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高三年级4月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3)
时间:2020-05-14
语文模考答案
1. B 解析:“饮食成为需要精细计算的科学解题”分析有误,以偏概全。文中是说,对于谨小慎微者而言,饮食变成了一件需要精细计算的科学解题。
2. A 解析:“最后具体指明了解决的方法”分析有误。文中最后并没具体指明解决问题的方法,只是提供了思考的方向。
3. D 解析:A项,“不只……更要……”关系错误,这是递进关系。原文是并列关系“不只要…也要”。B项,“告诉我们想要‘做一个幸福的人’,得要与好的食物打交道。”分析有误,逻辑混乱。引用海子的这句诗是为了表达食物是人类每天都要面对的最基本问题。C项,“媒体青睐的的土味文化透露了生态农业的危机”,无中生有,文中无依据。
4. C 解析:“印度经济紧随中国之后”错误,材料三最后一段说的是“到2050年,预计中国经济会比美国高出50%,印度经济可能紧随其后,并在几年后超越美国。日本和欧盟几个核心国家的经济则会被远远地甩在后面”,这里的“其”代指“美国”,由此可知,文中是说预计到2050年,印度经济可能紧随美国之后,并在几年后超越美国。
5. D 解析: “且这五个国家2011年的经济增速均比2012年的高”错误,从材料二的图上来看,南非2011年增速为3.4%,2012年增速为3.6%,由此可知,南非2011年经济增速比2012年低。
6. (答出三点即可。)(6分)
①对世界的经济增长起到促进作用,而且未来会对经济增长有更大贡献。
②“金砖国家”的发展使世界经济增长点多元化,推动了国际经济关系民主化。
③¨金砖国家”的合作为维护包容、民主的全球秩序提供了重要的战平台。
④在货币方面即使尚未形成一个新的经济秩序,也是对现有国际货币体系的完善和补充。
7. A 解析:“体现了音乐的巨大影响力”错误,追求利益是重要原因。
8. ①运用方言俗语,如“腌臜”“闹腾”“舒坦”“不兴剥削劳动力”“有饭大家吃,有钱大家赚”等词句,平实朴素,通俗形象。
②取材乡土,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如本文取材马桑镇,表现了人们在追求物质生活的同时,对精神生活也有进一步的需求。
③善于运用细节描写,表现人物。如:两次写到小瞎子耳朵“扭动”这一细节。(6分)其它角度言之成理也可。
9. ①是小说的线索,故事情节围绕“民间音乐”展开,讲述了马桑镇的人和事。②交代了写作对象,小说人物来自民间。瞎眼、流浪、无名无姓的小瞎子,是一个典型的民间艺人形象;洞箫、琵琶等民族乐器和《阳春白雪》等民乐,都体现了“民间音乐”元素。③暗示了主题,小说揭示了“民间音乐”的独特魅力及其对人的影响。(6分)
10. A
11. A 解析:“博士”秦汉已有,为掌议论政事及礼仪的官员,汉武帝后专掌经学传授,成为学官。
12. C 解析: “得到重用,两度担任国相”错误,担任胶西相的时候,“公孙弘治《春秋》不如仲舒,而弘希世用事,位至公卿。仲舒以弘为从谀,弘嫉之”“胶西王亦上兄也,尤纵恣,数害吏二千石”“独董仲舒可使相胶西王”,是被人陷害,不是被重用。
13. (1)他居家教书,(上门求学的人很多,不能一一亲授)弟子之间便依学辈先后辗转相传,有的人甚至没见过他的面。(5分)
(2)到了去官归家后,他根本不过问家庭产业,只是埋头诵读,专心著书。(5分)
14. D
解析: “诗人由自己不幸的人生遭遇推己及人”是无中生有,赏析有误。九至十二句“吁嗟乎苍生,稼穑不可救。安得诛云师?畴能补天漏?”意思是“唉,可怜!那些受苦受难的老百姓,被水淹毁的庄稼是无可挽救了。怎么才能除去那可恶的云师?谁能去将那天漏处补住?”作者发出了对百姓苍生的同情和感叹,体现了杜甫关心劳动人民疾苦的情怀。
15. ①运用了夸张和虚实结合(想象)的手法,写出了眼前雨水之大,想象中高山仿佛要被雨水冲走,变成一片汪洋。②借写雨表达了对友人深切的思念、对百姓生活的关切,对唐王朝命运的忧虑。(意思相近即可)(6分)
16.(1)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2)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3)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6分)
17.B 18.C 19.B 见《金考卷·五》
20.①除了看充绒量之外;②蓬松度则决定了羽绒的“质” ③羽绒服的保暖性能就越好。(6分)
21.①紧扣立德树人;②聚焦学科素养;③创设生活情境;④规定写作任务。(5分)
22.作文(60分)
参考译文:
董仲舒,是广川郡人。因研究《春秋》,孝景帝时曾拜为博士。他居家教书,(上门求学的人很多,不能一一亲授)弟子之间便依学辈先后辗转相传,有的人甚至没见过他的面。董仲舒足不出户,三年间不曾到屋旁的园圃观赏,他治学心志专一到了如此程度。他出入时的仪容举止,无一不合乎礼仪的矩度,学生们都师法、敬重他。汉武帝继承帝位以后,下令荐举贤良文学之士先后一百多位。董仲舒作为贤良回答皇帝的策问。策问结束后,汉武帝任命董仲舒为江都相,奉事辅佐易王。易王(刘非),是汉武帝的哥哥,平素非常骄横,喜欢勇武。董仲舒用礼义扶正易王,易王很敬重他。过了一段时间,易王问董仲舒说:“越王勾践和大夫泄庸、文种、范蠡密谋攻打吴国,后来终于灭了吴国。孔子说殷纣王有三位仁人,我认为越王勾践也有三位仁人。齐桓公有疑难问题就向管仲请教,我有疑难就向您请教。”董仲舒回答说:“臣愚昧,不能回答您提出的问题。我听说春秋时鲁国国君问大臣柳下惠:‘我想攻打齐国,怎么样?’柳下惠说:‘不行。’他回家后面有忧虑之色,说:‘我听说攻打别的国家不去问有仁德的人,国君想攻打别国为什么问到我呢?’柳下惠只不过被询问罢了,尚且还对此感到羞愧,更何况是设诡诈计策去攻打吴国呢?由此说来,越国根本就没有一位仁人。仁人,就是端正他的义而不去谋取私利,阐明他的道而不去计较自己的功劳,所以在孔子的门徒里,即使是未成年的儿童也羞于谈论五霸,因为五霸先推崇欺诈武力而后注重仁义。越王君臣不过是施行不正当的诈术,所以不值得孔子的门徒谈论。五霸比其他的诸侯贤明,可是和三王相比,就好像似玉的石头和美玉相比一样啊。”易王说:“说得好。” 董仲舒为人廉洁正直。这一时期朝廷正用兵向外排除四方边境内外少数民族的侵扰。公孙弘研究《春秋》的水平不如董仲舒,可是公孙弘迎合世俗,掌握大权,位至公卿。董仲舒认为公孙弘顺从谄媚,公孙弘就嫉恨他。胶西王刘端也是汉武帝的哥哥,为人特别放纵,多次谋害朝廷派去的二千石的官员。公孙弘就跟汉武帝说:“只有董仲舒可以担任胶西王的相。”胶西王听说董仲舒是有名的儒家大师,对待他还比较尊重。董仲舒害怕时间长了会遭到不测之罪,就以年老有病为由辞职回家了。董仲舒共做过江都、胶西两国的相,都是辅佐骄横的诸侯王,他以身作则为下属做表率,多次上书直言规谏,指定教令颁行国中,他所在的江都、胶西两国都治理得很好。到了去官归家后,他根本不过问家庭产业,只是埋头诵读,专心著书。董仲舒养病在家,朝廷如果讨论重大问题,就派使者和廷尉张汤到他家征询他的意见,董仲舒的解答都有根有据。从汉武帝初即位,魏其侯窦婴和武安侯田蚡先后做丞相,开始推崇儒学,到董仲舒对策,推尊宣扬孔子,罢黜百家。设立管理学校的官吏,州郡推荐茂才孝廉,都是从董仲舒开始的。董仲舒年纪大了,在家里寿终。后来他家迁往茂陵,他的儿子和孙子都凭学问做了大官。
1. B 解析:“饮食成为需要精细计算的科学解题”分析有误,以偏概全。文中是说,对于谨小慎微者而言,饮食变成了一件需要精细计算的科学解题。
2. A 解析:“最后具体指明了解决的方法”分析有误。文中最后并没具体指明解决问题的方法,只是提供了思考的方向。
3. D 解析:A项,“不只……更要……”关系错误,这是递进关系。原文是并列关系“不只要…也要”。B项,“告诉我们想要‘做一个幸福的人’,得要与好的食物打交道。”分析有误,逻辑混乱。引用海子的这句诗是为了表达食物是人类每天都要面对的最基本问题。C项,“媒体青睐的的土味文化透露了生态农业的危机”,无中生有,文中无依据。
4. C 解析:“印度经济紧随中国之后”错误,材料三最后一段说的是“到2050年,预计中国经济会比美国高出50%,印度经济可能紧随其后,并在几年后超越美国。日本和欧盟几个核心国家的经济则会被远远地甩在后面”,这里的“其”代指“美国”,由此可知,文中是说预计到2050年,印度经济可能紧随美国之后,并在几年后超越美国。
5. D 解析: “且这五个国家2011年的经济增速均比2012年的高”错误,从材料二的图上来看,南非2011年增速为3.4%,2012年增速为3.6%,由此可知,南非2011年经济增速比2012年低。
6. (答出三点即可。)(6分)
①对世界的经济增长起到促进作用,而且未来会对经济增长有更大贡献。
②“金砖国家”的发展使世界经济增长点多元化,推动了国际经济关系民主化。
③¨金砖国家”的合作为维护包容、民主的全球秩序提供了重要的战平台。
④在货币方面即使尚未形成一个新的经济秩序,也是对现有国际货币体系的完善和补充。
7. A 解析:“体现了音乐的巨大影响力”错误,追求利益是重要原因。
8. ①运用方言俗语,如“腌臜”“闹腾”“舒坦”“不兴剥削劳动力”“有饭大家吃,有钱大家赚”等词句,平实朴素,通俗形象。
②取材乡土,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如本文取材马桑镇,表现了人们在追求物质生活的同时,对精神生活也有进一步的需求。
③善于运用细节描写,表现人物。如:两次写到小瞎子耳朵“扭动”这一细节。(6分)其它角度言之成理也可。
9. ①是小说的线索,故事情节围绕“民间音乐”展开,讲述了马桑镇的人和事。②交代了写作对象,小说人物来自民间。瞎眼、流浪、无名无姓的小瞎子,是一个典型的民间艺人形象;洞箫、琵琶等民族乐器和《阳春白雪》等民乐,都体现了“民间音乐”元素。③暗示了主题,小说揭示了“民间音乐”的独特魅力及其对人的影响。(6分)
10. A
11. A 解析:“博士”秦汉已有,为掌议论政事及礼仪的官员,汉武帝后专掌经学传授,成为学官。
12. C 解析: “得到重用,两度担任国相”错误,担任胶西相的时候,“公孙弘治《春秋》不如仲舒,而弘希世用事,位至公卿。仲舒以弘为从谀,弘嫉之”“胶西王亦上兄也,尤纵恣,数害吏二千石”“独董仲舒可使相胶西王”,是被人陷害,不是被重用。
13. (1)他居家教书,(上门求学的人很多,不能一一亲授)弟子之间便依学辈先后辗转相传,有的人甚至没见过他的面。(5分)
(2)到了去官归家后,他根本不过问家庭产业,只是埋头诵读,专心著书。(5分)
14. D
解析: “诗人由自己不幸的人生遭遇推己及人”是无中生有,赏析有误。九至十二句“吁嗟乎苍生,稼穑不可救。安得诛云师?畴能补天漏?”意思是“唉,可怜!那些受苦受难的老百姓,被水淹毁的庄稼是无可挽救了。怎么才能除去那可恶的云师?谁能去将那天漏处补住?”作者发出了对百姓苍生的同情和感叹,体现了杜甫关心劳动人民疾苦的情怀。
15. ①运用了夸张和虚实结合(想象)的手法,写出了眼前雨水之大,想象中高山仿佛要被雨水冲走,变成一片汪洋。②借写雨表达了对友人深切的思念、对百姓生活的关切,对唐王朝命运的忧虑。(意思相近即可)(6分)
16.(1)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2)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3)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6分)
17.B 18.C 19.B 见《金考卷·五》
20.①除了看充绒量之外;②蓬松度则决定了羽绒的“质” ③羽绒服的保暖性能就越好。(6分)
21.①紧扣立德树人;②聚焦学科素养;③创设生活情境;④规定写作任务。(5分)
22.作文(60分)
参考译文:
董仲舒,是广川郡人。因研究《春秋》,孝景帝时曾拜为博士。他居家教书,(上门求学的人很多,不能一一亲授)弟子之间便依学辈先后辗转相传,有的人甚至没见过他的面。董仲舒足不出户,三年间不曾到屋旁的园圃观赏,他治学心志专一到了如此程度。他出入时的仪容举止,无一不合乎礼仪的矩度,学生们都师法、敬重他。汉武帝继承帝位以后,下令荐举贤良文学之士先后一百多位。董仲舒作为贤良回答皇帝的策问。策问结束后,汉武帝任命董仲舒为江都相,奉事辅佐易王。易王(刘非),是汉武帝的哥哥,平素非常骄横,喜欢勇武。董仲舒用礼义扶正易王,易王很敬重他。过了一段时间,易王问董仲舒说:“越王勾践和大夫泄庸、文种、范蠡密谋攻打吴国,后来终于灭了吴国。孔子说殷纣王有三位仁人,我认为越王勾践也有三位仁人。齐桓公有疑难问题就向管仲请教,我有疑难就向您请教。”董仲舒回答说:“臣愚昧,不能回答您提出的问题。我听说春秋时鲁国国君问大臣柳下惠:‘我想攻打齐国,怎么样?’柳下惠说:‘不行。’他回家后面有忧虑之色,说:‘我听说攻打别的国家不去问有仁德的人,国君想攻打别国为什么问到我呢?’柳下惠只不过被询问罢了,尚且还对此感到羞愧,更何况是设诡诈计策去攻打吴国呢?由此说来,越国根本就没有一位仁人。仁人,就是端正他的义而不去谋取私利,阐明他的道而不去计较自己的功劳,所以在孔子的门徒里,即使是未成年的儿童也羞于谈论五霸,因为五霸先推崇欺诈武力而后注重仁义。越王君臣不过是施行不正当的诈术,所以不值得孔子的门徒谈论。五霸比其他的诸侯贤明,可是和三王相比,就好像似玉的石头和美玉相比一样啊。”易王说:“说得好。” 董仲舒为人廉洁正直。这一时期朝廷正用兵向外排除四方边境内外少数民族的侵扰。公孙弘研究《春秋》的水平不如董仲舒,可是公孙弘迎合世俗,掌握大权,位至公卿。董仲舒认为公孙弘顺从谄媚,公孙弘就嫉恨他。胶西王刘端也是汉武帝的哥哥,为人特别放纵,多次谋害朝廷派去的二千石的官员。公孙弘就跟汉武帝说:“只有董仲舒可以担任胶西王的相。”胶西王听说董仲舒是有名的儒家大师,对待他还比较尊重。董仲舒害怕时间长了会遭到不测之罪,就以年老有病为由辞职回家了。董仲舒共做过江都、胶西两国的相,都是辅佐骄横的诸侯王,他以身作则为下属做表率,多次上书直言规谏,指定教令颁行国中,他所在的江都、胶西两国都治理得很好。到了去官归家后,他根本不过问家庭产业,只是埋头诵读,专心著书。董仲舒养病在家,朝廷如果讨论重大问题,就派使者和廷尉张汤到他家征询他的意见,董仲舒的解答都有根有据。从汉武帝初即位,魏其侯窦婴和武安侯田蚡先后做丞相,开始推崇儒学,到董仲舒对策,推尊宣扬孔子,罢黜百家。设立管理学校的官吏,州郡推荐茂才孝廉,都是从董仲舒开始的。董仲舒年纪大了,在家里寿终。后来他家迁往茂陵,他的儿子和孙子都凭学问做了大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