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汉阳一中、江夏一中2020届高三年级4月联考语文试卷及参考答案
时间:2020-04-15
湖北省武汉市汉阳一中、江夏一中2020届高三年级4月联考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什么才是好的文物保护状态?不是把文物锁在库房里面,死看硬守,而是应该把这些文物藏品细心地进行修复保养,让它们保持健康的状态,重新回到人们的生活中。人们在生活中感受到这些文物的魅力,才会精心地呵护这些文物,这些文物才有尊严,有尊严的文物才
能成为促进社会发展的积极力量。当五千年文明积淀下来的文化遗产都有尊严地成为促进社
会发展的积极力量之后,文化遗产才能惠及更多民众,让更多民众感受到文化遗产在现实生
活中的意义,人们才能共同保护文化遗产。
一座好的博物馆不是盖高大的馆舍,而是要不断深挖馆内藏品的内涵,凝聚力量,不断
举办人们喜欢的好的展览,不断举办人们喜欢的好的活动,这样才能满足人民不断增长的文
化需求,让人们感受到博物馆对于自身生活的意义,人们休闲的时候才愿意走进博物馆。走
进博物馆,人们流连忘返,不愿回去;回去之后,人们还能再来的博物馆才是一座好的博物馆。
中国对文化遗址、文物古迹的尊重和保护,良好地和城市发展融合的做法,感动了世界。
不断在世界遗产大会上申遗成功,在文化领域,这是大事件。
文化遗产保护理念真正在中国普及,始于2004年在中国召开的第28届世界遗产大会。我们和国际组织有了更密切的沟通,也把过去的“文物保护”推进到了“文化遗产保护”的层面。比如这些年进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文化遗产,像澳门历史城区、开平碉楼与古村落、
福建土楼、嵩山“天地之中”古建筑群、山西五台山、杭州西湖文化景观、元上都遗址等,
开拓了我们保护的眼界。过去的文物保护,往往保护的是那些有文化要素的文物,比如泰山的摩崖石刻等,而文化遗产保护还要保护文化和自然共同生成的文化景观。过去的文物保护,
我们注意保护那些宫殿建筑、考古遗址、纪念性建筑,但今天的文化遗产保护强调还要保护人们正生活在其中的古村落、正在使用的工业遗产。过去的文物保护,保护的是点、面,今天的文化遗产保护还要保护一些文化线路,保护大运河、丝绸之路。这些提高了我们对于文化遗产保护的整体认识。
真正从文物保护走向文化遗产保护,核心理念有两条,第一条是世代传承性,第二条是公众参与性。世代传承性,表明文化遗产保护是一个历史过程,每一代人都有他的责任,任何一代人都不能用现实的优势来随意处置遗产,因为我们的子孙后代也有保护、享受文化遗产的权利。过去我们经常争论保护重要还是利用重要,今天看来保护不是最重要的,利用也不是最重要的,传承最重要,把今天的文化遗产真实地、完整地传给下一代才是最重要的。
公众参与性,表明文化遗产保护不是政府的专利,不是一个系统、部门的行业工作,它是全民的事业,每个人都有保护文化遗产的权利,也都有保护文化遗产的义务。要更多地把文化遗产保护的知情权等赋予一般民众,这样文化遗产才能得到更好的保护。尤其是宏阔的文化遗产,比如丝绸之路,它串联起那么多的遗址,仅靠政府力量还不够,必须要通过教育、展示,使人们热爱文化遗产,它才能得到真正的、更好的保护。
(摘编自单霁翔《城市文化与文明传承》)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让保持健康状态的文物藏品重新回到人们生活中才是好的文物保护状态。
B.泰山的摩崖石刻、山西五台山属于文物保护,杭州西湖文化景观、元上都遗址属于文化遗产保护。
C.文化遗产保护虽然不是政府的专利,但主要依靠政府的力量,全民的共同参与也不可少。
D.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都不重要,把它真实地、完整地传给下一代才重要。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论述了文物保护和文化遗产保护两方面的问题,开拓了我们保护的眼界。
B.文章深入浅出,呼吁让文物重新回到人们的生活中,尊重人们保护文化遗产的权利。
C.文章先提及中国不断申遗成功的事实,再过渡到文化遗产保护的问题上。
D.文章末段在论证文化遗产保护的两点核心理念时运用了总分总的结构形式。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化遗产保护需要不断更新理念,要和国际组织密切沟通,提高认识。
B.文化遗产有尊严地成为促进社会发展的积极力量后才能惠及更多民众,民众感受到其现实意义才能共同保护它。
C.既讲究外部构建更重视内在品质的博物馆才能具有更大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D.我国已经走上从文物保护到文化遗产保护的文化道路,文化遗产保护理念深入人心。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专家表示,进入3月份以来,猪肉价格因受疫情影响,出现明显上涨趋势,推升了CPI(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是一个反映居民家庭一般所购买的消费品和服务项目价格水平变动情况的宏观经济指标)重回“2时代”。总的来看,我国物价水平总体温和,核心CPI整体运行较为平稳,并未出现大幅波动,预计年内通胀仍不会成为制约货币政策操作的主要因素。“目前,猪肉价格已经成为影响CPI走势的关键因素,后续仍需要重点关注猪周期对物价的影响。”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唐建伟在分析未来物价走势时表示,受非洲猪瘟疫情影响,我国生猪存栏量持续下降,至今年2月末已经跌破2.8亿头,能繁母猪存栏量更是跌至2738万头,二者都创下近年来的新低。生猪及能繁母猪存栏数量持续减少肯定会影响未来的生猪供应量,进而影响猪肉价格。预计生猪存栏量快速下降可能导致下半年生猪供应严重不足,本轮猪肉价格上涨的幅度有可能会超出上一轮猪周期。“当然,随着中国居民食品消费多元化,猪肉价格上涨也可能导致对牛羊肉及鸡肉等禽类食品需求上升,从而形成对猪肉的替代效应,使得猪肉价格并不会超预期上升。”唐建伟说。(摘编自2019年4月12日《经济日报》《3月份CPI、PPI运行总体平稳猪价成影响CPI走势关键因素》)
材料二: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物价稳定,多项政策接连出台为物价平稳运行营造良好环境,多项改革不断深化为物价平稳运行夯实基础。当前我国物价水平在合理区间运行。从国内经济基本面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深化,上下游价格波动的协调性有所增强。与此同时,减税降费力度加大,重要领域价格形成机制理顺,市场供求保持平衡,通胀预期有所回落,居民消费价格温和波动。物价总水平保持平稳运行态势,经济运行稳中向好,并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宁吉喆表示,我国有世界上最大最齐全的产业体系,工农业产品供应充分,服务业供给不断增强。只要保证供求基本平衡,个别商品价格波动就不会带来全局性价格上涨。(摘编自2019年7月5日《人民日报》《当前物价水平保持总体稳定》)
材料三:我国物价未来形势如何?无论是从食品看,还是从国际市场影响及供给能力看,年内物价不会出现过快上涨,全年涨幅将保持在预期目标范围内,物价平稳运行有坚实的基础。国家统计局城市司流通消费价格处处长董雅秀分析,去年苹果和梨减产,今年库存不足,加之今年南方阴雨天气较多,时令鲜果市场供应减少,导致水果价格上涨。但这类商品价格不具备长期上涨的基础。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今年6月份以来,随着西瓜、甜瓜等夏季时令水果大量上市,水果价格开始出现回落势头,后期有望逐步进入季节性下行走势。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王孝松测算,保护主义抬头、单边主义蔓延、国际市场不确定性增加对我国物价影响不大,最多会拉动CPI0.1~0.2个百分点。我国夏粮丰收已成定局,小麦亩产预计比上年提高10公斤。农产品产销两旺,禽肉、奶制品、水产品供应充足。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农业农村部部长韩长赋说:“夏粮首战告捷,为全年粮食丰收奠定基础,利于保供给、稳物价、惠民生、增信心。”今年一季度,我国对欧盟进出口总值增长11.5%,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计进出口增长7.8%。持续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让我国外贸“朋友圈”不断扩大,为增加国内供给提供重要支撑。(摘编自2019年7月5日《人民日报》《“菜篮子”“果盘子”稳稳当当》)
4.下列对材料三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持续推进对外开放步伐,扩大我国外贸“朋友圈”,是增加国内供给的重要举措。
B.因水果减产、库存不足及阴雨天气影响,鲜果市场供应减少,导致水果价格上涨。
C.我国夏粮丰收奠定了全年粮食丰收基础,对于物品供给和物价稳定是非常有利的。
D.保护主义抬头、单边主义蔓延导致国际市场不确定性增加,引起了我国物价上涨。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3月猪肉价格上涨的原因:受非洲猪瘟疫情影响,我国生猪存栏量持续下降;中国居民食品消费多元化,牛羊肉及鸡肉等食品需求上升。
B.6月份以来,水果价格随着西瓜、甜瓜等夏季时令水果大量上市开始出现回落势头,可见,商品的市场供应会对商品的价格产生影响。
C.物价总水平保持平稳运行态势能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只要保证供求基本平衡,物价在可控范围,个别商品价格波动则不会带来全局性价格上涨。
D.综合三则材料可以看出,尽管目前水果、猪肉等部分商品价格出现不同程度波动,但国内物价水平总体稳定,我国经济运行稳中向好。
6.以上三则材料内容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请简要概括。(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部队终于在早六点前赶到了泸定桥。这时风也停了,雨也住了。东方正涌上一轮红玫瑰般的旭日。战士们纷纷骂道:“这老天就是同我们作对,我们走到了,它也不下了。”
…………
下午四时整,王开湘发出了攻击信号。热血沸腾的冲锋号声响起来,接着轻重机枪和各
种不同的音调像刮风一般地扫向对岸。两侧的部队也情不自禁地喊起了冲杀声,一时竟显得
山摇地动,震人心魂。
在这同时,突击队大步走上来了。连长廖大珠个子虽小,这时却显得十分英挺果决。他回头扫了一眼他的队员,低而有力地喊了一声:“上!”接着就攀着作为栏杆的粗大的铁索。由于圆滚滚的铁索不稳定,他身子趔趄了一下,随即又站稳了。接着一个十六七岁的苗族小鬼,随着廖大珠跟上去了。如果人们没有忘记,他就是在扎西茅屋里朱总司令亲自扩大来的小鬼扬各。其余的人,有的学着连长的样子,抓着另一边的铁索攀缘前进,有的就伏下身子来,骑着两根光溜溜的铁索,两只手抓着向前移动。敌人的子弹从对面噼噼啪啪地扫过来了,在铁索上不时闪出耀眼的火花。人们显然顾不上它了,比起子弹,摄人心魂的倒是下面震耳欲聋的激流。
杨成武直直地望着攀缘铁索向前移动的人们,一颗心只是随着那些战士在颤动的铁索上浮沉。不管哪个人在铁索上打个趔趄,或是铁索抖动一下,他的心就一阵发紧。落在最后面的那个战士似乎爬得十分吃力,爬出几步就爬不动了,不时望着下面的激流,脸色变得蜡黄。杨成武忽然想起,他是去年五次反“围剿”时入伍的。他家分了田地,还娶了一个漂亮的妻子,日子过得很不错。后来激于保卫苏维埃政权的热忱,他还是来了。部队临离开苏区那天,他的妻子来看望他,他不巧外出。等到第二天部队出发了,他才同妻子见了一面。长征以来,他不断地问政委:“什么时候才能回到江西根据地呢?”……就是这样一个战士,他落到最
后面去了。
正在这时,只听桥头上有人惊喊了一声:“有人掉下去了!”
“沉着一点!”只听远远传来一声威严的叫喊,这是廖大珠的声音。廖大珠一手紧紧抓着铁索在荡来荡去。队伍稳定住了,错错落落地继续在铁索上向前移动。
杨成武望望那个爬在最后的战士,已经不见了,想来刚才正是他落下了滚滚的波涛。杨成武望望爬在最前面的,是一个面孔黝黑而又颇为秀丽的青年。他是江西广昌人。在
敌人进入广昌时,他的全家都被杀害,只剩下一个出了门的姐姐。他曾经探了一次家,回来后一连哭了几天。现在他像大蜥蜴一样爬得相当迅速,高高地昂起头颅,究竟是故意不看那轰鸣的流水以减少恐惧呢,还是蔑视死亡?
杨成武看到,在所有的人中,最轻松的,恐怕要算那个带点野味的扬各。可能是他那山野生活磨炼出的大胆,也可能是对于生死完全置之度外,他在铁索上竟像猴子般地灵活轻松,甚至还把连长腰上没有插好的什么东西整理了一下,态度和动作都显得相当从容。
“好,好,到底爬过去了!”王开湘掏出手绢擦了擦额头,手绢上全是汗水。杨成武刚松了一口气,忽然周围有人惊呼起来:“起火了!起火了!”
杨成武定睛一望,果然对岸桥头冒起一股浓烟,腾起了橘红色的火苗,转瞬间火焰飞腾,
愈烧愈大。这是敌人把桥头上的什么东西点起来了。这突然发生的情况,使刚刚接近桥头的廖大珠他们大感意外,远远看见他们犹豫了,正在铁索上爬行的人们停住了。这时,杨成武高高地挥着驳壳枪,以他那年轻的尖亮的声音喊道:“同志们!这是胜利的关头呀!犹豫不得呀!冲过去!冲过去!冲过去就是胜利!……”
桥头上的人们也跟着大声喊道:“廖大珠!不要慌,冲过去!!!”
接近桥头的人们镇定了。廖大珠回过头,向后面喊了一句什么,接着从背上抽出大刀,
在阳光里闪了一下,第一个扑到烟火中去了。当他的身影再度从烟火中出现的时候,只见他一挥手,一顶冒着火苗的帽子就落到大渡河中去了。其他人也纷纷跃到火里,不一刻桥头周围就响起了一阵滚雷似的手榴弹爆炸声。
随着突击队的进展,三连很快将收集来的板子铺到了桥头。杨成武随即带领第二梯队冲上去了。廖大珠他们,刚才在桥头所受的惊恐、不安,这时化作一团无名怒火,抡起大刀砍杀起来。贴近桥头就是一条古老而破旧的市街,双方就在这条小街上厮杀起来。敌人见他们人少,正在举行全力反扑时,杨成武率领的第二梯队赶到了,又经过一阵激战,终于将守敌大部歼灭,残敌弃城向北逃窜。
当追击敌人的枪声在晚风里最后飘失的时候,东方升起一轮明月,静静地照着泸定桥。
这桥虽然还是寒光闪闪,但看去却像是软软下垂的吊床,不再令人惧怕。
(节选自魏巍《地球上的红飘带》)
7.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选文中,作者以诗人的激情和历史学家的严肃精神,真实而艺术地再现了长征途中飞夺泸定桥的真实情景。
B.作者着力刻画了攀爬铁索的勇士,除了描写战士的勇敢与无畏精神外,也描写了个别害怕并牺牲的战士,这样写更真实可信。
C.题目“地球上的红飘带”中,“红飘带”寓意长征途中红军战士的足迹和烈士的鲜血,长征是地球上一次英勇、悲壮的行军。
D.小说语言严谨雅驯,大量运用短促的语言来表现紧张气氛,表现人物个性及心理活动。以叙述为主,用语简洁准确,好读畅快。
8.作品在描写人物时采用了现实与回忆交错的方式,这种表现方式有什么好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分)
9.分析小说开头和结尾两处的景物描写对情节发展的作用。(6分)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什么才是好的文物保护状态?不是把文物锁在库房里面,死看硬守,而是应该把这些文物藏品细心地进行修复保养,让它们保持健康的状态,重新回到人们的生活中。人们在生活中感受到这些文物的魅力,才会精心地呵护这些文物,这些文物才有尊严,有尊严的文物才
能成为促进社会发展的积极力量。当五千年文明积淀下来的文化遗产都有尊严地成为促进社
会发展的积极力量之后,文化遗产才能惠及更多民众,让更多民众感受到文化遗产在现实生
活中的意义,人们才能共同保护文化遗产。
一座好的博物馆不是盖高大的馆舍,而是要不断深挖馆内藏品的内涵,凝聚力量,不断
举办人们喜欢的好的展览,不断举办人们喜欢的好的活动,这样才能满足人民不断增长的文
化需求,让人们感受到博物馆对于自身生活的意义,人们休闲的时候才愿意走进博物馆。走
进博物馆,人们流连忘返,不愿回去;回去之后,人们还能再来的博物馆才是一座好的博物馆。
中国对文化遗址、文物古迹的尊重和保护,良好地和城市发展融合的做法,感动了世界。
不断在世界遗产大会上申遗成功,在文化领域,这是大事件。
文化遗产保护理念真正在中国普及,始于2004年在中国召开的第28届世界遗产大会。我们和国际组织有了更密切的沟通,也把过去的“文物保护”推进到了“文化遗产保护”的层面。比如这些年进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文化遗产,像澳门历史城区、开平碉楼与古村落、
福建土楼、嵩山“天地之中”古建筑群、山西五台山、杭州西湖文化景观、元上都遗址等,
开拓了我们保护的眼界。过去的文物保护,往往保护的是那些有文化要素的文物,比如泰山的摩崖石刻等,而文化遗产保护还要保护文化和自然共同生成的文化景观。过去的文物保护,
我们注意保护那些宫殿建筑、考古遗址、纪念性建筑,但今天的文化遗产保护强调还要保护人们正生活在其中的古村落、正在使用的工业遗产。过去的文物保护,保护的是点、面,今天的文化遗产保护还要保护一些文化线路,保护大运河、丝绸之路。这些提高了我们对于文化遗产保护的整体认识。
真正从文物保护走向文化遗产保护,核心理念有两条,第一条是世代传承性,第二条是公众参与性。世代传承性,表明文化遗产保护是一个历史过程,每一代人都有他的责任,任何一代人都不能用现实的优势来随意处置遗产,因为我们的子孙后代也有保护、享受文化遗产的权利。过去我们经常争论保护重要还是利用重要,今天看来保护不是最重要的,利用也不是最重要的,传承最重要,把今天的文化遗产真实地、完整地传给下一代才是最重要的。
公众参与性,表明文化遗产保护不是政府的专利,不是一个系统、部门的行业工作,它是全民的事业,每个人都有保护文化遗产的权利,也都有保护文化遗产的义务。要更多地把文化遗产保护的知情权等赋予一般民众,这样文化遗产才能得到更好的保护。尤其是宏阔的文化遗产,比如丝绸之路,它串联起那么多的遗址,仅靠政府力量还不够,必须要通过教育、展示,使人们热爱文化遗产,它才能得到真正的、更好的保护。
(摘编自单霁翔《城市文化与文明传承》)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让保持健康状态的文物藏品重新回到人们生活中才是好的文物保护状态。
B.泰山的摩崖石刻、山西五台山属于文物保护,杭州西湖文化景观、元上都遗址属于文化遗产保护。
C.文化遗产保护虽然不是政府的专利,但主要依靠政府的力量,全民的共同参与也不可少。
D.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都不重要,把它真实地、完整地传给下一代才重要。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论述了文物保护和文化遗产保护两方面的问题,开拓了我们保护的眼界。
B.文章深入浅出,呼吁让文物重新回到人们的生活中,尊重人们保护文化遗产的权利。
C.文章先提及中国不断申遗成功的事实,再过渡到文化遗产保护的问题上。
D.文章末段在论证文化遗产保护的两点核心理念时运用了总分总的结构形式。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化遗产保护需要不断更新理念,要和国际组织密切沟通,提高认识。
B.文化遗产有尊严地成为促进社会发展的积极力量后才能惠及更多民众,民众感受到其现实意义才能共同保护它。
C.既讲究外部构建更重视内在品质的博物馆才能具有更大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D.我国已经走上从文物保护到文化遗产保护的文化道路,文化遗产保护理念深入人心。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专家表示,进入3月份以来,猪肉价格因受疫情影响,出现明显上涨趋势,推升了CPI(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是一个反映居民家庭一般所购买的消费品和服务项目价格水平变动情况的宏观经济指标)重回“2时代”。总的来看,我国物价水平总体温和,核心CPI整体运行较为平稳,并未出现大幅波动,预计年内通胀仍不会成为制约货币政策操作的主要因素。“目前,猪肉价格已经成为影响CPI走势的关键因素,后续仍需要重点关注猪周期对物价的影响。”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唐建伟在分析未来物价走势时表示,受非洲猪瘟疫情影响,我国生猪存栏量持续下降,至今年2月末已经跌破2.8亿头,能繁母猪存栏量更是跌至2738万头,二者都创下近年来的新低。生猪及能繁母猪存栏数量持续减少肯定会影响未来的生猪供应量,进而影响猪肉价格。预计生猪存栏量快速下降可能导致下半年生猪供应严重不足,本轮猪肉价格上涨的幅度有可能会超出上一轮猪周期。“当然,随着中国居民食品消费多元化,猪肉价格上涨也可能导致对牛羊肉及鸡肉等禽类食品需求上升,从而形成对猪肉的替代效应,使得猪肉价格并不会超预期上升。”唐建伟说。(摘编自2019年4月12日《经济日报》《3月份CPI、PPI运行总体平稳猪价成影响CPI走势关键因素》)
材料二: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物价稳定,多项政策接连出台为物价平稳运行营造良好环境,多项改革不断深化为物价平稳运行夯实基础。当前我国物价水平在合理区间运行。从国内经济基本面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深化,上下游价格波动的协调性有所增强。与此同时,减税降费力度加大,重要领域价格形成机制理顺,市场供求保持平衡,通胀预期有所回落,居民消费价格温和波动。物价总水平保持平稳运行态势,经济运行稳中向好,并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宁吉喆表示,我国有世界上最大最齐全的产业体系,工农业产品供应充分,服务业供给不断增强。只要保证供求基本平衡,个别商品价格波动就不会带来全局性价格上涨。(摘编自2019年7月5日《人民日报》《当前物价水平保持总体稳定》)
材料三:我国物价未来形势如何?无论是从食品看,还是从国际市场影响及供给能力看,年内物价不会出现过快上涨,全年涨幅将保持在预期目标范围内,物价平稳运行有坚实的基础。国家统计局城市司流通消费价格处处长董雅秀分析,去年苹果和梨减产,今年库存不足,加之今年南方阴雨天气较多,时令鲜果市场供应减少,导致水果价格上涨。但这类商品价格不具备长期上涨的基础。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今年6月份以来,随着西瓜、甜瓜等夏季时令水果大量上市,水果价格开始出现回落势头,后期有望逐步进入季节性下行走势。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王孝松测算,保护主义抬头、单边主义蔓延、国际市场不确定性增加对我国物价影响不大,最多会拉动CPI0.1~0.2个百分点。我国夏粮丰收已成定局,小麦亩产预计比上年提高10公斤。农产品产销两旺,禽肉、奶制品、水产品供应充足。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农业农村部部长韩长赋说:“夏粮首战告捷,为全年粮食丰收奠定基础,利于保供给、稳物价、惠民生、增信心。”今年一季度,我国对欧盟进出口总值增长11.5%,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计进出口增长7.8%。持续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让我国外贸“朋友圈”不断扩大,为增加国内供给提供重要支撑。(摘编自2019年7月5日《人民日报》《“菜篮子”“果盘子”稳稳当当》)
4.下列对材料三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持续推进对外开放步伐,扩大我国外贸“朋友圈”,是增加国内供给的重要举措。
B.因水果减产、库存不足及阴雨天气影响,鲜果市场供应减少,导致水果价格上涨。
C.我国夏粮丰收奠定了全年粮食丰收基础,对于物品供给和物价稳定是非常有利的。
D.保护主义抬头、单边主义蔓延导致国际市场不确定性增加,引起了我国物价上涨。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3月猪肉价格上涨的原因:受非洲猪瘟疫情影响,我国生猪存栏量持续下降;中国居民食品消费多元化,牛羊肉及鸡肉等食品需求上升。
B.6月份以来,水果价格随着西瓜、甜瓜等夏季时令水果大量上市开始出现回落势头,可见,商品的市场供应会对商品的价格产生影响。
C.物价总水平保持平稳运行态势能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只要保证供求基本平衡,物价在可控范围,个别商品价格波动则不会带来全局性价格上涨。
D.综合三则材料可以看出,尽管目前水果、猪肉等部分商品价格出现不同程度波动,但国内物价水平总体稳定,我国经济运行稳中向好。
6.以上三则材料内容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请简要概括。(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部队终于在早六点前赶到了泸定桥。这时风也停了,雨也住了。东方正涌上一轮红玫瑰般的旭日。战士们纷纷骂道:“这老天就是同我们作对,我们走到了,它也不下了。”
…………
下午四时整,王开湘发出了攻击信号。热血沸腾的冲锋号声响起来,接着轻重机枪和各
种不同的音调像刮风一般地扫向对岸。两侧的部队也情不自禁地喊起了冲杀声,一时竟显得
山摇地动,震人心魂。
在这同时,突击队大步走上来了。连长廖大珠个子虽小,这时却显得十分英挺果决。他回头扫了一眼他的队员,低而有力地喊了一声:“上!”接着就攀着作为栏杆的粗大的铁索。由于圆滚滚的铁索不稳定,他身子趔趄了一下,随即又站稳了。接着一个十六七岁的苗族小鬼,随着廖大珠跟上去了。如果人们没有忘记,他就是在扎西茅屋里朱总司令亲自扩大来的小鬼扬各。其余的人,有的学着连长的样子,抓着另一边的铁索攀缘前进,有的就伏下身子来,骑着两根光溜溜的铁索,两只手抓着向前移动。敌人的子弹从对面噼噼啪啪地扫过来了,在铁索上不时闪出耀眼的火花。人们显然顾不上它了,比起子弹,摄人心魂的倒是下面震耳欲聋的激流。
杨成武直直地望着攀缘铁索向前移动的人们,一颗心只是随着那些战士在颤动的铁索上浮沉。不管哪个人在铁索上打个趔趄,或是铁索抖动一下,他的心就一阵发紧。落在最后面的那个战士似乎爬得十分吃力,爬出几步就爬不动了,不时望着下面的激流,脸色变得蜡黄。杨成武忽然想起,他是去年五次反“围剿”时入伍的。他家分了田地,还娶了一个漂亮的妻子,日子过得很不错。后来激于保卫苏维埃政权的热忱,他还是来了。部队临离开苏区那天,他的妻子来看望他,他不巧外出。等到第二天部队出发了,他才同妻子见了一面。长征以来,他不断地问政委:“什么时候才能回到江西根据地呢?”……就是这样一个战士,他落到最
后面去了。
正在这时,只听桥头上有人惊喊了一声:“有人掉下去了!”
“沉着一点!”只听远远传来一声威严的叫喊,这是廖大珠的声音。廖大珠一手紧紧抓着铁索在荡来荡去。队伍稳定住了,错错落落地继续在铁索上向前移动。
杨成武望望那个爬在最后的战士,已经不见了,想来刚才正是他落下了滚滚的波涛。杨成武望望爬在最前面的,是一个面孔黝黑而又颇为秀丽的青年。他是江西广昌人。在
敌人进入广昌时,他的全家都被杀害,只剩下一个出了门的姐姐。他曾经探了一次家,回来后一连哭了几天。现在他像大蜥蜴一样爬得相当迅速,高高地昂起头颅,究竟是故意不看那轰鸣的流水以减少恐惧呢,还是蔑视死亡?
杨成武看到,在所有的人中,最轻松的,恐怕要算那个带点野味的扬各。可能是他那山野生活磨炼出的大胆,也可能是对于生死完全置之度外,他在铁索上竟像猴子般地灵活轻松,甚至还把连长腰上没有插好的什么东西整理了一下,态度和动作都显得相当从容。
“好,好,到底爬过去了!”王开湘掏出手绢擦了擦额头,手绢上全是汗水。杨成武刚松了一口气,忽然周围有人惊呼起来:“起火了!起火了!”
杨成武定睛一望,果然对岸桥头冒起一股浓烟,腾起了橘红色的火苗,转瞬间火焰飞腾,
愈烧愈大。这是敌人把桥头上的什么东西点起来了。这突然发生的情况,使刚刚接近桥头的廖大珠他们大感意外,远远看见他们犹豫了,正在铁索上爬行的人们停住了。这时,杨成武高高地挥着驳壳枪,以他那年轻的尖亮的声音喊道:“同志们!这是胜利的关头呀!犹豫不得呀!冲过去!冲过去!冲过去就是胜利!……”
桥头上的人们也跟着大声喊道:“廖大珠!不要慌,冲过去!!!”
接近桥头的人们镇定了。廖大珠回过头,向后面喊了一句什么,接着从背上抽出大刀,
在阳光里闪了一下,第一个扑到烟火中去了。当他的身影再度从烟火中出现的时候,只见他一挥手,一顶冒着火苗的帽子就落到大渡河中去了。其他人也纷纷跃到火里,不一刻桥头周围就响起了一阵滚雷似的手榴弹爆炸声。
随着突击队的进展,三连很快将收集来的板子铺到了桥头。杨成武随即带领第二梯队冲上去了。廖大珠他们,刚才在桥头所受的惊恐、不安,这时化作一团无名怒火,抡起大刀砍杀起来。贴近桥头就是一条古老而破旧的市街,双方就在这条小街上厮杀起来。敌人见他们人少,正在举行全力反扑时,杨成武率领的第二梯队赶到了,又经过一阵激战,终于将守敌大部歼灭,残敌弃城向北逃窜。
当追击敌人的枪声在晚风里最后飘失的时候,东方升起一轮明月,静静地照着泸定桥。
这桥虽然还是寒光闪闪,但看去却像是软软下垂的吊床,不再令人惧怕。
(节选自魏巍《地球上的红飘带》)
7.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选文中,作者以诗人的激情和历史学家的严肃精神,真实而艺术地再现了长征途中飞夺泸定桥的真实情景。
B.作者着力刻画了攀爬铁索的勇士,除了描写战士的勇敢与无畏精神外,也描写了个别害怕并牺牲的战士,这样写更真实可信。
C.题目“地球上的红飘带”中,“红飘带”寓意长征途中红军战士的足迹和烈士的鲜血,长征是地球上一次英勇、悲壮的行军。
D.小说语言严谨雅驯,大量运用短促的语言来表现紧张气氛,表现人物个性及心理活动。以叙述为主,用语简洁准确,好读畅快。
8.作品在描写人物时采用了现实与回忆交错的方式,这种表现方式有什么好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分)
9.分析小说开头和结尾两处的景物描写对情节发展的作用。(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