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水中学2019-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三年级二调考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2)
时间:2020-07-16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一)文言文阅读
清河王太傅辕固生者,齐人也。以治《诗》,孝景时为博士。与黄生争论景帝前。黄生曰:“汤、武非受命,乃弑也。”辕固生曰:“不然。夫桀、纣虐乱,天下之心皆归汤、武,汤、武与天下之心而诛桀、纣,桀、纣之民不为之使而归汤、武,汤、武不得已而立,非受命为何?”黄生曰:“冠虽敝,必加于首;履虽新,必关于足。何者,上下之分也。今桀、纣虽失道,然君上也;汤、武虽圣,臣下也。夫主有失行,臣下不能正言匡过以尊天子,反因过而诛之,代立践南面,非弑而何也?”辕固生曰:“必若所云,是高帝代秦即天子之位,非邪?”于是景帝曰:“食肉不食马肝,不为不知味;言学者无言汤、武受命,不为愚。”遂罢。是后学者莫敢明受命放杀者。
窦太后好《老子》书,召辕固生问《老子》书。固曰:“此是家人言耳。”太后怒曰:“安得司空城【注】书乎?”乃使固入圈刺豕。景帝知太后怒而固直言无罪,乃假固利兵,下圈刺豕,正中其心,一刺,豕应手而倒。太后默然,无以复罪,罢之。居顷之,景帝以固为廉直,拜为清河王太傅。久之,病免。
今上初即位复以贤良征固诸谀儒多疾毁固曰固老罢归之时固已九十余矣。固之征也,薛人公孙弘亦征,侧目而视固。固曰:“公孙子,务正学以言,无曲学以阿世!”自是之后,齐言《诗》皆本辕固生也。诸齐人以《诗》显贵,皆固之弟子也。
(选自《史记•儒林列传》)
【注】司空,管理囚徒的官;城旦,秦、汉时一种筑城的劳役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今上初即位/复以贤良征固/诸谀儒多疾/毁固曰固老/罢归之时/固已九十余矣
B. 今上初即位/复以贤良征固/诸谀儒多疾毁固/曰固老/罢归之时/固已九十余矣
C. 今上初即位/复以贤良征固/诸谀儒多疾毁固/曰固老/罢归之/时固已九十余矣
D. 今上初即位/复以贤良征固/诸谀儒多疾/毁固曰固老/罢归之/时固已九十余矣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和《诗》《书》《礼》《易》《春秋》合称为“四书五经”。
B. 子杀父曰“弑父”,臣杀君曰“弑君”,黄生认为汤、武弑君而取得天下,是犯上作乱。
C. 古代以坐北朝南为尊位,天子朝见群臣,皆南面而坐,“践南面”就是指登上天子之位。
D. 征,指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到朝廷充任要职,汉代选拔人才形式主要是科举和征辟。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辕固生治学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他不同意黄生提出的汤、武得天下是弑君的说法,认为汤、武是顺应天下人心而诛杀桀、纣,所以是秉承天命而得到天下。
B. 辕固生善于辩论。他以高帝代秦即天子之位的例子反驳黄生,得到了景帝的赞同,景帝调停说,吃肉不吃马肝不能算不懂味道,学者不谈论汤、武受命的事情不算是愚蠢。
C. 辕固生敢于直言。窦太后喜欢《老子》,辕固生却说《老子》不过是普通人的言论,触怒了太后,被罚到猪圈里去刺杀猪,后经景帝暗中帮助才摆脱困境。
D. 辕固生治学求真务实。他教导公孙弘,务必以正直的学问论事,不要用邪曲之说去迎合世俗,后来齐人学习和研究《诗经》都以辕固生的见解为依据。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冠虽敝,必加于首;履虽新,必关于足。何者,上下之分也。
(2)太后默然,无以复罪,罢之。居顷之,景帝以固为廉直,拜为清河王太傅。
【答案】10. C 11. D 12. B
13. (1)帽子虽然破旧,但是一定要戴在头上;鞋虽然新,但是一定要穿在脚下。为什么呢?这是(因为)上下有别。
(2)太后无语,没理由再治他的罪,只得作罢。过不久,景帝认为辕固生清廉正直,任命他为清河王太傅。
【解析】
【10题详解】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可先根据句意从整体上将能断开的断开,再根据主谓或动宾关系及文言虚词断句,例如本题,断句时,从整体上断开后,抓住关键词“曰”“之。
【11题详解】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文学常识的识记能力和筛选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可根据平时的积累,将表述错误的选项找出即可。D项表述错误,应是“察举和征辟”,《张衡传》:“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科举制产生于隋朝。
【12题详解】
试题分析:此题主要考查考生分析和概括文本内容的能力。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带着选项回到原文,从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的混淆和关键词语的误译等角度进行比较分析,作出判定。B项表述错误,“得到了景帝的赞同”错,景帝对二人的争辩没有做出明确的评判,后文说,这以后学者再无人胆敢争辩汤、武是受天命而立还是放逐桀纣篡夺君权的问题了。
【13题详解】
试题分析:此题翻译时需要注意计分点: “敝”,破旧;“关”,有关系;“分”,有分别;“无以”,没理由;“罢”,作罢;“居顷之”,过不久。文言文翻译最主要是抓得分点,考生把两句放到原文中,根据上下文意思,再结合句中得分点来翻译句子。
参考译文:
清河王的太傅辕固生,是齐国人。因为研究《诗经》,孝景帝时做了博士。(他)和黄生在景帝面前争论(问题)。黄生说:“汤王、武王并不是秉承天命而获得天下,而是臣杀君(而夺取天下)。”辕固生(反驳)说:“不对。那夏桀、殷纣暴虐昏乱,天下人的心都归顺商汤、周武,商汤、周武顺应天下人心而诛杀桀、纣,桀、纣的百姓不肯被他们役使而归附了汤、武,汤、武迫不得已才立为天子,这不是秉承天命又是什么?”黄生说:“帽子虽然破旧,但是一定要戴在头上;鞋虽然新,但是一定要穿在脚下。为什么呢?这是(因为)上下有别。桀、纣虽然无道,但是身为君主而在上位;汤、武虽然圣明,却是身为臣子而居下位。君主有了过错,臣子不能直言劝谏纠正它来使天子得到尊崇,反而趁着(他们)有过错去杀掉他们,取而代之登上王位,这不是弑君篡位又是什么?”辕固生答道:“如果非按你的说法(来断是非),那么这高皇帝取代秦朝即天子之位,也不对吗?”于是景帝说:“吃肉不吃马肝,不算不知肉的美味;谈学问的人不谈汤、武是否受天命继位,不算愚笨。”于是争论止息。这以后学者再无人胆敢争辩汤、武是受天命而立还是放逐桀纣篡夺君权的问题了。
窦太后喜欢《老子》这本书,就召来辕固生询问《老子》一书。辕固生说:“这不过是普通人的言论罢了。”窦太后恼怒道:“它怎么能比得上管制犯人似的儒家诗书呢!”于是让辕固生入猪圈刺杀猪。景帝知道太后发怒了而辕固生直言并无罪过,就借给辕固生锋利的兵器,(辕固生)下到猪圈去刺杀猪,正好刺中猪的心脏,刺了一刀,猪便应手倒地。太后无语,没理由再治他的罪,只得作罢。过不久,景帝认为辕固生清廉正直,任命他为清河王太傅。很久之后,他因病免官。
现在皇上刚刚即位,再次因(辕固生)贤良征召他。那些喜好阿谀逢迎的儒生们多有嫉妒诋毁辕固生之语,说“辕固生老了”,于是他被罢官遣归。当时辕固生已经九十多岁了。辕固生被征召时,薛人公孙弘也被征召,却不敢正视辕固生。辕固生对他说:“公孙先生,务必以正直的学问论事,不要用邪曲之说去迎合世俗。”从这以后,齐人讲《诗》都依据辕固生的见解。一些齐人因研究《诗经》有成绩而仕途显贵,他们都是辕固生的弟子。
(二)古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这首古体诗,完成下面小题。
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二首(其一)①
陶渊明
在昔闻南亩,当年竟未践。
屡空②既有人,春兴岂自免?
夙晨装吾驾,启途情已缅。
鸟哢欢新节,泠风送余善。
寒草被荒蹊,地为罕人远。
是以植杖翁③,悠然不复返。
即理愧通识④,所保讵⑤乃浅?
【注】①此诗是诗人归隐之前参加春耕后的作品。怀古田舍即田舍怀古。②屡空:食用常缺。③植杖翁:荷蓧丈人。《论语·微子》:“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蓧。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芸。”④通识:通明的见识,指儒家仕而不隐的思想。⑤讵:难道。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开头两句写诗人当年未能践行躬耕南亩的愿望,流露出了诗人的遗憾和惋惜之情。
B. 三四两句写由于家中食用常缺,因此春天下地耕种就不能自免,这是说躬耕之必要。
C. 五六两句写早晨整理农耕的牛车和农具,启程时生出缅怀之情;“缅”字照应了标题。
D. 七至十句既描绘出鸟儿欢鸣春风和畅情景,也写出“寒”“荒”所映衬出的忧虑之情。
15. 诗歌最后四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矛盾心理?请简要分析。
【答案】14. D 15. 最后四句表达了诗人“不隐”与“隐”(“仕”与“不仕”)的矛盾心理。诗人看到这优美而人迹罕至的环境,缅怀并理解了植杖翁的遁世选择,心里产生了归隐的念头;但在儒家积极入世的思想面前,这种归隐的念头使诗人感到愧疚。可诗人又觉得所保持的喜爱自然情怀不是浅陋的,这又流露出其对归隐的向往。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表达技巧和情感的能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每一个选项都是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错误的地方一般有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一般都存在明显的错误。
D项,错在“忧虑之情”,应为“表达诗人对南亩之荒偏的喜爱之情”。
故选D。
【15题详解】
此题的考点是赏析析诗歌的内容和思想情感的能力。题干要求简要分析诗歌最后四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矛盾心理。读懂全诗,依据诗的最后四句分析。首先要总说诗人的矛盾心理是什么,然后结合全诗内容和注释(1)(3)(4)分析其矛盾心里的表现。首先要读懂全诗内容和主旨。此诗以“在昔闻南亩”起句,叙述了劳动经过,描绘了自然界的美景,缅怀古圣先贤,赞颂他们躬耕田亩、洁身自守的高风亮节。他早就听说过南亩,只恨自己没有尽早赶来,过这俯身躬耕的日子。这里他提到“屡空”的颜回,用以反抗世俗的安贫乐道。他喜欢自给自足的农耕生活。他从村落清新的晨曦里一路走出来,架好车马,下地干活,他热爱自然。鸟声婉转,风中送来弥漫的花草清香。田地上的白雪潮水般褪去,荒草覆盖了冬后大地的无数小径。这地方叫人惊喜,在这里他找到自由。他甚至觉得,汲汲于功名的人类是可笑的。他理解了植杖翁的遁世选择。陶渊明觉得隐居的道理应该为人生的通识到惭愧。那么,“隐”,还是“不隐”,一直是个问题,这正是诗人的矛盾之处。这个世界的通识就是:“不隐”,就要入世,功成名就,出人头地。陶渊明还不想归隐,时候还没到,但他的愧对只是暂时的不安。他终将心安理得地归去。诗人看到这优美而人迹罕至的环境,缅怀并理解了植杖翁的遁世选择,心里产生了归隐的念头;但在儒家积极入世的思想面前,这种归隐的念头使诗人感到愧疚。可诗人又觉得所保持的喜爱自然情怀不是浅陋的,这又流露出其对归隐的向往。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赤壁赋》中,慨叹人生之短暂,人类在天地之间极为渺小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荀子《劝学》中,体现君子要涉猎广泛并采取行动来使自己得到提升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李贺《雁门太守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渲染守军战场悲壮气氛。
【答案】 (1). 寄蜉蝣于天地 (2). 渺沧海之一粟 (3).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4).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5). 角声满天秋色里 (6). 塞上燕脂凝夜紫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默写常见古诗文名篇名句的能力。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所以,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如同音字、形似字、通假字、难写字等字的写法。如“寄”“蜉蝣”“沧”“粟”“参省”“知明”“角”“燕脂”,理解字义去记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一)文言文阅读
清河王太傅辕固生者,齐人也。以治《诗》,孝景时为博士。与黄生争论景帝前。黄生曰:“汤、武非受命,乃弑也。”辕固生曰:“不然。夫桀、纣虐乱,天下之心皆归汤、武,汤、武与天下之心而诛桀、纣,桀、纣之民不为之使而归汤、武,汤、武不得已而立,非受命为何?”黄生曰:“冠虽敝,必加于首;履虽新,必关于足。何者,上下之分也。今桀、纣虽失道,然君上也;汤、武虽圣,臣下也。夫主有失行,臣下不能正言匡过以尊天子,反因过而诛之,代立践南面,非弑而何也?”辕固生曰:“必若所云,是高帝代秦即天子之位,非邪?”于是景帝曰:“食肉不食马肝,不为不知味;言学者无言汤、武受命,不为愚。”遂罢。是后学者莫敢明受命放杀者。
窦太后好《老子》书,召辕固生问《老子》书。固曰:“此是家人言耳。”太后怒曰:“安得司空城【注】书乎?”乃使固入圈刺豕。景帝知太后怒而固直言无罪,乃假固利兵,下圈刺豕,正中其心,一刺,豕应手而倒。太后默然,无以复罪,罢之。居顷之,景帝以固为廉直,拜为清河王太傅。久之,病免。
今上初即位复以贤良征固诸谀儒多疾毁固曰固老罢归之时固已九十余矣。固之征也,薛人公孙弘亦征,侧目而视固。固曰:“公孙子,务正学以言,无曲学以阿世!”自是之后,齐言《诗》皆本辕固生也。诸齐人以《诗》显贵,皆固之弟子也。
(选自《史记•儒林列传》)
【注】司空,管理囚徒的官;城旦,秦、汉时一种筑城的劳役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今上初即位/复以贤良征固/诸谀儒多疾/毁固曰固老/罢归之时/固已九十余矣
B. 今上初即位/复以贤良征固/诸谀儒多疾毁固/曰固老/罢归之时/固已九十余矣
C. 今上初即位/复以贤良征固/诸谀儒多疾毁固/曰固老/罢归之/时固已九十余矣
D. 今上初即位/复以贤良征固/诸谀儒多疾/毁固曰固老/罢归之/时固已九十余矣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和《诗》《书》《礼》《易》《春秋》合称为“四书五经”。
B. 子杀父曰“弑父”,臣杀君曰“弑君”,黄生认为汤、武弑君而取得天下,是犯上作乱。
C. 古代以坐北朝南为尊位,天子朝见群臣,皆南面而坐,“践南面”就是指登上天子之位。
D. 征,指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到朝廷充任要职,汉代选拔人才形式主要是科举和征辟。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辕固生治学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他不同意黄生提出的汤、武得天下是弑君的说法,认为汤、武是顺应天下人心而诛杀桀、纣,所以是秉承天命而得到天下。
B. 辕固生善于辩论。他以高帝代秦即天子之位的例子反驳黄生,得到了景帝的赞同,景帝调停说,吃肉不吃马肝不能算不懂味道,学者不谈论汤、武受命的事情不算是愚蠢。
C. 辕固生敢于直言。窦太后喜欢《老子》,辕固生却说《老子》不过是普通人的言论,触怒了太后,被罚到猪圈里去刺杀猪,后经景帝暗中帮助才摆脱困境。
D. 辕固生治学求真务实。他教导公孙弘,务必以正直的学问论事,不要用邪曲之说去迎合世俗,后来齐人学习和研究《诗经》都以辕固生的见解为依据。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冠虽敝,必加于首;履虽新,必关于足。何者,上下之分也。
(2)太后默然,无以复罪,罢之。居顷之,景帝以固为廉直,拜为清河王太傅。
【答案】10. C 11. D 12. B
13. (1)帽子虽然破旧,但是一定要戴在头上;鞋虽然新,但是一定要穿在脚下。为什么呢?这是(因为)上下有别。
(2)太后无语,没理由再治他的罪,只得作罢。过不久,景帝认为辕固生清廉正直,任命他为清河王太傅。
【解析】
【10题详解】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可先根据句意从整体上将能断开的断开,再根据主谓或动宾关系及文言虚词断句,例如本题,断句时,从整体上断开后,抓住关键词“曰”“之。
【11题详解】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文学常识的识记能力和筛选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可根据平时的积累,将表述错误的选项找出即可。D项表述错误,应是“察举和征辟”,《张衡传》:“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科举制产生于隋朝。
【12题详解】
试题分析:此题主要考查考生分析和概括文本内容的能力。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带着选项回到原文,从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的混淆和关键词语的误译等角度进行比较分析,作出判定。B项表述错误,“得到了景帝的赞同”错,景帝对二人的争辩没有做出明确的评判,后文说,这以后学者再无人胆敢争辩汤、武是受天命而立还是放逐桀纣篡夺君权的问题了。
【13题详解】
试题分析:此题翻译时需要注意计分点: “敝”,破旧;“关”,有关系;“分”,有分别;“无以”,没理由;“罢”,作罢;“居顷之”,过不久。文言文翻译最主要是抓得分点,考生把两句放到原文中,根据上下文意思,再结合句中得分点来翻译句子。
参考译文:
清河王的太傅辕固生,是齐国人。因为研究《诗经》,孝景帝时做了博士。(他)和黄生在景帝面前争论(问题)。黄生说:“汤王、武王并不是秉承天命而获得天下,而是臣杀君(而夺取天下)。”辕固生(反驳)说:“不对。那夏桀、殷纣暴虐昏乱,天下人的心都归顺商汤、周武,商汤、周武顺应天下人心而诛杀桀、纣,桀、纣的百姓不肯被他们役使而归附了汤、武,汤、武迫不得已才立为天子,这不是秉承天命又是什么?”黄生说:“帽子虽然破旧,但是一定要戴在头上;鞋虽然新,但是一定要穿在脚下。为什么呢?这是(因为)上下有别。桀、纣虽然无道,但是身为君主而在上位;汤、武虽然圣明,却是身为臣子而居下位。君主有了过错,臣子不能直言劝谏纠正它来使天子得到尊崇,反而趁着(他们)有过错去杀掉他们,取而代之登上王位,这不是弑君篡位又是什么?”辕固生答道:“如果非按你的说法(来断是非),那么这高皇帝取代秦朝即天子之位,也不对吗?”于是景帝说:“吃肉不吃马肝,不算不知肉的美味;谈学问的人不谈汤、武是否受天命继位,不算愚笨。”于是争论止息。这以后学者再无人胆敢争辩汤、武是受天命而立还是放逐桀纣篡夺君权的问题了。
窦太后喜欢《老子》这本书,就召来辕固生询问《老子》一书。辕固生说:“这不过是普通人的言论罢了。”窦太后恼怒道:“它怎么能比得上管制犯人似的儒家诗书呢!”于是让辕固生入猪圈刺杀猪。景帝知道太后发怒了而辕固生直言并无罪过,就借给辕固生锋利的兵器,(辕固生)下到猪圈去刺杀猪,正好刺中猪的心脏,刺了一刀,猪便应手倒地。太后无语,没理由再治他的罪,只得作罢。过不久,景帝认为辕固生清廉正直,任命他为清河王太傅。很久之后,他因病免官。
现在皇上刚刚即位,再次因(辕固生)贤良征召他。那些喜好阿谀逢迎的儒生们多有嫉妒诋毁辕固生之语,说“辕固生老了”,于是他被罢官遣归。当时辕固生已经九十多岁了。辕固生被征召时,薛人公孙弘也被征召,却不敢正视辕固生。辕固生对他说:“公孙先生,务必以正直的学问论事,不要用邪曲之说去迎合世俗。”从这以后,齐人讲《诗》都依据辕固生的见解。一些齐人因研究《诗经》有成绩而仕途显贵,他们都是辕固生的弟子。
(二)古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这首古体诗,完成下面小题。
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二首(其一)①
陶渊明
在昔闻南亩,当年竟未践。
屡空②既有人,春兴岂自免?
夙晨装吾驾,启途情已缅。
鸟哢欢新节,泠风送余善。
寒草被荒蹊,地为罕人远。
是以植杖翁③,悠然不复返。
即理愧通识④,所保讵⑤乃浅?
【注】①此诗是诗人归隐之前参加春耕后的作品。怀古田舍即田舍怀古。②屡空:食用常缺。③植杖翁:荷蓧丈人。《论语·微子》:“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蓧。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芸。”④通识:通明的见识,指儒家仕而不隐的思想。⑤讵:难道。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开头两句写诗人当年未能践行躬耕南亩的愿望,流露出了诗人的遗憾和惋惜之情。
B. 三四两句写由于家中食用常缺,因此春天下地耕种就不能自免,这是说躬耕之必要。
C. 五六两句写早晨整理农耕的牛车和农具,启程时生出缅怀之情;“缅”字照应了标题。
D. 七至十句既描绘出鸟儿欢鸣春风和畅情景,也写出“寒”“荒”所映衬出的忧虑之情。
15. 诗歌最后四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矛盾心理?请简要分析。
【答案】14. D 15. 最后四句表达了诗人“不隐”与“隐”(“仕”与“不仕”)的矛盾心理。诗人看到这优美而人迹罕至的环境,缅怀并理解了植杖翁的遁世选择,心里产生了归隐的念头;但在儒家积极入世的思想面前,这种归隐的念头使诗人感到愧疚。可诗人又觉得所保持的喜爱自然情怀不是浅陋的,这又流露出其对归隐的向往。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表达技巧和情感的能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每一个选项都是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错误的地方一般有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一般都存在明显的错误。
D项,错在“忧虑之情”,应为“表达诗人对南亩之荒偏的喜爱之情”。
故选D。
【15题详解】
此题的考点是赏析析诗歌的内容和思想情感的能力。题干要求简要分析诗歌最后四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矛盾心理。读懂全诗,依据诗的最后四句分析。首先要总说诗人的矛盾心理是什么,然后结合全诗内容和注释(1)(3)(4)分析其矛盾心里的表现。首先要读懂全诗内容和主旨。此诗以“在昔闻南亩”起句,叙述了劳动经过,描绘了自然界的美景,缅怀古圣先贤,赞颂他们躬耕田亩、洁身自守的高风亮节。他早就听说过南亩,只恨自己没有尽早赶来,过这俯身躬耕的日子。这里他提到“屡空”的颜回,用以反抗世俗的安贫乐道。他喜欢自给自足的农耕生活。他从村落清新的晨曦里一路走出来,架好车马,下地干活,他热爱自然。鸟声婉转,风中送来弥漫的花草清香。田地上的白雪潮水般褪去,荒草覆盖了冬后大地的无数小径。这地方叫人惊喜,在这里他找到自由。他甚至觉得,汲汲于功名的人类是可笑的。他理解了植杖翁的遁世选择。陶渊明觉得隐居的道理应该为人生的通识到惭愧。那么,“隐”,还是“不隐”,一直是个问题,这正是诗人的矛盾之处。这个世界的通识就是:“不隐”,就要入世,功成名就,出人头地。陶渊明还不想归隐,时候还没到,但他的愧对只是暂时的不安。他终将心安理得地归去。诗人看到这优美而人迹罕至的环境,缅怀并理解了植杖翁的遁世选择,心里产生了归隐的念头;但在儒家积极入世的思想面前,这种归隐的念头使诗人感到愧疚。可诗人又觉得所保持的喜爱自然情怀不是浅陋的,这又流露出其对归隐的向往。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赤壁赋》中,慨叹人生之短暂,人类在天地之间极为渺小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荀子《劝学》中,体现君子要涉猎广泛并采取行动来使自己得到提升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李贺《雁门太守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渲染守军战场悲壮气氛。
【答案】 (1). 寄蜉蝣于天地 (2). 渺沧海之一粟 (3).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4).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5). 角声满天秋色里 (6). 塞上燕脂凝夜紫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默写常见古诗文名篇名句的能力。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所以,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如同音字、形似字、通假字、难写字等字的写法。如“寄”“蜉蝣”“沧”“粟”“参省”“知明”“角”“燕脂”,理解字义去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