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诗词
导航

辽宁省丹东市2020-2021学年​高二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2)

时间:2021-01-19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4题。
吾本寒家,世以清白相承。二十忝科名,闻喜宴独不戴花。同年曰:“君赐不可违也。”乃簪一花。平生衣取蔽寒,食取充腹;亦不敢服垢弊以矫俗干名,但顺吾性而已。
众人皆以奢靡为荣,吾心独以俭素为美。人皆嗤吾固陋吾不以为病应之曰孔子称与其不逊也宁固又曰以约失之者鲜矣又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古人以俭为美德,今人乃以俭相诟病。嘻,异哉!
近岁风俗尤为侈靡,走卒类士服,农夫蹑丝履。吾记天圣中,先公为群牧判官,客至未尝不置酒,或三行、五行,多不过七行。酒酤于市,果止于梨、栗、枣、柿之类;肴止于脯醢、菜羹,器用瓷漆。当时士大夫家皆然,人不相非也。会数而礼勤,物薄而情厚。近日士大夫家,酒非内法,果、肴非远方珍异,食非多品,器皿非满案,不敢会宾友,常量月营聚,然后敢发书。苟或不然,人争非之,以为鄙吝。故不随俗靡者,盖鲜矣。
又闻昔李文靖公为相,治居第于封丘门内,厅事前仅容旋马,或言其太隘。公笑曰:“居第当传子孙,此为宰相厅事诚隘,为太祝奉礼厅事已宽矣。”张文节为相,自奉养如为河阳掌书记时,所亲或规之曰:“公今受俸不少,而自奉若此。公虽自信清约,外人颇有公孙布被之讥。公宜少从众。”公叹曰:“吾今日之俸,虽举家锦衣玉食,何患不能?顾人之常情,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吾今日之俸岂能常有?身岂能常存?一旦异于今日,家人习奢已久,不能顿俭,必致失所。岂若吾居位、去位、身存、身亡,常如一日乎?”呜呼!大贤之深谋远虑,岂庸人所及哉!
昔季文子相三君,妾不衣帛,马不食粟,君子以为忠。公叔文子享卫灵公,史鰌知其及祸;及戌,果以富得罪出亡。近世寇莱公豪侈冠一时,子孙习其家风,今多穷困。其余以俭立名,以侈自败者多矣,不可遍数,聊举数人以训汝。汝非徒身当服行,当以训汝子孙,使知前辈之风俗云。
(节选自司马光《训俭示康》,有删减)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人皆嗤吾固陋/吾不以为病/应之曰/孔子称与其不逊也宁固/又曰以约失之者鲜矣/又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B.人皆嗤吾固陋/吾不以为病/应之曰/孔子称与其不逊也/宁固又曰以约失之者鲜矣/又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C.人皆嗤吾/固陋/吾不以为病/应之曰/孔子称与其不逊也宁固/又曰以约失之者鲜矣/又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D.人皆嗤吾/固陋/吾不以为病/应之曰/孔子称与其不逊也/宁固/又曰以约失之者鲜矣/又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忝,字义为辱,有愧于,常用作谦辞,意思是自己名列在内,使同人有辱。文中“二十忝科名”是指二十岁那年忝列在进士科名之中。
B.闻喜宴,文中指朝廷宴请新科进士及诸科及第者的宴席,不同朝代宴会方式、地点有不同。同年,是科举时代同榜考中之人的互称。
C.李文靖、张文节均为北宋名相,文靖、文节分别是两人的谥号。古人死后,后人依其生前行迹而为之所立的称号叫谥号。
D.享,原指向神灵祖先进献食物,后泛指贡献;又引申为拥有、享受或宴享。文中“公叔文子享卫灵公”的“享”意为前者。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司马光朴实无华,低调生活。闻喜宴上考虑君恩不可违才戴上花;平生饮食节俭适度,承袭着清廉家风。
B.今人以节俭互相讥议的风气令司马光深感不安,他认为像公叔文子和寇莱公那样追求奢靡实在是不可取的。
C.文中提到了李文靖公、张文节及春秋时期的季文子等人的事迹,他们都是戒奢以俭的典范,深受作者敬服。
D.文题《训俭示康》中“康”指司马光之子司马康,司马光写此文,目的就是提醒儿子以史为鉴、崇尚节俭。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亦不敢服垢弊以矫俗干名,但顺吾性而已。(4分)
(2)苟或不然,人争非之,以为鄙吝。故不随俗靡者,盖鲜矣。(4分)
14.张文节当宰相时,生活享受同以前当河阳节度判官时一样,他为何这样做?(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题岳阳楼①
白居易
岳阳城下水漫漫,独上危楼凭曲阑。
春岸绿时连梦泽②,夕波红处近长安。
猿攀树立啼何苦,雁点湖飞渡亦难。
此地唯堪画图障,华堂张与贵人看。
【注】①本诗是白居易几经贬谪后,自江州(江西)赴忠州(重庆)刺史任,经过岳阳时留下的作品。
②梦泽:即云梦泽,唐代一般称岳阳南边的青草湖为云梦。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首联描绘洞庭湖的宏伟阔大,“漫漫”一词形象性地写出了水势浩渺的特点;“独上”一词既是写实,也透露出作者的孤寂之情。
B.颔联写诗人登楼所见洞庭湖无边春景,草木之绿绵延湖岸,夕阳下湖面红光动荡,极富色彩感和画面感,引人遐思,寓情深远。
C.尾联说如此美景可以画成图画,张挂在豪华的大厅里供贵人们欣赏,在夸赞美景的同时,含蓄流露出对贵人的牵挂与祝愿之意。
D.本诗的特点是寓情于景,诗人在描绘优美动人景色的同时,也透过“独”、“苦”、“难”
“唯堪”等词语,展示了自己的内心世界。
16. 结合全诗分析颈联所蕴含的深层含义。(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每句1分)
(1)《论语》中强调做事谨慎,说话敏捷,不断向有道德的榜样人物学习,及时匡正自己身行为的句子是:“ , 。”
(2) 张若虚在《春江花月夜》中,借古代鱼雁捎书的传说抒发思妇离愁之深、相思无奈的
句子是:“ , 。”
(3) 苏轼在《赤壁赋》中说,“ , ”是大自然给人类的无尽宝藏,是自己与客人共同享受的东西。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11分)
秋天来了,记忆就轻轻提示道,“凄凄切切的秋虫又要响起来了。”可是一点影响也没有,邻舍儿啼人闹弦歌杂作的深夜,街上轮震石响邪许并起的清晨,无论你靠着枕头听,凭着窗沿听,甚至贴着墙角听,总听不到一丝秋虫的声息。并不是被那些欢乐的劳困的宏大的清亮的声音淹没了,以致听不出来, ① 。啊,不容留秋虫的地方!秋虫所不屑居留的地方!
若是在鄙野的乡间,这时候满耳朵是虫声了。白天,嫩暖的阳光和轻淡的云影覆盖在场上;到夜呢,明耀的星月和轻微的凉风看守着整夜。在这境界这时间里唯一足以感动心情的就是秋虫的合奏,它高低宏细疾徐作歇,仿佛经过乐师的精心训练。其实它们每一个都是神妙的乐师;众妙毕集,各抒灵趣,哪有不成人间绝响的呢。虽然这些虫声会引起劳人的感叹,秋士的伤怀,独客的微喟,思妇的低泣;但是这正是无上的美的境界,绝好的自然诗篇,不独是旁人最欢喜吟味的,就是当境者也感受一种酸酸的麻麻的味道,这种味道在另一方面是非常隽永的。
大概我们所祈求的不在于某种味道,只要时时有点儿味道尝尝,就自诩为生活不空虚了。 ② ,我们固然含着笑来体味它;若是酸苦的,我们也要皱着眉头来辨尝它——酸苦也总比淡漠无味胜过百倍。我们以为最难堪而极欲逃避的,惟有这个淡漠无味!
18.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和文中破折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3分)
A.我永远用我最宝贵的生命去追求这个光荣的日子,如果我死了我也要求党——追认我。
B.下雨天常是外面大下,屋里小下。但他们舍不得“挪窝儿”,——“破家值万贯”。
C.今年,试验田又种上了新宝贝——第三代杂交水稻,90岁的袁隆平又兴奋起来。
D.她们娘俩儿,母亲也胖,儿子也胖;男人有的是力气,会做活;房子是自家的。——唉唉,她真是交了好运了。
19.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
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4分)
2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但是这正是无上的美的境界,是旁人最欢喜吟味的,是当境者也感受到的一种味道”,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4分)
21.下面文段有三处语病,还有一处语句需要调整位置,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4分)
①12月中旬,有关部门表示京雄城际铁路雄安站具备开通条件。②仅用两年就建成了雄安站,③即将迎送八方宾客。④其中京雄城际铁路起自北京西站,终至于雄安新区雄县,⑤是我国建设的又一条智能高铁。⑥根据规划,京港台高铁、京雄城际、雄石城际、津雄城际等5条线路将在此汇集。⑦人流、物流等信息流将通过这条动脉联结四面八方,⑧雄安新区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轨道上稳步提速。
22.《红楼梦》中人物居所的名称、环境与书中人物形象、性情、命运等密切相关,请从下列两处居所中任选一处,结合原著谈谈你的理解。(5 分)
①林黛玉居所名为潇湘馆,环境:一片翠竹环绕,千百竿翠竹遮映,“竿竿青欲滴,个个绿生凉”。
②薛宝钗居所名为蘅芜苑,环境:无味的很,一株花木也无。只见许多异草:牵藤引蔓,或垂山巅,或穿石隙,垂檐绕柱,萦砌盘阶……愈冷愈苍翠,味芬气馥,异香扑鼻。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
不久前,二〇二一年新年贺词中“艰难方显勇毅,磨砺始得玉成”两句引起了人们的强烈共鸣。回顾中国共产党走过的一百年峥嵘岁月,历数中国人民一次次战胜各种艰难困苦的挑战而又一往无前的壮举,甚至无数英雄模范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迹,这些无不彰显了这两句话的精神内涵。
你对这两句话有着怎样的思考和感悟?请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要求:自选角度,自拟标题,文体不限;不得套作,不得抄袭,不得透露个人信息。

上一页                 下一页



位置:主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语文试题 >

相关文章


触屏版 电脑版

© 古诗词 wap.exam5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