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诗词
导航

天津市南开区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2)

时间:2021-03-10
四、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智伯请地于韩康子,使使者致万家之邑于智伯;又求地于魏桓子,复与之万家之邑一;智伯又求蔡、皋狼之地于赵襄子,襄子弗与。智伯怒,帅韩、魏之甲以攻赵氏。乃走晋阳,三家以国人围而灌之,城不浸者三版。沈灶产蛙,民无叛意。智伯行水,魏桓子御,韩康子骖乘。智伯曰:“ 吾乃今知水可以亡人国也。”桓子肘康子,康子履桓子之跗,以汾水可以灌安邑(魏国都城),绛水可以灌平阳(韩国都城)也。
赵襄子使张孟谈潜出见二子,曰:“臣闻唇亡则齿寒。今智伯帅韩、魏以攻赵,赵亡则韩、魏为之次矣。”二子曰:“我心知其然也; 恐事未遂而谋泄,则祸立至矣。”张孟谈曰:“谋出二主之口,入臣之耳,何伤也!”二子乃潜与张孟谈约,为之期日而遣之。
襄子夜使人杀守堤之吏,而决水灌智伯军。智伯军救水而乱,韩、魏翼而击之,襄子将卒犯其前,大败智伯之众,遂杀智伯,尽灭智氏之族。唯辅果在。
臣光曰:智伯之亡也,才胜德也。夫才与德异,而世俗莫之能辨,通谓之贤,此其所以失人也。夫聪察强毅之谓才,正直中和之谓德。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云梦之竹,天下之劲也;然而不矫揉,不羽括,则不能以入坚。棠谿之金,天下之利也;然而不熔范,不砥砺,则不能以击强。是故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凡取人之术,苟不得圣人、君子而与之,与其得小人,不若得愚人。何则?君子挟才以为善,小人挟才以为恶。挟才以为善者,善无不至矣;挟才以为恶者,恶亦无不至矣。愚者虽欲为不善智不能周力不能胜譬如乳狗搏人人得而制之。小人智足以遂其奸,勇足以决其暴,是虎而翼者也,其为害岂不多哉!夫德者人之所严,而才者人之所爱;爱者易亲,严者易疏,是以察者多蔽于才而遗于德。自古昔以来,国之乱臣,家之败子,才有余而德不足,以至于颠覆者多矣,岂特智伯哉!故为国为家者,苟能审于才德之分,而知所先后,又何失人之足患哉。
(节选自《资治通鉴·周纪一》)
悼之四年,晋荀瑶(智伯)帅师围郑,未至,郑驷弘曰:“知伯愎 而好胜,早下之,则可行也。”乃先保南里以待之。知伯入南里,门于桔柣之门。郑人俘酅魁垒,赂之以知政,闭其口而死。将门,知伯谓赵孟(赵襄子) :“入之。”对曰:“主在此。”知伯曰:“恶而无勇,何以为子?”对曰:“以能忍耻,庶无害赵宗乎!”知伯不悛,赵襄子由是基(憎恨)知伯,遂丧之。知伯贪而愎,故韩、魏反而丧之。
(节选自《左传》)
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康子履桓子之跗        履:踩
B.君子挟才以为善        挟:怀有
C.夫德者人之所严        严:严厉
D.苟能审于才德之分      审:清楚
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臣闻唇亡则齿寒                  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
B.二子乃潜与张孟谈约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C.是以察者多蔽于才而遗于德        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
D.知伯贪而愎,故韩、魏反而丧之    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
A.愚者虽欲为/不善智/不能周力/不能胜/譬如乳狗搏/人人得而制之
B.愚者虽欲为不善/智不能周/力不能胜/譬如乳狗搏人/人得而制之
C.愚者虽欲为/不善智/不能周/力不能胜/譬如乳狗搏人/人得而制之
D.愚者虽欲为不善/智不能周/力不能胜/譬如乳狗搏/人人得而制之
10.下列句子分为四组,都是智伯失败原因的一组是(   )
①今智伯帅韩、魏以攻赵,赵亡则韩、魏为之次矣。
②襄子夜使人杀守堤之吏,而决水灌智伯军。
③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
④小人智足以遂其奸,勇足以决其暴。
⑤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
⑥知伯曰:“恶而无勇,何以为子?”
A.①②⑥B.①④⑥C.②③⑤D.③④⑤
11.下列对原文的理解,不恰当一项是(   )
A.赵襄子派张孟谈去离间韩、魏和智氏的关系。“唇亡齿寒”的道理使这两家很快就和赵氏联合了起来,结果三家袭击并灭掉了智氏。
B.赵氏掘开大堤,水淹智伯,韩、魏攻其两翼,赵襄子正面进攻,终于大败智伯的军队,杀死智伯。
C.司马光认为,才胜德是智伯失败的根本原因。贪得无厌、刚愎自用、怙恶不悛是《左传》中智伯失败的原因。
D.《左传》中这一段记叙了智伯在与赵襄子联合伐郑时,侮辱赵襄子貌丑而胆怯,于是二人交恶,此事直接导致韩、赵、魏三家灭智伯。
12.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夫才与德异,而世俗莫之能辨,通谓之贤,此其所以失人也。
(2) 自古昔以来,国之乱臣,家之败子,才有余而德不足,以至于颠覆者多矣,岂特智伯哉!
13.请阐述在司马光看来,人可分为几类?他的“取人之术”是什么?
 
 
五、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两首诗,按要求作答。
送北征
裴让之①
沙漠胡尘起,关山烽燧②惊。
皇威奋武略,上将总神兵。
高台朔风驶,绝野寒云生。
匈奴定远近,壮士欲横行。
出塞
王昌龄
骝马③新跨白玉鞍,战罢沙场月色寒。
城头铁鼓声犹震,匣里金刀血未干。
[注]①裴让之:北齐河东闻喜人。东魏时曾任屯田主客郎中,又任高澄大将军主簿兼中书舍人等职。
②烽燧:烽火,白天放烟报警叫“烽”,夜间举火叫“燧”。
③骝马:长有黑鬣的红马,指骏马。
14.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送北征》是一首早期的边塞诗,写外敌入侵,送友人北征杀敌卫国,全诗洋溢着立功疆场的豪情。
B.《送北征》由眼前事想象壮士驰骋疆场,空间上远近交错,时空跳跃,充满“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悲壮。
C.《出塞》中勇武不凡的骑士,就是诗人心目中唐军将官的形象,也是诗人矢志抗敌、无时无刻不意欲拼搏战场的心灵写照。
D.《送北征》送壮士出征,预想战争结果,表现壮士慷慨赴敌的豪情;《出塞》回顾刚刚结束的战斗,塑造英姿飒爽、勇猛善战的将军形象。
15.鉴赏“沙漠胡尘起,关山烽燧惊”中“惊”的用字之妙。
16.《出塞》 是如何塑造英雄形象的?
 
 
六、情景默写
17.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携来百侣曾游,__________________。(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2)三岁为妇,靡室劳矣。____________ ,靡有朝矣。(《诗经·氓》)
(3)__________________,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4)在《寡人之于国也》中,不仅可见孟子主张养民,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论述中,还可见他主张教民。
 
七、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画不出的味道
胥得意
①女孩第一眼看到哨位上的护旗手时,竟一下子有了眩晕的感觉。她眼里的这个兵哥哥,俨然是一尊雕像被焊在了旗台上。那挺拔的身材像是青翠的柳树,阳刚中带着坚柔。透过镜头,她看到一张刚毅的脸,浓密的眉毛下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专注而清澈,黝黑的脸庞由里到外透着健康。女孩不由得悄悄转动镜头,她期冀着能够把哨位上的护旗手看得更为清晰、仔细。女孩就读的是美术系,对于美有着异乎寻常的苛刻要求。在她的眼中,标准的男人要有形体,要有身高,要有颜值……
②镜头里的护旗手变得特别清晰,女孩甚至能看到他鼻翼上沁出的细密汗滴。女孩的心倏地一动,有了跑过去递上一块湿巾的冲动。护旗手的眼睛在镜头里一直没眨过,身姿也是纹丝未动。好在有一阵微风吹过,护旗手的眼睛轻微动了一下,女孩的心跳又加速了。她觉得护旗兵好像也在看她。阳光直直地照射着国旗台,亮晃晃的光线包裹住了护旗手。护旗手的身躯微微前倾着,身材绷直又微呈曲线。女孩甚至感觉看到了护旗手礼服下绷紧的一块块肌肉正鼓动着青春的力量。逆着光,女孩看出了护旗手脸上的棱角。这时她已经放下相机,她愣愣地怔在国旗广场的护链外面。
③女孩发现,那一米八五左右的身材竟然是嵌在长长的皮靴里面。皮靴差不多有五十公分高,在阳光的照耀下反射出黑亮亮的光。护旗手的礼服裤子上的饰带巧妙地勾勒出他挺拔的身材,黄色的饰带像是一条细细的直尺,猛地扎进皮靴里面。皮靴可能是量身定做的,护旗兵的小腿肚上肌肉圆鼓鼓的,像是靴子里塞进了两条鱼。
④又有护旗兵换岗来了,皮靴走在大理石地面上,“咣咣”的声音如同是打击乐队中的鼓槌敲在鼓面上,铿锵有力。喊出的交接口令女孩已经听不清了,她只能看见换岗的护旗手相对着转身,他们无论转向哪个方向,整个身体还是一块钢板,围绕着脚跟上那个轴在转动。这是女孩第一次近距离看到护旗兵,以前她看到的都是在电视里。她喜欢眼前这个长焦镜头,或是此刻的延时拍摄。
⑤女孩快步跑向换岗通道。那时,下岗的护旗手正从她眼前风一样掠过。她听到了他的呼吸,但是她不知道他是否听到了她加速的心跳。她庆幸这次近距离的接触,让她有了新的发现,护旗兵的脸颊被帽子上的一条细皮带紧紧勒着,更显英俊。
⑥女孩想要接近护旗手,她通过学校申请去进行一次写生。她要画一幅护旗手的油画,当成她研究生毕业的作品。
⑦在国旗护卫队,女孩已经不知道那天见到的护旗手是哪一个了。在她眼前所有的兵,几乎都是一样的。一个刚刚结束训练的护旗手被安排成了模特,女孩没有想到她真的会离护旗手如此近。这个二十出头的护旗手的脸上满是冷峻,是这个年龄不该有的严肃。女孩架好画板后,问护旗手,能不能笑一下。护旗兵尴尬地摇下头,问怎么笑。女孩也不知道护旗手该怎么笑。
⑧女孩又问护旗手,能不能把帽子摘下来让她画。护旗手用队列当中脱帽的动作利索地脱下帽子,端在了左手臂上。动作一气呵成,丝毫不拖泥带水。女孩完全看呆了,她没有想到军人脱帽都有着节奏与美感。但女孩紧接着发现了一个问题,护旗手黝黑的脸颊上印着一道将近二厘米宽的半圆的环,白闪闪地刺眼,那是帽带系在脸颊上阳光照射不到的地方,那里还留着原本的肤色。女孩目光迟疑地再往上看时,她发现护旗手的头发里,竟然箍着一道环,那道环里是倒伏的浓密的头发。
⑨女孩张大了嘴。她觉得自己有些失态,做了一次深呼吸。就是那一次深呼吸,她闻到了一股特别的味道,那是和着体汗的、掺着胶皮的味道。或许,护旗手那飒爽威武的皮靴早已被刻苦训练的汗水浸透。
⑩女孩的画笔有些拿不稳了,颤抖地在画板上点点涂涂。最后她也不知道自己在画什么,画板是一片斑驳模糊,无比抽象。
(《解放军报》2018 年4月18日)
18.下面对文章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小说第一段用“俨然是一座雕像被焊在了旗台上”来形容护旗手,“焊”强调了护旗手一动不动,和旗台浑然一体,突出了护旗手阳刚的一面。
B.“女孩就读的是美术系,对于美有着异乎寻常的苛刻要求”是为突出护旗手形体、身高、容颜之美,这种美震撼了女孩,使她“眩晕”。
C.文中反复出现的护旗手的“皮靴”,表现了护旗手形体之美,“皮靴” 成为贯穿小说的线索,有力地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D.这篇小说描写广场上的护旗手时,着重描写他的静态,下岗的护旗手“正从她眼前风一样掠过”,写出了动态,动静相宜,突出护旗手“阳刚中带着坚柔”
E.整篇小说调动了视觉、听觉、嗅觉等多种感官,塑造了护旗手的形象,结尾女孩的画板上“一片斑驳模糊,无比抽象”,而她心中的护旗手的精神则越来越具体。
19.鉴赏文中画线句子。
20.小说①~⑤段,随着女孩对广场上护旗手的观察逐步深入,她的心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女孩”在整篇小说中起了什么作用?
21.请依据小说内容,概括被安排成女孩模特的护旗手的形象。
22.阅读全文,说说你认为“画不出的味道”是什么?现实生活中,这种味道还可以在什么人身上感受到?
 
 
八、语言表达
23.为使文段语意连贯,逻辑严密,请选择最恰当选项,填写在序号处的横线上。
生命教育要鼓励学生拓展生命的维度。生命有“四个维度”:一是_______。生命,是具体、多元、鲜活的,会有高低起伏、顺境逆境,要懂得用时间去疗伤,要学会用哲学、用人文艺术和时代精神去慰藉,去滋养。二是_______。只有尊重生命、热爱生命、爱人以德,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有人格、有担当、有本领,才能更好地实现生命的价值和人生的意义。三是_________。 生命需要不断修炼、不断超越,需要放下自我与得失的纠结,舍小我成就大我,在拼搏中奉献正能量。四是________。要爱惜生命、延长生命,提升生命的意义。要重视身心健康,加强体育锻炼,争取健康快乐地为祖国工作四十年甚至五十年。
A.生命是有长度的    B.生命是有温度的     C.生命是有深度的     D.生命是有宽度的
 
九、名著阅读
24.结合《论语》中关于“君子”的论述,说说“君子”具备怎样的特点? (三个特点即可)
 
十、材料作文
2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
三国时期文学家李康在《运命论》中说:“行高于人,众必非之。”意思是“德行高于众人,众人必定会对他加以诽谤”。然而,汉代儒家学者郑玄却认为人们对“有高德者则仰慕之,有明行者则而行之”,意为人们“看见品德高尚之人就会仰慕他,看见行为光明正大之人就会效仿他”。
“行高于人,众必非之”直指人性中阴暗灰色的一面,而“有高德者则仰慕之”则直指人性中积极阳光的一面。每个时代都有德行高于一般人的杰出人物。
请你关注生活,观照社会,联系自身,谈谈你是如何看待这些杰出人物的。
要求:自选角度,自拟题目;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鲜明;不少于800字;不得抄袭,不得套作,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上一页                 下一页



位置:主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语文试题 >

相关文章


触屏版 电脑版

© 古诗词 wap.exam5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