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诗词
导航

四川省乐山十校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半期联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2)

时间:2020-06-16
二、古代诗文阅读(38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为楚怀王左徒。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
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平属草稿未定。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曰)以为‘非我莫能为’也。”王怒而疏屈平。
屈平既绌,其后秦欲伐齐,齐与楚从亲,惠王患之,乃令张仪佯去秦,厚币委质事楚,曰:“秦甚憎齐,齐与楚从亲,楚诚能绝齐,秦愿献商、於之地六百里。”楚怀王贪而信张仪,遂绝齐,使使如秦受地。张仪诈之曰:“仪与王约六里,不闻六百里。”楚使怒去,归告怀王。怀王怒,大兴师伐秦。秦发兵击之,大破楚师于丹、淅,斩首八万,虏楚将屈匄,遂取楚之汉中地。怀王乃悉发国中兵以深入击秦,战于蓝田,魏闻之,袭楚至邓。楚兵惧,自秦归。而齐竟怒不救楚,楚大困。
明年,秦割汉中地与楚以和。楚王曰:“不愿得地,愿得张仪而甘心焉。”张仪闻,乃曰:“以一仪而当汉中地,臣请往如楚。”如楚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怀王竟听郑袖复释去张仪。是时屈平既疏,不复在位,使于齐,顾反,谏怀王曰:“何不杀张仪?”怀王悔,追张仪不及。
其后诸侯共击楚,大破之,杀其将唐眛。
时秦昭王与楚婚,欲与怀王会。怀王欲行,屈平曰:“秦,虎狼之国,不可信,不如毋行。”怀王稚子子兰劝王行:“奈何绝秦欢!”怀王卒行。入武关,秦伏兵绝其后,因留怀王,以求割地。怀王怒,不听。亡走赵,赵不内。复之秦,竟死于秦而归葬。
长子顷襄王立,以其弟子兰为令尹。楚人既咎子兰以劝怀王入秦而不反也。
其后楚日以削,数十年竟为秦所灭。
(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有删改)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如楚/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怀王竟听/郑袖复释去张仪
B. 如楚/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怀王竟听/郑袖复释去张仪
C. 如楚/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怀王竟听郑袖/复释去张仪
D. 如楚/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怀王竞听郑袖/复释去张仪
11. 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治乱,是指安定与动乱。文中说屈原“明于治乱”。是指屈原明了国家治乱的道理。
B.“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的“入”与“出”都是相对于朝廷来说的,意思分别为“入朝”、“出朝廷”。
C. 绌,有不足、不够的意思,如相形见绌;文中同“黜”,指罢免、革除。
D. 古汉语绝大多数实词是一词多义,学习古汉语要在具体语境中体会其确定的含义。例如文中“伐”在古汉语中意思有砍伐,敲打、讨伐、攻破、功劳、夸耀等,“平伐其功”与“其后秦欲伐齐”意思相同。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屈原见闻广博,通晓治理国家的道理,擅长辞令,为人刚直不阿,却因此招来祸患。
B. 秦昭王派张仪前往楚国,目的是破坏齐楚的联盟,为进攻楚国扫清障碍。
C. 汉中失守之后,楚怀王调动军队深入秦地作战,魏国趁机偷袭楚国邓地。
D. 子兰劝楚王前往秦国,不要拒绝秦王美意,楚王不顾屈原的反对而成行。
13. 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秦甚憎齐,齐与楚从亲,楚诚能绝齐,秦愿献商、於之地六百里。(3分)
(2)亡走赵,赵不内。复之秦,竟死于秦而归葬。(3分)
(3)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4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4~15题。
归园田居(其五)
陶渊明
怅恨独策还,崎岖历榛曲①。
山涧清且浅,可以濯吾足②。
漉③我新熟酒,只鸡招近局④。
日入室中暗,荆薪代明烛。
欢来苦夕短,已复至天旭。
[注]①榛曲:草木丛生的偏僻之处。②山涧清且浅,可以濯吾足:化用《孟子·离娄》“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句意。③漉:过滤。④近局:近邻。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 本诗以诗人一天耕作完回家路上和到家之后的活动为描写对象,展现了诗人回归园田后的具体生活。
B. “崎岖历榛曲”渲染出当时社会动荡下世途之艰辛与生活之艰难,形象地道出诗人离开官场时受到的重重阻挠。
C. 从“漉我新熟酒,只鸡招近局”两句中可以看出诗人与近邻农户相处友好、往来密切的景况。
D. “欢”字下着一“来”字,自然传神。此情此景,引得诗人怨起“夕”时短暂,兴致难尽。
15. 本诗采用了哪些方法来表达情感?请结合具体诗句进行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5小题,10分)
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
(1)《诗经•氓》中女主人公述说自己从早到晚从事家务劳作辛苦的两句是:“             ,            ”。
(2)“             ,             ”两句是曹操在《短歌行》中引用《诗经》中的诗句表达对人才的渴慕的。
(3)屈原在《离骚》中表达学习前贤,为正道而死的句子是:“            ,          ”。
(4)苏轼在《赤壁赋》中慨叹人生短促、人很渺小的句子是:“            ,          ”。
(5)《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的“             ,             ”两句,作者借用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规律: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
三、语言文字运用(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本题共3小题,9分)
一提起修辞,大家可能就会想到“比喻”“夸张”之类的修辞格。其实,修辞格只是众多的修辞方式的一种,远不是修辞的全部。(     ),目的是为了使语言表达得鲜明、生动。从这个角度讲,修辞在语言表达中_______。
“语音修辞”有点儿像作曲家给一首歌词“谱曲”,主要是为了使语句富于节奏,优美动听。这对于口语来说至关重要,如电影、电视、戏剧、广播、演讲、报告等,主要信息靠口头传递和听觉接受,良好的表达效果直接受到语音是否和谐影响。朱光潜先生说:“文学须表现情趣,而情趣就大半要靠声音节奏来表现……声音节奏对于文章是第一件要事。”中国的古典诗词,千百年来_____,许多篇章为人们_____。这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语音和谐优美,念起来_____能给人以美的享受。
17.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修辞的过程就是进行语言材料的选择、调整和组合
B.修辞就是对语言材料进行选择、调整和组合的过程
C.对语言材料进行选择、调整和组合的过程就是修辞
D.语言材料选择、调整和组合的过程就是修辞的过程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无处不在   代代相传   耳熟能详   琅琅上口
B.无处不在   薪火相传   耳熟能详   字正腔圆
C.比比皆是   代代相传   熟视无睹   字正腔圆
D.比比皆是   薪火相传   熟视无睹   琅琅上口
19.文中面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主要靠口头传递和听觉接受信息,良好的表达效果直接受到语音和谐的影响。
B.信息主要靠口头传递和听觉接受,良好的表达效果直接受到语音和谐的影响。
C.信息主要靠口头传递和听觉接受,语音是否和谐就直接影响到表达的效果。
D.主要靠口头传递和听觉接受信息,语音是否和谐就直接影响到表达的效果。
20.请仿照示例,选择不同的内容,仿写两组句式。(4分)
示例:眼睛看得到的地方叫视线,眼睛看不到的地方叫视野。
耳朵听得到的动静是声音,耳朵听不到的动静是声誉。
(1)                         。
(2)                    。
21.下面是某校邀请校友来校参加学校70周年校庆活动的邀请函,其中有五处词语使用不当,请找出并做修改。(5分)
弦歌不断,薪火相传。2019年12月4日,母校将迎来70周年生辰。学校将在校内庄重举行庆典活动。在此,我要代表学校五千余名师生,热忱邀请你们惠顾,重温求学时光,同览发展新貌,畅叙手足情谊,共话美好前景。相信母校70周年校庆必将因您的参与更加精彩。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人海茫茫,尘世纷繁,总会有一些拐角,总会有一些瞬间,让人驻足,回望,沉思,请寻找人生的一个或几个令你有感触的拐角或瞬间,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自选角度,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上一页                 下一页



位置:主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语文试题 >

相关文章


触屏版 电脑版

© 古诗词 wap.exam5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