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江苏省苏州六中高二(下)月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2)
时间:2020-06-30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4.(19分)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①范仲淹,字希文,少有志操。之应天府,依戚同文学。昼夜不息,冬月惫甚,以水沃面;食不给,至以糜粥继之。人不能堪,仲淹不苦也。晏殊知应天府,闻仲淹名,召置府学。尝推其奉以食四方游士,诸子至易衣而出,仲淹晏如也。
②天圣七年,章献太后将以冬至受朝,天子率百官上寿。仲淹极言之,且曰:“奉亲于内,自有家人礼,顾与百官同列,南面而朝之,不可为后世法。”且上疏请太后还政,不报。
③时吕夷简执政,进用者多出其门。仲淹上《百官图》,指其次第曰:“如此为序迁,如此为不次,如此则公,如此则私。况进退近臣,凡超格者,不宜全委之宰相。”夷简不悦。
④葛怀敏败于定川贼大掠至潘原关中震恐民多窜山谷间仲淹率众六千由邠泾援之闻贼已出塞乃还。始,定川事闻,帝按图谓左右曰:“若仲淹出援,吾无忧矣。”奏至,帝大喜曰:“吾固知仲淹可用也。”进枢密直学士。仲淹以军出无功,辞不敢受命,诏不听。
⑤帝方锐意太平,数问当世事,仲淹皇恐,退而上十事。天子方信向仲淹,悉采用之,宜著令者,皆以诏书画一颁下。独府兵法,众以为不可而止。
⑥仲淹内刚外和,性至孝,以母在时方贫,其后虽贵,非宾客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能自充。而好施予,置义庄里中,以赡族人。爱乐善,士多出其门下,虽里巷之人,皆能道其名字。死之日,四方闻者,皆为叹息。为政尚忠厚,所至有恩,邠、庆二州之民与属羌,皆画像立生祠事之。及其卒也,羌酋以数百人,哭之如父,斋三日而去。
(节选自《宋史•范仲淹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葛怀敏败于定川贼/大掠至潘原/关中震恐/民多窜山谷间/仲淹率众六千/由邠泾援之/闻贼已/出塞乃还。
B. 葛怀敏败于定川/贼大掠至潘原/关中震恐/民多窜山谷间/仲淹率众六千/由邠泾援之/闻贼已出塞/乃还。
C. 葛怀敏败于定川/贼大掠至潘原/关中震恐/民多窜山谷间/仲淹率众六千/由邠泾援之/闻贼已/出塞乃还。
D. 葛怀敏败于定川贼/大掠至潘原/关中震恐/民多窜山谷间/仲淹率众六千/由邠泾援之/闻贼已出塞/乃还。
(2)下列对文中加短横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字是古代的中国人在姓名之外的别名,由父母或师长来取。古时男子20 岁时取字。
B. 亲一般指有血统或婚姻关系的人,在中国古代可以指父母,也可以指亲戚。
C. 冬至是中国农历中介于小寒和大寒之间的一个重要节气,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
D. 疏是奏议的一种。奏议是古代臣属进呈帝王的奏章的总称,包括奏、议、疏、表等。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范仲淹崇尚简朴生活。在家里时,如果没有客人来,吃饭时不会有两个荤菜。妻儿的饭食仅够充饥。他要求自己的几个儿子不能穿华贵的衣服出门,出门前要换衣服。
B. 范仲淹读书勤奋。在应天府读书期间,昼夜不停地刻苦学习,冬天读书疲倦了,就用冷水浇脸。经常吃不饱,一般人不能忍受的困苦生活,范仲淹却从不叫苦。
C. 范仲淹深得皇帝信赖。定川兵败时,皇帝坚信只要范仲淹出马,事情就能得到解决。皇帝对范仲淹陈述的十条建议,全部认同。
D. 范仲淹深受百姓爱戴。得到他死的消息,老百姓都替他叹惜。邠州、庆州的老百姓和众多的羌族部落,在范仲淹活着时就为他建立祠堂,挂上他的画像来祭祀他。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况进退近臣,凡超格者,不宜全委之宰相。
②及其卒也,羌酋以数百人,哭之如父,斋三日而去。
5.(9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
渔翁①
柳宗元
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②一声山水绿。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注】①此诗作于诗人被贬为永州司马时期。 ②欸乃:指渔歌,一说指摇橹声。
(1)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以时间为序,描述了渔翁的活动:夜宿晨起,汲水燃竹,日出打渔。
B.三四句的描写内容,既有自然景色,又有人物行踪:渔翁不知何时已离岸。
C.日出之后,“欸乃一声”打破了山水的宁静,诗歌的感情也由低沉转入昂扬。
D.苏轼说“子厚晚年诗极似陶渊明”,此诗与“采菊东篱下”一诗风格正相似。
(2)诗人塑造出一位怎样的渔翁形象?借这一形象表达了自己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
三、填空题(共1小题,每空1分,满分8分)
6.(8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望海潮》中,柳永认为应该把杭州的美景画出来,有朝一日孙何应召进京,足以在朝廷上向人夸耀自己的政绩。有关句子是:“ , 。”
(2)《桂枝香•金陵怀古》中,词人一声叹息,化用杜牧的《台城曲》诗句,再现当时隋兵已临城下,陈后主居然在危难之际还在和妃子们寻欢作乐,而其后的统治阶级不以此为鉴,江南各朝覆亡相继的名句是:“ , 。”
(3)在《离骚》中,表明屈原当仁不让,自荐充当楚国政治的引路人的句子是:“ , 。”
(4)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中,春花秋月之外,“ ”也是勾起作者故国之思的景象;而“ ”则是作者无尽愁绪的形象描绘。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7.(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风雨五千年,华章不断;文明万古芳,千载相传。中华民族历来被誉为“文明之邦”,这种称谓并非空穴来风,礼仪制度自古以来就是“立国经常之大法”“周旋之节文”。荀子有云:“不学礼无以立,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提升自我修养不仅是国运昌隆之基,也是古人立身行世之本。
历史 ,文明仍在延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高楼大厦在我国大地上遍地林立时,中华民族的精神大厦也应该巍然耸立。”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的物质生活发生了 的变化,我们的精神文明也应“水涨船高”,讲文明礼仪,守社会公德,( )
有人这样定义公共文明:根植于内心的修养,无须提醒的自觉,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为别人着想的善良。相较于物质生活的富足,日常 的审美,更能折射一个社会的文明。公共场合不要大声接打电话,自助餐厅按需取餐不“哄抢”,后面有人别着急关电梯,这样的文明细节不仅仅是行为上的规范,也意味着精神上的自制、自觉和对他人的尊重。
仓廪实而知礼节,我们也要构建匹配时代的社会文明,让美德与善举挤压自私与冷漠, 人们心中的文明因子,并让它开枝散叶,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行动和文明习惯,并通过持之以恒的努力,给传统以新生,给岁月以文明。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一脉相承
翻天覆地
举手投足
唤起
B.一脉相通
日新月异
举手投足
唤醒
C.一脉相承
日新月异
一颦一笑
唤醒
D.一脉相通
翻天覆地
一颦一笑
唤起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提升自我修养不但是国运昌隆之基,还是古人立身行世之本。
B.提升自我修养既是古人国运昌隆之基,又是立身行世之本。
C.不仅提升自我修养是古人立身行世之本,也是国运昌隆之基。
D.提升自我修养不仅是古人立身行世之本,更是国运昌隆之基。
(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让文明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就是唤醒数千年来镂刻于我们民族血液中的道德范式与人文自觉
B.唤醒数千年来镂刻于我们民族血液中的道德范式与人文自觉而成为一种文明生活方式
C.让文明唤醒数千年来镂刻于我们民族血液中的道德范式与人文自觉而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D.唤醒数千年来镂刻于我们民族血液中的道德范式与人文自觉就是使文明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8.(6分)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在许多人跟里,垃圾就是垃圾,① 。人们往往不会意识到这些可回收物品的未来价值,这种态度会影响到他们处理可回收垃圾的方式。一旦弄清楚要丢弃的可回收垃圾会转化为某种新产品,大多数人就会② 。在相关研究中,研究人员发现,通过广告、标识牌等手段让人们认识到这些垃圾不仅能重复利用,③ ,如塑料可以变为夹克衫,可乐罐能变成自行车,就会便更多人意识到可回收垃圾的价值,从而更要善地进行处理,有效提高垃圾的回收利用率。
9.(5分)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60个字。
6月14日,2019年度“阿尔伯特•爱因斯坦世界科学奖”揭晓,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王中林斩获这一世界性的大奖,成为首位获此殊荣的华人科学家。爱因斯坦世界科学奖以科学家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的名字命名,目的是表彰和鼓励世界科学技术领城的重大研究进展,授予为人类带来福祉的杰出科学家。评选委员会评价他在纳米发电机和自供能系统研究方面做出了影响深远的开创性贡献,并认为这一技术“有潜力彻底改变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有望在不久的将来改变世界”。
四、写作(60分)
10.(60分)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疫情期间,日本援送物资上的两句标语,引起了人们热烈的讨论。很多人认为“岂曰无衣,与子同裳”“山川异域,风月同天”比“武汉加油”“今天聚会图热闹,明天骨灰盒中乐逍遥”要好得多。但也有人认为,标语就是要通俗易懂、接地气。
请根据以上材料,自拟题目,写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来阐述你对标语文化的认识。
4.(19分)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①范仲淹,字希文,少有志操。之应天府,依戚同文学。昼夜不息,冬月惫甚,以水沃面;食不给,至以糜粥继之。人不能堪,仲淹不苦也。晏殊知应天府,闻仲淹名,召置府学。尝推其奉以食四方游士,诸子至易衣而出,仲淹晏如也。
②天圣七年,章献太后将以冬至受朝,天子率百官上寿。仲淹极言之,且曰:“奉亲于内,自有家人礼,顾与百官同列,南面而朝之,不可为后世法。”且上疏请太后还政,不报。
③时吕夷简执政,进用者多出其门。仲淹上《百官图》,指其次第曰:“如此为序迁,如此为不次,如此则公,如此则私。况进退近臣,凡超格者,不宜全委之宰相。”夷简不悦。
④葛怀敏败于定川贼大掠至潘原关中震恐民多窜山谷间仲淹率众六千由邠泾援之闻贼已出塞乃还。始,定川事闻,帝按图谓左右曰:“若仲淹出援,吾无忧矣。”奏至,帝大喜曰:“吾固知仲淹可用也。”进枢密直学士。仲淹以军出无功,辞不敢受命,诏不听。
⑤帝方锐意太平,数问当世事,仲淹皇恐,退而上十事。天子方信向仲淹,悉采用之,宜著令者,皆以诏书画一颁下。独府兵法,众以为不可而止。
⑥仲淹内刚外和,性至孝,以母在时方贫,其后虽贵,非宾客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能自充。而好施予,置义庄里中,以赡族人。爱乐善,士多出其门下,虽里巷之人,皆能道其名字。死之日,四方闻者,皆为叹息。为政尚忠厚,所至有恩,邠、庆二州之民与属羌,皆画像立生祠事之。及其卒也,羌酋以数百人,哭之如父,斋三日而去。
(节选自《宋史•范仲淹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葛怀敏败于定川贼/大掠至潘原/关中震恐/民多窜山谷间/仲淹率众六千/由邠泾援之/闻贼已/出塞乃还。
B. 葛怀敏败于定川/贼大掠至潘原/关中震恐/民多窜山谷间/仲淹率众六千/由邠泾援之/闻贼已出塞/乃还。
C. 葛怀敏败于定川/贼大掠至潘原/关中震恐/民多窜山谷间/仲淹率众六千/由邠泾援之/闻贼已/出塞乃还。
D. 葛怀敏败于定川贼/大掠至潘原/关中震恐/民多窜山谷间/仲淹率众六千/由邠泾援之/闻贼已出塞/乃还。
(2)下列对文中加短横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字是古代的中国人在姓名之外的别名,由父母或师长来取。古时男子20 岁时取字。
B. 亲一般指有血统或婚姻关系的人,在中国古代可以指父母,也可以指亲戚。
C. 冬至是中国农历中介于小寒和大寒之间的一个重要节气,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
D. 疏是奏议的一种。奏议是古代臣属进呈帝王的奏章的总称,包括奏、议、疏、表等。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范仲淹崇尚简朴生活。在家里时,如果没有客人来,吃饭时不会有两个荤菜。妻儿的饭食仅够充饥。他要求自己的几个儿子不能穿华贵的衣服出门,出门前要换衣服。
B. 范仲淹读书勤奋。在应天府读书期间,昼夜不停地刻苦学习,冬天读书疲倦了,就用冷水浇脸。经常吃不饱,一般人不能忍受的困苦生活,范仲淹却从不叫苦。
C. 范仲淹深得皇帝信赖。定川兵败时,皇帝坚信只要范仲淹出马,事情就能得到解决。皇帝对范仲淹陈述的十条建议,全部认同。
D. 范仲淹深受百姓爱戴。得到他死的消息,老百姓都替他叹惜。邠州、庆州的老百姓和众多的羌族部落,在范仲淹活着时就为他建立祠堂,挂上他的画像来祭祀他。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况进退近臣,凡超格者,不宜全委之宰相。
②及其卒也,羌酋以数百人,哭之如父,斋三日而去。
5.(9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
渔翁①
柳宗元
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②一声山水绿。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注】①此诗作于诗人被贬为永州司马时期。 ②欸乃:指渔歌,一说指摇橹声。
(1)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以时间为序,描述了渔翁的活动:夜宿晨起,汲水燃竹,日出打渔。
B.三四句的描写内容,既有自然景色,又有人物行踪:渔翁不知何时已离岸。
C.日出之后,“欸乃一声”打破了山水的宁静,诗歌的感情也由低沉转入昂扬。
D.苏轼说“子厚晚年诗极似陶渊明”,此诗与“采菊东篱下”一诗风格正相似。
(2)诗人塑造出一位怎样的渔翁形象?借这一形象表达了自己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
三、填空题(共1小题,每空1分,满分8分)
6.(8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望海潮》中,柳永认为应该把杭州的美景画出来,有朝一日孙何应召进京,足以在朝廷上向人夸耀自己的政绩。有关句子是:“ , 。”
(2)《桂枝香•金陵怀古》中,词人一声叹息,化用杜牧的《台城曲》诗句,再现当时隋兵已临城下,陈后主居然在危难之际还在和妃子们寻欢作乐,而其后的统治阶级不以此为鉴,江南各朝覆亡相继的名句是:“ , 。”
(3)在《离骚》中,表明屈原当仁不让,自荐充当楚国政治的引路人的句子是:“ , 。”
(4)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中,春花秋月之外,“ ”也是勾起作者故国之思的景象;而“ ”则是作者无尽愁绪的形象描绘。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7.(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风雨五千年,华章不断;文明万古芳,千载相传。中华民族历来被誉为“文明之邦”,这种称谓并非空穴来风,礼仪制度自古以来就是“立国经常之大法”“周旋之节文”。荀子有云:“不学礼无以立,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提升自我修养不仅是国运昌隆之基,也是古人立身行世之本。
历史 ,文明仍在延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高楼大厦在我国大地上遍地林立时,中华民族的精神大厦也应该巍然耸立。”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的物质生活发生了 的变化,我们的精神文明也应“水涨船高”,讲文明礼仪,守社会公德,( )
有人这样定义公共文明:根植于内心的修养,无须提醒的自觉,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为别人着想的善良。相较于物质生活的富足,日常 的审美,更能折射一个社会的文明。公共场合不要大声接打电话,自助餐厅按需取餐不“哄抢”,后面有人别着急关电梯,这样的文明细节不仅仅是行为上的规范,也意味着精神上的自制、自觉和对他人的尊重。
仓廪实而知礼节,我们也要构建匹配时代的社会文明,让美德与善举挤压自私与冷漠, 人们心中的文明因子,并让它开枝散叶,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行动和文明习惯,并通过持之以恒的努力,给传统以新生,给岁月以文明。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一脉相承
翻天覆地
举手投足
唤起
B.一脉相通
日新月异
举手投足
唤醒
C.一脉相承
日新月异
一颦一笑
唤醒
D.一脉相通
翻天覆地
一颦一笑
唤起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提升自我修养不但是国运昌隆之基,还是古人立身行世之本。
B.提升自我修养既是古人国运昌隆之基,又是立身行世之本。
C.不仅提升自我修养是古人立身行世之本,也是国运昌隆之基。
D.提升自我修养不仅是古人立身行世之本,更是国运昌隆之基。
(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让文明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就是唤醒数千年来镂刻于我们民族血液中的道德范式与人文自觉
B.唤醒数千年来镂刻于我们民族血液中的道德范式与人文自觉而成为一种文明生活方式
C.让文明唤醒数千年来镂刻于我们民族血液中的道德范式与人文自觉而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D.唤醒数千年来镂刻于我们民族血液中的道德范式与人文自觉就是使文明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8.(6分)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在许多人跟里,垃圾就是垃圾,① 。人们往往不会意识到这些可回收物品的未来价值,这种态度会影响到他们处理可回收垃圾的方式。一旦弄清楚要丢弃的可回收垃圾会转化为某种新产品,大多数人就会② 。在相关研究中,研究人员发现,通过广告、标识牌等手段让人们认识到这些垃圾不仅能重复利用,③ ,如塑料可以变为夹克衫,可乐罐能变成自行车,就会便更多人意识到可回收垃圾的价值,从而更要善地进行处理,有效提高垃圾的回收利用率。
9.(5分)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60个字。
6月14日,2019年度“阿尔伯特•爱因斯坦世界科学奖”揭晓,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王中林斩获这一世界性的大奖,成为首位获此殊荣的华人科学家。爱因斯坦世界科学奖以科学家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的名字命名,目的是表彰和鼓励世界科学技术领城的重大研究进展,授予为人类带来福祉的杰出科学家。评选委员会评价他在纳米发电机和自供能系统研究方面做出了影响深远的开创性贡献,并认为这一技术“有潜力彻底改变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有望在不久的将来改变世界”。
四、写作(60分)
10.(60分)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疫情期间,日本援送物资上的两句标语,引起了人们热烈的讨论。很多人认为“岂曰无衣,与子同裳”“山川异域,风月同天”比“武汉加油”“今天聚会图热闹,明天骨灰盒中乐逍遥”要好得多。但也有人认为,标语就是要通俗易懂、接地气。
请根据以上材料,自拟题目,写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来阐述你对标语文化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