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成都树德中学高2020届10月阶段性测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3)
时间:2019-10-30
成都树德中学高2017级10月阶段性测试
语文参考答案
1. A (B项扩大范围,据“读书人自己的狭隘生命体验得到了扩充,即孟子所谓‘养浩然之气’”可知,孟子的“养浩然正气”是读书的结果、意义,不是读书的方法。C项曲解文意,“要求读书人主动学习,创造性学习”表述有误,王国维的读书方法不是要求读书人怎么做,而是从美学角度谈诗人创作。D项范围扩大,“与孟子所提倡的士人的社会存在方式是相对应的”表述有误,“这个读书法有着鲜明的儒学特色……这也是与孟子提倡的士人‘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社会存在方式相对应的。”根据上文可知,“这个读书法”是指“入乎其内”和“出乎其外”的读书法,不是各种读书方法与孟子所提倡的士人的社会存在方式是相对应的。故选A。)
2. C(C项曲解文意,“按照历史发展顺序进行阐释和探讨”说法错误,全文的论述是历史时期交互出现的,不是按照历史发展顺序。)
3. B(B项因果倒置,“由此批判了‘两脚书橱’的读书人”表述有误,原文说“如果只是读进去,而不知运用,成为词句的奴隶,那只能落得个“两脚书橱”的称号,这不是善于读书的人”,批判了不善于读书的人,是为了论证读书应该达到经世致用的效果,所以选项因果倒置。)
4. D( “戏曲与当代观众的隔膜”不是现代人不懂戏曲的原因,而是结果)
5.C(“很难得到表现”说法过于绝对)
6.内容、观念方面:把西方戏剧移植到中国戏曲中,丰富戏曲的表现形式,更新戏曲陈旧的观念。思维、样式方面:打破戏曲的程式,运用现代歌舞形式和意象符号,建立一种戏曲现代实践的新思维、新样式。
7. D(李金鏊家境贫困却能济危扶困,这是以衬托来突显人物的仗义;两人对彼此的称呼迥异,这符合人物的身份特征,不是对比)
8.使情节波澜起伏。眼前的李金鏊分穷落魄,和传闻中“拿义气当命”的仗义形象形成反差,小杨月楼从先前的期待到眼前的怀疑再到后来的不抱希望,形成了情节的跌宕。(2分)为后文设置了悬念。这样一个让小杨月楼“不抱希望”“满心狐疑”的人物,能否帮助小杨月楼脱困,二人最终为何会“义结”,充满悬念。(2分)凸显人物形象。传闻中“混混头” 李金鏊居然生活如此拮据,强烈的反差使人物“助人脱困、不求回报、重情轻财”的形象更加突显。(2分)
9. 主人公李金鏊侠肝义胆。他把义气视若生命,广交朋友;对素不相识的人施以援手,不求回报;为上千兄弟的衣食想方设法,重义轻财。(2分)次要人物小杨月楼知恩重义。他获助返沪即寄回银票,不贪钱财;约聚名角义演助困,临别赠银以示感恩。(2分)一众人物热心仗义。热心助人的小伙计、爽快诚信的当铺老板、仗义疏财的天津卫锅伙们、慷慨义演的上海滩名角们皆是如此。(2分)小说用这样一众群像表现了中国人对“义”的普遍认同和追求。
10.B
11.C(五鼓时分,应为凌晨三点到五点)
12.B(尚书仆射范云称赞的是裴子野的德行)
13.(1)当时廷尉三官共同签署判决文书,裴子野曾不在场,同僚就签署了他的名字,上奏后皇帝不同意,裴子野因受牵连获罪被免官。(“狱牒”“署”“允”“从坐”、句意各1分)
(2)不久皇帝又命令裴子野写文书晓谕魏国宰相元叉,当天夜里接到命令,裴子野认为可以等到天亮后再回奏,就没有写这篇文书。(“敕”“喻”“旦”、宾语前置、句意各1分)
14. B(B项,“直接点明”理解有误,并未直接点明标准,尾句才明确点出“美恶由吾身”。故选B。)
15. 都有坚守自己的信念追求的人生态度。(2分)面对“众人纷纷”,王安石不争辩,不担忧;尾联“乃知轻重不在彼,要知美恶南吾身”,更是集中表现出王安石面对非议,坚信人的美恶不在于众人的评价,而在于白己本身的德行,(3分)这与屈原感叹无人了解白己也没什么,只要自己内心保持高洁美好的态度接近。(1分)
16. (1)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2)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
(3)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17.C(切割:将物体分隔开。分割:把一个整体或有联系的事物强行分开。根据语境,一条沟壑将山水隔开,结合前面的“刀砍斧凿”应用“切割”。 鬼斧神工:形容建筑、雕塑等艺术技巧高超,像是鬼神制作出来的。天造地设:事物自然形成,合乎理想,不必再加工。结合“这山水,这路”分析,选用“天造地设”。 延伸:延长,伸展。延展:延伸,扩展。根据语境 “修路”应为“延伸”。 心有灵犀:比喻恋爱着的双方心心相印。现多比喻双方对彼此的心思都能心领神会。心照不宣:指彼此心里明白,而不公开说出来;也指互相之间明白或共同认可一件事物,做出相同的判断;对方心中所想所希望的予以回应,而无需对方提醒。结合“遥相呼应”“修路人留下的佳作”分析,选用“心照不宣”。)
18.C(第一处语病“修路人魔术般的营造,路却成了艺术品”,属于前后脱节,应该为“在修路人魔术般的营造中”,作状语,排除A项、B项;第二处语病是关联词语运用不当,这里没有递进关系,只是并列关系,因此把“不但是……而且是”改为“不再是……而是”,排除D项。故选C。)
19.A(根据前后内容分析可知,“盛宴”在后,排除B项、C项。“摆出”的施事者应该是“晚秋”,排除D项。故选A。)
20.汉语语音(语言)是约定俗成的 语音的变化之大 语言不仅仅是沟通的工具(处,根据前句中的“约定俗成谓之宜”可知,该出说的是是语言是约定俗成的。处讲的是语言的发展变化,根据前面讲的“语言是沟通交流的工具,它由语音、文字、词汇和语法构成”,以及后一句“远超文字、词汇、和语法。”可知该出处说的是语言中的语音随着历 史的变迁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处,根据前面的“但是”,和下一句“更是……”的递进关系,可知由上句说语言的功能不仅仅起到沟通的作用,更有“文化传承”的作用。所以该出填写“语言不仅仅是沟通的工具”。 )
21.示例:190余件清代沉船出水瓷器回流,入藏中国国家博物馆,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数量——190余件,朝代——清代,名称——沉船出水瓷器,事件——回流、入藏中国国家博物馆,意义——有重要研究价值,每个要点1分)
【解析】解答压缩语段类题目,要在把握文段主旨的基础上筛选出文段主要信息,并将其按照要求概括表达出来。本题选文是新闻,第一段是导语部分,概括新闻的主要内容;第二段介绍沉船出水瓷器的相关情况,是对第一段的详解;第三段指出这些沉船出水瓷器的重要价值。
22.参考2019年高考全国卷三作文评分细则。
语文参考答案
1. A (B项扩大范围,据“读书人自己的狭隘生命体验得到了扩充,即孟子所谓‘养浩然之气’”可知,孟子的“养浩然正气”是读书的结果、意义,不是读书的方法。C项曲解文意,“要求读书人主动学习,创造性学习”表述有误,王国维的读书方法不是要求读书人怎么做,而是从美学角度谈诗人创作。D项范围扩大,“与孟子所提倡的士人的社会存在方式是相对应的”表述有误,“这个读书法有着鲜明的儒学特色……这也是与孟子提倡的士人‘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社会存在方式相对应的。”根据上文可知,“这个读书法”是指“入乎其内”和“出乎其外”的读书法,不是各种读书方法与孟子所提倡的士人的社会存在方式是相对应的。故选A。)
2. C(C项曲解文意,“按照历史发展顺序进行阐释和探讨”说法错误,全文的论述是历史时期交互出现的,不是按照历史发展顺序。)
3. B(B项因果倒置,“由此批判了‘两脚书橱’的读书人”表述有误,原文说“如果只是读进去,而不知运用,成为词句的奴隶,那只能落得个“两脚书橱”的称号,这不是善于读书的人”,批判了不善于读书的人,是为了论证读书应该达到经世致用的效果,所以选项因果倒置。)
4. D( “戏曲与当代观众的隔膜”不是现代人不懂戏曲的原因,而是结果)
5.C(“很难得到表现”说法过于绝对)
6.内容、观念方面:把西方戏剧移植到中国戏曲中,丰富戏曲的表现形式,更新戏曲陈旧的观念。思维、样式方面:打破戏曲的程式,运用现代歌舞形式和意象符号,建立一种戏曲现代实践的新思维、新样式。
7. D(李金鏊家境贫困却能济危扶困,这是以衬托来突显人物的仗义;两人对彼此的称呼迥异,这符合人物的身份特征,不是对比)
8.使情节波澜起伏。眼前的李金鏊分穷落魄,和传闻中“拿义气当命”的仗义形象形成反差,小杨月楼从先前的期待到眼前的怀疑再到后来的不抱希望,形成了情节的跌宕。(2分)为后文设置了悬念。这样一个让小杨月楼“不抱希望”“满心狐疑”的人物,能否帮助小杨月楼脱困,二人最终为何会“义结”,充满悬念。(2分)凸显人物形象。传闻中“混混头” 李金鏊居然生活如此拮据,强烈的反差使人物“助人脱困、不求回报、重情轻财”的形象更加突显。(2分)
9. 主人公李金鏊侠肝义胆。他把义气视若生命,广交朋友;对素不相识的人施以援手,不求回报;为上千兄弟的衣食想方设法,重义轻财。(2分)次要人物小杨月楼知恩重义。他获助返沪即寄回银票,不贪钱财;约聚名角义演助困,临别赠银以示感恩。(2分)一众人物热心仗义。热心助人的小伙计、爽快诚信的当铺老板、仗义疏财的天津卫锅伙们、慷慨义演的上海滩名角们皆是如此。(2分)小说用这样一众群像表现了中国人对“义”的普遍认同和追求。
10.B
11.C(五鼓时分,应为凌晨三点到五点)
12.B(尚书仆射范云称赞的是裴子野的德行)
13.(1)当时廷尉三官共同签署判决文书,裴子野曾不在场,同僚就签署了他的名字,上奏后皇帝不同意,裴子野因受牵连获罪被免官。(“狱牒”“署”“允”“从坐”、句意各1分)
(2)不久皇帝又命令裴子野写文书晓谕魏国宰相元叉,当天夜里接到命令,裴子野认为可以等到天亮后再回奏,就没有写这篇文书。(“敕”“喻”“旦”、宾语前置、句意各1分)
14. B(B项,“直接点明”理解有误,并未直接点明标准,尾句才明确点出“美恶由吾身”。故选B。)
15. 都有坚守自己的信念追求的人生态度。(2分)面对“众人纷纷”,王安石不争辩,不担忧;尾联“乃知轻重不在彼,要知美恶南吾身”,更是集中表现出王安石面对非议,坚信人的美恶不在于众人的评价,而在于白己本身的德行,(3分)这与屈原感叹无人了解白己也没什么,只要自己内心保持高洁美好的态度接近。(1分)
16. (1)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2)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
(3)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17.C(切割:将物体分隔开。分割:把一个整体或有联系的事物强行分开。根据语境,一条沟壑将山水隔开,结合前面的“刀砍斧凿”应用“切割”。 鬼斧神工:形容建筑、雕塑等艺术技巧高超,像是鬼神制作出来的。天造地设:事物自然形成,合乎理想,不必再加工。结合“这山水,这路”分析,选用“天造地设”。 延伸:延长,伸展。延展:延伸,扩展。根据语境 “修路”应为“延伸”。 心有灵犀:比喻恋爱着的双方心心相印。现多比喻双方对彼此的心思都能心领神会。心照不宣:指彼此心里明白,而不公开说出来;也指互相之间明白或共同认可一件事物,做出相同的判断;对方心中所想所希望的予以回应,而无需对方提醒。结合“遥相呼应”“修路人留下的佳作”分析,选用“心照不宣”。)
18.C(第一处语病“修路人魔术般的营造,路却成了艺术品”,属于前后脱节,应该为“在修路人魔术般的营造中”,作状语,排除A项、B项;第二处语病是关联词语运用不当,这里没有递进关系,只是并列关系,因此把“不但是……而且是”改为“不再是……而是”,排除D项。故选C。)
19.A(根据前后内容分析可知,“盛宴”在后,排除B项、C项。“摆出”的施事者应该是“晚秋”,排除D项。故选A。)
20.汉语语音(语言)是约定俗成的 语音的变化之大 语言不仅仅是沟通的工具(处,根据前句中的“约定俗成谓之宜”可知,该出说的是是语言是约定俗成的。处讲的是语言的发展变化,根据前面讲的“语言是沟通交流的工具,它由语音、文字、词汇和语法构成”,以及后一句“远超文字、词汇、和语法。”可知该出处说的是语言中的语音随着历 史的变迁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处,根据前面的“但是”,和下一句“更是……”的递进关系,可知由上句说语言的功能不仅仅起到沟通的作用,更有“文化传承”的作用。所以该出填写“语言不仅仅是沟通的工具”。 )
21.示例:190余件清代沉船出水瓷器回流,入藏中国国家博物馆,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数量——190余件,朝代——清代,名称——沉船出水瓷器,事件——回流、入藏中国国家博物馆,意义——有重要研究价值,每个要点1分)
【解析】解答压缩语段类题目,要在把握文段主旨的基础上筛选出文段主要信息,并将其按照要求概括表达出来。本题选文是新闻,第一段是导语部分,概括新闻的主要内容;第二段介绍沉船出水瓷器的相关情况,是对第一段的详解;第三段指出这些沉船出水瓷器的重要价值。
22.参考2019年高考全国卷三作文评分细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