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庄市第八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3)
时间:2019-12-03
高一语文参考答案
2019.11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 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1. C(A.“因为我们是礼治社会”有误。B.“礼治社会比法治社会更为优越”于文无据。D.分析有误)
2.C(证明“礼不是靠外在权力来推行,而是人的主动服从”)
3.B(“就是那些了解传统成法、遵照经验价值的人”有误)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4.C(“批准”不妥,应是“赞同”之类)
5.B(“公民超过半数”有误)
6.①对奏唱国歌时的一般礼仪缺乏了解;②人们内心的家国情怀没被唤起(或“对国歌的精神内涵(是国家意志和民族精神的象征)不理解”);③对国歌的创作背景(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危机关头)或国歌的创作意图(激励人们奋勇抗争)等没能深刻地领会等等(回答④“国家对国歌法的普及不够充分”也可酌情给分)。(每条2分,答出三点即可)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7.C(分析有误。“孕妇在黑暗中小声地嘟囔”是由于内心的感动,这感动是有牛相伴,更有对孩子的希冀)
8.①通过怀孕的牛与孕妇形象的并置,凸显孕育新生命的幸福与喜悦;②通过牛与孕妇之间的亲昵行为,表现人与动物之间的温馨和谐;③通过牛的形象描述,凸显孕妇作为人具有的能动性和理性的追求。
9.①这次“挪开”字,突出了她对文化知识的朦胧追求,对文化的尊重;②“描画着它们”,揭示了她将为人母时的责任感,这些字给了孕妇无限的希望和寄托;③感叹“字是一种多么好的东西啊!”表现了孕妇认识到文化知识对孩子未来成长的重要性,也表明她在尽可能地弥补自己没有文化知识的不足。
二、古诗文阅读(共39分)(一)(共4小题,19分)
10.D(根据人名、省称、时间等关键点以及语意判断)
11.D(“词人的名”应为“词人的号”)
12.B.(“直奔金营斩杀张安国”有误,应是擒回张安国,在“行在”斩杀)
13.(1)当时枢府有不愿做这件事的,便屡次阻挠他,辛弃疾干得反而更加卖力,最终也没有改变他的想法。(2)约定月底到城下销售,于是运粮的船只接连来到,粮价自行降低,百姓因此得以熬过饥荒。
【参考译文】辛弃疾,字幼安,山东历城人。年轻时以蔡伯坚为师,与党怀英同学,并称“辛党”。当初(辛、党)占卜仕途,将蓍草折断(占卜),怀英得到的是坎卦,于是留(在北方)为金主做事,而辛弃疾得到离卦,就下决心南归大宋。金主完颜亮死后,中原豪杰纷纷起义。耿京在山东聚集人马,号称天平节度使,调配管辖山东、河北效忠大宋王朝的军马,辛弃疾在耿京手下做掌书记,就劝耿京作南归决断。绍兴三十二年,耿京命令辛弃疾带奏表归宋,宋高宗正在建康劳军,召见了他,嘉奖了他,授他承务郎天平节度使掌书记的官职,同时用节度使印和文告召耿京。正遇张安国等人已杀耿京降金了,辛弃疾回到海州,与众人谋划道:“我因主帅归顺朝廷的事前来,没想到发生变故,拿什么复命呢?”于是邀约统制王世隆等,直奔金营,(此时)张安国正与金将饮酒兴浓,就当着众人将他捆绑起来带走,金将没追上他们。辛弃疾将张安国献给朝廷。(朝廷)在闹市中将张安国斩首。朝廷还是将先前的官职授予辛弃疾,改做江阴佥判。当时他二十三岁。
辛弃疾,字幼安,山东历城人。年轻时以蔡伯坚为师,与党怀英同学,并称“辛党”。当初(辛、党),将蓍草折断(占卜),怀英得到的是坎卦,于是留(在北方)为金主做事,而
乾道四年,(他)到建康府做通判。乾道六年,孝宗召见大臣们在延和殿对策。当时虞允文掌管国事,孝宗在恢复中原问题上态度坚决,辛弃疾乘机谈了南北形势及三国、晋、汉的人才,所持的观点强硬而直露,不被(孝宗帝)采纳。(辛弃疾)写了《九议》《美芹十论》献给朝廷,论述(敌我)不利和有利的条件,形势的变化发展,战术的长处短处,地形的有利有害,极为详细。因为朝廷和金主讲和刚成定局,(所以他的)建议不能实行。改任司农主簿,出任滁州知府。滁州遭战火毁坏严重,村落破败,辛弃疾放宽并减轻赋税,召回逃难流散的百姓,教练民兵,提议军队屯垦,于是创立了奠枕楼、繁雄馆。朝廷征召(辛弃疾)做江东安抚司参议官,留守叶衡很看重他。叶衡入朝为相,竭力推荐胸有大志谋略过人的辛弃疾。(孝宗)召见。不久,辛弃疾担任了潭州知州兼湖南安抚使。湖湘地区盗贼四起,辛弃疾都讨伐平定了他们。又因为湖南连着两广,和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相接,草寇作乱之事时有发生。辛弃疾就丈量原先马殷营垒的房基,修建新的营垒,准备招步兵两千人,马军五百人。先拿铜钱五万在广西买了五百匹马,皇上又下诏命令广西安抚司每年捎带买三十匹。当时枢府有不愿做这件事的,便屡次阻挠他,辛弃疾干得反而更加卖力,最终也没有改变他的想法。当时江西一带发生严重饥荒,皇帝命令辛弃疾督办赈灾事务。刚到灾区,辛弃疾就在大路边张榜说:“囤积粮食的流配,强买粮食的杀头。”接着下令拿出公家全部的官钱、银器,号召吏民分别推举有实际才能的人,根据情况借贷钱物给他们,等到他们领命运回买来的粮食,不取利息,约定月底到城下销售,于是运粮的船只接连来到,粮价自行降低,百姓因此得以熬过饥荒。皇帝嘉奖了他,给辛弃疾涨了一级俸禄,后来他又因为谏官弹劾丢掉了职务。辛弃疾擅长作词,词风悲壮激烈,有《稼轩集》流传于世。成淳年间,史馆校勘谢枋得路过辛弃疾墓旁的庙宇,听到有急促的声音在堂上大呼,好像在鸣发心中的不平,从傍晚到半夜一直不停。枋得拿着蜡烛写文章,准备天亮祭祀辛弃疾,文章写成声音才停止。德祐初年,枋得向朝廷请示,朝廷加赠辛弃疾为少师,谥号忠敏。
(二)
14.D(语言“平白如话”)
15.①诗人尊崇孔子,但意识到“忧道不忧贫”难以践行,难以企及的无奈之情。②诗人亲自耕耘的喜悦、避世隐逸(想成为长沮、桀溺那样的隐士)的宁静淡泊之情;③济世与归隐相矛盾的复杂情感。
(三)16.(1)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2)艰难苦恨繁霜鬓
(3)渌水荡漾清猿啼 (4)满地黄花堆积
(5)未成曲调先有情 (6)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7)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8)羽扇纶巾 樯橹灰飞烟灭
(每空1分,每空错、漏一字该空不得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7.A(宵衣旰食:形容勤于政务。风气:社会上或某个集体中流行的爱好或习惯。风习:风俗习惯。“追求”与“卓越”呼应更合适)18.C。19.A。
20.逐渐成为一种老少(大人或儿童)皆宜的文娱活动(关键词“逐渐”“老少皆宜”“文娱活动”每个1分)
21.①选择关联的意象②再现日常生活细节③诗行错落有致
四、写作(60分)
21. 评分说明:参照2019年高考语文试题全国卷评分标准。⑴评分以47分为基准分切入。⑵好作文总分要打在54分以上乃至满分;差作文总分可打在30分以下直至0分。⑶缺题目扣2分。⑷每一病句扣1分。⑸每个错别字扣1分。⑹字数不足,在结构完整时,每少20字扣1分。⑺要写出自己的见识,言之有理,言之有物。⑻要让语言表达能力强、阅读知识面广的学生得高分。
2019.11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 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1. C(A.“因为我们是礼治社会”有误。B.“礼治社会比法治社会更为优越”于文无据。D.分析有误)
2.C(证明“礼不是靠外在权力来推行,而是人的主动服从”)
3.B(“就是那些了解传统成法、遵照经验价值的人”有误)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4.C(“批准”不妥,应是“赞同”之类)
5.B(“公民超过半数”有误)
6.①对奏唱国歌时的一般礼仪缺乏了解;②人们内心的家国情怀没被唤起(或“对国歌的精神内涵(是国家意志和民族精神的象征)不理解”);③对国歌的创作背景(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危机关头)或国歌的创作意图(激励人们奋勇抗争)等没能深刻地领会等等(回答④“国家对国歌法的普及不够充分”也可酌情给分)。(每条2分,答出三点即可)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7.C(分析有误。“孕妇在黑暗中小声地嘟囔”是由于内心的感动,这感动是有牛相伴,更有对孩子的希冀)
8.①通过怀孕的牛与孕妇形象的并置,凸显孕育新生命的幸福与喜悦;②通过牛与孕妇之间的亲昵行为,表现人与动物之间的温馨和谐;③通过牛的形象描述,凸显孕妇作为人具有的能动性和理性的追求。
9.①这次“挪开”字,突出了她对文化知识的朦胧追求,对文化的尊重;②“描画着它们”,揭示了她将为人母时的责任感,这些字给了孕妇无限的希望和寄托;③感叹“字是一种多么好的东西啊!”表现了孕妇认识到文化知识对孩子未来成长的重要性,也表明她在尽可能地弥补自己没有文化知识的不足。
二、古诗文阅读(共39分)(一)(共4小题,19分)
10.D(根据人名、省称、时间等关键点以及语意判断)
11.D(“词人的名”应为“词人的号”)
12.B.(“直奔金营斩杀张安国”有误,应是擒回张安国,在“行在”斩杀)
13.(1)当时枢府有不愿做这件事的,便屡次阻挠他,辛弃疾干得反而更加卖力,最终也没有改变他的想法。(2)约定月底到城下销售,于是运粮的船只接连来到,粮价自行降低,百姓因此得以熬过饥荒。
【参考译文】辛弃疾,字幼安,山东历城人。年轻时以蔡伯坚为师,与党怀英同学,并称“辛党”。当初(辛、党)占卜仕途,将蓍草折断(占卜),怀英得到的是坎卦,于是留(在北方)为金主做事,而辛弃疾得到离卦,就下决心南归大宋。金主完颜亮死后,中原豪杰纷纷起义。耿京在山东聚集人马,号称天平节度使,调配管辖山东、河北效忠大宋王朝的军马,辛弃疾在耿京手下做掌书记,就劝耿京作南归决断。绍兴三十二年,耿京命令辛弃疾带奏表归宋,宋高宗正在建康劳军,召见了他,嘉奖了他,授他承务郎天平节度使掌书记的官职,同时用节度使印和文告召耿京。正遇张安国等人已杀耿京降金了,辛弃疾回到海州,与众人谋划道:“我因主帅归顺朝廷的事前来,没想到发生变故,拿什么复命呢?”于是邀约统制王世隆等,直奔金营,(此时)张安国正与金将饮酒兴浓,就当着众人将他捆绑起来带走,金将没追上他们。辛弃疾将张安国献给朝廷。(朝廷)在闹市中将张安国斩首。朝廷还是将先前的官职授予辛弃疾,改做江阴佥判。当时他二十三岁。
辛弃疾,字幼安,山东历城人。年轻时以蔡伯坚为师,与党怀英同学,并称“辛党”。当初(辛、党),将蓍草折断(占卜),怀英得到的是坎卦,于是留(在北方)为金主做事,而
乾道四年,(他)到建康府做通判。乾道六年,孝宗召见大臣们在延和殿对策。当时虞允文掌管国事,孝宗在恢复中原问题上态度坚决,辛弃疾乘机谈了南北形势及三国、晋、汉的人才,所持的观点强硬而直露,不被(孝宗帝)采纳。(辛弃疾)写了《九议》《美芹十论》献给朝廷,论述(敌我)不利和有利的条件,形势的变化发展,战术的长处短处,地形的有利有害,极为详细。因为朝廷和金主讲和刚成定局,(所以他的)建议不能实行。改任司农主簿,出任滁州知府。滁州遭战火毁坏严重,村落破败,辛弃疾放宽并减轻赋税,召回逃难流散的百姓,教练民兵,提议军队屯垦,于是创立了奠枕楼、繁雄馆。朝廷征召(辛弃疾)做江东安抚司参议官,留守叶衡很看重他。叶衡入朝为相,竭力推荐胸有大志谋略过人的辛弃疾。(孝宗)召见。不久,辛弃疾担任了潭州知州兼湖南安抚使。湖湘地区盗贼四起,辛弃疾都讨伐平定了他们。又因为湖南连着两广,和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相接,草寇作乱之事时有发生。辛弃疾就丈量原先马殷营垒的房基,修建新的营垒,准备招步兵两千人,马军五百人。先拿铜钱五万在广西买了五百匹马,皇上又下诏命令广西安抚司每年捎带买三十匹。当时枢府有不愿做这件事的,便屡次阻挠他,辛弃疾干得反而更加卖力,最终也没有改变他的想法。当时江西一带发生严重饥荒,皇帝命令辛弃疾督办赈灾事务。刚到灾区,辛弃疾就在大路边张榜说:“囤积粮食的流配,强买粮食的杀头。”接着下令拿出公家全部的官钱、银器,号召吏民分别推举有实际才能的人,根据情况借贷钱物给他们,等到他们领命运回买来的粮食,不取利息,约定月底到城下销售,于是运粮的船只接连来到,粮价自行降低,百姓因此得以熬过饥荒。皇帝嘉奖了他,给辛弃疾涨了一级俸禄,后来他又因为谏官弹劾丢掉了职务。辛弃疾擅长作词,词风悲壮激烈,有《稼轩集》流传于世。成淳年间,史馆校勘谢枋得路过辛弃疾墓旁的庙宇,听到有急促的声音在堂上大呼,好像在鸣发心中的不平,从傍晚到半夜一直不停。枋得拿着蜡烛写文章,准备天亮祭祀辛弃疾,文章写成声音才停止。德祐初年,枋得向朝廷请示,朝廷加赠辛弃疾为少师,谥号忠敏。
(二)
14.D(语言“平白如话”)
15.①诗人尊崇孔子,但意识到“忧道不忧贫”难以践行,难以企及的无奈之情。②诗人亲自耕耘的喜悦、避世隐逸(想成为长沮、桀溺那样的隐士)的宁静淡泊之情;③济世与归隐相矛盾的复杂情感。
(三)16.(1)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2)艰难苦恨繁霜鬓
(3)渌水荡漾清猿啼 (4)满地黄花堆积
(5)未成曲调先有情 (6)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7)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8)羽扇纶巾 樯橹灰飞烟灭
(每空1分,每空错、漏一字该空不得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7.A(宵衣旰食:形容勤于政务。风气:社会上或某个集体中流行的爱好或习惯。风习:风俗习惯。“追求”与“卓越”呼应更合适)18.C。19.A。
20.逐渐成为一种老少(大人或儿童)皆宜的文娱活动(关键词“逐渐”“老少皆宜”“文娱活动”每个1分)
21.①选择关联的意象②再现日常生活细节③诗行错落有致
四、写作(60分)
21. 评分说明:参照2019年高考语文试题全国卷评分标准。⑴评分以47分为基准分切入。⑵好作文总分要打在54分以上乃至满分;差作文总分可打在30分以下直至0分。⑶缺题目扣2分。⑷每一病句扣1分。⑸每个错别字扣1分。⑹字数不足,在结构完整时,每少20字扣1分。⑺要写出自己的见识,言之有理,言之有物。⑻要让语言表达能力强、阅读知识面广的学生得高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