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寿第二中学2021届高三10月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时间:2020-11-07
仁寿第二中学2021届高三语文 十月考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进化理论中有一个词叫作“间断平衡”,意指一个生态在达成平衡之后,有相当长一个时期处于稳定状态,但一旦某种因素触发进化的齿轮,原有的均衡就被打破,系统进入不稳定状态,各部分相互反应,直到新的平衡形成。生物学家将这种新旧之间的交替称为“蹦移”。
技术进步类似于生态演化。继漫长的农业社会之后,人类社会进入工业时代。在工业时代,人类已见证和经历了三次重大的技术革命。现今,我们正站在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入口处。信息技术正在颠覆既有的平衡态,人工智能和认知技术的发展、机器深度学习、3D打印等新技术的发明,正在将“未来”带到世人面前。新、旧技术革命之间的转移正在发生。这是技术的“蹦移”。
全球化发展类似于生态演化。一般认为,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社会已经历了两轮全球化历程。第一轮是以英国为主导,主要表现是在全球范围内开拓殖民地,掠夺原材料;第二轮以美国为主导,主要表现是贸易全球化以及与之伴随的资本、信息、人才的全球流动。而现在,美国主导的第二波全球化正在遭遇其本国人民的抗拒,也进入到逆向时期。但如果从大历史的角度看,全球化作为一种秩序,一旦展开,就不可能主动或被动地回到原点,最多是变换一种发展形式,更 换一批演员。以当前的情势论,中国正在走进世界舞台的最中央。这是国家的“蹦移”。
新旧交替之际,面对不可知的未来,任何人都难免彷徨、犹豫甚至害怕,这是可以理解的。今天我们面对人工智能时代,可能类似于两百年前欧洲农民面对蒸汽机时的心情。但历史已经证明,人类社会在不到两三百年的工业时代所创造出的财富,远远超过了以往数千年之中农业时代创造财富的总和,今天一个普通人可享用汽车、冰箱、飞机、高铁等工业制成品,在封建时代即使帝王权贵也不可得之。由技术进步而促成的经济增长所产生的“涓滴”效应,虽然不可能如一些经济学家所预期的那样有效缩小收入分配差距,但假以时日,还是能将大多数人置于共享技术进步的好处之下的。这是增长的“蹦移”。
从长周期的角度看,经济衰退源于技术红利的渐渐消失,“低垂的果实”被采摘完毕,而要走出衰退、迎来下一个繁荣,唯有创新和技术进步。当前,我国正处于新旧动能的交替期,需要准确认识技术革命的演变方向以及其对我国转型升级的重要性,需要发挥制度设计与制度安排的能动性,主动清除那些不合时宜、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冗余,来为新技术的成长壮大开辟空间,留足空间。这样做的结果,就可能迎来几十年连续的增长与真正意义上的全社会共同富裕。从这个意义上讲,我国政府2013年以来始终矢志不渝推动的“放、管、服”改革以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已经在极大的程度上释放了企业与个人的活力与创造性,一方面在中国经济下行之际稳住了对于全社会至关重要的就业,另一方面创造出人人都有可能、有条件为自己的梦想与人生价值而努力奋斗的伟大时代。我以为,这就是最大的包容性增长。
(节选自2017年3月8日人民网)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人类社会从漫长的农业社会进入工业时代已经见证和经历了三次重大的技术革命。
B.“间断平衡”是指在平衡状态下,进化的齿轮一旦被某种因素触发,各部分会相互反应直到新的平衡产生。
C.近年来“放、管、服”改革以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全面释放了企业与个人的活力与创造性。
D.现在,美国主导的第二轮全球化遭遇本国人民的抗拒,经济逐年衰退,进入了 逆向时期。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第2~4段用三个“蹦移”审视新旧时代的变革,分析了技术进步、全球化发展和人工智能等的巨大作用。
B.文章在论证技术的“蹦移”时,重点分析了信息技术革命对打破平衡态的重大作用。
C.文章在最后一段提出了我们需要准确认识技术革命的演变方向以及其对我国转型升级的重要性的观点。
D.文章用普通人可享用的工业制成品远超帝王权贵为例,意为证明现代普通人比古代帝王的生活质量还高。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既稳住了对于全社会至关重要的就业,又为人人实现自己的梦想与人生价值创造条件,就是最大的包容性增长。
B.假以时日,因技术进步而促成的经济增长所产生的“涓滴”效应可以将大多数人置于共享技术进步的好处之下。
C.经济衰退源于技术红利的渐渐消失,只有创新和技术进步,才能走出经济衰退,迎来下一个繁荣。D.全球化如果展开,就不可能主动或被动回到原点,就会变换成一种新的发展形式或更换一批演员。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叫座的不叫好,叫好的不叫座”成为我国电影市场的怪现象,不少电影因为明星效应收获高票房,但剧情粗糙。业界普遍认为,尽管近年来我国电影市场增长迅速,但内容、品质的提升并未保持同步。内容和质量是电影的核心,仅靠明星、特效画面吸引观众,最终会使观众厌烦。可以看到,优质国产片越来越得到市场的积极反馈,观众对“流量吸睛”的欠诚意之作并不买账
中国电影家协会秘书长饶曙光指出,中国电影观众正步入更为成熟、稳定的阶段,观众群休的观影品位不断提升,对高质量电影产品的需求也在提升,更需要电影产业在反思中进步,不仅仅单方面追求数量的增长,而要从创作端发力,推动各类影片多样化发展,注重将内容、质量作为核心,创作出更多优质作品,促进中国电影持久健康发展。
(摘编自《光明日报》2018年9月12日)
材料二: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电影“走出去”成绩巨大。无论以产品的数量、质量还是市场来衡量,中国都是电影大国。但中国电影“走出去”,不只是“中国产品”走出去,更要实现中国文化”“中国精神”走出去。从这点看,中国电影“走出去”如何从量的粗放型发展到质与量的共同提升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在国际电影节上获奖和海外商业院线发行的中国电影以“讲好中国故事”为标准分成两种情况:第一种是较好地传播了中国文化与中国精神;第二种是一般性地展示了中国元素和故事,有助于世界人民了解中国、关注中国。目前,第二种影片占大多数,且票房较好;第一种影片应是未来中国电影努力的方向。
电影是中国当代文化的重要部分,电影创作者要从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与丰富的民族传统中汲取精华,提炼和融合为影片的中国元素。中国电影在展示中国元素的同时,更要努力传播中国精神,展现当代与时俱进的中国形象。名列2018年海外票房前列的《红海行动》以反恐和撤侨为中心情节,生动刻画出当代中国军人的精神凤貌;《战狼》《湄公河行动》等影片以独特的中国元素、创新的讲述方式,引起更广范围的情感共鸣。同时,“一带一路”给中国电影的国际传播提供了良好契机与广阔空间,中国电影也可借助于国家战略的东风,加快迈向国际市场的步伐。
(摘编自《人民日报》,2018年10月18日)
材料三:
新华社长春9月8日电(记者刘硕、赵丹丹)以“信仰、情怀、担当”为主题的第四届中国电影新力量论坛8日在长春举行。论坛期间,电影界人士认为当前我国电影产业发展势头良好,电影“新力量”的贡献日益突出,应加强对青年电影人才的培养和帮助,进一步提升整体创作实力。
据介绍,今年截至9月7日,中国电影票房已经达到467亿元,同比去年增长16%。国产影片的份额超过了65%,票房前10名的影片中国产影片占7部。国家电影局副局长李国奇表示,今年以来,中国电影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电影创作活跃,题材类型更加丰富,优秀作品不断出现。还有很多影片都不同程度体现了创作上的提升和进步,反映出“新力量”创作者不断超越自我,创作功力更加深厚和成熟。希望青年创作者坚守信仰,永葆情怀,把个人的创作理想和艺术追求立足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主题之中,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先进文化的沃土之中,用更多的好作品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用更多好作品传承中国文化,展现中国精神,弘扬核心价值观,传递真善美。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中国电影观众对高质量电影产品的需求是推动中国电影持久、健康发展的因素之,这就需要创作的多样化和更多精品力作的推出。
B.从电影票房、国产影片的份额来看,中国电影发展态势很好,但要从电影大国走向电影强国,中国电影还需要质与量的共同提升。
C.《红海行动》《战狼》等一批国产片之所以引发了全球范围观众的共鸣,是因为以独特的方式讲述中国故事,展示中国元素,令人耳目一新。
D.在第四届中国电影新力量论坛上,国家电影局副局长李国奇肯定了中国电影取得的成绩,表达了对电影“新力量”的认可和希望。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B.作为中国当代文化的重要部分,中国电影在展示中国元素、传播中国精神,让世界了解中国、关注中国方面应该发挥自己的作用。
B.在对外传播的过程中,中国电影可以借助“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东风,更好地传播中国文化、中国精神,加快国际化步伐
C.我国优秀电影作品不断出现、电影市场增长迅速,与电影“新力量”创作者不断超越自我,创作功力更加深厚、成熟有很大关系。
D.明星效应、特效画面难以吸引观众,影片质量已成为决定票房高低的关键,表明优质影片得到市场的积极反馈,我国观众的品位不断提升。
6.以上三则材料的内容各侧重什么?请简要分析。(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4-6题。
对 饮
非鱼
突然就想起那年冬天的故事。
眼前出现了一幅晶莹剔透的画面。麦草搭的饭棚上,垂下一 排长长的冰挂,掰下来一根,锥子一样,在手心里扎一下,凉凉的,痒痒的,咬在嘴里,嘎嘣嘎嘣,还有一股烟熏火燎的麦草味。
大哥就是在这时候被父亲撵回家的。他从院门外跑进来,黑色的棉袄敞开着,露出精瘦凹陷的胸脯,棉裤弄湿 了,沥沥拉拉甩着水珠。我大笑着喊娘:你的亲狗娃又闯祸了。父亲拎着一根棍子,呼哧呼哧喘着粗气:三天不打,你皮又发痒了不是?
大哥已经撇着腿钻进了他的西屋,并牢牢地堵上了门。父亲把那扇四处走风的破窗敲得咣咣响:有本事你死里面!
娘站在檐下,看到父亲的棍子没打到大哥,她呵儿呵儿地笑:又咋了?你们爷儿俩就是反贴的门神。
父亲没打到大哥,一肚子火气冲着娘:惯吧,你就惯吧,早晚把他惯到监狱里去!大冬天跳水库,棉裤湿半截,看不冻死他。
娘一听棉裤湿了,不笑了,立马换了哭腔:老天爷呀,我的亲狗娃啊,棉裤湿了看你光屁股上学,这败家的娃啊。
于是,那天下午,大哥一直躲在西屋一声不吭,父亲在门外怒吼,母亲配合着吟唱。我一直玩着冰挂,弄湿了棉袄袖子和前襟,被母亲捎带着戳了几指头。
这样的场景,像演电影一样,过几天就要演一次,只不过,大哥幸运的时候并不多。他经常会吃上父亲几拳头,或者挨上几鞭子、几棍子。父亲手边有啥,抄起来就向大哥抡过去。我有时候真怕他把大哥打死了,因为大哥在外面挂了彩,回来还要再受二次伤。父亲每次打他都会凶狠地说:打死你。
娘看着父亲打大哥,除了流泪,毫无意义地喊着让父亲住手,也无能为力。她说:狗娃是你前世冤家啊,你非要他命,又何必生他。
大哥在父亲的棍棒下,并没有成长为他希望的乖娃,而是长得和他越来越像,从脸上浓密的胡须,到宽厚的手掌,甚至说话的声音。最重要的是,大哥的脾气越来越暴躁,像父亲一样容易发怒,敢跟父亲叫板了。但父亲动手的时候却越来越少,取而代之的是争吵。两个声若洪钟的男人,在屋里对吼起来。其他人就完全被忽视了,好像整个世界都是他们的。娘的规劝,就像落在他们肩膀上的一只蚊子,手一扬,就被扇飞了。
我的记忆力就是这么好,想起这些故事,总要拿出来讲一讲,让那些孩子们笑笑。阳光从落地窗户上照进来,新打扫过的屋子散发着清新的味道。再有一天,就是除夕了。我给父亲送过年要穿的新衣服,大大小小十几口人提前聚在大哥家,有一种喧嚣的幸福。
我问父亲:你怎么从小只打大哥,不打二哥三哥?
父亲背对着阳光,我看不清他确切的表情。他好像没听见我的话,一声不吭。
我想问大哥,他说:好了,爹该洗澡了。
大哥把父亲从沙发上搀起来,我看着两个背影一模一样的男人,慢慢地走向浴室。这个场景,如同饭棚麦草上一排排的冰挂,在阳光的照射下,光芒四射,让我想哭。从什么时候起,这暴躁易怒的父子俩变得如此沉默寡言,我竟没有发现。也许是从娘去世后,也许是从大哥成家后,也许更早。
我站在浴室门口,看着玻璃花纹上映出的橘黄 色灯光,还有蒸腾缭绕的水雾。我特别想知道,六十多岁的大哥给八十三岁的父亲洗澡,是一种什么样的场景。大哥刚做完心脏手术三个月,父亲也在心脏同样的位置,放置过起搏器。
水声停了。大哥说:搓搓背吧,省得背痒。
父亲没有回答,浴室里安静下来。一会儿,我听见搓澡巾擦过皮肤的声音,很慢,沙沙沙的,像叶子落在地上,或者像细小的雨落在脸上。
大哥问:重不重?
父亲说:还行。
浴室里重新安静下来。父亲咳嗽了一声,似乎想说什么,迟疑了一下,又咳嗽了几声。
大哥说:是不是太热了,不舒服?
父亲说:你,伤口,还疼不疼?
大哥说:不疼了。
父亲说:有病了,就注意点儿。
听着他们的对话,我眼前出现的却是他们挥舞着手臂,瞪大眼睛,大吼着,谁也不听谁的吵架的情景。
门开了,两个一模一样的男人又搀扶着出来。父亲的胡子刮得干干净净,脸色红润。他眯着眼睛,说:四妞,今年拿的啥酒?
我说:三十年西凤。
他说:晚上打开,我和你大哥少喝点儿。
那个晚上,父亲和大哥几乎不说一句话,两个人默默地倒一点儿酒,轻轻一碰,玻璃杯发出清脆的声音,然后一饮而尽。我们完全被忽视了,好像整个世界都是他们的。
(有删改)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小说中母亲的哭,既因为爱子情深,也因为她性情柔弱,痛恨父亲的粗暴专制却无能为力。
B.父亲被问到“怎么从小只打大哥”时一声不吭,对饮时又沉默不言,都是心有愧疚的体现。
C.小说运用倒叙、顺叙等多种叙述方式,父子之间彼此关爱的深情构成一条贯穿小说的线索。D.小说开头描写的冰挂,与后面描写的阳光相互呼应,环境的变化也暗示着父子关系的变化。
8.“我”这一角色在小说中起到多方面的作用,请简要说明。(6分)
9.两句“好像整个世界都是他们的”是理解小说主题的关键。试分析。(6分)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进化理论中有一个词叫作“间断平衡”,意指一个生态在达成平衡之后,有相当长一个时期处于稳定状态,但一旦某种因素触发进化的齿轮,原有的均衡就被打破,系统进入不稳定状态,各部分相互反应,直到新的平衡形成。生物学家将这种新旧之间的交替称为“蹦移”。
技术进步类似于生态演化。继漫长的农业社会之后,人类社会进入工业时代。在工业时代,人类已见证和经历了三次重大的技术革命。现今,我们正站在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入口处。信息技术正在颠覆既有的平衡态,人工智能和认知技术的发展、机器深度学习、3D打印等新技术的发明,正在将“未来”带到世人面前。新、旧技术革命之间的转移正在发生。这是技术的“蹦移”。
全球化发展类似于生态演化。一般认为,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社会已经历了两轮全球化历程。第一轮是以英国为主导,主要表现是在全球范围内开拓殖民地,掠夺原材料;第二轮以美国为主导,主要表现是贸易全球化以及与之伴随的资本、信息、人才的全球流动。而现在,美国主导的第二波全球化正在遭遇其本国人民的抗拒,也进入到逆向时期。但如果从大历史的角度看,全球化作为一种秩序,一旦展开,就不可能主动或被动地回到原点,最多是变换一种发展形式,更 换一批演员。以当前的情势论,中国正在走进世界舞台的最中央。这是国家的“蹦移”。
新旧交替之际,面对不可知的未来,任何人都难免彷徨、犹豫甚至害怕,这是可以理解的。今天我们面对人工智能时代,可能类似于两百年前欧洲农民面对蒸汽机时的心情。但历史已经证明,人类社会在不到两三百年的工业时代所创造出的财富,远远超过了以往数千年之中农业时代创造财富的总和,今天一个普通人可享用汽车、冰箱、飞机、高铁等工业制成品,在封建时代即使帝王权贵也不可得之。由技术进步而促成的经济增长所产生的“涓滴”效应,虽然不可能如一些经济学家所预期的那样有效缩小收入分配差距,但假以时日,还是能将大多数人置于共享技术进步的好处之下的。这是增长的“蹦移”。
从长周期的角度看,经济衰退源于技术红利的渐渐消失,“低垂的果实”被采摘完毕,而要走出衰退、迎来下一个繁荣,唯有创新和技术进步。当前,我国正处于新旧动能的交替期,需要准确认识技术革命的演变方向以及其对我国转型升级的重要性,需要发挥制度设计与制度安排的能动性,主动清除那些不合时宜、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冗余,来为新技术的成长壮大开辟空间,留足空间。这样做的结果,就可能迎来几十年连续的增长与真正意义上的全社会共同富裕。从这个意义上讲,我国政府2013年以来始终矢志不渝推动的“放、管、服”改革以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已经在极大的程度上释放了企业与个人的活力与创造性,一方面在中国经济下行之际稳住了对于全社会至关重要的就业,另一方面创造出人人都有可能、有条件为自己的梦想与人生价值而努力奋斗的伟大时代。我以为,这就是最大的包容性增长。
(节选自2017年3月8日人民网)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人类社会从漫长的农业社会进入工业时代已经见证和经历了三次重大的技术革命。
B.“间断平衡”是指在平衡状态下,进化的齿轮一旦被某种因素触发,各部分会相互反应直到新的平衡产生。
C.近年来“放、管、服”改革以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全面释放了企业与个人的活力与创造性。
D.现在,美国主导的第二轮全球化遭遇本国人民的抗拒,经济逐年衰退,进入了 逆向时期。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第2~4段用三个“蹦移”审视新旧时代的变革,分析了技术进步、全球化发展和人工智能等的巨大作用。
B.文章在论证技术的“蹦移”时,重点分析了信息技术革命对打破平衡态的重大作用。
C.文章在最后一段提出了我们需要准确认识技术革命的演变方向以及其对我国转型升级的重要性的观点。
D.文章用普通人可享用的工业制成品远超帝王权贵为例,意为证明现代普通人比古代帝王的生活质量还高。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既稳住了对于全社会至关重要的就业,又为人人实现自己的梦想与人生价值创造条件,就是最大的包容性增长。
B.假以时日,因技术进步而促成的经济增长所产生的“涓滴”效应可以将大多数人置于共享技术进步的好处之下。
C.经济衰退源于技术红利的渐渐消失,只有创新和技术进步,才能走出经济衰退,迎来下一个繁荣。D.全球化如果展开,就不可能主动或被动回到原点,就会变换成一种新的发展形式或更换一批演员。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叫座的不叫好,叫好的不叫座”成为我国电影市场的怪现象,不少电影因为明星效应收获高票房,但剧情粗糙。业界普遍认为,尽管近年来我国电影市场增长迅速,但内容、品质的提升并未保持同步。内容和质量是电影的核心,仅靠明星、特效画面吸引观众,最终会使观众厌烦。可以看到,优质国产片越来越得到市场的积极反馈,观众对“流量吸睛”的欠诚意之作并不买账
中国电影家协会秘书长饶曙光指出,中国电影观众正步入更为成熟、稳定的阶段,观众群休的观影品位不断提升,对高质量电影产品的需求也在提升,更需要电影产业在反思中进步,不仅仅单方面追求数量的增长,而要从创作端发力,推动各类影片多样化发展,注重将内容、质量作为核心,创作出更多优质作品,促进中国电影持久健康发展。
(摘编自《光明日报》2018年9月12日)
材料二: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电影“走出去”成绩巨大。无论以产品的数量、质量还是市场来衡量,中国都是电影大国。但中国电影“走出去”,不只是“中国产品”走出去,更要实现中国文化”“中国精神”走出去。从这点看,中国电影“走出去”如何从量的粗放型发展到质与量的共同提升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在国际电影节上获奖和海外商业院线发行的中国电影以“讲好中国故事”为标准分成两种情况:第一种是较好地传播了中国文化与中国精神;第二种是一般性地展示了中国元素和故事,有助于世界人民了解中国、关注中国。目前,第二种影片占大多数,且票房较好;第一种影片应是未来中国电影努力的方向。
电影是中国当代文化的重要部分,电影创作者要从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与丰富的民族传统中汲取精华,提炼和融合为影片的中国元素。中国电影在展示中国元素的同时,更要努力传播中国精神,展现当代与时俱进的中国形象。名列2018年海外票房前列的《红海行动》以反恐和撤侨为中心情节,生动刻画出当代中国军人的精神凤貌;《战狼》《湄公河行动》等影片以独特的中国元素、创新的讲述方式,引起更广范围的情感共鸣。同时,“一带一路”给中国电影的国际传播提供了良好契机与广阔空间,中国电影也可借助于国家战略的东风,加快迈向国际市场的步伐。
(摘编自《人民日报》,2018年10月18日)
材料三:
新华社长春9月8日电(记者刘硕、赵丹丹)以“信仰、情怀、担当”为主题的第四届中国电影新力量论坛8日在长春举行。论坛期间,电影界人士认为当前我国电影产业发展势头良好,电影“新力量”的贡献日益突出,应加强对青年电影人才的培养和帮助,进一步提升整体创作实力。
据介绍,今年截至9月7日,中国电影票房已经达到467亿元,同比去年增长16%。国产影片的份额超过了65%,票房前10名的影片中国产影片占7部。国家电影局副局长李国奇表示,今年以来,中国电影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电影创作活跃,题材类型更加丰富,优秀作品不断出现。还有很多影片都不同程度体现了创作上的提升和进步,反映出“新力量”创作者不断超越自我,创作功力更加深厚和成熟。希望青年创作者坚守信仰,永葆情怀,把个人的创作理想和艺术追求立足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主题之中,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先进文化的沃土之中,用更多的好作品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用更多好作品传承中国文化,展现中国精神,弘扬核心价值观,传递真善美。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中国电影观众对高质量电影产品的需求是推动中国电影持久、健康发展的因素之,这就需要创作的多样化和更多精品力作的推出。
B.从电影票房、国产影片的份额来看,中国电影发展态势很好,但要从电影大国走向电影强国,中国电影还需要质与量的共同提升。
C.《红海行动》《战狼》等一批国产片之所以引发了全球范围观众的共鸣,是因为以独特的方式讲述中国故事,展示中国元素,令人耳目一新。
D.在第四届中国电影新力量论坛上,国家电影局副局长李国奇肯定了中国电影取得的成绩,表达了对电影“新力量”的认可和希望。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B.作为中国当代文化的重要部分,中国电影在展示中国元素、传播中国精神,让世界了解中国、关注中国方面应该发挥自己的作用。
B.在对外传播的过程中,中国电影可以借助“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东风,更好地传播中国文化、中国精神,加快国际化步伐
C.我国优秀电影作品不断出现、电影市场增长迅速,与电影“新力量”创作者不断超越自我,创作功力更加深厚、成熟有很大关系。
D.明星效应、特效画面难以吸引观众,影片质量已成为决定票房高低的关键,表明优质影片得到市场的积极反馈,我国观众的品位不断提升。
6.以上三则材料的内容各侧重什么?请简要分析。(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4-6题。
对 饮
非鱼
突然就想起那年冬天的故事。
眼前出现了一幅晶莹剔透的画面。麦草搭的饭棚上,垂下一 排长长的冰挂,掰下来一根,锥子一样,在手心里扎一下,凉凉的,痒痒的,咬在嘴里,嘎嘣嘎嘣,还有一股烟熏火燎的麦草味。
大哥就是在这时候被父亲撵回家的。他从院门外跑进来,黑色的棉袄敞开着,露出精瘦凹陷的胸脯,棉裤弄湿 了,沥沥拉拉甩着水珠。我大笑着喊娘:你的亲狗娃又闯祸了。父亲拎着一根棍子,呼哧呼哧喘着粗气:三天不打,你皮又发痒了不是?
大哥已经撇着腿钻进了他的西屋,并牢牢地堵上了门。父亲把那扇四处走风的破窗敲得咣咣响:有本事你死里面!
娘站在檐下,看到父亲的棍子没打到大哥,她呵儿呵儿地笑:又咋了?你们爷儿俩就是反贴的门神。
父亲没打到大哥,一肚子火气冲着娘:惯吧,你就惯吧,早晚把他惯到监狱里去!大冬天跳水库,棉裤湿半截,看不冻死他。
娘一听棉裤湿了,不笑了,立马换了哭腔:老天爷呀,我的亲狗娃啊,棉裤湿了看你光屁股上学,这败家的娃啊。
于是,那天下午,大哥一直躲在西屋一声不吭,父亲在门外怒吼,母亲配合着吟唱。我一直玩着冰挂,弄湿了棉袄袖子和前襟,被母亲捎带着戳了几指头。
这样的场景,像演电影一样,过几天就要演一次,只不过,大哥幸运的时候并不多。他经常会吃上父亲几拳头,或者挨上几鞭子、几棍子。父亲手边有啥,抄起来就向大哥抡过去。我有时候真怕他把大哥打死了,因为大哥在外面挂了彩,回来还要再受二次伤。父亲每次打他都会凶狠地说:打死你。
娘看着父亲打大哥,除了流泪,毫无意义地喊着让父亲住手,也无能为力。她说:狗娃是你前世冤家啊,你非要他命,又何必生他。
大哥在父亲的棍棒下,并没有成长为他希望的乖娃,而是长得和他越来越像,从脸上浓密的胡须,到宽厚的手掌,甚至说话的声音。最重要的是,大哥的脾气越来越暴躁,像父亲一样容易发怒,敢跟父亲叫板了。但父亲动手的时候却越来越少,取而代之的是争吵。两个声若洪钟的男人,在屋里对吼起来。其他人就完全被忽视了,好像整个世界都是他们的。娘的规劝,就像落在他们肩膀上的一只蚊子,手一扬,就被扇飞了。
我的记忆力就是这么好,想起这些故事,总要拿出来讲一讲,让那些孩子们笑笑。阳光从落地窗户上照进来,新打扫过的屋子散发着清新的味道。再有一天,就是除夕了。我给父亲送过年要穿的新衣服,大大小小十几口人提前聚在大哥家,有一种喧嚣的幸福。
我问父亲:你怎么从小只打大哥,不打二哥三哥?
父亲背对着阳光,我看不清他确切的表情。他好像没听见我的话,一声不吭。
我想问大哥,他说:好了,爹该洗澡了。
大哥把父亲从沙发上搀起来,我看着两个背影一模一样的男人,慢慢地走向浴室。这个场景,如同饭棚麦草上一排排的冰挂,在阳光的照射下,光芒四射,让我想哭。从什么时候起,这暴躁易怒的父子俩变得如此沉默寡言,我竟没有发现。也许是从娘去世后,也许是从大哥成家后,也许更早。
我站在浴室门口,看着玻璃花纹上映出的橘黄 色灯光,还有蒸腾缭绕的水雾。我特别想知道,六十多岁的大哥给八十三岁的父亲洗澡,是一种什么样的场景。大哥刚做完心脏手术三个月,父亲也在心脏同样的位置,放置过起搏器。
水声停了。大哥说:搓搓背吧,省得背痒。
父亲没有回答,浴室里安静下来。一会儿,我听见搓澡巾擦过皮肤的声音,很慢,沙沙沙的,像叶子落在地上,或者像细小的雨落在脸上。
大哥问:重不重?
父亲说:还行。
浴室里重新安静下来。父亲咳嗽了一声,似乎想说什么,迟疑了一下,又咳嗽了几声。
大哥说:是不是太热了,不舒服?
父亲说:你,伤口,还疼不疼?
大哥说:不疼了。
父亲说:有病了,就注意点儿。
听着他们的对话,我眼前出现的却是他们挥舞着手臂,瞪大眼睛,大吼着,谁也不听谁的吵架的情景。
门开了,两个一模一样的男人又搀扶着出来。父亲的胡子刮得干干净净,脸色红润。他眯着眼睛,说:四妞,今年拿的啥酒?
我说:三十年西凤。
他说:晚上打开,我和你大哥少喝点儿。
那个晚上,父亲和大哥几乎不说一句话,两个人默默地倒一点儿酒,轻轻一碰,玻璃杯发出清脆的声音,然后一饮而尽。我们完全被忽视了,好像整个世界都是他们的。
(有删改)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小说中母亲的哭,既因为爱子情深,也因为她性情柔弱,痛恨父亲的粗暴专制却无能为力。
B.父亲被问到“怎么从小只打大哥”时一声不吭,对饮时又沉默不言,都是心有愧疚的体现。
C.小说运用倒叙、顺叙等多种叙述方式,父子之间彼此关爱的深情构成一条贯穿小说的线索。D.小说开头描写的冰挂,与后面描写的阳光相互呼应,环境的变化也暗示着父子关系的变化。
8.“我”这一角色在小说中起到多方面的作用,请简要说明。(6分)
9.两句“好像整个世界都是他们的”是理解小说主题的关键。试分析。(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