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诗词
导航

山东临沂市2020届高三10月月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3)

时间:2019-11-07
高三年级十月份月考
语文科答案(2019.10)
1.C  A第1自然段表述为“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绝不是简单地背诵几句名言警句,掌握一些历史典故”,并没有否定背诵名言警句以及掌握历史典故在了解优秀传统文化意义中的作用。B.第2自然段表述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历经五千年,内容广泛,思想深邃,可谓博大精深”, 选项属于强加因果。D.第5自然段表述为“普通群众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勤于学习是基本规律,但更要善于学习”,选项“只要……就……”说法绝对。
2.B  由文章第2 自然段“对于普通群众而言”、第5自然段“普通群众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知,文章所谈的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对象着眼于普通群众。
3. D  由第5自然段“普通群……就会对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望而却步,拒之于千里之外”,可知是普通群众拒传统文化于千里之外,而非被传统文化拒于千里之外。
4.C  原文为“几乎所有市场对中国商品的需求均保持强劲增长”,选项遗漏了“几乎”一词,范围不当。
5.C  由“虽然当前中国经济增速放缓,与美国爆发贸易冲突,但并不妨碍消费者在这个购物狂欢节抢购打折商品”可知,“中美爆发贸易冲突”与“中国经济增速放缓”并没有因果关系。
6.材料一侧重报道中国消费规模不断扩大,消费结构优化升级,带动了供给升级;材料二侧重报道大部分国家对中国商品有强劲需求,10月份大幅增长的出口量,打破了许多经济学家对中美贸易争端导致中国出口放缓的预期;材料三侧重报道中美贸易战是一场持久战,中国将成为引领全球消费市场的“消费大国”。
7.C  “离开时‘提起’‘背’上动作斩截,毫无留恋”曲解文意,这两个动作,有不舍之意,但又无可奈何。
8. 以第一人称来叙述,增加了故事的真实性,使蒋老师的形象更加真实可信。从学生的角度来叙述,有利于表现学生心目中真正优秀老师的形象,突出蒋老师和蔼可亲的特点。从学生的角度来叙述,便于表达学生对老师的亲近感和崇敬之情,增强了小说的感染力。
【解析】小说主要的人物形象是老师,所以从读者阅读效果方面,以第一人称“我”的角度来叙述故事,增加了真实性,让蒋老师的形象更加真实可信;从人物形象塑造方面,从当年的学生“我”的视角来叙述故事,通过写蒋老师和学生一起养蚕,突出了蒋老师和蔼可亲的形象特点,表现了学生心中真正优秀的教师的形象;从小说主题方面,从当年的学生“我”的视角来叙述故事,便于直接表达学生对老师的亲近和尊重之意,突出了主题,增强了小说的艺术感染力。
9. 情节上,三十多年后相逢,对蒋老师当年的心愿或遗憾有个交代,小说情节更完整人物塑造上,表现了在蒋老师的巨大影响下,“我”也回到母校当上了老师,证明蒋老师是位优秀老师。主题上,表现了尊师重教、感恩老师的主题。(每点2分)
【解析】解答本题 ,可从情节、人物塑造、主题等方面入手,如情节上,三十多年后重逢,学生“从日记本里给他取出一张丝片来”,这对蒋老师当年的心愿或遗憾有了交代,使小说情节更完整;人物塑造上,写“我”在蒋老师的影响下回到母校当老师,并且延续了老师的做法,表明蒋老师是一位优秀的老师;等等。
10.B   “处畴”是伯父的名,不能与前面断开;“会”意为适逢,“长春节”是节日名称,中间不能断开。
11.B  本文“漕运”是通过河道运输而不是“海道运输”。
12.D  “独自承担了违反诏令的罪名”说法有误,原文意思是“假如得到违反诏令的罪名,请求独自承担”。
13.(1)李继隆按照诏书发给凭证, 让(使)他们各自携带到所属部队去。太宗更加赞赏他有谋略。(“券”“俾”“嘉”各1分,大意2分)
(2)朝廷军队在望都失利,李继隆多次上表请求到朝廷去当面陈奏边疆事务,并请求贡献自己的力量。(“表”“阙”“效”各1分,大意2分)
【解析】(1)券,凭证;俾,使、让;嘉,赞赏、嘉奖。
(2)表,上表;阙,皇宫、朝廷;效,贡献。
【参考译文】
李继隆字霸图,自幼由伯父李处畴抚养。长大后,因父恩荫补供奉官。李处耘贬淄州,李继隆也被削职为民。适逄长春节,(李继隆) 与其母入朝祝寿,官复原职。乾德年间平定 蜀地,(李继隆)被选用为果、阆监军,年方二十,母亲担心他还未曾经历世事,要李处耘身边的人辅助他。李继隆说:“这次出行孩儿自然会有所建树,哪里要用这些人,希望(您)不要为此担心。”母亲抚慰之后送走他。适逢征伐江南,(李继隆)率领雄壮威武的三百士卒守卫邵州,仅供给大刀盾牌。蛮贼数千人在长沙以南布阵,截住他们的道路。李继隆率领人马奋力作战,贼军逃走,(李继隆)手脚都被毒箭射中,获得良药得以痊愈,所辖士兵死伤的有三分之一。太祖听说了他的勇敢因而器重他。(李继隆)又跟随李符管理荆湖漕运,供应征南各军。吴人因为宋军不善于水战,经常派出水师切断运粮通道,李继隆多次与他们作战,(最终)粮食全部安全送达。(李继隆)与梁迥(共同)治理黄河决口。梁迥身体肥硕,乘坐的船残破无法渡河,李继隆把自己的船换给他。后来李继隆坐的船果然翻了,(李继隆)停留在枯死的桑树梢上,依靠其他的船才得以渡过。后来(李继隆)任镇州都监,契丹侵犯边境,与崔翰等将领抵御。起初,太宗把作战图交给他,临阵时有不实用之处,众人认为皇上的命令不可违背。李继隆说:“事情随时会有变化,怎能预先确定,假如得到违反诏令的罪名,请求独自承担。”于是随机行事,在徐河打败了契丹。李继迁叛乱,(皇上)命令李继隆率军攻打李继迁。四月,(李继隆)从银州以北出兵,打败悉利各族,追击(败军)数十里,斩首三千余级,俘获蕃汉老幼一千余人,杀死代州刺史折罗'遇。(李继隆)跟从曹彬征伐幽州,箭射中左大腿,血流到脚跟,(仍)俘获契丹显贵大臣一人。曹彬想要上报他的功勋,李继隆阻止了他。不久傅潜、米信兵败溃逃,只有李继隆率领的军队振军回朝。( 皇上)当即任命李继隆为定州知州,不久下诏各军分头驻守,李继隆命令书吏抄录全部诏令。十多天后,有败散士兵聚集在城下,不知道应该去何地,李继隆按照诏书发给凭证,让他们各自携带到所属部队去。太宗更加赞赏他有谋略。宋真宗咸平二年,李继隆因母亲去世服丧,服丧未满又被起用。朝廷军队在望都失利,李继隆多次上表请求到朝廷去当面陈奏边疆事务,并请求贡献自己的力量。景德二年春,(李继隆)加官开府仪同三司。诏书刚下达,正遇疾病发作,皇上亲自前来慰问。去世,终年五十六岁。皇帝亲临哭得很悲痛,为他穿丧服表达哀伤。乾兴初年,下诏配享真宗庙庭。
14. B【解析】此题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能力,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题中B项,“因为楼高,故而诗人觉得‘风清水凉’也正因如此,所以诗人才难以入眠”错误,难以入眠不是因为天凉,而是因为景美,不忍心睡觉。
15. 前诗以景结情,写秋月从城头经过,渲染出清凉幽静的氛围,衬托出诗人欣赏美景而不忍入眠的愉悦;后诗采用拟人手法,借唯有明月识得“我”是与“谢公”一同吟诗品酒之人,既称许了崔大夫的高雅,也委婉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才华的自信以及漂泊多年怀才不遇的郁闷。
16.(1)人不知而不愠   不亦君子乎    (2)位卑则足羞    官盛则近谀
(3)江山如画   一时多少豪杰
17. B【解析】荡然一空:全都毁坏,消失尽净,形容原有的东西完全失去或毁坏。句中是“学生全部被预定”,不合语境。不言而喻:不用说就可以明白。叫苦不迭:形容连声叫苦。因材施教:针对学习的人的能力、性格、志趣等具体情况实行不同的教育。蒸蒸日上:形容事业天天向上发展,十分兴旺。句中是“声誉”,对象错配。炙手可热:手一挨近就感觉热,形容气焰很盛,权势很大。望文生义。  
18. C【解析】此题考核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重点考核选填衔接句,填写衔接句主要从陈述对象的一致,虚词的运用,句式选用、情感基调、前后的逻辑顺序和音韵的和谐的角度选取。前面是“要化解这一问题”,后面还应承接“怎么办”,不要出现新的陈述对象,由此排除AD,从逻辑先后的顺序看,应该先“补上短板”再“解决问题”,由此排除B。  
19. A【解析】此题考核压缩语段的能力,要求为文段拟写标题,答题注意文段的陈述主体,然后注意主体的内容,此文主体是“小龙虾学院”,然后又将讲到“职业教育”,通过结尾的句子“这也启示更多学校,只有牢牢抓住教育质量这个关键,避免管理松散、培养目标模糊、理论脱离实际等人才培养窘境,才能擦亮特色的招牌”可知是介绍“小龙虾学院”成功的原因。
20.(1)        (2)   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3)    1259年在这里爆发的长达36年的“钓鱼城保卫战”
21.示例:(1)南方大部清明节降雨概率均在30%以上    清明时节雨日的概率明显比南方小,好多地方不到20%    (2)清明时节雨歇歇
22
参考立意
切题立意:
1.奋斗打造亮丽人生。
2.放飞梦想,永不满足。
3.追求让生命华丽绽放。
4.致敬大师,让梦飞翔。
5.追梦青春,尽显芳华。
6.胸怀世界,放飞自我。
7.学习大师,放飞青春。

上一页           



位置:主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语文试题 >

相关文章


触屏版 电脑版

© 古诗词 wap.exam5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