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诗词
导航

河北省邯郸市六校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时间:2020-09-05
河北省邯郸市六校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学时常充当情感的符号。从概念、范畴命题到自然科学的分子式或者数学、物理公式,理性或者思想的展开都拥有严密的符号系统。理性或者思想的每一步进展无不诉诸上述符号。相对来说,情感领域的活动纤细、灵敏,同时又飘忽、模糊。人们常委托文学描述情感的波纹,并且形成了不同的文学形式体系。如何再现情感的微妙轨迹?中国古代诗人遗留下许多甘苦之言,例如“欲说还休”“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如此等等。很大程度上,叙事作品的故事情节可以视为情感的容器。曲折惊险、悲欢离合、扣人心弦的每一个转换点无不带动了情感的波澜起伏。当然,叙事作品的故事情节包含了内在的因果关系,例如《水浒传》中林冲跌宕起伏的命运——由于一次又一次地遭到陷害,忍无可忍的林冲终于放弃八十万禁军教头的身份,踏上梁山,落草为寇。从高衙内调戏娘子到林冲误入白虎堂、野猪林险遭不测,再到风雪山神庙,故事情节环环相扣,显示了严密的前因与后果。然而,人们可以发现,故事情节的因果关系同时裹挟于强大的情感波澜之中,惊心动魄。换言之,单纯的因果关系——譬如,超额的重量压垮了桌子,炽热的温度导致了燃烧——无法作为故事情节承担情感符号的重任。
如同理性做出的判断或者思想观念形成的结论,情感领域的喜怒哀乐不仅产生了另一种性质的内心倾向,而且隐合了强烈的行动性。很大程度上,这就是文学所具有的激动人心以及号召、动员的能量。古往今来,许多政治家、文学批评家均把文学在情感领域的能量作为意识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倡导“文以载道”或“文以明道”。《毛诗序》谈到了《诗经》——尤其是“国风”——的教化作用:“所以风天下而正夫妇也。故用之乡人焉,用之邦国焉。风,风也,风以动之,教以化之。”近代的梁启超阐述了“小说与群治”的关系,并且概括了小说形成的“熏”“浸”“刺”“提”四种情感特征。胡适、陈独秀、鲁迅等“五四”新文化运动主将寄望于新文学开启民智、改造国民的思想,从而造就现代的文化性格。世界范围内,许多革命领袖对文学委以重任。对于文学来说,“团结人民、教育人民,打击敌人、消灭敌人”的功能并非仅仅复述某种抽象的理论语言,而是很大一部分诉诸情感领域。
文学史可以证明,《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青春之歌》《平凡的世界》这些作品的主角曾经成为读者心目中的偶像,甚至引起各种程度的模仿。相对来说,另一些作品是以整体构造形成的情感经验潜移默化地影响读者。例如,人们无法从《红楼梦》中认定某种单一的主题。无论是贾宝玉、林黛玉式的叛逆,还是贾母、王熙凤式的世事人情,这一部作品让人在百感交集之中经历一次情感的成熟。情感的成熟可以与理性的成熟相提并论,这个命题构成了现代主体的内涵之一。很大程度上,情感的成熟是现代文学承担的一个隐蔽使命。无论是鲁迅的《阿Q正传》、茅盾的《子夜》,还是巴金的《家》、曹禺的《雷雨》,一系列现代文学作品为读者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心灵冲击。从历史的感悟、个人内心的反省、深刻的同情、见贤思齐的崇敬到抗争的激情、搏斗的勇气、独立的人格、新的伦理,现代文学负责从情感方面塑造现代人的心灵。
(摘编自南帆《情感轨迹与时代精神肖像》)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代诗人说“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这说明情感微妙轨迹是无法再现的。
B.作品的情感全靠故事情节来表现,情节的曲折惊险会激起人的情感的巨大变化。
C.喜怒哀乐的情感和理性判断、思想观念形成的结论一样,都隐含着强烈的行动性。
D.胡适、鲁迅等“五四”新文化运动主将认为,大部分文学的功能在情感领域得以实现。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先谈文学与情感的关系,再谈文学怍品中情感所起的重要作用,最后谈情感影响的两种方式,层次分明。
B.第一段运用了正反对比的手法,如理性或者思想与情感的对比,故事情节的因果关系与单纯的因果关系的对比。
C.文章第二段引用《毛诗序》里的语句,论证文学批评家等重视情感能量,倡导“文以载道”或“文以明道”的观点。
D.文章第三段举例全面而典型,从时间方面说,有古代的,有近现代的;从空间方面说,有中国的,也有外国的。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表达情感的符号与表现理性或者思想的发展之符号是不同的,后者是概念、范畴、命题、分子式或数理公式等。
B.《水浒传》揭示了林冲接二连三被陷害而逼上梁山这些情节的前因后果,令人信服,但这些情节缺乏情感波澜。
C.《阿Q正传》《子夜》《雷雨》这些现代文学作品都表现出情感的成熟,为读者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心灵冲击。
D.《红楼梦》对人影响的方式与《青春之歌》这类作品是不同的,《红楼梦》是通过情感经验不知不觉地感染、影响读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摘编自《2019都市异乡青年调查报告》)
材料二:
小镇青年独自北漂,奋斗“不止不休”,他能实现自己的梦想吗?正在举行的第三届平遥国际影展,迎来了电影《不止不休》的启动。该片由青年导演王晶执导,贾樟柯担任监制,白客主演,将于近期开机,预计2020年上映。该片根据真实人物改编,主人公是一名高中肄业的小镇青年。他不顾家人阻拦毅然离家来到北京闯荡。
“这部影片集中精力讲好一个故事,以最朴素的方式将小人物的奋斗故事表现出来,共鸣感很强,我觉得这是最打动我的地方,也是我决定监制这部影片的原因。”贾樟柯评价,“整体上看,我觉得这部影片是可以雅俗共赏的大众戏,它是一部商业电影,更是一部具有观赏性、背后有扎实的生活记忆和深刻社会意义的影片。”
该片导演王晶来自贾樟柯团队,曾在贾樟柯执导的《天注定》《山河故人》《江湖儿女》等作品中担任执行导演,这次终于迎来了自己首次独立执导电影的机会。他介绍,影片故事发生在2003年的北京,他在筹备过程中一直思考如何让这个发生在十多年前的故事,与现在产生联系。“从一两年前开始,我发现我们的生活里面多了很多来自陌生人的鼓励,比如早餐店的杯子上写着‘加油,开始元气满满的一天’,外卖盒子上会有一张爱心卡片写着‘你可以的’。”他希望这部作品不只是一碗励志“鸡汤”,而是能告诉观众,“生命就像钟摆,有最高点,也有最低点,在最低点时,我们应该拿出什么样的勇气和态度去面对。”
主演白客则表示,他从《不止不休》的剧本中看到了很多自己曾经的影子,因为时代背景,他在片中的造型将有稍许复古,他很期待开始这次全新的尝试。
(摘编自袁云儿《不止不休聚焦北漂奋斗者》)
材料三:
根据前程无忧2017年的调查数据,“北上广”等一线城市是应届毕业生的首选,其中选择北京的占比18.2%,上海占比32.2%,广州占比26.8%。从内在的心理状态和思想观念来看,“空巢青年”们向往大城市,所以他们是有着较强的城市认同感的,但是由于大城市生活成本的不断提升,他们想要长期定居的意向慢慢被打消。根据百度指数提供的数据,2016年间搜索“逃离北上广”的用户在20到30这一年龄段占比27%,2017年这一数字上升到了33.3%。这一数据显示青年人定居大城市的意向在逐渐被打消。他们长期背负着生活压力以及来自亲人的期望,将自己推入了尴尬的心理困境,他们渴望能够在大城市中功成名就,但又忍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想要放弃,因为强烈的自尊心使他们无法放弃眼下获得的一切回归到小城镇的生活,在这样的心理压力下,他们并没有一味的焦虑,更没有形成绝望、迷失自我的负面心理,而是选择坚持奋斗,他们对未来还是乐观的,所以,“空巢青年”并没有完全失去他们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追求。
(摘编自郭越《“空巢青年”基本特征及归因分析》)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有六成以上的都市异乡青年会选择点外卖来怀念家里的饭菜,两成多的人会尝试动手做妈妈的饭以解思乡之情。
B.生活工作在都市异乡的青年和小城镇的青年,他们各自的消费模式不尽相同,生活在都市异乡的青年比小城镇的青年更愿意消费。
C.都市异乡青年房租房贷压力大,超过四成的人将每月收入的25%用于还贷或付房租,有人甚至每月拿出一半以上收入作为此项支出。
D.导演王晶有导演经验,《不止不休》是他首次独立执导的电影,他思考如何让发生在十多年前的故事与当下联系起来。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电影《不止不休》讲述了一个北漂奋斗者的故事,据真实人物改编,主人公是一名高中肄业的小镇青年,他独自来到北京闯荡,希望实现自己的梦想。
B.电影《不止不休》的监制贾樟柯认为,该片以最朴素的方式将小人物的奋斗故事表现出来,雅俗共赏,具有社会效益,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
C.电影《不止不休》的导演王晶表示,他感觉在生活里获得了一些陌生人的鼓励,这对他导演该片有启发意义,他希望这部电影能使人们更好地去面对人生的低潮。
D.从前程无忧2017年的调查数据看,应届毕业生对“北上广”三城市的选择比例中,上海最高,北京最低,表明上海给这些毕业生提供的条件比北京好。
6.在都市漂泊很久仍未成功的人为什么还要继续漂泊?请根据材料,简要概括其原因。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玉顺嫂的财富
梁晓声
九月出头,北方已有些凉。
我在村外的河边散步时,晨雾从对岸铺过来。
“梁先生……”
我一转身,见是个少年。雾已漫过河来,他如在云中,我也是。我在村中见到过他。
“有事?”
“我干妈派我请您到她家去一次。”
“你干妈是谁?”
“就是……就是……村里大人都叫她玉顺嫂那个……我干妈说您认识她……”
他干妈是玉顺嫂,第一次见到她是在冬季,河边。
“是梁先生吧?”——她背一大捆苞谷秸,望着我站住,一脸虔敬。她高挑,50多,头发已白了一半。
我说是。
“你们北京人,知道的情况多,据你看,咱们国家的股市,前景到底会怎样呢?”
我一愣,我是从不炒股的。然而多少也算了解点儿情况,就说:“不怎么乐观。”
“是么?”——她的双眉顿时紧皱起来了,身子似乎顿时矮了,仿佛背着的苞谷穗一下沉了几十斤。虽然她仍尽量在我面前挺直着腰。给我的感觉是她的骨架转瞬间缩巴了。
她又说:“是么?”——目光牢牢地锁定我,有些发直,我一时后悔。
“您……也炒股?”
“是啊,可……你说不怎么乐观是啥意思呢?不怎么好?还是很糟糕?就算暂时不好,往后必定又会好的吧?村里人都说会的。他们说专家们一致是看好的。你的话,使我不知该信谁了……只要沉住气,最终还是会好的吧……”她一连串的发问,我无言以对,根本料想不到,在这么个仅30几户人家的小村,会遇到一名股民,还是农妇!
我敷衍几句,匆匆过桥,几乎是逃……
朋友听我讲了经过,不安地说:“是玉顺嫂,你说了不该说的话……”
朋友告诉我,3年前,玉顺嫂丈夫王玉顺在自家地里起土豆时,一头栽倒死了。那一年他们的儿子在上技校。他们夫妻攒下了8万多元钱,是预备翻盖房子的钱。丈夫一死,玉顺嫂没了翻盖房的心思。偏偏那时,村里人家几乎都炒起股来。炒股热潮,是由一个叫王仪的人忽悠起来的。他忽悠大家参与炒股,是想用大家的钱将自家损失捞回来……
王仪离家出走了,以后就再没在村里出现过。连他家人也不知他下落。
从此,村里农民们闻股变色。
大家都认命清仓了,唯独玉顺嫂仍蒙在鼓里,仍做着股票升值的美梦,仍整天沉浸于她当初那8万多元已涨到20多万元的幸福感之中。告诉她8万多已损失到只剩1万多了,赶紧清仓吧,怕死了丈夫不久的她承受不住真话的沉重打击;不告诉呢,又都觉得自己简直不是人!
我跟那礼貌的少年来到玉顺嫂家,见她躺在炕上。很破陋的家,炕席都是破的。她一边坐起来一边说:“还真把你给请来了,我病着,下不了炕了,你别见怪啊!”
那少年将桌前的一把椅子摆正,我明白那是让我坐的地方。我虚伪地说,不知道她病了。如果知道,会主动来探望她的。
她叹口气,说她得了风湿性心脏病,一查出已很严重了,地里活儿根本干不了了,只能慢慢腾腾自己给自己弄口饭吃。
我心一沉,问她儿子目前在哪儿
她说儿子已从技校毕业了,在南方打工。知道家里把钱买了股票后,跟她吵了一架,赌气走了,连电话也很少打给她。我的心一沉,竟还疼了一下。
她望着少年又说,多亏有这个干儿子,经常来帮她做点儿事。
玉顺嫂又夸了他几句,话题一转,说她是请我来写遗嘱的。
我愕然,忙安慰她不要悲观,不要思虑太多,没必要嘛。
玉顺嫂又叹口气,坚决地说:“有必要啊!你也不必安慰我了,安慰我的话听多了,没一句能对我起作用的。你来都来了,就耽误你点儿时间,替我把遗嘱写了吧……”
那少年从抽屉里取出纸、笔和印泥盒,一一摆在桌上。
在玉顺嫂那种充满信赖的目光的注视之下,我犹犹豫豫地拿起了笔。按她的遗嘱,子虚乌有的22万多元钱,20万留给她的儿子;1万元捐给村小;1万元办她的丧事,包括修葺她丈夫的坟;余下3000多元,归她干儿。我接着替她给儿子写了封遗书:她嘱咐儿子务必用那20万元给自己修一幢房子,说在农村没有了房子,人生总归堪忧。并嘱咐儿子千万不要也炒股,那份儿提心吊胆的滋味实在不好受……
序、家信、情书、起诉状、辩护书,我都替人写过不少,悼词也曾写过几次的。遗嘱却是第一次写,然而是多么不靠谱的一份遗嘱啊!值得欣慰的是,同时我还代她写了一封语重心长的遗书;一位母亲留给儿子的遗书,一封对得住作家的文字水平的遗书……
这么一想,我心情稍好了点儿。
几天后,朋友正欲陪我回哈尔滨,几个村里人匆匆来了,说玉顺嫂死在炕上了。
村人们凑钱将玉顺嫂埋在了她家的地头,她丈夫的坟旁,又凑钱给她丈夫修了坟。她儿子没赶回来。唯一能与之联系的手机号码被告知停机了。
没人敢做主取出玉顺嫂的股钱来用,都怕她那脾气不好的儿子回来问罪,惹出麻烦。
丧事结束,我见那少年悄悄问我的朋友:“叔,干妈留给我的那份儿钱,我该跟谁要呢?”
朋友默默看着少年,仿佛聋了、哑了。他求助的将目光望向我。
我胸中一大团纠结,郁闷得有些透不过气来,同样不知说什么好……
(选自《2013年中国微型小说排行榜》,有删改)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晨雾从对岸铺过来”“雾已漫过河来”,小说开头这两处对雾景的简洁勾勒,看似闲笔,其实联系下文来看,它起到渲染不祥气氛等作用。
B.小说写“我”说股市“不乐观”,然后描写玉顺嫂的双眉、身子、目光等外貌及其语言,传神地表现出玉顺嫂的恐惧和对“我”的失望。
C.小说借朋友的转述交代了玉顺嫂的家庭背景和她所在的村里大家热衷炒股的状况,这部分插叙充实了情节,也为玉顺嫂的悲剧结局埋下伏笔。
D.小说结尾写到少年的疑惑,朋友“默默看着”,“我”的“纠结”“郁闷”,营造了一种压抑、沉重的气氛,增强了小说的警示意味,能引起读者反思。
8.小说中的“玉顺嫂”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
9.小说以“玉顺嫂的财富”为题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下一页



位置:主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语文试题 >

相关文章


触屏版 电脑版

© 古诗词 wap.exam5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