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市2021届高三一模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2)
时间:2021-03-21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甲】
贾谊论
苏轼
非才之难,所以自用者实难。惜乎贾生王者之佐,而不能自用其才也。
夫君子之所取者远,则必有所待;所就者大,则必有所忍。古之贤人皆有可致之才而卒不能行其万一者未必皆其时君之罪或者其自取也。
愚观贾生之论,如其所言,虽三代何以远过?得君如汉文,犹且以不用死。然则是天下无尧舜,终不可以有所为耶?仲尼圣人,历试于天下,苟非大无道之国,皆欲勉强扶持,庶几一日得行其道。将之荆,先之以子夏,申之以冉有。君子之欲得其君,如此其勤也。孟子去齐,三宿而后出昼,犹曰"王其庶几召我。”君子之不忍弃其君,如此其厚也。公孙丑问曰:“夫子何为不豫?”孟子曰"方今天下,舍我其谁哉?而吾何为不豫?”君子之爱其身,如此其至也。夫如此而不用,然后知天下之果不足与有为,而可以无憾矣。若贾生者,非汉文之不用生,生之不能用汉文也。
夫绛侯亲握天子玺而授之文帝,灌婴连兵数十万,以决刘、吕之雌雄,又皆高帝之旧将。此其君臣相得之分,岂特父子骨肉手足哉。贾生,洛阳之少年。欲使其一朝之间,尽弃其旧而谋其新,亦已难矣。为贾生者,上得其君,下得其大臣,如绛、灌之属,优游浸渍而深交之,使天子不疑,大臣不忌,然后举天下而惟吾之所欲为,不过十年,可以得志。安有立谈之间,而遽为人痛哭哉?观其过湘,为赋以吊屈原,悲郁愤闷,趯然有远举之志。其后卒以自伤哭泣,至于夭绝。是亦不善处穷者也。夫谋之一不见用,安知终不复用也?不知默默以待其变,而自残至此。呜呼,贾生志大而量小,才有余而识不足也。超然客整理
古之人有高世之才,必有遗俗之累。是故非聪明睿哲不惑之主,则不能全其用。古今称苻坚得王猛于草茅之中,一朝尽斥去其旧臣,而与之谋。彼其侯侯略有天下之半,其以此哉!愚深悲贾生之志,故备论之。亦使人君得如贾生之臣,则知其有狷介之操,一不见用,则忧伤病沮,不能复振。而为贾生者,亦慎其所发哉!
【乙】
且以谊之所陈,孝文略施其术,犹能比德于成、康。况用于朝廷之间,坐于廊庙之上,则举大汉之风,登三皇之首,犹决壅稗坠耳。奈何俯抑佐王之略,远致诸侯之间?故谊过长沙作赋以吊汨罗;而太史公传于屈原之后,明其若屈原之忠而遭弃逐也。而班固不讥文帝之远贤,痛贾生之不用,但谓其天年早终。且谊以失志忧伤而横天,岂曰天年乎?
(选自欧阳修《贾谊不至公卿论》)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古之贤人皆有/可致之才而卒/不能行其万一者/未必皆其时/君之罪或者其自取也
B.古之贤人/皆有可致之才而卒/不能行其万一者/未必皆其时君之罪/或者其自取也
C.古之贤人/皆有可致之才/而卒不能行其万一者/未必皆其时君之罪/或者其自取也
D.古之贤人皆有/可致之才而卒不能行/其万一者未必皆其时/君之罪/或者其自取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侯,是古代五等爵位的第二等,仅次于公爵;后又泛指达官贵人。绛侯,指汉代周勃。
B.匹夫,古代指平民中的男子,泛指平民百姓池指无学识、有勇无谋的人。文中代指王猛。
C.廊庙,廊指房屋前檐伸出的部分,可避风雨遮阳,也指殿下屋;庙即太庙。文中指代朝廷。
D.三皇,上古皇帝,一般指燧人、伏羲、神农。常与五帝合称,都是中国原始社会的部落首领。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苏文开篇提出观点,接着指出贾谊的仕途遭遇,为他虽然是帝王的辅佐之臣却未能施展才华而倍感痛惜,语意深沉。
B.苏文第二、三段围绕“待”与“忍”,列举孔子得君之勤,孟子惜君之厚、爱身之至等事例,反思贾谊行为,得出结论。
C.苏文第四段写绛侯、灌婴功高势大,而贾谊仅一少年,地位低微,不可能使文帝采纳自己的主张,从而实现人生抱负。
D.苏文对贾谊之志未能施展详尽评论,同时提醒君主,像贾谊这样的臣子,一旦不被重用就会忧伤颓废,不能重新振作。
13.对于贾谊不被重用的原因,苏轼和欧阳修的看法分别是什么?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3分)
1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将之荆,先之以子夏,申之以冉有。君子之欲得其君,如此其勤也。(4)分)
(2)夫谋之一不见用,安知终不复用也?不知默默以待其变,而自残至此。(4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
半山春晚即事①
王安石
春风取花去,酬我以清阴。
翳翳陂路静,交交园屋深。
床敷②每小息,杖屦③或幽寻。
唯有北山鸟,经过遗好音。
【注】①此诗写于诗人推行新法失败,罢相后退居江宁时期。②床敷:安置坐具。③杖屦:扶杖漫步。
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用语奇妙,“取”“酬”二字赋予春风以生命,花虽凋谢,诗人却于清阴中倍感慰藉,透露出一种积极达观的人生态度。
B.颔联紧承春风慷慨赐予的“清阴”,抒写小路的蜿蜒曲折,树木的葱茏茂密,屋宇的隐约可见,动静结合,更显生机与活力。
C.颈联截取两个生活片断,或居家凭几小憩,或寻幽拄杖独行,刻画出园中主人的形象,表现了诗人恬淡安宁而又欣然自得的心境。
D.这首诗对仗工稳,通过描写半山园的晚春景象和诗人的日常活动,展现了王安石隐退生活的一个侧面,抒发了内心复杂的感情。
16.清代高步瀛在《唐宋诗举要》中评此诗:“寓感愤于冲夷(冲淡平夷)之中,令人不觉。”请结合这一评价赏析尾联用词的精妙。(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分)
(1)贾谊的《过秦论》多用排比或对偶,语言上具有“气盛”的特点,如开篇写到秦孝公想席卷天下,包举宇内,有“ , ”,雄心极大。
⑵《诗经》中说:“靡不有初,鲜克有终。”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中用“ , ”两句表达了同样的意思。
(3)姜夔的《扬州慢》善用衬托手法,行文笼罩在一种悲凉凄怆的氛围中,二十四桥仍在,明月夜也仍有,但“玉人吹箫”的繁华已不复存在了,词人用桥下“ ”的动,来映衬“ ”的静。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11分)
在大山里穿行,看到对面溪岸一棵老柳树边,老屋冒出摇摇晃晃的炊烟,千手观音似的缓缓舞动,我猛然被镇住了。车一晃就过,(①)。
阳光明丽,溪水干净。溪边的老屋木结构,三重檐压着,负重上百年了。屋里的炊烟小心翼翼地寻找出路,轻柔得不能在轻柔,慢慢地穿过脆若游丝的横梁、瓦片和屋架间的缝隙,生怕一用力,老屋就会轰然倒塌。
我的心头柔软,在这个人烟稀少的山村里,这是最贴心地呵护着老屋的一缕炊烟了。
雨暗冈头客路,炊烟山里人家。不知从哪天开始,乡村的炊烟就了,不再赶集似的升起。偶尔也还有,一缕牵着一缕,一缕背着一缕,瘦骨嶙峋,慢慢升腾,似的,飘在人世之外,再也与生产无关,与生活无关。
山村曾经十分坚固,当它终于破碎时,摇落的尘埃又似,只在我的心头。
这些年,我一直在山村走,像走向一座无人的教堂。
山村流传着很多故事,(②)。超然客整理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寥落 离群索居 若无其事 惊天动地
B.寥落 销声匿迹 满不在乎 感天动地
C.零落 销声匿迹 若无其事 感天动地
D.零落 离群索居 满不在乎 惊天动地
19.请在文中括号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4分)
20.文中画线的句子和“炊烟在老屋中升起来了”表达的意思基本相同,但原文的表达更有感染力,为什么?(4分)
(二)阅读下面的新闻材料,完成21-22题。(9分)
“我还是从前那个少年,没有一丝丝改变。时间只不过是考验,种在心中信念丝毫未减。眼前这个少年,还是最初那张脸,面前再多艰险不退却。”在2月4日播出的央视网络春晚上,平均年龄超过74岁的清华大学上海校友会艺术团演唱了一曲《少年》,情至酣处,他们还挽起了袖子,踏出节奏感强烈的舞步,无数观众都为他们的活力和激情所感动,这一版《少年》瞬间燃爆网络。超然客整理
“为什么我们这些老人要聚在一起唱唱歌?%1岁的合唱团团长、上海交通大学船舶海洋与建筑工程学院现任教授刘西拉说,“是因为我们心里有一种爱,爱我们的祖国,爱我们的人民。因为爱,我们就奉献了我们每个人自己宝贵的一生;因为奉献,我们得到了很多快乐。今天我们聚在一起,我们是重新来分享这些快乐。”
50多年前,他们走出清华园,带着科学梦想,奔赴远方。从风华正茂到白发苍苍,他们和新中国一起长大。一生的信念是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如今虽然不再年轻,热爱祖国的心却一直未变,那段闪光的日子将伴随着悠扬的歌声,一直刻在他们心中。
21.请用对偶的形式给这则新闻拟一个标题。(20个字以内)(4分)
22.教授合唱团燃爆网络,但是也有一些人提出了不同的看法,认为老人们应该安享晚年,不要再出头露面和年轻人争风头了。请你代教授们写一段话反驳他们,不少于50字。5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我国有很多大国重器的名字,都充满着独特的“中国式浪漫”。首颗绕月人造卫星被命名为“嫦娥”,寄托了中华民族世代对月球的无限憧憬,一个民族的千年梦想化为了现实;我国第一艘深海载人潜水器被命名为“蛟龙”,寓意让“中国龙”游向深海探秘海底世界(暗物质探测卫星被命名为“悟空”,期望它能不畏艰难,在茫茫太空中以“火眼金睛”探测出暗物质粒子;国之重器核导弹取名“东风%,源自《红楼梦》中的“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展示了中国国防科技不可战胜的信心和力量……
那些古代的幻想,在前辈的努力下正一点点变成现实。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使悠远的古老传说塑形于“当代神话”,让独特的“中国式浪漫”薪火相传。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感悟?请结合自己的体会,写一篇文章。
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甲】
贾谊论
苏轼
非才之难,所以自用者实难。惜乎贾生王者之佐,而不能自用其才也。
夫君子之所取者远,则必有所待;所就者大,则必有所忍。古之贤人皆有可致之才而卒不能行其万一者未必皆其时君之罪或者其自取也。
愚观贾生之论,如其所言,虽三代何以远过?得君如汉文,犹且以不用死。然则是天下无尧舜,终不可以有所为耶?仲尼圣人,历试于天下,苟非大无道之国,皆欲勉强扶持,庶几一日得行其道。将之荆,先之以子夏,申之以冉有。君子之欲得其君,如此其勤也。孟子去齐,三宿而后出昼,犹曰"王其庶几召我。”君子之不忍弃其君,如此其厚也。公孙丑问曰:“夫子何为不豫?”孟子曰"方今天下,舍我其谁哉?而吾何为不豫?”君子之爱其身,如此其至也。夫如此而不用,然后知天下之果不足与有为,而可以无憾矣。若贾生者,非汉文之不用生,生之不能用汉文也。
夫绛侯亲握天子玺而授之文帝,灌婴连兵数十万,以决刘、吕之雌雄,又皆高帝之旧将。此其君臣相得之分,岂特父子骨肉手足哉。贾生,洛阳之少年。欲使其一朝之间,尽弃其旧而谋其新,亦已难矣。为贾生者,上得其君,下得其大臣,如绛、灌之属,优游浸渍而深交之,使天子不疑,大臣不忌,然后举天下而惟吾之所欲为,不过十年,可以得志。安有立谈之间,而遽为人痛哭哉?观其过湘,为赋以吊屈原,悲郁愤闷,趯然有远举之志。其后卒以自伤哭泣,至于夭绝。是亦不善处穷者也。夫谋之一不见用,安知终不复用也?不知默默以待其变,而自残至此。呜呼,贾生志大而量小,才有余而识不足也。超然客整理
古之人有高世之才,必有遗俗之累。是故非聪明睿哲不惑之主,则不能全其用。古今称苻坚得王猛于草茅之中,一朝尽斥去其旧臣,而与之谋。彼其侯侯略有天下之半,其以此哉!愚深悲贾生之志,故备论之。亦使人君得如贾生之臣,则知其有狷介之操,一不见用,则忧伤病沮,不能复振。而为贾生者,亦慎其所发哉!
【乙】
且以谊之所陈,孝文略施其术,犹能比德于成、康。况用于朝廷之间,坐于廊庙之上,则举大汉之风,登三皇之首,犹决壅稗坠耳。奈何俯抑佐王之略,远致诸侯之间?故谊过长沙作赋以吊汨罗;而太史公传于屈原之后,明其若屈原之忠而遭弃逐也。而班固不讥文帝之远贤,痛贾生之不用,但谓其天年早终。且谊以失志忧伤而横天,岂曰天年乎?
(选自欧阳修《贾谊不至公卿论》)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古之贤人皆有/可致之才而卒/不能行其万一者/未必皆其时/君之罪或者其自取也
B.古之贤人/皆有可致之才而卒/不能行其万一者/未必皆其时君之罪/或者其自取也
C.古之贤人/皆有可致之才/而卒不能行其万一者/未必皆其时君之罪/或者其自取也
D.古之贤人皆有/可致之才而卒不能行/其万一者未必皆其时/君之罪/或者其自取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侯,是古代五等爵位的第二等,仅次于公爵;后又泛指达官贵人。绛侯,指汉代周勃。
B.匹夫,古代指平民中的男子,泛指平民百姓池指无学识、有勇无谋的人。文中代指王猛。
C.廊庙,廊指房屋前檐伸出的部分,可避风雨遮阳,也指殿下屋;庙即太庙。文中指代朝廷。
D.三皇,上古皇帝,一般指燧人、伏羲、神农。常与五帝合称,都是中国原始社会的部落首领。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苏文开篇提出观点,接着指出贾谊的仕途遭遇,为他虽然是帝王的辅佐之臣却未能施展才华而倍感痛惜,语意深沉。
B.苏文第二、三段围绕“待”与“忍”,列举孔子得君之勤,孟子惜君之厚、爱身之至等事例,反思贾谊行为,得出结论。
C.苏文第四段写绛侯、灌婴功高势大,而贾谊仅一少年,地位低微,不可能使文帝采纳自己的主张,从而实现人生抱负。
D.苏文对贾谊之志未能施展详尽评论,同时提醒君主,像贾谊这样的臣子,一旦不被重用就会忧伤颓废,不能重新振作。
13.对于贾谊不被重用的原因,苏轼和欧阳修的看法分别是什么?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3分)
1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将之荆,先之以子夏,申之以冉有。君子之欲得其君,如此其勤也。(4)分)
(2)夫谋之一不见用,安知终不复用也?不知默默以待其变,而自残至此。(4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
半山春晚即事①
王安石
春风取花去,酬我以清阴。
翳翳陂路静,交交园屋深。
床敷②每小息,杖屦③或幽寻。
唯有北山鸟,经过遗好音。
【注】①此诗写于诗人推行新法失败,罢相后退居江宁时期。②床敷:安置坐具。③杖屦:扶杖漫步。
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用语奇妙,“取”“酬”二字赋予春风以生命,花虽凋谢,诗人却于清阴中倍感慰藉,透露出一种积极达观的人生态度。
B.颔联紧承春风慷慨赐予的“清阴”,抒写小路的蜿蜒曲折,树木的葱茏茂密,屋宇的隐约可见,动静结合,更显生机与活力。
C.颈联截取两个生活片断,或居家凭几小憩,或寻幽拄杖独行,刻画出园中主人的形象,表现了诗人恬淡安宁而又欣然自得的心境。
D.这首诗对仗工稳,通过描写半山园的晚春景象和诗人的日常活动,展现了王安石隐退生活的一个侧面,抒发了内心复杂的感情。
16.清代高步瀛在《唐宋诗举要》中评此诗:“寓感愤于冲夷(冲淡平夷)之中,令人不觉。”请结合这一评价赏析尾联用词的精妙。(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分)
(1)贾谊的《过秦论》多用排比或对偶,语言上具有“气盛”的特点,如开篇写到秦孝公想席卷天下,包举宇内,有“ , ”,雄心极大。
⑵《诗经》中说:“靡不有初,鲜克有终。”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中用“ , ”两句表达了同样的意思。
(3)姜夔的《扬州慢》善用衬托手法,行文笼罩在一种悲凉凄怆的氛围中,二十四桥仍在,明月夜也仍有,但“玉人吹箫”的繁华已不复存在了,词人用桥下“ ”的动,来映衬“ ”的静。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11分)
在大山里穿行,看到对面溪岸一棵老柳树边,老屋冒出摇摇晃晃的炊烟,千手观音似的缓缓舞动,我猛然被镇住了。车一晃就过,(①)。
阳光明丽,溪水干净。溪边的老屋木结构,三重檐压着,负重上百年了。屋里的炊烟小心翼翼地寻找出路,轻柔得不能在轻柔,慢慢地穿过脆若游丝的横梁、瓦片和屋架间的缝隙,生怕一用力,老屋就会轰然倒塌。
我的心头柔软,在这个人烟稀少的山村里,这是最贴心地呵护着老屋的一缕炊烟了。
雨暗冈头客路,炊烟山里人家。不知从哪天开始,乡村的炊烟就了,不再赶集似的升起。偶尔也还有,一缕牵着一缕,一缕背着一缕,瘦骨嶙峋,慢慢升腾,似的,飘在人世之外,再也与生产无关,与生活无关。
山村曾经十分坚固,当它终于破碎时,摇落的尘埃又似,只在我的心头。
这些年,我一直在山村走,像走向一座无人的教堂。
山村流传着很多故事,(②)。超然客整理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寥落 离群索居 若无其事 惊天动地
B.寥落 销声匿迹 满不在乎 感天动地
C.零落 销声匿迹 若无其事 感天动地
D.零落 离群索居 满不在乎 惊天动地
19.请在文中括号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4分)
20.文中画线的句子和“炊烟在老屋中升起来了”表达的意思基本相同,但原文的表达更有感染力,为什么?(4分)
(二)阅读下面的新闻材料,完成21-22题。(9分)
“我还是从前那个少年,没有一丝丝改变。时间只不过是考验,种在心中信念丝毫未减。眼前这个少年,还是最初那张脸,面前再多艰险不退却。”在2月4日播出的央视网络春晚上,平均年龄超过74岁的清华大学上海校友会艺术团演唱了一曲《少年》,情至酣处,他们还挽起了袖子,踏出节奏感强烈的舞步,无数观众都为他们的活力和激情所感动,这一版《少年》瞬间燃爆网络。超然客整理
“为什么我们这些老人要聚在一起唱唱歌?%1岁的合唱团团长、上海交通大学船舶海洋与建筑工程学院现任教授刘西拉说,“是因为我们心里有一种爱,爱我们的祖国,爱我们的人民。因为爱,我们就奉献了我们每个人自己宝贵的一生;因为奉献,我们得到了很多快乐。今天我们聚在一起,我们是重新来分享这些快乐。”
50多年前,他们走出清华园,带着科学梦想,奔赴远方。从风华正茂到白发苍苍,他们和新中国一起长大。一生的信念是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如今虽然不再年轻,热爱祖国的心却一直未变,那段闪光的日子将伴随着悠扬的歌声,一直刻在他们心中。
21.请用对偶的形式给这则新闻拟一个标题。(20个字以内)(4分)
22.教授合唱团燃爆网络,但是也有一些人提出了不同的看法,认为老人们应该安享晚年,不要再出头露面和年轻人争风头了。请你代教授们写一段话反驳他们,不少于50字。5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我国有很多大国重器的名字,都充满着独特的“中国式浪漫”。首颗绕月人造卫星被命名为“嫦娥”,寄托了中华民族世代对月球的无限憧憬,一个民族的千年梦想化为了现实;我国第一艘深海载人潜水器被命名为“蛟龙”,寓意让“中国龙”游向深海探秘海底世界(暗物质探测卫星被命名为“悟空”,期望它能不畏艰难,在茫茫太空中以“火眼金睛”探测出暗物质粒子;国之重器核导弹取名“东风%,源自《红楼梦》中的“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展示了中国国防科技不可战胜的信心和力量……
那些古代的幻想,在前辈的努力下正一点点变成现实。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使悠远的古老传说塑形于“当代神话”,让独特的“中国式浪漫”薪火相传。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感悟?请结合自己的体会,写一篇文章。
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