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名校协作体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期初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3)
时间:2021-09-14
参考答案
1.B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现代汉语常用字字音、字形的能力。
A.“返璞归真”的“璞”应读pú;
C.“并行不背”的“背”应写作“悖”;
D.“切中肯綮”的“綮”应读qìng。
故选B。
2.A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B.语序不当,“决心之大、成效之大、力度之大”语序不当,改为“决心之大、力度之大、成效之大”
C.中途易辙,“话剧《红色的起点》作为……,院长……” 前一句话未说完,后一句换了话题主语,修改为:作为中国国家话剧院庆祝建党百年“红色演出季”展演剧目之一,由院长田沁鑫任总导演的话剧《红色的起点》6月30日晚正式演出。
D.不合逻辑,“超过”后不能跟约数,可删去“左右”。
故选A。
3.A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概括要点的能力。
提问方式是启示,需要概括文意,选材文段通常是故事或者事件,启示就是我们通过故事或者事件得到什么启发。
这段文字第一句讲古希腊人曾经受到了东方文化的冲击,重点把握转折后面的中心语句,“认识你自己”,他们开始弄清楚自己的真实需要,也就是文化自主性,坚定自身文化。
故选A。
4.B
5.C
【分析】
4.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
A.大凡:副词,用在句子开 头,表示总括一般的情形,常跟“总”“都”等词呼应。此处用于句首,与“都”呼应,使用正确。
B.甚至:表递进,此处属于选择关系,不合语境,可改为“或者”。
C.捉襟见肘:拉一下衣襟就露出胳膊肘儿,形容衣服破烂。比喻顾此失彼,穷于应付。此处是说会用的成语贫乏,使用正确。
D.萎缩:干枯;(身体、器官等)功能减退并缩小;(经济)衰退。此处是说文化衰退,使用正确。
故选B。
5.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
C.“都含有中国的历史“之后的分号使逻辑层次混乱,当为句号。
故选C。
6.(1)示例:香港特区“公民与社会发展科”课程将于新学年起正式推行
(2)示例一:新学科让学生通过学习香港、国家和当代世界的议题,建立坚实和广阔的知识基础,培养慎思明解、理性分析和解决困难的能力,并认同国民身份和发展国际视野。这是21世纪生活和工作所需的能力和素养。
示例二:课程发展是一个持续改进与优化的过程,公民科目在培养学生成为有识见、负责任的公民,认同国民身份,并具备世界视野,建立正面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进一步厘清科目宗旨,这是一个很有必要的学科。
7.C
8.D
9.(1)人工智能在诗歌语言理解和情感分析上存在局限,对于诗歌创作“句子级”的语义理解能力参差不齐,“篇章级”的理解和把握上,人工智能更容易陷入混乱与错位。(2)现阶段人工智能难以满足文学连贯性的更高要求,整体结构与全局视野上的缺陷难以弥补,(3)现阶段人工智能诗歌创作停留在表象思考的浅薄抽象水平,缺乏“自我意识”的诗性思维。
【解析】
7.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
A.“对诗歌的创作能达到以假乱真的创作效果”错,原文第一段“对诗歌的创作一般能达到以假乱真的创作效果”,选项少了“一般”。
B.“使其在观点、句法、语义的探索方面进步巨大”强加因果,原文“人工智能在学习诗歌语言的过程中往往不需要理解‘篇章级’的语义,而只需要理解到‘属性级’或者‘句子级’”与“人工智能在观点、句法、语义的探索方面进步巨大”没有因果关系。
D.“正在有力影响着意识哲学与意识科学”错,原文最后一段“正在有力影响着意识哲学(意识现象学)与意识科学(神经科学、脑科学、物理学)的沟通”。
故选C。
8.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D.“这也从反面验证了文学是人类最高智慧的结晶之一”逻辑错误,原文第三段“从反面验证了文学是人类最高智慧的结晶之一”的是“在文学创作领域比较滞后”。
故选D。
10.(1)“滴答”表面上摹拟输液瓶的声音,实质上写出了生死的急迫和时间的不可逆,表现了人类在时间面前的渺小和无奈。
(2)“焰火”象征人们对美好的期盼和渴望,“深处不熄”表明这种期盼是深埋在心底的、永恒的。它让人们得以暂时超越琐碎的现实,仿佛“置身幻觉”一般。
11.①雪是“旧年最后的礼物”,提示了过年的时间;②引出下文节日的焰火,并将雪的冰冷和焰火的温暖进行对比,增强了文章的张力;③丰富焰火的内涵。雪如同一场洁白焰火,也具有闪亮、短暂、美丽等特点。
12.谋篇布局:①紧扣对“焰火”的思考写了雪、时间、节日、灯笼等内容,大开大合,思维开阔,体现了“形散神不散”的特点。②结构完整,首尾暗合。从雪到时间的流近,再到节日这特殊时间以及节日中的焰火,最后又和开篇的雪遥相呼应。
语言特色:用词繁复华丽,细碎绵密,精致考究。②多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具有审美上的陌生感和新奇感。③长短句结合,富有节奏感和韵律美。⑥兼具诗化的表达和深沉的哲思。
13.①尽管人们非常重视时间,但时间的流逝是不可控、不可逆的。②人类是渺小和孤独的。③生活本是琐碎庸常,故而人们创造节日,给予生活适当的缓冲和停顿。④美好欢乐的时光是短暂易逝的,故而人类要对美保持敬畏和“永久的饥饿”。
14.C
15.B
16.C
17.呜呼/知所待者/必有时而获/知所畜者//必有时而施/苟有志焉/不必有求而后合/余喜与偁不相求而两得也/于是乎书
18.(1)我曾经哀叹那些求学的人只知道墨守经书,并深信不疑,却不知道这些欺人之说是在扰乱经典,(我)多次写文章驳斥这些欺人之谈。(2)而廖偁尤其喜欢古文,擅长写文章,他的道德品行在乡里闻名,当时的贤能之人都和他交住。
【解析】
14.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C.视:比较。句意:用它们的没有尽头来和几千年作比较。
故选C。
15.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之:第一人称代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B.乃:都是副词,才。
C.其:代词,代“六经”;抑,或许。
D.以:连词,因为;介词,因为。
故选B。
16.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C.“欧阳修本以为没有人会认同他的观点”错,原文“焉知无一人焉,与修同其说也?又二千岁,将复有一人焉”是说欧阳修相信后世一定会有人认同他的观点。
故选C。
17.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呜呼!懂得有所等待的人,一定会在某个时刻有所收获;懂得蕴蓄才智的人,一定会在某个时刻有所施展。如果有志向,不必去刻意追寻就会有与其不谋而合的人。我为廖偁和我不用相互寻求而能心志一致而高兴,于是我写下了这段文字。
“呜呼”感叹词,用在句首,独立成句,其后断开;“知所待者”与“知所畜者”、“必有时而获”与“必有时而施”是两组结构对称的短句,中间和前后分别断开;“焉”是句尾语气词,其后断开;“余”作主语,其前断开;“也”为句尾语气词,“于是”是句首连词,两词之间要断开。
最后的断句是:呜呼/知所待者/必有时而获/知所畜者//必有时而施/苟有志焉/不必有求而后合/余喜与偁不相求而两得也/于是乎书
18.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赋分点:
(1)学者,求学的人;笃信,深信不疑;乱经,扰乱经典;屡,多次;黜,驳斥。
(2)好古,喜欢古文;能,擅长写;闻于乡里,状语后置;游,交往。
19. 追叙(追忆、回想) 埋怨(无奈、悲苦)
20.①以“清尘收露”“竹槛灯窗”陪衬(衬托)出人物之美。露水收尽了街尘,阑槛外种着竹子,窗户里内着灯光,景物的清幽陪衬出人物的淡雅。
②“似觉”两句用比喻写出人物之美。写女子像琼枝和玉树互相交映,是写其明洁耀眼:写女子像暖日和明霞般光辉灿烂,是写其神采照人。
③借助对比(反衬亦可)手法写出女子之美。“似觉"两句写乍见之初,顿感光芒四射,眼花缭乱,这与“夜色”“月暗”的背景形成对比,更突显出女子之美。
④以议论收束,总写女子之美。“水盼兰情,总平生稀见”,由描写转向议论,更为确定地写出女子“稀见”之美。
21. 新的一年开始 三年之丧不符合自然节律(不合天道)或答“一年之丧符合自然节律(不合天道)”
22.孔子认为三年之丧是对父母的感念和爱的回报,以此宣扬仁爱推行孝道。荀子认为三年之丧是用来愈合父母去世后的巨大创痛,借此来整饬亲族,分别亲疏和贵贱。
参考译文:
材料一:
宰我问:“父母死了,服丧三年,为期太久长了。君子三年不习礼,礼一定会败坏;三年不演奏音乐,音乐一定会荒废。旧谷已经吃完,新谷已经登场,取火用的燧木已经轮换了一遍,服丧一年就可以了。”……宰我出去了,孔子说:“宰我不仁啊!孩子生下来三年后,才能完全脱离父母的怀抱。三年丧期,是天下通行的丧礼。宰予难道没有从他父母那里得到过三年怀抱之爱吗?”
材料二:
守丧三年是根据什么制定的呢?答道:“这是根据与哀情相称而制定的礼文,藉此来表明亲属关系,区别亲疏贵贱的界限,因而是不能任意增减的。所以说这是不能更改的原则。”创伤巨大,复原的日子就长;悲痛愈深,平息的时间就迟,所以要守丧三年,这是与长久的哀情相称的礼文,也是为极度的哀痛而制定的。
23.浴乎沂 风乎舞雩 别有幽愁暗恨生 此时无声胜有声 水击三千里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茕茕孑立 飘飘何所似 天地一沙鸥
1.B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现代汉语常用字字音、字形的能力。
A.“返璞归真”的“璞”应读pú;
C.“并行不背”的“背”应写作“悖”;
D.“切中肯綮”的“綮”应读qìng。
故选B。
2.A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B.语序不当,“决心之大、成效之大、力度之大”语序不当,改为“决心之大、力度之大、成效之大”
C.中途易辙,“话剧《红色的起点》作为……,院长……” 前一句话未说完,后一句换了话题主语,修改为:作为中国国家话剧院庆祝建党百年“红色演出季”展演剧目之一,由院长田沁鑫任总导演的话剧《红色的起点》6月30日晚正式演出。
D.不合逻辑,“超过”后不能跟约数,可删去“左右”。
故选A。
3.A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概括要点的能力。
提问方式是启示,需要概括文意,选材文段通常是故事或者事件,启示就是我们通过故事或者事件得到什么启发。
这段文字第一句讲古希腊人曾经受到了东方文化的冲击,重点把握转折后面的中心语句,“认识你自己”,他们开始弄清楚自己的真实需要,也就是文化自主性,坚定自身文化。
故选A。
4.B
5.C
【分析】
4.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
A.大凡:副词,用在句子开 头,表示总括一般的情形,常跟“总”“都”等词呼应。此处用于句首,与“都”呼应,使用正确。
B.甚至:表递进,此处属于选择关系,不合语境,可改为“或者”。
C.捉襟见肘:拉一下衣襟就露出胳膊肘儿,形容衣服破烂。比喻顾此失彼,穷于应付。此处是说会用的成语贫乏,使用正确。
D.萎缩:干枯;(身体、器官等)功能减退并缩小;(经济)衰退。此处是说文化衰退,使用正确。
故选B。
5.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
C.“都含有中国的历史“之后的分号使逻辑层次混乱,当为句号。
故选C。
6.(1)示例:香港特区“公民与社会发展科”课程将于新学年起正式推行
(2)示例一:新学科让学生通过学习香港、国家和当代世界的议题,建立坚实和广阔的知识基础,培养慎思明解、理性分析和解决困难的能力,并认同国民身份和发展国际视野。这是21世纪生活和工作所需的能力和素养。
示例二:课程发展是一个持续改进与优化的过程,公民科目在培养学生成为有识见、负责任的公民,认同国民身份,并具备世界视野,建立正面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进一步厘清科目宗旨,这是一个很有必要的学科。
7.C
8.D
9.(1)人工智能在诗歌语言理解和情感分析上存在局限,对于诗歌创作“句子级”的语义理解能力参差不齐,“篇章级”的理解和把握上,人工智能更容易陷入混乱与错位。(2)现阶段人工智能难以满足文学连贯性的更高要求,整体结构与全局视野上的缺陷难以弥补,(3)现阶段人工智能诗歌创作停留在表象思考的浅薄抽象水平,缺乏“自我意识”的诗性思维。
【解析】
7.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
A.“对诗歌的创作能达到以假乱真的创作效果”错,原文第一段“对诗歌的创作一般能达到以假乱真的创作效果”,选项少了“一般”。
B.“使其在观点、句法、语义的探索方面进步巨大”强加因果,原文“人工智能在学习诗歌语言的过程中往往不需要理解‘篇章级’的语义,而只需要理解到‘属性级’或者‘句子级’”与“人工智能在观点、句法、语义的探索方面进步巨大”没有因果关系。
D.“正在有力影响着意识哲学与意识科学”错,原文最后一段“正在有力影响着意识哲学(意识现象学)与意识科学(神经科学、脑科学、物理学)的沟通”。
故选C。
8.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D.“这也从反面验证了文学是人类最高智慧的结晶之一”逻辑错误,原文第三段“从反面验证了文学是人类最高智慧的结晶之一”的是“在文学创作领域比较滞后”。
故选D。
10.(1)“滴答”表面上摹拟输液瓶的声音,实质上写出了生死的急迫和时间的不可逆,表现了人类在时间面前的渺小和无奈。
(2)“焰火”象征人们对美好的期盼和渴望,“深处不熄”表明这种期盼是深埋在心底的、永恒的。它让人们得以暂时超越琐碎的现实,仿佛“置身幻觉”一般。
11.①雪是“旧年最后的礼物”,提示了过年的时间;②引出下文节日的焰火,并将雪的冰冷和焰火的温暖进行对比,增强了文章的张力;③丰富焰火的内涵。雪如同一场洁白焰火,也具有闪亮、短暂、美丽等特点。
12.谋篇布局:①紧扣对“焰火”的思考写了雪、时间、节日、灯笼等内容,大开大合,思维开阔,体现了“形散神不散”的特点。②结构完整,首尾暗合。从雪到时间的流近,再到节日这特殊时间以及节日中的焰火,最后又和开篇的雪遥相呼应。
语言特色:用词繁复华丽,细碎绵密,精致考究。②多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具有审美上的陌生感和新奇感。③长短句结合,富有节奏感和韵律美。⑥兼具诗化的表达和深沉的哲思。
13.①尽管人们非常重视时间,但时间的流逝是不可控、不可逆的。②人类是渺小和孤独的。③生活本是琐碎庸常,故而人们创造节日,给予生活适当的缓冲和停顿。④美好欢乐的时光是短暂易逝的,故而人类要对美保持敬畏和“永久的饥饿”。
14.C
15.B
16.C
17.呜呼/知所待者/必有时而获/知所畜者//必有时而施/苟有志焉/不必有求而后合/余喜与偁不相求而两得也/于是乎书
18.(1)我曾经哀叹那些求学的人只知道墨守经书,并深信不疑,却不知道这些欺人之说是在扰乱经典,(我)多次写文章驳斥这些欺人之谈。(2)而廖偁尤其喜欢古文,擅长写文章,他的道德品行在乡里闻名,当时的贤能之人都和他交住。
【解析】
14.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C.视:比较。句意:用它们的没有尽头来和几千年作比较。
故选C。
15.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之:第一人称代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B.乃:都是副词,才。
C.其:代词,代“六经”;抑,或许。
D.以:连词,因为;介词,因为。
故选B。
16.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C.“欧阳修本以为没有人会认同他的观点”错,原文“焉知无一人焉,与修同其说也?又二千岁,将复有一人焉”是说欧阳修相信后世一定会有人认同他的观点。
故选C。
17.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呜呼!懂得有所等待的人,一定会在某个时刻有所收获;懂得蕴蓄才智的人,一定会在某个时刻有所施展。如果有志向,不必去刻意追寻就会有与其不谋而合的人。我为廖偁和我不用相互寻求而能心志一致而高兴,于是我写下了这段文字。
“呜呼”感叹词,用在句首,独立成句,其后断开;“知所待者”与“知所畜者”、“必有时而获”与“必有时而施”是两组结构对称的短句,中间和前后分别断开;“焉”是句尾语气词,其后断开;“余”作主语,其前断开;“也”为句尾语气词,“于是”是句首连词,两词之间要断开。
最后的断句是:呜呼/知所待者/必有时而获/知所畜者//必有时而施/苟有志焉/不必有求而后合/余喜与偁不相求而两得也/于是乎书
18.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赋分点:
(1)学者,求学的人;笃信,深信不疑;乱经,扰乱经典;屡,多次;黜,驳斥。
(2)好古,喜欢古文;能,擅长写;闻于乡里,状语后置;游,交往。
19. 追叙(追忆、回想) 埋怨(无奈、悲苦)
20.①以“清尘收露”“竹槛灯窗”陪衬(衬托)出人物之美。露水收尽了街尘,阑槛外种着竹子,窗户里内着灯光,景物的清幽陪衬出人物的淡雅。
②“似觉”两句用比喻写出人物之美。写女子像琼枝和玉树互相交映,是写其明洁耀眼:写女子像暖日和明霞般光辉灿烂,是写其神采照人。
③借助对比(反衬亦可)手法写出女子之美。“似觉"两句写乍见之初,顿感光芒四射,眼花缭乱,这与“夜色”“月暗”的背景形成对比,更突显出女子之美。
④以议论收束,总写女子之美。“水盼兰情,总平生稀见”,由描写转向议论,更为确定地写出女子“稀见”之美。
21. 新的一年开始 三年之丧不符合自然节律(不合天道)或答“一年之丧符合自然节律(不合天道)”
22.孔子认为三年之丧是对父母的感念和爱的回报,以此宣扬仁爱推行孝道。荀子认为三年之丧是用来愈合父母去世后的巨大创痛,借此来整饬亲族,分别亲疏和贵贱。
参考译文:
材料一:
宰我问:“父母死了,服丧三年,为期太久长了。君子三年不习礼,礼一定会败坏;三年不演奏音乐,音乐一定会荒废。旧谷已经吃完,新谷已经登场,取火用的燧木已经轮换了一遍,服丧一年就可以了。”……宰我出去了,孔子说:“宰我不仁啊!孩子生下来三年后,才能完全脱离父母的怀抱。三年丧期,是天下通行的丧礼。宰予难道没有从他父母那里得到过三年怀抱之爱吗?”
材料二:
守丧三年是根据什么制定的呢?答道:“这是根据与哀情相称而制定的礼文,藉此来表明亲属关系,区别亲疏贵贱的界限,因而是不能任意增减的。所以说这是不能更改的原则。”创伤巨大,复原的日子就长;悲痛愈深,平息的时间就迟,所以要守丧三年,这是与长久的哀情相称的礼文,也是为极度的哀痛而制定的。
23.浴乎沂 风乎舞雩 别有幽愁暗恨生 此时无声胜有声 水击三千里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茕茕孑立 飘飘何所似 天地一沙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