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市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12月月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时间:2021-01-07
福州市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12月月考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本题共5小题 共19分)
材料一:
黄河文化是中华民族重要的母亲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之根。
从"根"上讲,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的核心发祥地,从中华民族人文初祖炎黄二帝到7000年前的老官台文化和后李文化。5000多年前的仰韶文化和大汶口文化都在黄河流域发展。龙山时代是早期国家诞生的时代,黄河流域出现了登封王城岗、章丘城子崖等,也出现了以尧、舜、禹等为首的邦国和族邦联盟。夏商西周三代,乃至秦汉以后的历代王朝的国都几乎也都立在黄河流域,黄河文明成为这些时代的最高文明。这就决定了黄河文化在国家形成之前,属于中国文明起源过程中重要的主导性文化;而自国家诞生之日起,黄河文化就是国家文化。国家认同、民族认同和中华大一统是以黄河文化为核心而凝聚和发展起来的。
从“根”上讲,近代之前的中国经历了史前平等的农耕聚落形态、不平等的中心聚落形态。早期国家的邦国形态、夏商周三代多元一体的复合制王朝国家形态、秦汉至明清的帝制国家形态五个阶段,中华民族也随之逐渐形成:由五帝时代与邦国相联系的部族,发展为夏商周以来与多元一体复合制王朝国家相联系的华夏民族,再发展为秦汉以来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相联系的汉民族及其正在形成中的中华民族。民族与国家在诞生伊始就密不可分,一个民族的伟大每每表现为她所在国家的灿烂辉煌。延绵不断的中国历史表明,民族类型是由其国家形态结构决定的,有什么样的国家形态结构就会产生什么样的民族类型。中华民族“滚雪球”式的发展,是以其国都的所在地黄河流域为核心而凝聚起来的,黄河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本血脉,是中华民族之根。
(摘编自王震中《黄河文化:中华民族之根》)
材料二:
人类的早期文明发祥地大多与河流相关。5000年前,两河流域、尼罗河流域、恒河流域、黄河流域孕育的原生文明几乎同时跨入成熟文明的门槛,而由黄河流域孕育的中华文明是唯一延续至今仍生机勃勃的伟大文明。黄河文明也成为中华文明中最有代表性、最具影响力的主体文明。
黄河中下游地区是形成早期中国最重要的区域。甲骨文的识读与考古发掘,以双重方式印证了夏王朝和近600年历史的商王朝的存在。商周以来的文字、青铜等文明要素是早期中华文明逐渐形成、日益成熟的主要标志,证明了黄河文明的原创性、真实性和先进性。公元前5世纪前后,老子、孔子、庄子、孟子等思想先哲将中国带入“轴心时代”,确立了中国文化的核心思想和基本理念,铺就了中华文明的文化底色和心理基础,从而成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精神泉源。
秦统一与汉帝国的建立,使中国进入到一个疆域统一、制度统一、学术统一、信仰统一的时代。自此,黄河流域一直是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长期引领、主导着中华文明的发展方向。秦汉至宋代,都城多沿黄河而建,并孕育出极具时代特色的国家制度与社会习俗。制度文明之外,精神与技术文明也独树一帜:汉赋、唐诗、宋词等不朽的文学华章在此传承,经学、玄学、佛学、理学等独特思想体系在此传洐,历法、医学、陶瓷、丝绸、造纸、印刷、建筑等技艺炉火纯青并远播世界。中华文明的基本精神,价值观念和民族性格,中华民族的生存智慧、思维方式与精神追求,中国帝制时期的政治制度、社会秩序和信仰世界,都可以从黄河文明的长河中寻找到源与流。
中华民族在民族独立解放的基础上,以开放的心态,借鉴世界文明成果,坚持走好中国道路,实现以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为基本目标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以黄河文明为核心的中国精神,在支撑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丶国家富强方面,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黄河文明在与外来文明的交流互动中,表现出从容厚、兼收并蓄、包容开放的品格,成为世界上延续不绝仍具有强大思想活力的原生文明。
黄河文明是实现中毕民族伟大复兴、坚定现代中国发展道路最核心、最可靠的文化根基和历史依据。党的领导人指出:“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必须知道自己是谁,是从哪里来的,要到哪里去。”
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转折点上,以黄河文明研究为切入点,回答好“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具有重要的历史与现实意义。
(摘编自关爱和《黄河学:黄河文明研究的创造性转化》)
材料三:
真正伟大的文艺作品,总是和历史文化的基因、当下的时代精神同频共振。黄河文明就像一部打开的大书,以黄河为隆起的书脊,以万里长城、丝绸之路为延展的两页,书写了中国古典文艺最为华美深刻的不朽篇章。以黄河为主题和题材的文艺创作,要想具有史诗的品质,必须架起通往历史和文化的长桥。以黄河文化精神为支撑,才能为作品灌注厚重的历史力量。
以黄河为主题和题材的文艺创作,要想具有史诗的品质,还必须架起通往现实和时代的长桥。不少文艺工作者工作和生活的范围、人生经历和心灵体验,因为专业、行业局限,往往是比较狭窄的,和辽阔的社会生活、浩荡的时代洪流多少有点距离。只有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不断丰富和提高自己的脚力、眼力、脑力、笔力,板凳甘坐十年冷,扎扎实实架起通往现实和时代的长桥,才能为作品注入强大的时代力量。
打造中华民族新史诗,是一条从“高原”向“高峰”冲刺的艰难之路。美是艰难的,少走一步,都可能半途而废。古典时代,黄河区域文化和文艺的高峰最多。今天,所有想要冲击文艺高峰的人们,必须栏杆拍遍,站在前人的肩头,披沥俯察波澜壮阔的现实生活,才能捧出配得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历史进程的心血之作。
(编自韩子勇《黄河:一部中华民族的伟大史诗》)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黄河文化是中华民族重要的母亲河文化,对国家认同、民族认同与中华大一统的形成与发展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B.黄河文明是延续不绝具有强大思想活力的原生文明,能够从容宽厚、兼收并蓄、包容开放地与外来文明交流互动。
C.材料二从发展阶段入手,对材料一中“黄河文化是中华民族之根”的观点进行了解释,论述了中国精神就是黄河文明的精神。
D.材料三从文艺创作的层面,阐述了如何以黄河为主题和题材来打造中华民族新史诗,实现从“高原”走向“高峰”的冲刺。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黄河文化是中国文明中的主导性文化、国家文化、黄河文明是各时代的最高文明,因为很多王朝都在黄河流域建都。
B.民族与国家密不可分。国家形态结构决定了民族的类型,中华民族在多元一体的复合制王朝国家就成经形成。
C.黄河文明是世界上唯一延续至今的伟大文明,它与两河、尼罗河等流域的人类其他早期文明同时步入成熟的门槛。
D.自秦汉时起,黄河流域长期引领、主导着中华文明的发展方向,中华文明的基本精神、价值观念等都可以从黄河文明中找到源与流。
3.下列说法中,不能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
A.《将进酒》《使至塞上》和《黄河颂》等与黄河相关的文艺作品跨越时空、历久弥新,几乎每一个龙的传人都耳熟能详。
B.农业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的一次巨大革命,它使“游荡的人”变成“聚落的人”,发展出定居模式和复杂社会,带来了生产力的极大提高。
C.中国疆域四周有巨大的屏障,对中华文明起到保护作用,这是以黄河文明为核心的中华文明能够延续至今并生机勃勃的重要因素。
D.中国历史乃至整个亚欧大陆的历史的一个基本模式,是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的碰撞、交汇,这促进了文明的融合与发展。
4.材料二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4分)
5.有人说:“文艺走过的,是历史的道路。”作者提出以黄河文化为支撑的新史诗的创作原则,请概述作者的观点,并结合具体的文艺作品简要分析。(6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本题共5小题 共16分)
幸福的光亮
张金凤
小区临街的店铺,可谓五花八门。理发店、电脑维修店、童装店、早餐屋……只有一间店铺还闲着。它比别家的租金略高,但门前环境也最好:地面宽敞,绿化带植被茂盛,还有棵巨大的合欢树,如同撑着一把大伞。
合欢树下是街坊大妈们平日聊天休闲的场所,平时热热闹闹。但今天,这棵树下却静得很———那家空置的店铺终于来了房客。一个年轻妇女一手抱着个可爱的小孩,另一只手拿笤帚在扫地。男人在店铺里清理杂物。这个孩子,叫旺旺。没多久,大妈们就了解到这家新房客的情况———听说男主人找了家工厂上班,一家人从乡下刚进城,结婚时欠了债,在老家挣不到钱,进城来打工挣钱。
白天,他们家敞着门,几个月大的小孩在一个凉席上玩儿,旺旺妈就在旁边穿手链、剪线头、缝玩具,总也不闲。
没成想,没过多久,就遇到了麻烦。旺旺爸骑摩托车不小心撞断了腿,治疗费用让这个小家难以承受。旺旺爸在医院久住不起,回了家,小夫妻俩夜里的哭声,隔着门都传出很远。
旺旺妈率先振作起来。她把家隔成两半,锅碗瓢盆和简易的木板床塞进小小的隔间,更大的地方放了货架,“旺旺超市”开张了。
早上,她把丈夫的竹椅和孩子的小床搬到合欢树下,给他们摆上热腾腾的早饭。太阳移,树荫动,旺旺妈便将竹椅小床不断往树荫里挪。她一天到晚乐呵呵的,把笑容带给丈夫、孩子和每一位顾客。
小区里的人,渐渐地都愿意来这里买东西,因为旺旺妈乐观,看着喜气,总是笑吟吟的,嗓音甜,说话柔,做事利索。别看店面小,货却备得很全。她娇小的身躯跨上大号摩托,先去批发市场上货,再到蔬菜市场进水果和青菜。“好卖就卖,卖不掉的我就吃了。”她笑呵呵地说。
这天,旺旺妈操刀削土豆皮,将十几个土豆切丝浸泡着。本是要自己吃的,却被买菜的客人看中了,非要买去,还经常预定。旺旺妈的食材生意,借助土豆丝拓展开。她开始做些加工好的净菜,回家下锅炒炒就能吃,生意愈发红火。虽然腿上有伤,但旺旺爸开始力所能及地给家里帮帮忙,脸上也逐渐有了笑容。
合欢树下的老人们说,旺旺家真不容易。小区里分布着好几个超市,三步一户、五步一家的,西门口刚开了个大型超市,生鲜齐全。要不是旺旺一家勤劳能干,这小超市很难支撑下去。
旺旺超市开了一年多后,旺旺爸终于康复了,全心帮妻子打理小超市。买卖虽小,却是一家人的根基。他们家水果蔬菜新鲜好吃,品质有保证。不跟别人硬拼价格,而是拼服务和时间:大清早出门,想买些东西,只有旺旺家早早就开着门,旺旺妈正在整理刚刚批发回的蔬菜,都是最新鲜的食材。晚上,别家超市都是九点关门,只有旺旺超市的灯一直亮到十点半。刚来的时候,她还是满脸羞怯、白白净净的模样,现在已成为面颊黑红的干练店嫂。
丈夫干不了重活儿,旺旺妈一直自己干着上货、搬运等活计。后来有了上门送货的配送车,可她还是自己往批发市场跑。她说,有些居民想买的东西,还得她去淘。只有自己亲自挑,才能上到最好的货。
随着网上购物的飞速发展,旺旺超市门口暂存的快递多起来。无论多忙,旺旺妈都将物件保管、交接得非常仔细。她还专门腾出一个大纸箱放快递,旺旺超市成了个小型中转站。
取快递的人说,你收点费吧,要不我们以后不好意思麻烦你。可旺旺妈执意不收,邻居间这么点小事都不能托付吗?我一没花本钱,二没花劳动,哪里能要你们的钱呢?以后也尽管往这里放,我收一件收十件都一样,不耽误多少工夫。
去年夏天,旺旺超市却罕见地关了门,门口一块纸牌上写着:有事外出,歇业一周。旺旺超市自开业以来,几乎没有关过门,实在有事,最多关门半天。这次是怎么了?
再次营业的时候,旺旺妈满脸灿烂的笑容。邻居问,这几天干啥去了?她说:“去北京旅游了。旺旺就要上学了,我们两口子也从来没出过远门。这次去北京好几天,去天安门看了升国旗,还去了故宫、万里长城!”
她将招牌和灯盏重新擦拭一遍,到了晚上,“旺旺超市”那盏灯更加明亮了。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6.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平时热热闹闹的合欢树下变得十分安静,表现了街坊大妈们对店铺新来房客的好奇,引出了对了对新房客一家的介绍。
B.旺旺爸遭遇车祸后,旺旺妈率先振作,置办货架开小超市,并以儿子的名字“旺旺”命名,寄予了对未来的美好期望。
C.旺旺超市是一家人的根基,夫妻二人共同打理超市,水果蔬菜新鲜,价格也比其他超市便宜很多,因而生意红火。
D.“去天安门看了升国旗,还去了故宫、万里长城!”旺旺妈自豪的语气说明一家人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得到改善。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第一段的环境描写交代了故事发生的场所,而合欢树这一物象与主人公一家的形象相映成趣、相得益彰,有助于表达主题。
B.小说多处运用对比手法来增强感染力,如夫妻俩痛哭,与下文“脸上逐渐有了笑容”“满脸灿烂的笑容”形成对比,塑造了人物形象。
C.“旺旺超市却罕见地关了门”这一情节的设置,既表现了超市的生意好,同时也设置了悬念,使行文有起伏,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D.小说在塑造旺旺妈这一形象时,运用了心理描写、肖像描写、动作描写等多种手法,还通过合欢树下老人们的评价侧面烘托形象。
8.旺旺妈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4分)
9.小说以“幸福的光亮”为题,有哪些内涵?(6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本题共5小题 共19分)
材料一:
黄河文化是中华民族重要的母亲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之根。
从"根"上讲,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的核心发祥地,从中华民族人文初祖炎黄二帝到7000年前的老官台文化和后李文化。5000多年前的仰韶文化和大汶口文化都在黄河流域发展。龙山时代是早期国家诞生的时代,黄河流域出现了登封王城岗、章丘城子崖等,也出现了以尧、舜、禹等为首的邦国和族邦联盟。夏商西周三代,乃至秦汉以后的历代王朝的国都几乎也都立在黄河流域,黄河文明成为这些时代的最高文明。这就决定了黄河文化在国家形成之前,属于中国文明起源过程中重要的主导性文化;而自国家诞生之日起,黄河文化就是国家文化。国家认同、民族认同和中华大一统是以黄河文化为核心而凝聚和发展起来的。
从“根”上讲,近代之前的中国经历了史前平等的农耕聚落形态、不平等的中心聚落形态。早期国家的邦国形态、夏商周三代多元一体的复合制王朝国家形态、秦汉至明清的帝制国家形态五个阶段,中华民族也随之逐渐形成:由五帝时代与邦国相联系的部族,发展为夏商周以来与多元一体复合制王朝国家相联系的华夏民族,再发展为秦汉以来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相联系的汉民族及其正在形成中的中华民族。民族与国家在诞生伊始就密不可分,一个民族的伟大每每表现为她所在国家的灿烂辉煌。延绵不断的中国历史表明,民族类型是由其国家形态结构决定的,有什么样的国家形态结构就会产生什么样的民族类型。中华民族“滚雪球”式的发展,是以其国都的所在地黄河流域为核心而凝聚起来的,黄河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本血脉,是中华民族之根。
(摘编自王震中《黄河文化:中华民族之根》)
材料二:
人类的早期文明发祥地大多与河流相关。5000年前,两河流域、尼罗河流域、恒河流域、黄河流域孕育的原生文明几乎同时跨入成熟文明的门槛,而由黄河流域孕育的中华文明是唯一延续至今仍生机勃勃的伟大文明。黄河文明也成为中华文明中最有代表性、最具影响力的主体文明。
黄河中下游地区是形成早期中国最重要的区域。甲骨文的识读与考古发掘,以双重方式印证了夏王朝和近600年历史的商王朝的存在。商周以来的文字、青铜等文明要素是早期中华文明逐渐形成、日益成熟的主要标志,证明了黄河文明的原创性、真实性和先进性。公元前5世纪前后,老子、孔子、庄子、孟子等思想先哲将中国带入“轴心时代”,确立了中国文化的核心思想和基本理念,铺就了中华文明的文化底色和心理基础,从而成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精神泉源。
秦统一与汉帝国的建立,使中国进入到一个疆域统一、制度统一、学术统一、信仰统一的时代。自此,黄河流域一直是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长期引领、主导着中华文明的发展方向。秦汉至宋代,都城多沿黄河而建,并孕育出极具时代特色的国家制度与社会习俗。制度文明之外,精神与技术文明也独树一帜:汉赋、唐诗、宋词等不朽的文学华章在此传承,经学、玄学、佛学、理学等独特思想体系在此传洐,历法、医学、陶瓷、丝绸、造纸、印刷、建筑等技艺炉火纯青并远播世界。中华文明的基本精神,价值观念和民族性格,中华民族的生存智慧、思维方式与精神追求,中国帝制时期的政治制度、社会秩序和信仰世界,都可以从黄河文明的长河中寻找到源与流。
中华民族在民族独立解放的基础上,以开放的心态,借鉴世界文明成果,坚持走好中国道路,实现以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为基本目标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以黄河文明为核心的中国精神,在支撑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丶国家富强方面,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黄河文明在与外来文明的交流互动中,表现出从容厚、兼收并蓄、包容开放的品格,成为世界上延续不绝仍具有强大思想活力的原生文明。
黄河文明是实现中毕民族伟大复兴、坚定现代中国发展道路最核心、最可靠的文化根基和历史依据。党的领导人指出:“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必须知道自己是谁,是从哪里来的,要到哪里去。”
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转折点上,以黄河文明研究为切入点,回答好“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具有重要的历史与现实意义。
(摘编自关爱和《黄河学:黄河文明研究的创造性转化》)
材料三:
真正伟大的文艺作品,总是和历史文化的基因、当下的时代精神同频共振。黄河文明就像一部打开的大书,以黄河为隆起的书脊,以万里长城、丝绸之路为延展的两页,书写了中国古典文艺最为华美深刻的不朽篇章。以黄河为主题和题材的文艺创作,要想具有史诗的品质,必须架起通往历史和文化的长桥。以黄河文化精神为支撑,才能为作品灌注厚重的历史力量。
以黄河为主题和题材的文艺创作,要想具有史诗的品质,还必须架起通往现实和时代的长桥。不少文艺工作者工作和生活的范围、人生经历和心灵体验,因为专业、行业局限,往往是比较狭窄的,和辽阔的社会生活、浩荡的时代洪流多少有点距离。只有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不断丰富和提高自己的脚力、眼力、脑力、笔力,板凳甘坐十年冷,扎扎实实架起通往现实和时代的长桥,才能为作品注入强大的时代力量。
打造中华民族新史诗,是一条从“高原”向“高峰”冲刺的艰难之路。美是艰难的,少走一步,都可能半途而废。古典时代,黄河区域文化和文艺的高峰最多。今天,所有想要冲击文艺高峰的人们,必须栏杆拍遍,站在前人的肩头,披沥俯察波澜壮阔的现实生活,才能捧出配得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历史进程的心血之作。
(编自韩子勇《黄河:一部中华民族的伟大史诗》)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黄河文化是中华民族重要的母亲河文化,对国家认同、民族认同与中华大一统的形成与发展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B.黄河文明是延续不绝具有强大思想活力的原生文明,能够从容宽厚、兼收并蓄、包容开放地与外来文明交流互动。
C.材料二从发展阶段入手,对材料一中“黄河文化是中华民族之根”的观点进行了解释,论述了中国精神就是黄河文明的精神。
D.材料三从文艺创作的层面,阐述了如何以黄河为主题和题材来打造中华民族新史诗,实现从“高原”走向“高峰”的冲刺。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黄河文化是中国文明中的主导性文化、国家文化、黄河文明是各时代的最高文明,因为很多王朝都在黄河流域建都。
B.民族与国家密不可分。国家形态结构决定了民族的类型,中华民族在多元一体的复合制王朝国家就成经形成。
C.黄河文明是世界上唯一延续至今的伟大文明,它与两河、尼罗河等流域的人类其他早期文明同时步入成熟的门槛。
D.自秦汉时起,黄河流域长期引领、主导着中华文明的发展方向,中华文明的基本精神、价值观念等都可以从黄河文明中找到源与流。
3.下列说法中,不能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
A.《将进酒》《使至塞上》和《黄河颂》等与黄河相关的文艺作品跨越时空、历久弥新,几乎每一个龙的传人都耳熟能详。
B.农业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的一次巨大革命,它使“游荡的人”变成“聚落的人”,发展出定居模式和复杂社会,带来了生产力的极大提高。
C.中国疆域四周有巨大的屏障,对中华文明起到保护作用,这是以黄河文明为核心的中华文明能够延续至今并生机勃勃的重要因素。
D.中国历史乃至整个亚欧大陆的历史的一个基本模式,是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的碰撞、交汇,这促进了文明的融合与发展。
4.材料二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4分)
5.有人说:“文艺走过的,是历史的道路。”作者提出以黄河文化为支撑的新史诗的创作原则,请概述作者的观点,并结合具体的文艺作品简要分析。(6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本题共5小题 共16分)
幸福的光亮
张金凤
小区临街的店铺,可谓五花八门。理发店、电脑维修店、童装店、早餐屋……只有一间店铺还闲着。它比别家的租金略高,但门前环境也最好:地面宽敞,绿化带植被茂盛,还有棵巨大的合欢树,如同撑着一把大伞。
合欢树下是街坊大妈们平日聊天休闲的场所,平时热热闹闹。但今天,这棵树下却静得很———那家空置的店铺终于来了房客。一个年轻妇女一手抱着个可爱的小孩,另一只手拿笤帚在扫地。男人在店铺里清理杂物。这个孩子,叫旺旺。没多久,大妈们就了解到这家新房客的情况———听说男主人找了家工厂上班,一家人从乡下刚进城,结婚时欠了债,在老家挣不到钱,进城来打工挣钱。
白天,他们家敞着门,几个月大的小孩在一个凉席上玩儿,旺旺妈就在旁边穿手链、剪线头、缝玩具,总也不闲。
没成想,没过多久,就遇到了麻烦。旺旺爸骑摩托车不小心撞断了腿,治疗费用让这个小家难以承受。旺旺爸在医院久住不起,回了家,小夫妻俩夜里的哭声,隔着门都传出很远。
旺旺妈率先振作起来。她把家隔成两半,锅碗瓢盆和简易的木板床塞进小小的隔间,更大的地方放了货架,“旺旺超市”开张了。
早上,她把丈夫的竹椅和孩子的小床搬到合欢树下,给他们摆上热腾腾的早饭。太阳移,树荫动,旺旺妈便将竹椅小床不断往树荫里挪。她一天到晚乐呵呵的,把笑容带给丈夫、孩子和每一位顾客。
小区里的人,渐渐地都愿意来这里买东西,因为旺旺妈乐观,看着喜气,总是笑吟吟的,嗓音甜,说话柔,做事利索。别看店面小,货却备得很全。她娇小的身躯跨上大号摩托,先去批发市场上货,再到蔬菜市场进水果和青菜。“好卖就卖,卖不掉的我就吃了。”她笑呵呵地说。
这天,旺旺妈操刀削土豆皮,将十几个土豆切丝浸泡着。本是要自己吃的,却被买菜的客人看中了,非要买去,还经常预定。旺旺妈的食材生意,借助土豆丝拓展开。她开始做些加工好的净菜,回家下锅炒炒就能吃,生意愈发红火。虽然腿上有伤,但旺旺爸开始力所能及地给家里帮帮忙,脸上也逐渐有了笑容。
合欢树下的老人们说,旺旺家真不容易。小区里分布着好几个超市,三步一户、五步一家的,西门口刚开了个大型超市,生鲜齐全。要不是旺旺一家勤劳能干,这小超市很难支撑下去。
旺旺超市开了一年多后,旺旺爸终于康复了,全心帮妻子打理小超市。买卖虽小,却是一家人的根基。他们家水果蔬菜新鲜好吃,品质有保证。不跟别人硬拼价格,而是拼服务和时间:大清早出门,想买些东西,只有旺旺家早早就开着门,旺旺妈正在整理刚刚批发回的蔬菜,都是最新鲜的食材。晚上,别家超市都是九点关门,只有旺旺超市的灯一直亮到十点半。刚来的时候,她还是满脸羞怯、白白净净的模样,现在已成为面颊黑红的干练店嫂。
丈夫干不了重活儿,旺旺妈一直自己干着上货、搬运等活计。后来有了上门送货的配送车,可她还是自己往批发市场跑。她说,有些居民想买的东西,还得她去淘。只有自己亲自挑,才能上到最好的货。
随着网上购物的飞速发展,旺旺超市门口暂存的快递多起来。无论多忙,旺旺妈都将物件保管、交接得非常仔细。她还专门腾出一个大纸箱放快递,旺旺超市成了个小型中转站。
取快递的人说,你收点费吧,要不我们以后不好意思麻烦你。可旺旺妈执意不收,邻居间这么点小事都不能托付吗?我一没花本钱,二没花劳动,哪里能要你们的钱呢?以后也尽管往这里放,我收一件收十件都一样,不耽误多少工夫。
去年夏天,旺旺超市却罕见地关了门,门口一块纸牌上写着:有事外出,歇业一周。旺旺超市自开业以来,几乎没有关过门,实在有事,最多关门半天。这次是怎么了?
再次营业的时候,旺旺妈满脸灿烂的笑容。邻居问,这几天干啥去了?她说:“去北京旅游了。旺旺就要上学了,我们两口子也从来没出过远门。这次去北京好几天,去天安门看了升国旗,还去了故宫、万里长城!”
她将招牌和灯盏重新擦拭一遍,到了晚上,“旺旺超市”那盏灯更加明亮了。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6.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平时热热闹闹的合欢树下变得十分安静,表现了街坊大妈们对店铺新来房客的好奇,引出了对了对新房客一家的介绍。
B.旺旺爸遭遇车祸后,旺旺妈率先振作,置办货架开小超市,并以儿子的名字“旺旺”命名,寄予了对未来的美好期望。
C.旺旺超市是一家人的根基,夫妻二人共同打理超市,水果蔬菜新鲜,价格也比其他超市便宜很多,因而生意红火。
D.“去天安门看了升国旗,还去了故宫、万里长城!”旺旺妈自豪的语气说明一家人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得到改善。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第一段的环境描写交代了故事发生的场所,而合欢树这一物象与主人公一家的形象相映成趣、相得益彰,有助于表达主题。
B.小说多处运用对比手法来增强感染力,如夫妻俩痛哭,与下文“脸上逐渐有了笑容”“满脸灿烂的笑容”形成对比,塑造了人物形象。
C.“旺旺超市却罕见地关了门”这一情节的设置,既表现了超市的生意好,同时也设置了悬念,使行文有起伏,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D.小说在塑造旺旺妈这一形象时,运用了心理描写、肖像描写、动作描写等多种手法,还通过合欢树下老人们的评价侧面烘托形象。
8.旺旺妈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4分)
9.小说以“幸福的光亮”为题,有哪些内涵?(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