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诗词
导航

湖南长郡中学2021届高三月考试卷(五)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2)

时间:2021-01-12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戚继光,字元敬,世登州卫指挥金事。父景通,历官都指挥,署大宁都司,有操行。继光幼倜傥负奇气。家贫,好读书,通经史大义。嘉靖中嗣职,用荐擢署都指挥金事,备倭山东。改金浙江都司,充参将,分部宁、绍、台三郡。
三十六年,倭犯乐清、瑞安、临海,继光援不及,以道阻不罪。寻会俞大献兵,围汪直余党于岑港。久不克,坐免官,戴罪办贼。已而倭遁,他倭复焚掠台州。给事中罗嘉宾等劾继光无功,且通番。方按问,旋以平汪直功复官,改守台、金、严三郡。
继光至浙时见卫所军不习战而金华义乌俗称慷悍请召募三千人教以击刺法长短兵迭用由是继光一军特精。又以南方多薮泽,不利驰逐,乃因地形制阵法,审步伐便利,一切战舰、火器、兵械精求而更置之。"戚家军"名闻天下。
四十年,倭大掠桃渚、圻头。继光急趋宁海,扼桃渚,败之龙山,追至雁门岭。贼遁去,乘虚袭台州。继光手歼其魁,蹙余贼瓜陵江尽死。而折头倭复趋台州,继光邀击之仙居,道无脱者。先后九战皆捷,俘戴一千有奇,焚溺死者无算。总兵官卢镗、参将牛天锡又破贼宁波、温州。浙东平,继光进秩三等。闽、广贼流入江西。总督胡宗宪檄继光援。击破之上坊巢,贼奔建宁。继光还浙江。
明年,倭大举犯福建。是时宁德已屡陷。闽中连告急,宗宪复檄继光剿之。先击横屿贼。人持草一束,填壕进。天破其巢,斩首二千六百。乘胜至福清,捣败牛田贼,覆其巢,余贼走兴化。急追之,夜四鼓抵贼栅。连克六十营,斩首千数百级。平明入城,兴化人始知,牛酒劳不绝。继光乃旋师。抵福清,遇倭自东管澳登陆,击斩二百人。而刘显亦屡破贼。闽宿寇几尽。于是继光至福州,勒石平远台。
初,兴化告急,时帝已命俞大献为福建总兵官,继光副之。及城陷,刘显军少,壁城下不敢击。大猷亦不欲攻,需大军合以困之。四十二年四月,继光将浙兵至。于是巡抚谭纶令将中军,显左,大献右,合攻贼于平海。继光先登,左右军继之,新级二千二百,还被掠者三千人。纶上功,继光首,显、大猷次之。帝为告谢郊庙,大行叙赍。继光先以横屿功,进署都督金事,及是进都督同知,世荫千户,遂代大献为总兵官。
(选自《明史·列传第一百》,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继光至浙时见/卫所军不习战/而金华义乌俗称嘌悍/请召募三千人/教以击刺法/长短兵迭用/由是继光一军特精
B.继光至浙时见/卫所军不习战/而金华义乌俗称檩悍/请召募三千人教/以击刺法/长短兵迭用/由是继光一军特精
C.继光至浙时/见卫所军不习战/而金华义乌俗称檩悍/请召募三千人教/以击刺法/长短兵迭用/由是继光一军特精
D.继光至浙时/见卫所军不习战/而金华义乌俗称檩悍/请召募三千人/教以击刺法/长短兵迭用/由是继光一军特精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元敬"是戚继光的字。古代男子成人,不便直呼其名,故另取一与本名涵义相关的别名,称之为"字",以表其德,凡人相敬而呼,必称其表德之字。所以也称字为"表字"。
B.中国古代的纪年法包括干支纪年、帝王年号纪年、生肖纪年等。"三十六年""四十年"属于帝王年号纪年法。
C."勒石"是碑刻术语,指将法书钩摹本背面加朱复印到石面上的工序。文中指刻字于石,亦指立碑.
D.文中"郊庙"是指帝王祭祀天地与祖先。古代祭祀讲求置办三牲祭礼,"三牲"包括猪、牛、马。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戚继光虽然家境贫寒,但身为将门之后,他的成功得益于良好的家庭影响和自己的不懈努力。
B.戚继光是一代名将,但他的仕途却坎坷不顺,他曾因作战无功受到罗嘉宾等人弹劾而被免官。
C.嘉靖年间,东南沿海一带,倭寇横行,当地人民苦不堪言,平倭战争获得人民的拥护与欢迎,
D.戚继光身先士卒,兵法传奇,携俞大献,打赢了荡平倭寇的民族战争,在刀光剑影中重铸中华脊梁。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寻会俞大猷兵,围汪直余党于岑港。久不克,坐免官,戴罪办贼。(4分)
(2)乃因地形制阵法,审步伐便利,一切战舰、火器、兵械精求而更置之。(4分)
14."戚家军"为什么会名闻天下?请用自己的话概括。(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15~16题。
【越调】寨儿令
鲜于必仁
汉子陵①,晋渊明,二人到今香汗青。钓叟谁称?农父谁名?去就一般轻。五柳庄月朗风清,七里滩浪稳潮平。折腰时心已愧,伸脚处梦先惊。听,千万古圣贤评。
【注】①指隐士严子陵,即严光。严光隐居富春江七里滩(又名七里泥、七里赖)钓鱼,东汉光武帝刘秀把他招到京城,同榻而眠,熟睡中他把脚伸到刘秀的肚皮上。
15.下列对这首曲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该曲善用典故,如"汗青"谓史册,"折腰"出自"不为五斗米折腰"。
B"去就一般轻"侧重叙述了严光、陶潜两个人离官之后都心情轻松。
C."月、风、浪、潮"营造优美景色,目的是契合后两句里的"心、梦"。
D.结尾一句说,听一听,千秋万古的圣贤都对两个隐士给予高度评价。
16.结合全曲分析,该曲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苏轼在《赤壁赋》中以“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自己感觉江面辽阔,仿佛在空中乘风飞行,不知将停留在何处。
(2)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虽然未提"送别"二字,却饱含悠悠不尽的送别情思。
(3)"面朝黄土背朝天",写的是古代劳动人民在烈日下辛苦劳作的情景。白居易《观刈麦》中,将这种情景生动、形象地再现出来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习……用"事者,生于虑,成于务,失于傲"(《管子【甲】乘马》)这句古语,告诫人们要用深谋远虑的眼光、真抓实干的精神和自我警醒的忧患意识来干事创业,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
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不是一成不变的,①。这种变动不居的特性正是谋事要"生于虑"的深刻背景。正所谓"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乙】充满了先人智慧的这包谚语,告诚人们不要忘却了远景期待,而只盯着眼前的事物。孔子一再警醒世人,"虑之不远,其忧即至"。荀子说得也很通俗∶"先事虑事,先患虑患。先事虑事谓之接,接则事犹成。先患虑患谓之豫,豫则祸不生【丙】虽然今天的时空环境同先贤们所处的时代大不相同,但是和"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的道理并无二致。
在瞬息万变的当今时代,要想掌握推动事物发展的主动权,就必须未雨绸缪。对于改革开放来讲,更是如此。它本身就是一项空前绝后的创新性探索,其间难免会遇到诸多不确定性因素,遭遇诸多意外情况。特别是当前我们所处的,"是一个船到中流浪更急【丁】人到半山路更陡的时候,是一个愈进愈难、愈进愈险而又不进则退、非进不可的时候"。在这种关键时刻,更应有超强的远见意识,能对未来的发展态势洞若观火,而不临时抱佛脚",更不能寅吃卯粮。②_____繁复杂的世事万物中站稳脚跟求得先机。
18.下列在文中"甲、乙、丙、丁"四处所填的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19.有人把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改写成∶"这句谚语充满了先人的智慧,告诫人们不要只盯着眼前的事物,而忘却了远景期待。"从语言表达上看,修改后的句子与原句相比,哪一个更好,为什么?(4分)
20.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4分)
21.下面文段有四处语病,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4分)
①目前还没有能够消灭新冠病毒的特效药,现有的药物是通过抑制病毒复制或是增加人体的免疫力来抗击新冠病毒的。②感染了新冠病毒的患者之所以能痊愈,是因为自身的免疫系统对病毒发起了攻击造成的。③之前,新冠病毒从未在人类历史上出现过,所以人体的免疫系统并不认识它们。④一开始进入人体的病毒数量通常很少,并不会立即对人体的健康造成危害,而且免疫系统也需要时间才能辨识这一新的病毒。⑤当病毒达到一定的数量不断自我复制时,其对人体细胞的伤害会越来越显著。⑥免疫系统这时才会意识到目前的当务之急是对新冠病毒进行大规模的"剿杀"。
(1)序号∶_____;修改。
(2)序号∶_____;修改。
(3)序号∶_____;修改。
(4)序号∶_____;修改。
22.下面是一段介绍"可燃冰"的材料,请概括"可燃冰"这一新型能源的特点,不超过15个字。(5分)
天然气永合物又称可燃冰,是水和天然气在高压低温情况下形成的类冰状的结晶物质。可燃冰里甲烷占80%~99.9%,可直接点燃,其产生的能量比煤、石油、天然气要多出数干倍。1立方米的可燃冰分解后可以释放出约0.8立方米的水和164立方米的天然气,燃烧后不产生任何残渣,避免了最让人头疼的污染问题。截至目前,全世界直接或间接地发现的可燃冰矿点已超过200处,据测算,仅中国南海天然气水合物的资源量就有700亿吨油当量,约相当于中国陆上石油、天然气资源量总数的二分之一。研究表明由自然或人为因素所引起的温压变化,均可使"可燃冰"分解,造成环境灾害,开采时必须保证井底稳定,使甲烷不泄漏,同时还要攻克与泥沙分离等技术难题。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①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唐】孟浩然《过故人庄》
②独出前门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唐】白居易《村夜》
③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宋】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④逢人渐觉乡音异,却恨莺声似故山。——【唐】司空图《漫书五首》
中国是农业大国,乡村是中国的根,"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思考和感悟?请挑选2~3则,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明显;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上一页                 下一页

位置:主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语文试题 >

相关文章


触屏版 电脑版

© 古诗词 wap.exam5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