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诗词
导航

河北衡水中学2020届高三下第八次调研考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时间:2020-05-06

河北衡水中学2020届高三下第八次调研考试  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近日,电影《决胜时刻》的热映让观众循着领袖伟人和无数英雄的足迹,回溯了那段关乎民族命运的不寻常岁月,记录下 70 年来感动中国的温暖底色。新中国成立 70 年来,中国革命历史电影的发展,为塑造民族品格和传播国家形象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还原真实的历史,在史学领域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作为电影,要在艺术化的创作中加入想象,似乎就很难保持历史的真实性。那如何让革命历史以电影艺术的呈现打动观众呢?在《决胜时刻》里,观众看到的不是扁平的历史叙事,而是用一个个生动鲜活的真实历史人物支撑起的精彩故事。《决胜时刻》的突破,就是让历史重新在大银幕上获得逼真的再现,让观众在大银幕上走近历史,感受那个年代的点点滴滴。
电影是一门充满想象的艺术,凡是你所能想象的,影像都可以帮你呈现。革命历史电影中的想象力可以还原革命历史,也可以实现对历史精神的传承与弘扬。这就要求在该类型电影的创作中必须正视历史、坚持真实,既细心地重构往事,又能做出生动而富有史诗意味的创作实践。
革命历史电影当中的历史不仅是真实历史的证据,也是电影艺术创作的材料。史诗性作品不仅要关注往事再现的忠实性,也要关注对这些历史事实的选择和合理想象的自由。如在《决胜时刻》中,创作者另辟蹊径,不再拘泥于以往同类型题材作品对宏大战争场面的依赖,而是将镜头对准领袖人物和历史上的普通人,用人物的命运来映射时代变迁。虽然历史是背景,但电影在呈现上将镜头对准一个个有故事的普通人,更能抓住观众的内心,让他们随着电影一同走进那个年代,回望那段历史。
电影在保持对历史合理想象的同时,也为观众描摹了一个个饱满丰盈、情感丰富的历史人物形象。电影《周恩来回延安》充分遵循史实,细腻还原了周恩来总理在延安的 22 小时里发生的许多故事。影片中,周恩来在曹大娘家中,在昏暗的光线下帮她穿针引线,还把随身的眼镜送给了她。离开延安前收到了老乡送来的当地特产,周恩来总理叮嘱工作人员,一定要把这些特产折成现金付给老乡。周恩来总理见到前来的知青们,特意鼓励他们要扎根延安,把延安建设好;离开延安时,周恩来总理让飞机在延安这片土地上空再盘旋一圈,只为多看一眼……对于历史事件的合理想象,用影像化的手法展现出来,最终呈现给观众的是一个立体、丰富、饱满的人物形象,让观众不再拘泥于对文字的想象。
优秀的历史电影作品还往往拥有着能在精神上与当下观众共鸣的表述。像《西行漫记》从书籍到电影 《红星照耀中国》的改编,或是其他将口述史文献搬上银幕的作品,都是可以通过影片的形象化优势,补充一些合理想象的事实,实现最终对于历史的影像化表达,更容易让今天的观众理解。从革命历史电影到民族史诗的建构,是从生活真实到艺术真实的升华。其中,想象力是不可或缺的工具。在把握真实历史的前提下,充分的历史想象力会支撑起感人的细节,如将这些细节连缀起来进行雕琢 和修饰,以艺术反映真实,就能提供引起情感冲击的审美体验。这时,历史电影中的想象力就会让人物更 有血肉,让情感更加充沛。这样的作品再向更广泛的公众传播,也更易于被人们接受。
(摘编自彭流萤《革命历史题材电影的审美体验》)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中国革命历史电影,记录下了 70 年来感动中国的温暖底色。
B. 革命历史电影的创作中做到正视历史,就能做出生动而富有史诗意味的创作实践。
C. 电影《周恩来回延安》既充分遵循史实,也用影像展现了一些对于历史事件的合理想象。
D.充分的历史想象力会支撑起感人的细节,这些细节能提供引起情感冲击的审美体验。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文章以一部热映电影《决胜时刻》导入话题,展开了对于革命历史电影审美体验的探讨。
B. 文章论证兼顾理论与实践,既有对电影创作方法的探讨,也进行了具体影片分析。
C. 文章举出电影《红星照耀中国》,是为了说明优秀历史电影能在精神上与当下观众共鸣。
D. 文章采用“总-分-总”结构,强调想象力是革命历史题材电影的审美体验中的重要因素。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决胜时刻》关注对历史事实的选择和合理想象的自由,实现了对历史精神的传承与弘扬。
B. 《周恩来回延安》呈现给观众一个立体、丰富、饱满的周恩来形象,艺术性超过了《决胜时刻》。
C. 冯梦龙认为小说要做到“事真而理不赝,即事赝而理亦真”,这与本文的主张是相通的。
D. 作者分析现有革命历史电影的创作亮点,是为了进一步推动中国革命历史电影的发展。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近年来,外卖逐渐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懒人经济”效应以及互联网的发展正在促使外卖市场蓬勃发展。2017 年,我国在线外卖市场规模突破 2000 亿元大关,达到 2046 亿元;2018年有望达到 2430 亿元,维持两位数增长。其中,一二线城市持续领跑,引领着外卖市场的发展。由餐饮数据统计机构指食针对美团和饿了么平台在 2018 年 9 月的数据统计显示,外卖门店数量排名前十的城市合计拥有 44 万家外卖门店。

(摘编自孙世峰《2018 年中国城市外卖发展现状和市场趋势分析》)
材料二:
较之国外外卖市场,中国外卖市场领先优势非常明显,而这种优势主要源自于商业模式、服务品质及人口成本等多个因素。 比如外卖配送成本:美国骑手小哥的收入主要是由三部分组成,超过20%的配送费、12.5%的基础佣金,不超过 17.5%的推 广费,三项加起来佣金费率约在 30%左右。而中国外卖配送佣金在15%-20%。可以看出美国的外卖配送服务 人力成本较高。
再比如,商业模式: 美国的外卖平台,无论是 Grubhub 还是 doordash 都走精品路线,选择的都是线上化意愿强烈并且最受 欢迎的餐厅。中国外卖更关心即时服务能力,也有很多只做纯外卖的商家。
在中外外卖行业的竞争上来看,美国外卖配送效率及其便利性就已经落后于中国。由于中国人口密集,劳动力成本也相对较低,在外卖服务上更加便捷,中国的外卖平台是以用户为导向的,目的在于为消费者提供更好的服务。在用户容忍度上也是让美国人难以想象的,比如中国外卖骑手 以满足用户不同的需求,比如让骑手小哥帮忙代买烟、生活用品等。美国地广人稀,劳动力成本高,虽然外卖市场比较发达,但还有很多外卖平台都没有建立属于自己的 配送队伍,只是提供订购的平台,由商家各自负责配送。在特殊气候或节日,用户的外卖需求难以满足。
(摘编自“江湖科技”《为什么美国外卖行业没有中国外卖发达?》)
材料三:
味美是餐饮外卖吸引人的首要条件。为了让食物好吃,难免重口味,常常是高盐、高油、高糖和放入 多种调料。
今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其中针对中国人的健康行为细化了15 项行动, 包括实施合理膳食行动,鼓励全社会参与减盐、减油、减糖。之所以要鼓励减盐、减油、减糖,是因为大量研究结果证明,高盐、高油、高糖饮食不仅是肥胖的罪魁祸首,也是引发心脑血管病、糖尿病、癌症等的重要原因。同时,有大量研究已经证明,中国多数居民食盐、烹调油和脂肪摄入过多,导致了相关疾病发病率居高不下。
如何吃得健康因人而异,但基础要素无外乎盐、油、糖这三类。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最新版的推荐,成人每天食盐不超过 6 克,每天摄入烹调油 25-30 克,每天摄入糖不超过 50 克,最好控制在25 克 以下。但膳食指南需要人主动认可,不具有强制性。除了极少数为了健身、减肥等人群提供的简餐类餐饮外,绝大多数餐饮店为了口味好,还很难离开高盐、高油、高糖。因此在现有条件下,把自己的饮食完全或长期托付给外卖餐饮业,的确无法保证饮食的健康需求。
(摘编自《北京日报》《经常点外卖,能吃出健康吗?》)
4. 下列不属于中国外卖发展世界领先原因的一项是( )(3 分)
A. 中国近年来的“懒人经济”效应和互联网发展。
B. 中国外卖配送佣金在 15%-20%,相对较低。
C. 中国外卖关心即时服务能力,不拘泥于精品路线。
D. 中国外卖平台以用户为导向,可以满足用户不同的需求。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一线城市门店数量明显多于二线城市,其中上海外卖门店数量遥遥领先,引领着外卖市场的发展。
B. 美国外卖配送效率及其便利性落后于中国,与很多外卖平台没有建立自己的配送队伍有关。
C. 经常吃高盐、高油、高糖的外卖,不但容易肥胖,也可能引发心脑血管病、糖尿病、癌症。
D.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和今年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都不具有强制性。
6. 请结合材料,对如何推动中国外卖行业进一步发展提出建议。(6 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野菊花长在都市
宫佳
接到房东的电话时,正好是黄昏,菊正站在顶楼的小阳台上。阳台很小,三四步就能走到头。倚着护栏,她看到落日隐在云层里,始终没露面,云彩先是镶了橘红色的边儿,渐渐变成淡黄色。
几只不知名的小鸟飞在不远处一小块菜地的上空。菜地的铁栏杆上,竟然攀爬着一丛野菊花。就在眨眼之间,那丛野菊花开始疯长,长长的藤蔓越过栏杆,闯过小路,又攀到一楼。快了,快了!它开始爬到顶楼,她的阳台上,那野菊花就像长了腿,迈进她的小阳台,无视她的存在,从阳台的铝合金小门,登堂入室。
她从没见过这么泼皮的野菊花,简直是太奇异了。野菊花围着门框转了一圈,开始沿着墙角攀爬,绿绿的叶子中间夹杂着淡紫色的、淡黄色的小花,阵阵清香扑鼻。这是久违的田野的味道。
她慢慢地闭上了眼睛。
她想起了在乡下,野菊花长在沟壑里,长在地沿上,长在山坡上。薄薄的白霜打在枝叶上,本以为野菊花会受不住白霜的寒冷,可是,太阳一出来,那些白霜就变得湿漉漉的,化作甘霖在枝叶上滚动着。
菊睁开了眼睛,室内那些野菊花已经攀爬到浴室,甚至到了客厅的门上,在门上转了一圈,把门围成了一个花架子。她四处张望,野菊花简直把逼仄的空间改造成了一个野菊花的花园。
正当她陶醉其中时,一个女人惊讶的声音如炸雷般在耳边响起:“这些野菊花怎么会占领城里的菜地?”听到“咔嚓、咔嚓”的声音,她把头探出去,只见一位穿着得体的女人正站在菜地的一角,瞅着长得没边没沿的野菊花皱眉头。她手里拿着一把锄头,扒拉开野菊花的枝叶,看到了野菊花的褐色根部,一锄头下去,把野菊花的根部挖了出来。她拎着一大丛野菊花,想不明白,为什么野菊花会在城里的菜地里撒泼?
菊站在阳台上,看到蔓延到楼区的野菊花迅速枯萎,它们把触角一寸寸收回。室内,野菊花一点点回抽,最后全部撤退。屋里,再也看不到野菊花盛开的影子,那丛活泼的野菊花,最后只变成那个女人手里的一小簇野菊花。
“不!不要!”菊大喊着,大汗淋漓地从噩梦中醒来。
“原来只是一个梦!” 这个梦带着她像在海洋中行驶,波浪起伏不定,从波峰到波谷,一路跌宕不已。
她记不清这是第几次搬家了。昨晚接到房东的电话,说是租期到了,打算把房子出售,这意味着她又要从一个地方搬到另一个地方。今天,她又要去看房子。要是运气好的话,能顺利签上合同;要是运气不好的话,她是不是要露宿街头呢?转念一想,那倒不至于。只是又要收拾物品,不搬家哪里会知道其中的辛苦呢?
她的目光扫视了一下屋内,毕竟在这里住了整整一年了,一年的时间,足以对屋内的一切产生浓厚的感情。她的目光游离着,定格在一盆野菊花上。这盆菊花的栽种纯属意外。
有一次,她去郊区挖野蒜,顺便挖了一袋子泥土回来,没想到那泥土里竟然生发出野菊花的枝叶来。恰好,她也没想好要在泥土里种什么花,就索性养上了野菊花。此时的野菊花又抽出了一截枝条,嫩嫩的,上面还缀了几朵小黄花。
“砰砰砰……”菊打开门,心里一沉,是房东。她把微笑堆在脸上说:“姐姐,我今天就搬走。”房东的目光扫视了一下屋内,目光落在那盆野菊花上。 菊笑了笑说:“姐姐要是不嫌弃,这盆菊花就送给你吧!”
“哦,养得真不错!我可喜欢野菊花了。我记得小时候野菊花长满地沿,那叫一个泼。你找到住的地方了吗?我一个朋友家的房子要出租,我把名片给你,你去联系一下,就说是我推荐的,一个人在外地打拼不容易……”
她听着,笑着,点着头,仿佛看到梦里的野菊花又一次把根部牢牢地扎进泥土里,正越过沟渠,在蔓延。
(有删改)
7.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第一段中“落日隐在云层里,始终没露面”的环境描写,烘托了主人公面临再次搬家的境况时沮丧、压 抑的心情,为下文情节展开做铺垫。
B.房东对主人公态度的转变是因为主人公送了一盆野菊花给她,让她感受到了善意,从而表现了小说与人 为善、于己有益的主旨。
C.小说设置“穿着得体的女人”这一人物,将主人公从梦境拉回到现实,推动了情节的发展,也以对比手 法强化了主人公的形象。
D.文章最后一段写野菊花“又一次把根部牢牢地扎进泥土里”,以花喻人,写出了主人公倔强的性格特征 和顽强的生存能力。
8.作者为什么要给文中主人公命名为“菊"?试分析这一主人公的形象特征。(6 分)
9.很多文学作品都会描写梦境,如《边城》中翠翠梦境中的歌声,《老人与海》中老人梦见的狮子。本文 花了近半的篇幅描写了一场梦,作者为什么要设计这样一场梦?试联系文本作简要分析。(6 分)

    下一页



位置:主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语文试题 >

相关文章


触屏版 电脑版

© 古诗词 wap.exam5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