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诗词
导航

漳州市2021届高三一模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2)

时间:2021-03-20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愈,字景韩,绛之正平人。业儒术,中正隆五年词赋进士第,调河南渑池主簿,累迁解州刺史。章宗即位,改同知济南府。明昌二年,授曹王傅。王奉命宴赐北部,愈从行,还过京师,上表言宴赐便宜事,上纳用焉。自是,命五年一宴赐,人以为便。改棣州防御使。未几,授大兴府治中,上谕之曰:“卿资历应得三品,以是员方阙而卿能干,故用之,当知朕意。”北京提刑副使范楫、知归德府事邓俨各举愈以自代,由是擢河南路提刑使。上言:“随路提刑司乞留官一员,余分部巡按;本司见置许州,乞移治南京为便。”从之。宪台廉察,九路提刑司以愈为最。
五年入见尚书省以闻上问宰执有何议论平章政事守贞日李愈言河决事上日愈向陈备御北边策言基荒唐守贞曰:“愈于见职甚干。”上曰:“盖以其敢为耳。”又曰:“李愈论河决事,谓宜遣大臣视护以慰人心,其言良是。”明年,改河平军节度使。承安四年,召为刑部尚书。先是,刑部尚书阙,上以愈为可用,令议之。或言愈病。上曰:“愈比陈言,有退地千里而争言其功之语,卿等定恶此人多言耶。”特召用之。旧制,陈言者漏所言事于人,并行科罪,仍给告人赏。愈言:“此盖所以防闲小人也。比年以来诏求直言,及命朝臣转对,又许外路官言事,此皆圣言乐闻忠谠之意,请除去旧条以广言路。”上嘉纳焉。
泰和二年春,上将幸长乐川,愈切谏,上不从;夏四月,愈复谏,上异其言。未几,改知河中府事,致仕。泰和六年卒,年七十二。谥曰清献。自著《狂愚集》二十卷。
(节选自《金史·李愈传》)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五年/入见/尚书省以闻/上问宰执/有何议论平章政事/守贞曰/李愈言河决事/上曰/愈向陈备御北边策言/甚荒唐/
B. 五年/入见尚书省/以闻上问/宰执有何议论平章政事/守贞曰/李愈言河决事/上曰/愈向陈备御北边策/言甚荒唐/
C. 五年/入见/尚书省以闻/上问宰执/有何议论/平章政事守贞曰/李愈言河决事/上曰/愈向陈备御北边策/言甚荒唐/
D. 五年/入见尚书省/以闻上问/宰执有何议论/平章政事守贞曰/李愈言河决事/上曰/愈向陈备御北边策言/甚荒唐/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进士,隋炀帝选拔人才,设进士科,唐宋沿袭这种做法,其时凡是在礼部考试中合格的举人,都称为“进士”。
B. 宪台,官署名。汉御史府东汉改称“宪台”,后因以“宪台”为御史台的通称,有时也做御史官职的通称。
C. 幸,封建时代称皇帝亲临,文中指皇帝到某处去,“缦立远视,而望幸焉”句中指的则是得到皇帝的宠爱。
D. 谥,古代帝王、贵族、大臣或其他有地位的人死后,根据其生前事迹所给予的称号,用来表达褒扬之意。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李愈仕途顺畅,屡获升迁。李愈考中词赋进士后调任河南渑池的主簿,后来不断升迁任职解州刺史;明昌二年,他被朝廷任命为曹王的辅相。
B. 李愈献计献策,敢破陈规。李愈随曹王宴赐北部后返回路过京师时上书谈论宴赐事宜,皇帝采纳了他的建议,他提倡的新做法得到人们的认可。
C. 李愈心系朝政,积极建言。李愈请求废除把进言的人和他所批评检举的人一起治罪的制度,拓宽进言的渠道,他的建议得到皇上的赞许和采纳。
D. 李愈诚恳直率,做事执着。泰和二年春,皇上将要前往长乐川,李愈反复劝谏皇上不要临幸长乐川游玩,这引起了皇上的不满,调他去地方做官。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随路提刑司乞留官一员,余分部巡按;本司见置许州,乞移治南京为便。
(2)愈比陈言,有退地千里而争言其功之语,卿等定恶此人多言耶。
14. 李愈“业儒术”对他的仕途有什么影响?请简要说明。
【答案】10. C 11. D 12. C
13. (1)请允许安置在路(级行政区域)的提刑司留下一名官员(在驻地),其余官员分别到不同地区巡察;本提刑司被安置在许州,请求迁置南京更方便。
(2)李愈近来的进言说,有些人溃败千里却争着说自己立了功劳之类的话,你们一定是厌恶他话说多了吧。
14. ①李愈学习研究“儒术”,后考中进士进入仕途。②李愈信仰“儒术”,忠君爱国又业绩突出,仕途比较顺利。③李愈信仰“儒术”,因反复劝谏引起君王不满而被外放。

文言译文:
李愈,字景韩,绛州正平县人。(李愈)学习研究儒术,考中正隆五年的词赋进士,调任河南渑池的主簿,多次升迁后任解州刺史。章宗即位后,李愈改任济南府同知。明昌二年,李愈被任命为曹王的辅相。曹王奉命去北部边境举行宴赐,李愈随行,返回后路过京城,(李愈)上表谈论宴赐怎样做更合适,皇上采纳了他的意见。从此,下令五年举行一次宴赐,人们都认为新做法方便。(李愈)改任棣州防御使。不久,(他)被任命为大兴府治中,皇上对他说:“你的资历应该做三品官,因为现在官员不够而你又很有才干,所以这样任用你,你应当懂得我的意思。”北京提刑副使范楫、知归德府事邓俨都举荐李愈来代替自己,因此李愈被提拔为河南路提刑使。(李愈)上书进言说:“请允许安置在路(级行政区域)的提刑司留下一名官员(在驻地),其余官员分别到不同地区巡察;本提刑司被安置在许州,请求迁置南京更方便。”(朝廷)听从了他的建议。御史台(宪台)进行考核,九路提刑司中以李愈为最好。
明昌五年,李愈进入朝廷接受召见。尚书省把这件事告诉皇上。皇上问宰执:“(李愈)有什么议隶?”平章政事守贞说:“李愈讨论了怎样治理黄河决口。”皇上说:“李愈以前提出的北部边境防御策略,内容很荒唐。”守贞说:“李愈在现任职位上做得很好(很有才干)。”皇上说:“大概是因为他敢于做事吧。”又说:“李愈认为治理黄河决口,应该派大臣前往视察、守护,以便抚慰民心,他的话很对。”第二年,(李愈)改任河平军节度使。承安四年,朝廷召李愈任刑部尚书一职。在这之前,刑部尚书空缺,皇上认为李愈可以任用,让大臣们讨论这件事。有人说李愈有缺点(不能任用)。皇上说:“李愈近来的进言说,有些人溃败千里却争着说自己立了功劳之类的话,你们一定是厌恶他话说多了吧。”特地召见任用他。原来的制度规定,进言的人如果把进言内容泄露给他批评检举的人,两人要一起治罪,并且给告发人赏赐。李愈说:“这制度本是用来防备奸邪小人的。近年以来,皇上下诏让大臣直言朝廷得失,还命令朝中大臣轮流上殿指陈时政得失,又允许外地官员谈论朝廷事情,这都是因为皇上愿意听取忠诚、正直的言论,请求废除原来的制度来拓宽进言的渠道。”皇上对此赞许并采纳了。
泰和二年春天,皇上将要前往长乐川,李愈诚恳、直率地劝谏,皇上没有听从;夏四月,李愈又进行劝谏,皇上对他的言论感到不满。不久,李愈改任河中府知事,退休。泰和六年去世,享年七十二岁。朝廷给他的谥号是清献。李愈自己写了《狂愚集》,共二十卷。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山中
[唐]方干
爱山却把图书卖,嗜酒空教僮仆赊。只向阶前便渔钓,那知枕上有云霞。
暗泉出石飞仍咽,小径通桥直复斜。窗竹未抽今夏笋,庭梅曾试当年花。
姓名未及陶弘景①,髭鬓白于姜子牙。松月水烟千古在,未知终久属谁家。
[注]①陶弘景,字通明,号华阳隐居,南朝梁时丹阳秣陵人,著名的医药家、炼丹家、文学家,人称“山中宰相”。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诗歌前四句抒写自己在山中率性而又自由的生活,表现诗人隐居生活的闲适与自在。
B. 诗歌中间四句通过景物描写,营造出幽静的隐居环境,寄寓对山间生活的喜爱之情。
C. “髭鬓”句内容丰富,不仅描绘了髭鬓苍白的衰老形象,也暗含了怀才不遇的感慨。
D. “未知终久属谁家”透露出诗人内心对自己的隐居之地不知以后会属于何人的忧虑。
16. 这首诗描写了诗人隐居生活的超脱,能否说明他真心愿意当一个隐士呢?请简要分析。
【答案】15. D 16. 不能。诗中“姓名未及陶弘景,髭鬓白于姜子牙”既言明自己不是一个成功的隐士,又委婉地流露出自己虽然有和姜子牙一样的“垂钓”思想,却没有等到“周文王”来访贤的失落。可见,诗人虽然有隐居之行为和隐居之自得,但在隐居的同时,对仕途仍是有所期待的,并非真心要当一个隐士。
【解析】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内容、语言和情感的能力。
D.“对自己的隐居之地不知以后会属于何人的忧虑”错误,结合“松月水烟千古在”理解可知,“松月水烟”这些自然景物历经千载,也不知道最终会“属谁家”,逝者如斯,个人不能强求,表现了诗人身处逆境中的豁达、超脱和随缘自适的精神状态。故选D。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内容即人物形象的能力。
作答时,首先要明确观点“不能”,然后要结合具体内容分析出诗人并非真心要当一个隐士的理由。考生在分析理由时,要根据题目要求找出和诗人隐居生活、思想相关的语句,从中分析出诗人虽然人在山中,却心在朝廷,对仕途仍有所期待。
本诗前四句诗人写自己爱山、嗜酒、痴迷渔钓的隐居生活,中间四句写山泉飞泻、小径曲折、窗前幽竹、庭院梅花,在营造幽静隐居环境的同时,暗写山间岁月的更替,后四句诗人把自己和隐士陶弘景、姜子牙相比,委婉地表达了自己怀才不遇的失落,既言明自己不是一个成功的隐士,又委婉地流露出自己虽然有和姜子牙一样的“垂钓”思想,却没有等到“周文王”来访贤的失落。其中“松月水烟千古在,未知终久属谁家”两句,表面写自己的隐居之地不知以后会属于何人,深层中表现了诗人身处逆境中的豁达、超脱和随缘自适的精神状态。“姓名未及陶弘景,髭鬓白于姜子牙”两句用典,表明诗人虽有隐居之行为和隐居之自得,但在隐居的同时,对仕途仍是有所期待的。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虞美人》中,“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通过“物是”与“人非”的强烈对比,把亡国之痛曲折有致地抒发出来。
(2)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中“千古凭高对此,谩嗟荣辱”和杜牧《阿房宫赋》中“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都以对历史兴亡的感喟,寄托对朝政的担忧。
(3)“余音绕梁,三日不绝”是对音乐的感染力的经典描写,苏轼《赤壁赋》中“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也写出了婉转悠长、延绵不尽的箫声的强烈感染力。
【答案】 (1). 雕栏玉砌应犹在 (2). 只是朱颜改 (3).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4). 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5). 舞幽壑之潜蛟 (6). 泣孤舟之嫠妇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此题属于理解型默写,需注意“雕栏”“砌”“鉴”“壑”“潜蛟”“嫠”的书写。

上一页                 下一页



位置:主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语文试题 >

相关文章


触屏版 电脑版

© 古诗词 wap.exam5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