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2)
时间:2019-11-30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沈文阿,字国卫,吴兴武康人也。父峻,以儒学闻于梁世。文阿性刚强,有膂力,少习父业,研精章句。又博采先儒异同,自为义疏,治《三礼》、《三传》。察孝廉,为梁临川王国侍郎,累迁兼国子助教、五经博士。
梁简文在东宫,引为学士,深相礼遇,及撰《长春义记》,多使文阿撮异闻以广之。及侯景寇逆,简文别遣文阿招募士卒,入援京师。城陷,与张嵊共保吴兴,嵊败,文阿窜于山野。景素闻其名,求之甚急,文阿穷迫不知所出,登树自缢。遇有所亲救之,便自投而下,折其左臂。及景平,高祖以文阿州里,表为原乡令。
绍泰元年,入为国子博士,寻领步兵校尉,兼掌仪礼。自太清之乱,台阁故事,无有存者,文阿父峻,梁武世尝掌朝仪,颇有遗稿,于是斟酌裁撰,礼度皆自之出。及高祖受禅,文阿辄弃官还武康,高祖大怒,发使往诛之。时文阿宗人沈恪为郡,请使者宽其死,即面缚锁颈致于高祖。高祖赦之。
高祖崩,及世祖即皇帝位,克日谒庙,尚书右丞庾持奉诏遣博士议其礼。文阿议曰:民物推移,质文殊轨,圣贤因机而立教,王公随时以适宜。当隆周之日公旦叔父吕召爪牙成王在丧祸几覆国是以既葬便有公冠之仪始殡受麻冕之策。今国讳之日,虽抑哀于玺绂之重,犹未序于君臣之仪。今皇帝拜庙还,宜御太极殿,以正南面之尊。诏可施行。
寻迁通直散骑常侍,兼国子博士,领羽林监,仍令于东宫讲《孝经》、《论语》。天嘉四年卒,时年六十一。诏赠廷尉卿。文阿所撰《仪礼》八十馀卷,《经典大义》十八卷,并行于世。 (节选自《陈书·列传第二十七》)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当隆周之日/公旦叔父/吕召爪牙/成王在丧祸/几覆国/是以既葬/便有公冠之仪/始殡受麻冕之策
B.当隆周之日/公旦叔父吕召/爪牙成王在丧/祸几覆国/是以既葬便有公冠之仪/始殡受麻冕之策
C.当隆周之日/公旦叔父/吕召爪牙/成王在丧/祸几覆国/是以既葬便有公冠之仪/始殡受麻冕之策
D.当隆周之日/公旦叔父吕召/爪牙成王在丧祸/几覆国/是以既葬/便有公冠之仪/始殡受麻冕之策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义疏,古书注释体制之一。疏通原书和旧注的文意,或对旧注进行考核,补充辨证。
B.博士,秦汉时是掌管书籍文典、通晓史事的官职,文中指专门传授儒家经学的学官。
C.南面,代称帝位。古代坐北朝南为尊位,天子、诸侯见群臣,卿大夫见僚属,皆面南而坐。
D.领,代理之意。古代表示代理官职的词语还有很多,如“权”“摄”“署”“行”等。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沈文阿家学渊源,治学多有成就。其父以儒学在梁代闻名;他不仅传承父业,剖章析句,精研学问,还能博采众长,并多有著述,在当世广为流传。
B.沈文阿熟悉典制,精通朝廷礼仪。他与父亲都在梁陈两朝参与了朝廷重要事务的礼仪制定工作,特别是陈世祖继位时,他的建议得到朝廷采纳实施。
C.沈文阿性格刚强,拒绝侯景拉拢。被侯景搜求无路可走时,他上吊自杀,幸得亲近之人相救,后投身而下,折断了左臂,战乱平息后授官原乡县令。
D.沈文阿多次升迁,深受朝廷倚重。在梁朝曾任五经博士、东宫学士等职,受到简文帝礼遇;陈朝时亦身兼多职,仍受命在东宫讲解《孝经》和《论语》。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梁简文在东宫,引为学士,深相礼遇,及撰《长春义记》,多使文阿撮异闻以广之。
(2)时文阿宗人沈恪为郡,请使者宽其死,即面缚锁颈致于高祖。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4~15题。
己卯十月一日至燕,越五日罹狴犴,有感而赋(其二)
文天祥
落落南冠自结缨,桁杨卧起影纵横。
坐移白日知何世,梦断青灯问几更?
国破家亡双泪暗,天荒地老一身轻。
黄粱得失俱成幻,五十年前元未生。
【注】狴犴(bi àn):指监狱。南冠:与“楚囚”意同,指囚犯。《左传·成公九年》:“晋侯观于军府,见钟仪,问之曰:‘南冠而系者,谁也?’有司对曰:‘郑人所献楚囚也。’”结缨:系好帽带,表示从容就死。孔子的学生子路在战斗中帽带开了,“结缨而死”。桁(háng)杨:用于颈部、手脚的木制刑具。
14.下面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首句用了两个典故:“南冠”自指,“结缨”自励,体现出诗人意志的坚定。
B.“影纵横”,写诗人狱中戴着刑具坐卧的情景,诗人被囚禁的苦痛可见一斑。
C.“坐移白日”“梦断青灯”,写昼观日影、夜不知时的孤寂,凄婉而悲凉。
D.“黄粱得失俱成幻”一句,直斥元朝统治者的美梦不能成真。
15.这首诗的颈联有什么含义?从中可以看出诗人怎样的内心世界。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借鸟来描写春光,表达了作者对充满生机的春天的喜爱。
(2)杜牧在《阿房宫赋》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借助对比突出了梁柱上的钉头之多,批判了秦朝统治者的奢靡浪费。
(3)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用“_____________________”直接表达了对英雄孙权的思念之情,而“_____________________”则用比喻突出了刘裕北伐的气势之猛。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9分)
谈到伦敦的历史,不可不提1666年9月的伦敦大火。火灾肆虐4天,将古罗马时代就开始兴建的伦敦老城吞没殆尽,灾情规模史无前例。火灾的可怖景象,17世纪英国作家约翰·伊夫林和塞缪尔·佩皮斯都有过________记录。它造成的惨重损失,当时许多人深信,这是造物主对罪恶的伦敦实施的谴责和惩罚。然而,话又说回来,把这场大火灾放在以百年为计时单位的城市生命中加以________,它又是除旧布新的一个重要契机。2016年是伦敦大火灾发生350周年,BBC网站、《金融时报》、《纽约时报》等英美主流媒体________刊载纪念文章,论述这场超级火灾如何使伦敦从一个古老破落的中世纪城市脱胎为现代都市,继而在18世纪成长为欧洲的经济和文化中心。历史学家研究1666年降临的这场灾难性事件,因为它看似偶然,实则必然:( ),也是此前20多年英国政局动荡、内忧外患带来的后果:伦敦灾后重生,显示出英国人________的精神和讲究实效的行动,预示着国家局面向和平与安定转折。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3分)
A.详实 检验 不由自主 艰苦卓绝
B.详实 检视 不约而同 坚韧不拔
C.周详 检验 不由自主 坚韧不拔
D.周详 检视 不约而同 艰苦卓绝
18.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3分)
A.伦敦火灾与16世纪至17世纪伦敦人口暴增、城区无序化发展直接相关
B.16世纪至17世纪伦敦人口暴增及城区无序化发展直接导致了伦敦火灾
C.伦敦火灾与16世纪至17世纪伦敦人口暴增相关,也与城区无序化发展相关
D.16世纪至17世纪,伦敦人口暴增,城区无序化发展,这些都与伦敦火灾直接相关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3分)
A.它造成的惨重损失,当时许多人深信,这是造物主对罪恶的伦敦发出的谴责和实施的惩罚。
B.它造成的惨重损失,令当时许多人深信,这是造物主对罪恶的伦敦发出的谴责和实施的惩罚。
C.它造成的惨重损失,当时许多人深信,这是造物主对罪恶的伦敦发出的谴责和惩罚。
D.它造成的惨重损失,令当时许多人深信,这是造物主对罪恶的伦敦实施的谴责和惩罚。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怎样才能走进你所在乎的人的内心? 心理学家告诉你,得与对方“感同身受”:① ,让你实实在在地“体验”对方的情感。这套由德国科学家们研发的“共情装置”,一端连接着“发送者”的脑电图机,② 。当“发送者”产生喜怒哀乐等不同情绪时,大脑中传递的电信号会刺激“接收者”的穿戴设备,让他不由自主地做出各种表达情感的手势。要使用这套穿戴设备并不困难。③ 。当对方感到快乐,你的一只手臂就会被抬起;如果对方感到悲伤,你的手就会慢慢从胸前放下。
21.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60字。(5分)
主题为“从指南针到北斗”的中国古代导航展日前在维也纳联合国城举行。此次展览生动展现五千年来勤劳智慧的中国人民在授时、测绘、制图和导航科学技术方面取得的辉煌成就,同时向全球展示我国北斗系统建设发展成果。此次展览及系列国际会议交流活动,表达了北斗系统愿加强与世界各国交流合作,同各国共享建设发展成果,共促全球卫星导航事业蓬勃发展的愿景。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沈文阿,字国卫,吴兴武康人也。父峻,以儒学闻于梁世。文阿性刚强,有膂力,少习父业,研精章句。又博采先儒异同,自为义疏,治《三礼》、《三传》。察孝廉,为梁临川王国侍郎,累迁兼国子助教、五经博士。
梁简文在东宫,引为学士,深相礼遇,及撰《长春义记》,多使文阿撮异闻以广之。及侯景寇逆,简文别遣文阿招募士卒,入援京师。城陷,与张嵊共保吴兴,嵊败,文阿窜于山野。景素闻其名,求之甚急,文阿穷迫不知所出,登树自缢。遇有所亲救之,便自投而下,折其左臂。及景平,高祖以文阿州里,表为原乡令。
绍泰元年,入为国子博士,寻领步兵校尉,兼掌仪礼。自太清之乱,台阁故事,无有存者,文阿父峻,梁武世尝掌朝仪,颇有遗稿,于是斟酌裁撰,礼度皆自之出。及高祖受禅,文阿辄弃官还武康,高祖大怒,发使往诛之。时文阿宗人沈恪为郡,请使者宽其死,即面缚锁颈致于高祖。高祖赦之。
高祖崩,及世祖即皇帝位,克日谒庙,尚书右丞庾持奉诏遣博士议其礼。文阿议曰:民物推移,质文殊轨,圣贤因机而立教,王公随时以适宜。当隆周之日公旦叔父吕召爪牙成王在丧祸几覆国是以既葬便有公冠之仪始殡受麻冕之策。今国讳之日,虽抑哀于玺绂之重,犹未序于君臣之仪。今皇帝拜庙还,宜御太极殿,以正南面之尊。诏可施行。
寻迁通直散骑常侍,兼国子博士,领羽林监,仍令于东宫讲《孝经》、《论语》。天嘉四年卒,时年六十一。诏赠廷尉卿。文阿所撰《仪礼》八十馀卷,《经典大义》十八卷,并行于世。 (节选自《陈书·列传第二十七》)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当隆周之日/公旦叔父/吕召爪牙/成王在丧祸/几覆国/是以既葬/便有公冠之仪/始殡受麻冕之策
B.当隆周之日/公旦叔父吕召/爪牙成王在丧/祸几覆国/是以既葬便有公冠之仪/始殡受麻冕之策
C.当隆周之日/公旦叔父/吕召爪牙/成王在丧/祸几覆国/是以既葬便有公冠之仪/始殡受麻冕之策
D.当隆周之日/公旦叔父吕召/爪牙成王在丧祸/几覆国/是以既葬/便有公冠之仪/始殡受麻冕之策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义疏,古书注释体制之一。疏通原书和旧注的文意,或对旧注进行考核,补充辨证。
B.博士,秦汉时是掌管书籍文典、通晓史事的官职,文中指专门传授儒家经学的学官。
C.南面,代称帝位。古代坐北朝南为尊位,天子、诸侯见群臣,卿大夫见僚属,皆面南而坐。
D.领,代理之意。古代表示代理官职的词语还有很多,如“权”“摄”“署”“行”等。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沈文阿家学渊源,治学多有成就。其父以儒学在梁代闻名;他不仅传承父业,剖章析句,精研学问,还能博采众长,并多有著述,在当世广为流传。
B.沈文阿熟悉典制,精通朝廷礼仪。他与父亲都在梁陈两朝参与了朝廷重要事务的礼仪制定工作,特别是陈世祖继位时,他的建议得到朝廷采纳实施。
C.沈文阿性格刚强,拒绝侯景拉拢。被侯景搜求无路可走时,他上吊自杀,幸得亲近之人相救,后投身而下,折断了左臂,战乱平息后授官原乡县令。
D.沈文阿多次升迁,深受朝廷倚重。在梁朝曾任五经博士、东宫学士等职,受到简文帝礼遇;陈朝时亦身兼多职,仍受命在东宫讲解《孝经》和《论语》。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梁简文在东宫,引为学士,深相礼遇,及撰《长春义记》,多使文阿撮异闻以广之。
(2)时文阿宗人沈恪为郡,请使者宽其死,即面缚锁颈致于高祖。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4~15题。
己卯十月一日至燕,越五日罹狴犴,有感而赋(其二)
文天祥
落落南冠自结缨,桁杨卧起影纵横。
坐移白日知何世,梦断青灯问几更?
国破家亡双泪暗,天荒地老一身轻。
黄粱得失俱成幻,五十年前元未生。
【注】狴犴(bi àn):指监狱。南冠:与“楚囚”意同,指囚犯。《左传·成公九年》:“晋侯观于军府,见钟仪,问之曰:‘南冠而系者,谁也?’有司对曰:‘郑人所献楚囚也。’”结缨:系好帽带,表示从容就死。孔子的学生子路在战斗中帽带开了,“结缨而死”。桁(háng)杨:用于颈部、手脚的木制刑具。
14.下面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首句用了两个典故:“南冠”自指,“结缨”自励,体现出诗人意志的坚定。
B.“影纵横”,写诗人狱中戴着刑具坐卧的情景,诗人被囚禁的苦痛可见一斑。
C.“坐移白日”“梦断青灯”,写昼观日影、夜不知时的孤寂,凄婉而悲凉。
D.“黄粱得失俱成幻”一句,直斥元朝统治者的美梦不能成真。
15.这首诗的颈联有什么含义?从中可以看出诗人怎样的内心世界。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借鸟来描写春光,表达了作者对充满生机的春天的喜爱。
(2)杜牧在《阿房宫赋》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借助对比突出了梁柱上的钉头之多,批判了秦朝统治者的奢靡浪费。
(3)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用“_____________________”直接表达了对英雄孙权的思念之情,而“_____________________”则用比喻突出了刘裕北伐的气势之猛。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9分)
谈到伦敦的历史,不可不提1666年9月的伦敦大火。火灾肆虐4天,将古罗马时代就开始兴建的伦敦老城吞没殆尽,灾情规模史无前例。火灾的可怖景象,17世纪英国作家约翰·伊夫林和塞缪尔·佩皮斯都有过________记录。它造成的惨重损失,当时许多人深信,这是造物主对罪恶的伦敦实施的谴责和惩罚。然而,话又说回来,把这场大火灾放在以百年为计时单位的城市生命中加以________,它又是除旧布新的一个重要契机。2016年是伦敦大火灾发生350周年,BBC网站、《金融时报》、《纽约时报》等英美主流媒体________刊载纪念文章,论述这场超级火灾如何使伦敦从一个古老破落的中世纪城市脱胎为现代都市,继而在18世纪成长为欧洲的经济和文化中心。历史学家研究1666年降临的这场灾难性事件,因为它看似偶然,实则必然:( ),也是此前20多年英国政局动荡、内忧外患带来的后果:伦敦灾后重生,显示出英国人________的精神和讲究实效的行动,预示着国家局面向和平与安定转折。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3分)
A.详实 检验 不由自主 艰苦卓绝
B.详实 检视 不约而同 坚韧不拔
C.周详 检验 不由自主 坚韧不拔
D.周详 检视 不约而同 艰苦卓绝
18.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3分)
A.伦敦火灾与16世纪至17世纪伦敦人口暴增、城区无序化发展直接相关
B.16世纪至17世纪伦敦人口暴增及城区无序化发展直接导致了伦敦火灾
C.伦敦火灾与16世纪至17世纪伦敦人口暴增相关,也与城区无序化发展相关
D.16世纪至17世纪,伦敦人口暴增,城区无序化发展,这些都与伦敦火灾直接相关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3分)
A.它造成的惨重损失,当时许多人深信,这是造物主对罪恶的伦敦发出的谴责和实施的惩罚。
B.它造成的惨重损失,令当时许多人深信,这是造物主对罪恶的伦敦发出的谴责和实施的惩罚。
C.它造成的惨重损失,当时许多人深信,这是造物主对罪恶的伦敦发出的谴责和惩罚。
D.它造成的惨重损失,令当时许多人深信,这是造物主对罪恶的伦敦实施的谴责和惩罚。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怎样才能走进你所在乎的人的内心? 心理学家告诉你,得与对方“感同身受”:① ,让你实实在在地“体验”对方的情感。这套由德国科学家们研发的“共情装置”,一端连接着“发送者”的脑电图机,② 。当“发送者”产生喜怒哀乐等不同情绪时,大脑中传递的电信号会刺激“接收者”的穿戴设备,让他不由自主地做出各种表达情感的手势。要使用这套穿戴设备并不困难。③ 。当对方感到快乐,你的一只手臂就会被抬起;如果对方感到悲伤,你的手就会慢慢从胸前放下。
21.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60字。(5分)
主题为“从指南针到北斗”的中国古代导航展日前在维也纳联合国城举行。此次展览生动展现五千年来勤劳智慧的中国人民在授时、测绘、制图和导航科学技术方面取得的辉煌成就,同时向全球展示我国北斗系统建设发展成果。此次展览及系列国际会议交流活动,表达了北斗系统愿加强与世界各国交流合作,同各国共享建设发展成果,共促全球卫星导航事业蓬勃发展的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