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郸市2021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3)
时间:2021-05-18
参考答案
1.C【解析】 “不会涉及抗日、解放战争题材”表述过于绝对,当下只是扩展了军事题材电影的空间,而非否定了“抗日、解放战争”这一类题材。
2.D 【解析】A 扩大了范围,是“军事题材电影”可能避免同质化现象。B 把未然当已然,作者只是假设“只是单一地对传统战争事件内容进行描述”,而没有说这是事实。C 因果不当。《金刚川》的成功在于它的“多视角”叙事手法。
3.B 【解析】《智取威虎山》带有明显的政治、宣传色彩,是我国传统军事题材电影的经典作品。杨子荣形象忽略了社会多元发展过程中人性的复杂性和多层性。不适合做材料一的正面论据。
4.材料一:对比论证,通过“传统军事题材电影”与“近十年来军事题材电影”的对比,突出了现代叙事方式的优越性。
材料二:举例论证,通过列举《金刚川》分三个视角切入同一事件的事例,证明军事题材影片在注重大场景的基础上,应当多视角切入的观点。(论证方法各 1 分,对应分析各 1 分)
5. ①英雄形象要在历史与现实的关照下,注意“人性”与“英雄性”的刻画,使其成为“身边人”。
②叙事模式(或叙事方式)既要重视重大历史事件,又要融入娱乐属性,或者多视角切入。
③创作题材要突破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范围,在全球化背景下,追求多元化。
④价值观要以实现自我个人价值和维护集体利益两方面的平衡为取向。
⑤制作要遵循“尊重历史”这一基本逻辑,要参考相关的军事资料。
(一点 1 分,两点 3 分,三点 4 分,四点 6 分,任意四点,意思对即可)
6.D 【解析】“表达了对男军人的惋惜和敬仰之情”表述有误,男军人遥望群山源于内心对于英雄的崇拜,而他自己本身亦是英雄,作者对他是满怀敬仰的,而并没有“惋惜”之意。
7.D 【解析】 “以自己对于短篇小说创作的心路历程为线”表述有误,文本二前半部分有“心路历程”的记叙, 但后半部分是谈自己对于短篇小说的认识,因此谈不上以“心路历程为线”。
8.①突出“我”和“军人夫妇”对英雄的仰慕和内心的英雄情结,且第一处为后文我再次去娄山关看望丁三老叔和见到军人夫妇做铺垫;第二处突出男军人乐观坚毅的英雄品格。②诗词内容与小说内容相融合,增加了小说的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的色彩,同时也增强了小说的历史底蕴与艺术魅力。(每点 2 分,共 4 分)
9. ①创作短篇小说要有 “兴奋点”,以兴奋点切入展开情节,给读者以充实饱满的阅读体验。文本一始终围绕“英雄”来展开,作者仰慕英雄,丁三老叔守护帮助英雄,军人夫妻以英雄来此怀念英雄,使小说的内容紧凑自然。
②短篇小说创作较为自由。文本一虽为小说,但行文中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但在语言和内容上有明显的散文化特征。内容选择上无论是我,还是丁三老叔,还是军人夫妻都可以是小说中故事的主角。
③短篇小说是浓缩的艺术。小说借助娄山关这一景点,将红军长征的历史与英雄精神与和平年代人们面对历史的态度与和平时期的英雄人物结合起来,于简单明了的故事中蕴藉深邃的思想,体现作者对历史与现实的理性思考。(每点 2 分,共 6 分)
10.C 【解析】今回纥请和,吐蕃内附,天下郡邑,人皆坚守,以待制命。其中虽为贼所据,亦望不日收复,殿下整理军戎,长驱一举,则逆胡不足灭也。
11.D 【解析】“由皇帝或丞相颁发”错,诏令是皇帝发布的公文的统称,丞相不能颁发。
12.C 【解析】“鸿渐制订登基朝仪典章并劝肃宗即位以顺应国家内外期望”错,一是鸿渐“劝肃宗即位”在前, “制订登基朝仪典章”在后;二是“国家内外”应为“朝廷内外”,“中外”的“中”是指“朝中”。
13.(1)洗雪国家的耻辱,向上报答明主,对下安抚百姓,这也是臣子的心愿,国家的大计。(“社稷”“上/下”名词作状语和“亦臣子之用心,国家之大计也”判断句各 1 分,句意 1 分)
(2) 鸿渐仍带领崔旰一同入朝觐见,代宗嘉奖他。由于患病上表请求辞官,皇上同意了,最终没有再任他为官。( “以”“竟”和“不之任”宾语前置句各 1 分,句意 1 分)
14.①当时国家遭西戎入侵边界,关中事变繁多;②杜鸿渐孤军陷入危险之中,军队威风不振。(答出一点得 1 分,答出两点得 3 分)
【参考译文】
杜鸿渐,聪慧好学,考取进士,脱去布衣,担任王府参军。天宝末年(756),多次升迁后任大理司直。肃宗幸驾北上,到达平凉,不知要去哪里。鸿渐与众人谋划说:“如今胡羯叛乱,二京沦陷,皇上向南方幸驾到巴蜀,皇太子在平凉整治军队。但平凉无险可守,是士卒意志不坚易于离散之地,不是聚集军队的地方,如果想取得胜利,一定要去朔方。如果侍奉殿下,十日之间,在西方聚集河、陇之兵力,回纥势力正强盛,与国家通好,向北方征招劲骑,向南方汇集各城,大兵进发,可以收复二京。洗雪国家的耻辱,向上报答明主,对下安抚百姓,这也是臣子的心愿,国家的大计。”鸿渐即日便草拟文告详细陈述布防兵马招集部众的态势,记载军资、器械、仓储、库物的数量,命令李涵带上赶赴平凉,肃宗非常高兴。鸿渐得知肃宗从平凉出发,在北边的域界白草顿迎候,趁着慰劳诸位使者和兵士的时候,向肃宗进言说:“朔方聚集着天下的强兵,灵州是用武的地方。如今回纥请求相和,吐蕃也归附朝廷,天下郡邑,人人都在坚守,等待命令。其中有些地方虽然被贼军占据,也有望很快收复。殿下整理军戎,举兵驱进,则叛逆很容易灭掉。”肃宗认为鸿渐说得对。等到了灵武,鸿渐与裴冕等人劝肃宗即皇帝位,以顺应朝廷内外的期望,五次上表,才听从意见。鸿渐素来知晓帝王陈布和君臣朝见的礼仪,于是摘取旧仪,制订整理登基的朝仪典章。肃宗即位,授鸿渐为兵部郎中。两京平定,升为荆南节度使。后征召为太常卿,充任礼仪使。皇上、太上皇驾崩,鸿渐负责监督维护礼仪制度,建造山陵事毕,加光禄大夫,封为卫国公。永泰元年(765)十月,剑南西川兵马使崔旰杀死节度使郭英乂,占据成都,自称为留后。邛州衙将柏贞节等人率兵讨伐崔旰,西蜀大乱。
第二年二月,皇上命令鸿渐以宰相身份兼剑南西川节度使,去平定蜀乱。到了成都,鸿渐害怕崔旰的威武气势,不再问罪,于是上表把剑南节制让给崔旰。当时国家遭西戎入侵边界,关中事变繁多,鸿渐孤军陷入危险之中,军队威风不振,代宗没有办法,只好同意。不久请求进入朝廷觐见,仍上表推荐崔旰为西川兵马留后。大历二年(767),下诏任命崔旰为剑南西川节度使,召鸿渐还京。鸿渐仍带领崔旰一同入朝觐见,代宗嘉奖他。由于患病上表请求辞官,皇上同意了,最终没有再任他为官。四年(769)十一月死,赠太尉,谥号为文宪。
15.C 【解析】“五陵年少不敢射”与《琵琶行》中“五陵年少争缠头”不同,前者指豪侠少年,后者指豪门纨绔子弟。“表明他们有意除虎”错,“空来”暗指他们不作为,含有辛辣的嘲讽。
16.①运用讽喻、隐喻、象征、暗示的手法,将贪婪者比喻为猛虎。写出了他们的肆意妄为,残暴残忍。
②山中的麋鹿不敢有半点动静,喻指当时社会上一片恐怖,善良的劳动人民只好战战兢兢、忍气吞声地生活。
③年年养子在深谷,雌雄上下不相逐。也是一种人世社会的借喻。它深刻揭示当时社会的恶势力有着非常深广的社会联系,皇亲国戚,豪门大族,利用封建宗族和裙带关系,结成盘根错节、根深蒂固的统治集团,官官相护,上下勾结,各霸一方,危害百姓。
④长向村家取黄犊,实则是写人中虎用竭泽而渔的残酷手段使得民不聊生。
⑤五陵年少不敢射,空来林下看行迹。象征讽刺朝廷姑息养奸,为掩人耳目,虚张声势,故作姿态。“空来看行迹”,含有辛辣的嘲讽。
(答出任意手法且有简要分析给 2 分,后面四点答出任意两点给 4 分)
17.(1)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
(2) 江山如画 一时多少豪杰
(3) 楚人一炬 可怜焦土
18.D 【解析】D 项和原文都是对上文内容强调说明。A 项是语意转折,B 项是解释概念内涵,C 项用于引文之后, 标明作者。
19.B 【解析】B 项想象种花人的高洁,侧面烘托海棠淡雅,未用修辞。A、C、D 项与原文均为拟人。
20.待花苞慢慢绽开,花朵慢慢涨大,红色也随之变浅,变淡,像挂满一树的粉色风铃。
【解析】句子有两处语病。一是搭配不当,应为“花朵涨大,红色变浅,变淡”;二是多重定语语序不当,应为“挂满一树的粉色风铃”。
21.①是世界上最繁忙(重要)的海运航线之一
②但背后的原因让人深思
③苏伊士运河未升级为双航道
【解析】①处承上文“承担了全球 12%的贸易过往数量,还承担了全球海上石油运输的三成以上”,进行总结;②处是话题转折,引出下文;③处由下文“要是换成中方,估计早都升级成最好的了,很可能双航道都不止”可知。
22.苏伊士运河堵塞给全球贸易造成重大损失,埃及政府解决问题的能力及运河的通航能力受到质疑。
1.C【解析】 “不会涉及抗日、解放战争题材”表述过于绝对,当下只是扩展了军事题材电影的空间,而非否定了“抗日、解放战争”这一类题材。
2.D 【解析】A 扩大了范围,是“军事题材电影”可能避免同质化现象。B 把未然当已然,作者只是假设“只是单一地对传统战争事件内容进行描述”,而没有说这是事实。C 因果不当。《金刚川》的成功在于它的“多视角”叙事手法。
3.B 【解析】《智取威虎山》带有明显的政治、宣传色彩,是我国传统军事题材电影的经典作品。杨子荣形象忽略了社会多元发展过程中人性的复杂性和多层性。不适合做材料一的正面论据。
4.材料一:对比论证,通过“传统军事题材电影”与“近十年来军事题材电影”的对比,突出了现代叙事方式的优越性。
材料二:举例论证,通过列举《金刚川》分三个视角切入同一事件的事例,证明军事题材影片在注重大场景的基础上,应当多视角切入的观点。(论证方法各 1 分,对应分析各 1 分)
5. ①英雄形象要在历史与现实的关照下,注意“人性”与“英雄性”的刻画,使其成为“身边人”。
②叙事模式(或叙事方式)既要重视重大历史事件,又要融入娱乐属性,或者多视角切入。
③创作题材要突破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范围,在全球化背景下,追求多元化。
④价值观要以实现自我个人价值和维护集体利益两方面的平衡为取向。
⑤制作要遵循“尊重历史”这一基本逻辑,要参考相关的军事资料。
(一点 1 分,两点 3 分,三点 4 分,四点 6 分,任意四点,意思对即可)
6.D 【解析】“表达了对男军人的惋惜和敬仰之情”表述有误,男军人遥望群山源于内心对于英雄的崇拜,而他自己本身亦是英雄,作者对他是满怀敬仰的,而并没有“惋惜”之意。
7.D 【解析】 “以自己对于短篇小说创作的心路历程为线”表述有误,文本二前半部分有“心路历程”的记叙, 但后半部分是谈自己对于短篇小说的认识,因此谈不上以“心路历程为线”。
8.①突出“我”和“军人夫妇”对英雄的仰慕和内心的英雄情结,且第一处为后文我再次去娄山关看望丁三老叔和见到军人夫妇做铺垫;第二处突出男军人乐观坚毅的英雄品格。②诗词内容与小说内容相融合,增加了小说的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的色彩,同时也增强了小说的历史底蕴与艺术魅力。(每点 2 分,共 4 分)
9. ①创作短篇小说要有 “兴奋点”,以兴奋点切入展开情节,给读者以充实饱满的阅读体验。文本一始终围绕“英雄”来展开,作者仰慕英雄,丁三老叔守护帮助英雄,军人夫妻以英雄来此怀念英雄,使小说的内容紧凑自然。
②短篇小说创作较为自由。文本一虽为小说,但行文中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但在语言和内容上有明显的散文化特征。内容选择上无论是我,还是丁三老叔,还是军人夫妻都可以是小说中故事的主角。
③短篇小说是浓缩的艺术。小说借助娄山关这一景点,将红军长征的历史与英雄精神与和平年代人们面对历史的态度与和平时期的英雄人物结合起来,于简单明了的故事中蕴藉深邃的思想,体现作者对历史与现实的理性思考。(每点 2 分,共 6 分)
10.C 【解析】今回纥请和,吐蕃内附,天下郡邑,人皆坚守,以待制命。其中虽为贼所据,亦望不日收复,殿下整理军戎,长驱一举,则逆胡不足灭也。
11.D 【解析】“由皇帝或丞相颁发”错,诏令是皇帝发布的公文的统称,丞相不能颁发。
12.C 【解析】“鸿渐制订登基朝仪典章并劝肃宗即位以顺应国家内外期望”错,一是鸿渐“劝肃宗即位”在前, “制订登基朝仪典章”在后;二是“国家内外”应为“朝廷内外”,“中外”的“中”是指“朝中”。
13.(1)洗雪国家的耻辱,向上报答明主,对下安抚百姓,这也是臣子的心愿,国家的大计。(“社稷”“上/下”名词作状语和“亦臣子之用心,国家之大计也”判断句各 1 分,句意 1 分)
(2) 鸿渐仍带领崔旰一同入朝觐见,代宗嘉奖他。由于患病上表请求辞官,皇上同意了,最终没有再任他为官。( “以”“竟”和“不之任”宾语前置句各 1 分,句意 1 分)
14.①当时国家遭西戎入侵边界,关中事变繁多;②杜鸿渐孤军陷入危险之中,军队威风不振。(答出一点得 1 分,答出两点得 3 分)
【参考译文】
杜鸿渐,聪慧好学,考取进士,脱去布衣,担任王府参军。天宝末年(756),多次升迁后任大理司直。肃宗幸驾北上,到达平凉,不知要去哪里。鸿渐与众人谋划说:“如今胡羯叛乱,二京沦陷,皇上向南方幸驾到巴蜀,皇太子在平凉整治军队。但平凉无险可守,是士卒意志不坚易于离散之地,不是聚集军队的地方,如果想取得胜利,一定要去朔方。如果侍奉殿下,十日之间,在西方聚集河、陇之兵力,回纥势力正强盛,与国家通好,向北方征招劲骑,向南方汇集各城,大兵进发,可以收复二京。洗雪国家的耻辱,向上报答明主,对下安抚百姓,这也是臣子的心愿,国家的大计。”鸿渐即日便草拟文告详细陈述布防兵马招集部众的态势,记载军资、器械、仓储、库物的数量,命令李涵带上赶赴平凉,肃宗非常高兴。鸿渐得知肃宗从平凉出发,在北边的域界白草顿迎候,趁着慰劳诸位使者和兵士的时候,向肃宗进言说:“朔方聚集着天下的强兵,灵州是用武的地方。如今回纥请求相和,吐蕃也归附朝廷,天下郡邑,人人都在坚守,等待命令。其中有些地方虽然被贼军占据,也有望很快收复。殿下整理军戎,举兵驱进,则叛逆很容易灭掉。”肃宗认为鸿渐说得对。等到了灵武,鸿渐与裴冕等人劝肃宗即皇帝位,以顺应朝廷内外的期望,五次上表,才听从意见。鸿渐素来知晓帝王陈布和君臣朝见的礼仪,于是摘取旧仪,制订整理登基的朝仪典章。肃宗即位,授鸿渐为兵部郎中。两京平定,升为荆南节度使。后征召为太常卿,充任礼仪使。皇上、太上皇驾崩,鸿渐负责监督维护礼仪制度,建造山陵事毕,加光禄大夫,封为卫国公。永泰元年(765)十月,剑南西川兵马使崔旰杀死节度使郭英乂,占据成都,自称为留后。邛州衙将柏贞节等人率兵讨伐崔旰,西蜀大乱。
第二年二月,皇上命令鸿渐以宰相身份兼剑南西川节度使,去平定蜀乱。到了成都,鸿渐害怕崔旰的威武气势,不再问罪,于是上表把剑南节制让给崔旰。当时国家遭西戎入侵边界,关中事变繁多,鸿渐孤军陷入危险之中,军队威风不振,代宗没有办法,只好同意。不久请求进入朝廷觐见,仍上表推荐崔旰为西川兵马留后。大历二年(767),下诏任命崔旰为剑南西川节度使,召鸿渐还京。鸿渐仍带领崔旰一同入朝觐见,代宗嘉奖他。由于患病上表请求辞官,皇上同意了,最终没有再任他为官。四年(769)十一月死,赠太尉,谥号为文宪。
15.C 【解析】“五陵年少不敢射”与《琵琶行》中“五陵年少争缠头”不同,前者指豪侠少年,后者指豪门纨绔子弟。“表明他们有意除虎”错,“空来”暗指他们不作为,含有辛辣的嘲讽。
16.①运用讽喻、隐喻、象征、暗示的手法,将贪婪者比喻为猛虎。写出了他们的肆意妄为,残暴残忍。
②山中的麋鹿不敢有半点动静,喻指当时社会上一片恐怖,善良的劳动人民只好战战兢兢、忍气吞声地生活。
③年年养子在深谷,雌雄上下不相逐。也是一种人世社会的借喻。它深刻揭示当时社会的恶势力有着非常深广的社会联系,皇亲国戚,豪门大族,利用封建宗族和裙带关系,结成盘根错节、根深蒂固的统治集团,官官相护,上下勾结,各霸一方,危害百姓。
④长向村家取黄犊,实则是写人中虎用竭泽而渔的残酷手段使得民不聊生。
⑤五陵年少不敢射,空来林下看行迹。象征讽刺朝廷姑息养奸,为掩人耳目,虚张声势,故作姿态。“空来看行迹”,含有辛辣的嘲讽。
(答出任意手法且有简要分析给 2 分,后面四点答出任意两点给 4 分)
17.(1)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
(2) 江山如画 一时多少豪杰
(3) 楚人一炬 可怜焦土
18.D 【解析】D 项和原文都是对上文内容强调说明。A 项是语意转折,B 项是解释概念内涵,C 项用于引文之后, 标明作者。
19.B 【解析】B 项想象种花人的高洁,侧面烘托海棠淡雅,未用修辞。A、C、D 项与原文均为拟人。
20.待花苞慢慢绽开,花朵慢慢涨大,红色也随之变浅,变淡,像挂满一树的粉色风铃。
【解析】句子有两处语病。一是搭配不当,应为“花朵涨大,红色变浅,变淡”;二是多重定语语序不当,应为“挂满一树的粉色风铃”。
21.①是世界上最繁忙(重要)的海运航线之一
②但背后的原因让人深思
③苏伊士运河未升级为双航道
【解析】①处承上文“承担了全球 12%的贸易过往数量,还承担了全球海上石油运输的三成以上”,进行总结;②处是话题转折,引出下文;③处由下文“要是换成中方,估计早都升级成最好的了,很可能双航道都不止”可知。
22.苏伊士运河堵塞给全球贸易造成重大损失,埃及政府解决问题的能力及运河的通航能力受到质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