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诗词
导航

2020年北京丰台十二中高二(下)期末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3)

时间:2020-08-13
2020北京十二中高二(下)期末语文
参考答案
一、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
1.【答案】B
【解析】
A项,“稽首”的“稽”读qǐ;
C项,“愆过”的“愆”读qiān;
D项,“刍荛”的“荛”读ráo。
故选B。
2.【答案】B
 
A项,前一个“焉”是代词,可译作“它”;后一个“焉”是疑问词,相当于“何”,可译作“怎么”“哪里”。
B项, 两个“以”都是介词,可译作“因为”。
C项,前一个“所”是助词,表示与动作有关的地方、原因、对象等;后一个“所”是名词,可译为“地方”。
D项,前一个“过”是动词,可译作“看望”;后一个“过”是名词,可译作“过错”。
故选B。
3.【答案】D
【解析】
A项,“寘”通“置”,可译作“放置”。
B项,“谦”通“慊”,可译作“满足”。
C项,“倍”通“背”,可译作“背叛”。
故选D。
4.【答案】D项,“相”是副词,表一方对另一方有所施为,代指我。
5.【答案】C
【解析】
A项,“将”,音节助词,无实义。
B项,“属”,动词,可译作“写”。
D项,“诣”,动词,可译作“到”。
故选C
6.【答案】D
A项,“固执”,古义:坚持不懈;今义:多指坚持成见。
“择善而固执之者也”意思是:选择美好的目标执著追求。
B项,“所以”,古义:用来……的;今义:表因果关系的连词。
“孝者,所以事君也”意思是:对父母的孝顺可以用于侍奉君主。
C项,“长者”,古义:德高望重之人;今义:年长的人。
“昔有长者子,入海取沉水”意思是:从前,有一位年长有声望之人的儿子,到海中打捞沉香木。
D项,“智慧”,古今义相同:聪明才智。
“过去有人,痴无智慧”意思是:过去有个人,愚蠢不聪明。
故选D。
7.【答案】D
【解析】
A项,“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宾语前置句,“自欺”应为“欺自”。
B项,“其我之谓也”,宾语前置句,应为“谓我”。
C项,“弃人用犬虽猛何为”,宾语前置句,“何”是“为”的宾语,前置了。
D项,“其所乘马为他所夺”,被动句,“为……所”表被动。
故选D。
8.【答案】B
A项,“礼”,名词作动词,礼待;
“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意思是:用侍奉秦国的心来礼遇天下的奇才。
B项,“死”,为动用法,为……而死;
“提弥明死之”意思是:提弥明为赵盾而死。
C项,“贼”,名词作动词,残害,伤害;
“使鉏麑贼之”意思是:派鉏麑暗杀他。
D项,“君”,名词作动词,行君道;
“晋灵公不君”意思是:晋灵公不行君道。
故选B。
9.【答案】B
【解析】
B项,“《大学》《中庸》本是《礼记》中的两篇”说法错误。《大学》这部书,原是《礼记》中的第四十三篇,《中庸》原是《小戴礼记》中的一篇。
故选B。
10.【答案】B
【解析】
B项,“在荣府内,虽说长子贾敬袭了官”“而贾敬的儿子贾琏、媳妇王熙凤”说法错误。根据原著,在荣府内,是长子贾赦袭了官,贾琏的父亲是贾赦。
故选B。
11.【答案】D
【解析】
A项,“又引来了香菱的参与”说法错误,根据原著,林黛玉和史湘云在凹晶馆联句,引来了妙玉的参与,而不是香菱。
B项,“李纨评论”说法错误。根据原著,评论“颦儿这促狭嘴,他用‘春秋’的法子,将市俗的粗话,撮其要,删其繁,再加润色比方出来,一句是一句”的人是宝钗,而不是李纨。
C项,“黛玉、宝钗和妙玉幼时都曾有和尚劝其出家消灾避祸”说法错误。根据原著,只有黛玉和香菱在幼时有和尚劝其出家;而宝钗幼时生病,是癞头和尚开了方子,并没有劝其出家;妙玉则是从小身体多病,买的替身出家都不中用,所以最后还是自己出了家,也没有说是和尚劝其出家。
故选D。
12.【答案】C
C项,“在第三十二回,‘诉肺腑心迷活宝玉’中,黛玉已然了解了宝玉对自己的深情便抽身离开,遗憾而可怕的是,黛玉并没有听到他这番真情的表白,而是被赶来送扇子的晴雯听了去”说法错误。“而是被赶来送扇子的晴雯听了去”错,赶来送扇子的是袭人。
故选C。
二、本大题共5小题,共18分。
【答案】13. C    14. B    15. C    16. D   
17. ①公众方面:提高环境保护的社会责任意识;愿意付出;提高对垃圾分类标准和方法的掌握水平;充分发挥民间组织和志愿者的作用,积极参与垃圾分类投放。②企业方面:以循环经济理念进行管理;提升加工处理废弃物的新技术、新工艺及新设备的发展水平,推进垃圾处理产业化;注重经济效益的同时,也要注重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③政府方面:制定垃圾处理相关产业政策、投资及财税政策对企业进行约束和扶持;通过立法和执法对垃圾投放行为进行强制性规范和约束;对全社会加强宣传教育和示范引领。
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13分。
【答案】18. B    19. A    20. A   
21. 世人应该明白,不要嫉妒才能超过自己的人;遭人嫉妒的人要坚持自己的操守。
【解析】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要注重平时课内外的积累,然后应结合具体的语境,运用语法知识进行辨析。
A项,“貌若营群”翻译为:(它)样子像统领群鸡的。营,解释为统领;
B项,“而仰望焉,而旋望焉”翻译为:它仰头望着它们,它转着圈看它们。旋,回转,旋转;
C项,“义而介焉者”翻译为:讲义并且独特的。介,解释为独特;
D项,“尚不与俦焉”翻译为:还不和它结成伙伴。俦,解释为做伴,结成伙伴。
故选B。
【19题详解】
A项,两个“乎”,都是介词,引出动作对象,相当于“于”,对;
“而又狎乎人”意思是:且对人很亲近。
“是故君子先慎乎德”意思是:因此君主(文王)首先要慎重于对道德的修养。
B项,第一个“而”,连词,表示转折的关系,但是,却;第二个“而”,表假设,如果;
“既来而皆恶截冠雄鸡”意思是:来到以后,却都讨厌被切了鸡冠的公鸡。
“谏而不入,则莫之继也”意思是:如果进谏了不被接受,就没有人继我而去进谏了。
C项,第一个“奚”,副词,怎么,为什么;第二个“奚”,代词,什么;
“又奚为既来而共恶所呼者而迫之耶”意思是:又为何已经来了却一起憎恶(那只)呼叫(它们)的鸡并且逼走它呢?
“奚以知其然也”意思是:凭什么知道是这样呢?
D项,第一个“其”,语气助词,表反问的语气,难道;第二个“其”,代词,自己;
“其可以逃乎”意思是:难道能逃跑吗?
“人莫知其子之恶”意思是:人都不知道自己孩子的坏。
故选A。
【20题详解】
A项,“截冠雄鸡虽然勇猛好斗,但势单力孤斗不过群鸡,总是被群鸡孤立”说法错误。“勇猛好斗”是错误的,文中说到“夫虽善斗且勇,亦不胜其众而常孤游焉”,是说截冠雄鸡勇猛善斗,而不是好斗。
故选A。
译文:
我来到零口(地名)的北部,见有人养了二十二只鸡,七只公鸡,十五只母鸡,有的啄食有的饮水,且又很亲近人。我很喜欢它们,于是掏出粟米来丢到地上并唤它们。有一只公鸡,被人切断了鸡冠,(它)样子象这群鸡的首领,先望着我走来,看见粟米便长声鸣叫,就象呼唤所有的鸡(来)。所有的鸡听到声音成群跑到有粟米的地方,来到以后,却都讨厌被切了鸡冠的公鸡并攻击它,啄踢驱赶它离开,(赶走它)后就争着回来啄食粟米。天将要黑了,二十一只鸡一起栖息在堂前的木柱子上。切了鸡冠的公鸡也来到这里,就象依恋伴侣一样,准备登上木柱子休息。它仰头望着它们,它转着圈看它们,并且小声啼叫,然后大声啼叫,再伸着脖子发出喔噫的声音,它的声音很是悲哀,后来就离开了。(它)来到庭院之中,院中有高三十余尺的大树,(它)张开翅膀悲伤地鸣叫着,飞上树顶栖息。
我觉得奇怪:“鸡,是被人在家里所豢养的,(却)具备五德。首先是:见到食物呼唤伙伴,这是义,切了鸡冠的公鸡它是这样的,那些鸡难道不是得益于它的呼唤而过来的吗?又为什么来了却厌恶它并驱赶它呢?这岂不是得它的利益而背叛它的情义吗?这不是抹杀它见食物呼唤伙伴的美德吗?还大家栖息在一起却不准它来做伴呢?”有的人告诉我说:“切了鸡冠的公鸡,是做客(外来)的鸡,我东边的邻里村夫姓陈的家的鸡,它的母鸡死了,姓陈的(将它)放到我这群鸡里来一起养。(它)勇敢并且善斗,家里的六只公鸡没有敢单独和它较量的,因此全都讨厌它并不和它一起吃食、一起栖息。它虽然善斗并且勇敢,也无法战胜它们大家,所以常常独处的。但是见到食物没有先吃就长声鸣叫呼唤它们。它们大家虽然由于是它召唤来的,等到了,反而驱逐它,过去也是这样的。切了鸡冠的公鸡虽然没有得到礼遇,但是它的行为没有改变过。”
我听了以后,惘然感叹并且伤感地认为:“家禽鸟类是小动物啊,它们当中也有禀赋优良的美德的,讲义气并且独特的。外来的鸡有义并且勇敢超过大家,大家都嫉妒并且还不和它结成伙伴,更何况是人呢?何况是朋友呢?何况是内亲外戚呢?何况是同乡呢?何况是同事呢?由此观察天地之间的鬼神、禽兽等万物的演变情况和状态,哪个可以逃出这种情形呢?”
我心里为它伤感之后,就为它写传记,将用来警示我自己,也可以作为世人的借鉴。
四、本大题共5小题,共26分。
【答案】22. B    23. CE   
24. 内容不同:①时令不同:赵诗写的是黄梅时节,而本曲是秋夜;②地点不同:赵诗写的是在自己家里,而本曲写的则是客居驿馆。③情境不同:赵诗写约客未至,而本曲则写诗人客居孤馆,举目无亲,只能和自己下棋来消磨时光。
情感不同:赵诗——诗人内心稍有着急、失落,但不乏闲逸之感;本曲——表达了诗人的羁旅之愁及因不得志而备受冷落的伤感。
【解析】
【22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理解鉴赏能力。这是一道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题目,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
B项,“写作者半夜才回到故乡,更显出漂泊江湖的凄苦”分析错误,“三更归梦三更后”一句,写成了诗人客居他乡,思乡情切,于是,做了归乡的梦,半夜“归梦”,引起人无限的愁思和惘怅。
故选B。
【23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把握诗歌表现手法的能力。这类题,首先要求学生仔细阅读诗歌,借助诗歌注释及关键意象,充分理解诗歌内容及情感;继而在此基础之上,结合知识储备,具体分析作品所运用的表现手法。
“枕上十年事,江南二老忧,都到心头”运用了悬想的手法,作者躺在床上,回想起十年来孤身一人漂泊在外的种种往事,年迈的父母远在江南,自己不但未尽孝,反倒让二老担忧,如今功名也未成。
C项,“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在这除夕之夜,诗人想象故乡人思念千里之外的自己的情景,而明天又要增加一岁,新添不少白发啊。
E项,“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想到家中亲人今日也会相聚到深夜,还应该会谈论着我这个离家在外的人。
CE两项也都运用了悬想手法。
故选CE。
25.【答案】    (1). 昨夜西风凋碧树    (2). 望尽天涯路    (3). 为伊消得人憔悴    (4). 蓦然回首    (5). 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6). 止于至善    (7). 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的能力。考查名篇背诵分直接性默写和理解性默写两种类型。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答题时看清题目要求,本题兼有直接性默写和情境默写。写错字或漏字添字均不能得分。
本题默写时应注意以下重点字词:“凋”“碧”“涯” “憔悴”“蓦” “阑珊”“善”“皆”“壹”等。
26.【答案】敏探春的“敏”意思是“聪敏”“敏锐”“敏慧”。比如抄捡大观园,探春敏锐地觉察到贾府的败势;替凤姐理事时“开源”“节流”的措施,可见她的“聪敏”。
五、本大题共4小题,共19分。
【答案】27. D    28. 第一首诗描写了梅花孤傲高洁形象,暗示了吴承墨清高自许的心理。第二首诗写别墅小区的美景令人沉醉,暗示了吴承墨对住在别墅的奢华生活心生羡慕向往之情。   
29. ①王老板赠送别墅给吴承墨,表明他本来就知道这幅画是赝品,想贿赂吴承墨得到是真品的鉴定。②吴承墨发现画上印泥颜色淡,画面没有冰片和麝香气息,与八大山人真迹不符,暗示是赝品。③吴承墨在鉴定书上签字盖章时手发抖,不愿落墨盖章,表明他心知是赝品,内心犹豫挣扎。   
30. ①“国宝”意为国家级的宝物,指极有价值的事物。②题目点明小说以“国宝”为线索。③贯穿全文的“国宝”有两个含义:一是指八大山人的山水长卷,一是指鉴定大师吴承墨;但事实上,画是赝品,吴承墨为个人私利违背了职业操守,两者都不配称为“国宝”,用“国宝”作为题目具有强烈的讽刺意味。
【解析】
【27题详解】
本题考查欣赏作品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的能力。解答本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人物、语言、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题干问的是“下列对作品内容的理解,最正确的一项”,这属于综合题,既考查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塑造形象的技巧,也考查故事的情节、主旨和环境。
A项,“为全文奠定了温馨的基调”说法错误。应是表现吴承墨重回故地的愉悦、温馨的感受,也衬托了王老板的热情;全文讲述了吴承墨在利益的诱惑下,违背本心,作出了假的鉴定的故事,全文基调并不“温馨”。
B项,“是为了用同乡的情谊打动他们”说法错误。王老板是安排吴承墨夫妇赏梅花听评弹,为了用乡情打动他们,从而引发他们的落叶归根的想法,为下文送别墅铺垫。
C项,“只要闻闻就能鉴定出画的真赝,因此王老板才特意请他来鉴画”说法错误。在吴承墨作出鉴定之后,王老板把别墅钥匙交给了吴师母,说是“一点小小心意”。可见王老板请他来鉴画的真正原因是想借吴承墨的名气掩盖赝品的真相。
故选D。

上一页           



位置:主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语文试题 >

相关文章


触屏版 电脑版

© 古诗词 wap.exam5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