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诗词
导航

2021届上海市浦东新区高三三模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2)

时间:2021-07-29
四、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亲爱的“凡尔赛”奶奶
沈芸
①某天早上,一个电话把我的发呆打断了,来电给了我一个号码,要我跟美国纽约的程太太联系,她在找我。
②我想到了,是我爷爷的外甥女、五姑姑袁玲华,姑父程树滋先生是华尔街的老银行家。我们在2010年上海分手后再没联系过。电话接通了,姑姑悲伤地说:“树滋九月份过了……”她自己在医院里过了生不如死的几个月,现在总算是把以前的保姆周阿姨找了回来,回到了新泽西养老院的家。她很想念我,怀念在上海一起去虹口看我们家老房子的时光。
③后来姑姑在电话里又跟我说,她想吃冬笋,油焖笋的味道,她只能在脑子里想想了。她还惦记着我从嘉兴给她带的肉粽子,“那真是美味极了,回味无穷,我一直都记着呢……”她说着嗲糯的尖团音,碎碎念。
④姑姑是一个在纽约保持上海人生活习惯的人,七十年一贯制,这应该是相当奢侈的习惯了,其成本已经不是可以用金钱来衡量的。她吃不惯西餐,像生菜沙拉、土豆泥和牛排一类,她连看也不要看。她住的养老院很高级,每天提供两顿饭,她只喝其中的鸡汤。周阿姨说,你姑姑会自己烧菜,她很节省,用冬笋头熬骨头汤,前面的嫩尖烧油焖笋。听着这些,我一下子感觉自己烧笋时扔掉的老头,太浪费了,有些暴殄天物。
⑤她喜欢的冬笋和肉粽子这两样,可不是说轻而易举能带进美国的。我想来想去,想到了我们的朋友,在上海的张先生,他有家人在法拉盛,托他弟弟在中国城买,然后寄到新泽西。果然,张先生一听说95岁的老太太要帮忙的事情,非常热情,我解释说姑姑的儿女已经是华裔“美国人”了,不太懂得买中国的食品,张先生表示一百个理解。后面的事情一切顺利,姑姑在春节前收到了,大悦!她亲热地说,我让她感觉到了亲人的温暖。我心里也非常喜悦帮她在农历年前完成了心愿,对于我们来说,共同感受到了“每逢佳节倍思亲”的年味。
⑥这以后,我几乎每隔十天半个月就可以得到姑姑的消息,譬如她想吃炒豆芽菜和番茄炒蛋,可是要等她儿子两周来一次去中国超市把豆芽菜买回来;她去烫头发,顺便到法拉盛吃了上海点心馄饨和小笼包,回来的路上,她一直在埋怨小笼包不好吃;感恩节去儿子家聚餐,她要提前把衣服搭配好,脸上的妆化好,还要戴上墨镜和披肩,“她说,这是风度!”周阿姨陪着她,早早就等着车子来接了,“你姑姑很讲礼数的!”
⑦从我7岁第一次见到五姑姑起,我们俩的关系从未像现在这么亲密过。我跟姑父倒是聊过天儿,他跟我讲了好多话,他曾在“苦干剧团”帮忙做过财务,是黄佐临、丹尼夫妇的好朋友,“文华”的老板吴性栽很信任他,委托他在好莱坞发行《假凤虚凰》和费穆的电影,但是很不成功。姑父最得意的手笔是他在改革开放后在中美两国银行界之间牵线搭桥,为此,他们夫妇被邀请参加老布什总统的就职晚宴。姑姑给我看过她一身丝绒旗袍,盛装出席的照片,骄傲地说:“我的福气好,先生身居高位,我做程太太是加分的。”
⑧过了一段时间,周阿姨来说,姑姑经常出现幻觉,自言自语——对着空气说话,口气像是跟先生在对话。她先生用过的东西,她都不能看到,看到了就会哭哭啼啼。还没等我把这个信息消化掉,姑姑就正式通知我,她要跟周阿姨一起回中国养老了,叶落归根!
⑨姑姑终于在2019年的5月底落地上海虹桥机场,发给我的图片,一点看不出车马劳顿的疲倦,反而红光满面,眉开眼笑。“我是决定了要在这个时间回来的,我要吃上今年的杨梅,想了好多年。”她清脆的声音这次是从上海传来的——姑姑迅速把她美国的家产分给子孙,只带了日常用的衣物和两部轮椅,安排做体检,办理护照机票,登上飞机头等舱,一路睡着就到了上海。
⑩我陪着姑姑去了一趟她外婆的德清老家,她要去寻根问祖。路途中,她不禁想到了她的先生,“树滋的祖籍是安徽,家里在镇江开钱庄,1946年以后,树滋去了美国念书。我找了人算命,帮我算算我跟我的这个男朋友能不能成功,算命先生说,走得越远越好,结果……这么远啊!”
⑪她在1948年离开了中国,2019年回来了,这两个时间节点的选择,足够代表她一生的传奇。
⑫姑姑的归来,让我的内心很幸福。在她的身上,我再一次触摸到了我爷爷他们老辈人的脉搏,感受到我们家族强大的基因在继续流淌,元气尚存,没有断片儿就是胜利!
(节选自《文汇笔会》2021年2月19日)
9.第④段中,“奢侈”和“节省”之间是否冲突?请分析理由。
10.从表达方式的角度,分析第⑥段的表达效果。
11.全文多次写到“姑父”, 请分析其作用。
12.结合全文,评析文中“姑姑”这一人物形象的意义。
 
 
五、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双调)殿前欢·懒云窝
(元)阿里西瑛
懒云窝,醒时诗酒醉时歌。瑶琴不理抛书卧,无梦南柯。得清闲尽快活,日月似撺梭过,富贵比花开落。青春去也,不乐如何?
懒云窝,客至待如何?懒云窝里和衣卧,尽自婆娑。想人生待则么?贵比我高些个,富比我松些个?呵呵笑我,我笑呵呵。
注:①懒云窝:作者的书斋名。②则么:怎么。
13.按题材分,这首散曲属于下列哪一类?(   )
A.闺怨B.送别C.闲适D.讽喻
14.下列对这首散曲理解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化用典故自然无痕,显露出作者鲜明的生活态度。
B.画线句运用反问表达了作者及时行乐的人生追求。
C.结尾句使用回文的修辞手法,幽默风趣,令人回味。
D.语言近乎口语,浅近直白,与作者的生活互为表里。
15.简要分析作品中抒情主人公的人物形象。
 
 
六、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袁高传
①高字公颐。少慷慨有节尚。擢进士第。代宗时,累迁给事中。建中中,拜京畿观察使,坐累贬韶州长史,复拜给事中。
②德宗将起卢杞为饶州刺史,高当草诏,见宰相卢翰、刘从一曰:“杞当国,矫诬阴贼,斥忠谊,傲明德,反易天常,使宗祏失守,天下疣痏。朝廷不置以法才示贬黜今还授大州天下其谓何?”翰等不悦,命舍人作诏。诏出,高执不下,奏曰:“陛下用杞为相,出入三年,附下罔上,使陛下越在草莽,群臣愿食其肉且不厌。汉法,三光不明,雨旱不时,皆宰相请罪,小者免,大者戮。杞罪万诛,陛下赦不诛,止贬新州,俄又内移,今复拜刺史,诚失天下望。”帝曰:“杞不逮,是朕之过。朕已再赦。”答曰:“杞天资诡险,非不逮,彼固所余。赦者,止赦其罪,不宜授刺史。愿问外廷,并敕中人听于民。若亿兆异臣之言,臣请前死。”谏官亦力争帝前。帝曰:“与上佐可乎?”群臣奉诏。翌日,遣使慰高曰:“朕惟卿言切至,已如奏。”太子少保韦伦曰:“高言劲挺,自是陛下一良臣,宜加优礼。”
③贞元二年,帝以大盗后关辅百姓贫,田多荒芜,诏诸道上耕牛,委京兆府劝课。量地给牛,不满五十亩不给。高以为圣心所忧,乃在穷乏。今田不及五十亩即是穷人,请两户共给一牛。从之。卒,年六十,中外怅惜。宪宗时,李吉甫言其忠謇,特赠礼部尚书。
(选自《新唐书·第四十五》)
①疣痏:疮痍。②越:流亡。③忠謇:忠诚正直。
16.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累迁给事中(_____)   (2)傲明德(_____)
17.为下列句中加点词语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1)杞当国,矫诬阴贼
A.判罪   B.主持   C.适合   D.抵御
(2)委京兆府劝课(   )
A.考核   B.征收   C.督促   D.赋税
18.第②段中画波浪线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把这三处标识出来。
朝 廷 不 置 以 法 才 示 贬 黜 今 还 授 大 州 天 下 其 谓 何?
19.把第②段画横线句译成现代汉语。
杞罪万诛,陛下赦不诛,止贬新州,俄又内移,今复拜刺史,诚失天下望。
20.第③段中李吉甫称赞袁高忠謇,请结合全文,分析如此评价的依据。
21.小明同学读了此文,为袁高写了一副对联,据②③段内容,请将对联补充完整。
阻诡险卢杞复高官,        报主;奏贫穷两户给一牛,        恤农。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环翠亭记
宋濂
①临川郡城之南有五峰,巍然耸起,如青芙蕖,鲜靓可爱。大姓许氏,世居其下。承平之时,有字仲孚者,尝承尊公之命,植竹万竿,□构亭其中。当积雨初霁,晨光熹微,空明掩映,若青琉璃然。冲融于南北,洋溢乎西东。莫不绀联绿涵,无有亏欠。仲孚啸歌亭上,俨若经翠水之阳而待笙凤之临也。虞文靖公闻而乐之,曰:“足以抗清寥而冥尘襟。”乃以“环翠”题其额。
②至正壬辰之乱,烽火相连,亭及万竹皆毁。及逢真人龙飞,六合载清。仲孚挈妻孥自山中归,既完其阖庐,复构亭以还旧贯,竹之萌蘖亦丛丛然生凹,三年而成林。
③州之寿陵与其有连者,咸诣夫仲孚,举觞次第为寿。中有陈闻先生者,谓不可无以示后人。乃同仲孚来词林,请予为之记。
④呜呼!昔人有题名园记者,言亭榭之兴废,可以占时之盛衰。余初甚疑之,今征于仲孚,其言似不诬也。向者仲孚出入于兵车蹂践之间,朝兢暮惕,虽躯命不能自全。今得以安乎耕凿崇乎书诗。而于暇日,怡情景物之美,岂无其故哉?盖帝力如天,拨乱而反之正,四海致太平已十有余年矣。观仲孚熙熙以乐其生,则江右诸郡可知;江右诸郡如斯,则天下之广又从可知矣。是则斯亭之重构,非特为仲孚善继而喜,实可以卜世道之向治,三代之盛,诚可期也。予虽不文,故乐为天下道之,非止记一事而已。
(选自《明代小品集萃》有删节)
22.第①段方框内应填入的虚词是(   )。
A.而B.为C.以D.盖
23.对第①段画线句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画线句以短句为主,写出了雨后初晴时四面环绿的景观。
B.画线句将晨光笼罩的竹林比作青琉璃瓦,比喻形象生动。
C.画线句写在阳光的照耀下,水流向四面八方,景象壮观。
D.画线句将雨后水珠被晨光激射出的光彩描写得极为生动。
24.分析第②段在文中的作用。
25.概括本文的写作意图。
 
 
七、材料作文
26.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当车辆向前飞奔时,坐在车里的人常常觉得是周围的景物在后退,很多时候我们的主观感受往往与客观世界的状况并不一致。请就此谈谈你的思考和认识。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上一页                 下一页



位置:主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语文试题 >

相关文章


触屏版 电脑版

© 古诗词 wap.exam5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