清诱惑”“合适即为美”“要适度、要适可而止”“适合自己才是最好的”“幸福在于满足”“知足常乐”“正确看待得失、有得就有失”
李元轨,武德六年始封蜀王,后改封吴王。多才多艺,深受高祖喜爱。太宗曾经问群臣说:“我的儿子兄弟中谁更贤明?”魏徵说:“臣愚昧不能全都了解他们的才能,唯有吴王多次与臣谈话,吴王每次都对自己感到不满意。”皇帝说:“朕也器重他,但你认为前代的伟人中谁能与他相比?”回答说:“说到经学方面的文才,可与汉代的河间王、东平王相比。”皇帝因此对他更加亲厚。下诏让他娶魏徵的女儿为妃子。他曾经随从皇帝狩猎,遇到一群野猪,皇帝令李元轨射击,箭不虛发,野猪全被射杀。皇帝抚摸他的背说:“你武艺过人,只是你现在无处施展。当年天下未平定之时,如果得到你这样的人才,岂能不加重用?”贞观七年,任寿州刺史。高祖去世后,自己离官,因哀痛身体消瘦得很厉害,服丧期满后,他就终身吃素食穿布衣,毎年到了忌辰日,总是数天不吃饭。十年,改封霍王,历任绛、徐、定三州刺史,享受实封达一千户。在所任官的地方,他总是闭门读书,把政事委托给长史,谦虛谨慎,未曾和外物他人相违背。多次邀请引见隐士刘玄平,成为贫贱之交。有人向刘玄平询问霍王的长处,刘玄平回答说:“没有长处。”询问的人感到疑惑,刘玄平说:“人因为有短处,所以才能显示出长处。至于霍王无所不能,我怎么能说出他的长处呢?”突厥侵犯定州,李元轨命令打开城门,收捲旗帜,贼疑心有诈,不敢入城,趁夜而逃。州人李嘉运暗中与贼人勾结,下诏全部诛杀他的同党,李元轨因为敌人强兵压境,人心不安,仅杀了李嘉运一人,其余的都不加问罪,因此主动弹劾自己。高宗高兴地说:“我本来就后悔下此诏书。如果不是霍王圣明,几乎丧失定州。”有一位名叫王文操的人,与贼人交战,失败,两个儿子王凤、王贤交替上阵掩护自己的父亲,王文操得以保全性命,但他两个儿子都战死了。县官掩盖此事没有上报,李元轨访查得知后,派使者去吊祭,并上奏了此事。下诏追赠王凤、王贤为朝散大夫,并在他们的乡里建立牌坊加以表彰。李元轨每当上朝,都要多次上疏陈说朝政得失,多有补正,因此皇帝很尊敬他,当朝廷有大事时,经常派驿马下密诏向他咨询。高宗去世后,与侍中刘齐贤一同主持修建陵墓和埋葬事务。李元轨熟悉典章礼仪,刘齐贤感叹地说:“不是我辈所能比得上的!”他曾经派国令去征收封邑的租赋,国令请求用租赋去经商谋利,他回答说:“你应当纠正我的过失,怎么能劝说我谋利呢?”没有采纳国令的意见。越王起兵失败后,李元轨被流放到黔州而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