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诗词
导航

北京市2021-2022学年高二10月月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3)

时间:2021-10-17
参考答案
1.D
2.B
3.C
4.D
5.①粮食供应的对象是所有的人。我国积极构建布局合理、运转高效的现代粮食物流体系,确保任何地方的人都能获得粮食。②粮食供应的时间没有限制。我国重视粮食仓储工作,在非收获季节一样可以保证粮食供应。③粮食数量充足。我国大力发展农业科技,确保耕地面积,重视进口粮食,确保粮食充足。④粮食质量有保证。我国重视完善仓储基础设施,使用绿色储粮技术和绿色肥料,保障粮食品质。⑤粮食种类能满足人们的偏好。我国积极开拓国际市场,进口紧缺品种,满足个性化需求。
6.D
7.C
8.A
9.C
【分析】
6.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通假字现象的理解能力。
A. “与”同“欤”,呢。B.“枝”同“肢”,肢体。C.“刑”同“型”,典范,榜样,这里活用为动词,做榜样。故选D。
7.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C.“诸:各个”错误。句意:这是说拿这样的心思施加到别人身上罢了。“诸”,兼词,之于。故选C。
8.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古今异义现象的理解能力。
①“秋毫”古今意思一致,秋季新生的鸟兽细毛。②“禽兽”古今意思一致,鸟和兽。③“百姓”古今意思一致,人民。④“妻子”古义妻儿;今义,男子的配偶。⑤“以及”古义,用来推及到;今义,连词,表示在时间、范围上的延伸。故选A。
9.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
A.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为“谓之夫子也”。B.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为“不见舆薪”。C.没有特殊句式。D.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为“彼且适奚也”。故选C。
参考译文:
齐宣王高兴了,说:“《诗经》说:‘别人有什么心思,我能揣测到。’说的就是先生您这样的人啊。我这样做了,回头再去想它,却想不出是为什么。先生您说的这些,对于我的心真是有所触动啊!这种心和王道仁政合拍的原因,是什么呢?”
(孟子)说:“(假如)有人报告大王说:‘我的力气足以举起三千斤,却不能够举起一根羽毛;(我的)眼力足以看清鸟兽秋天新生细毛的末梢,却看不到整车的柴草。’那么,大王您相信吗?”
(齐宣王)说:“不相信。”
(孟子说:)“如今您的恩德足以推及禽兽,而老百姓却得不到您的功德,却是为什么呢?这样看来,举不起一根羽毛,是不用力气的缘故;看不见整车的柴草,是不用目力的缘故;老百姓没有受到爱护,是不肯布施恩德的缘故。所以,大王您不能以王道统一天下,是不肯干,而不是不能干。”
(齐宣王)说:“不肯干与不能干在表现上怎样区别?”
(孟子)说:“(用胳膊)挟着泰山去跳过渤海,告诉别人说:‘我做不到。’这确实是做不到。向老者折腰行鞠躬礼,告诉别人说:‘我做不到。’这是不肯做,而不是不能做。大王所以不能统一天下,不属于(用胳膊)挟泰山去跳过渤海这一类的事;大王不能统一天下,属于向老者折腰行鞠躬礼一类的事。尊敬自己的老人,进而推广到尊敬别人家的老人;爱护自己的孩子,进而推广到爱护别人家的孩子。(照此理去做)要统一天下如同在手掌上转动东西那么容易了。《诗经》说:‘(做国君的)给自己的妻子作好榜样,推广到兄弟,进而治理好一家一国。’──说的就是把这样的心推广到他人身上罢了。所以,推广恩德足以安抚四海百姓,不推广恩德连妻子儿女都安抚不了。古代圣人大大超过别人的原因,没别的,善于推广他们的好行为罢了。如今(您的)恩德足以推广到禽兽身上,老百姓却得不到您的好处,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用秤称,才能知道轻重;用尺量,才能知道长短,任何事物都是如此,人心更是这样。大王,您请思量一下吧!
10.D
11.B
【分析】
10.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D.句意:嘻,好啊!(你解牛的)技术怎么竟会高超到这种程度啊。“盖”同“盍”,何,怎么。故选D。
1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为”,介词,替,给;/介词,因为。B.“以”,介词,用。C.“而”,连词,表转折,但;/连词,表修饰。D.“乎”,相当于“于”,介词,引出动作对象;/相当于“于”,介词,对。故选B。
参考译文:
庖丁给梁惠王宰牛。手接触的地方,肩膀倚靠的地方,脚踩的地方,膝盖顶的地方,哗哗作响,进刀时豁豁地,没有不合音律的:合乎(汤时)《桑林》舞乐的节拍,又合乎(尧时)《经首》乐曲的节奏。
梁惠王说:“嘻,好啊!(你解牛的)技术怎么竟会高超到这种程度啊?”
庖丁放下刀回答说:“我追求的,是道,已经超过一般的技术了。起初我宰牛的时候,眼里看到的是一只完整的牛;三年以后,再未见过完整的牛了。现在,我凭精神和牛接触,而不用眼睛去看,感官停止了而精神在活动。依照牛的生理上的天然结构,砍入牛体筋骨相接的缝隙,顺着骨节间的空处进刀,依照牛体本来的构造,筋脉经络相连的地方和筋骨结合的地方,尚且不曾拿刀碰到过,更何况大骨呢!技术好的厨师每年更换一把刀,是用刀割断筋肉割坏的(就像我们用刀割绳子一样);技术一般的厨师每月就得更换一把刀,是砍断骨头而将刀砍坏的。如今,我的刀用了十九年,所宰的牛有几千头了,但刀刃锋利得就像刚在磨刀石上磨好的一样。那牛的骨节有间隙,而刀刃很薄;用很薄的刀刃插入有空隙的骨节,宽宽绰绰地,那么刀刃的运转必然是有余地的啊!因此,十九年来,刀刃还像刚从磨刀石上磨出来的一样。即使是这样,每当碰到筋骨交错聚结的地方,我看到那里很难下刀,就小心翼翼地提高警惕,视力集中到一点,动作缓慢下来,动起刀来非常轻,豁啦一声,牛的骨和肉一下子就解开了,就像泥土散落在地上一样。我提着刀站立起来,为此举目四望,为此悠然自得,心满意足,然后把刀擦抹干净,收藏起来。”
梁惠王说:“好啊!我听了庖丁的这番话,懂得了养生的道理了。”
12.B
13.A
14.B

15.(1)敏于事而慎于言:做事要追求敏捷,说话要谨慎。(或:做事快,少说话);未足与议也:不值得和他讨论问题。意思是不值得搭理他。
(2)人不应过多关注衣食住行方面的物质享受,而应该在规范自己的言行、学习道理这些精神方面上有所追求。我们正处于青年时期,要把心思放在知识学习、能力提升上,努力提高自己的精神境界,而不应比吃比穿,追求物质上的享受。
参考译文:
孔子说:“君子食不追求饱足;居住不追求安逸;对工作勤奋敏捷,说话却谨慎;接近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并向他学习,纠正自己的缺点,就可以称得上是好学了。”
孔子说:“读书人立志于追求真理,但又以穿破衣、吃粗糙的饭食为耻,这种人就不值得和他谈论真理了。”
16.王熙凤情节:十二回中王熙凤对贾瑞毒设相思局,表面殷勤相待,暗中设计捉弄整治。六十九回中王熙凤表面对尤二姐关怀备至,暗地里唆使秋桐等人折磨尤二姐。探春情节:五十五回与李纨共同协理家事时,探春训斥管事婆子吴新登家的;七十三回探春软硬兼施,训诫迎春房里的刁奴(迎春乳母的儿媳王住儿媳妇);七十四回抄检大观园时,探春掌掴王善保家的。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经典名著的人物形象的理解、分析能力。
第一段文字意思是:嘴上说得好听,心里却打着歪主意,表里不一,暗中使坏。这体现了王熙凤能说会道,对上级善于阿谀奉承,她对下属严厉精明,惯于玩弄权术的性格特征。划线部分“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体现了王熙凤的表里不一、阴险狡诈。如“毒设相思局”“弄权铁槛寺”、借秋桐、张华等人之手逼得尤二姐吞金自杀等都可以表现狠毒、奸诈狡猾。考生结合一个情节具体分析这种性格体现即可。
第二段从“三姑娘”“可惜不是太太养的”等可知是探春。“刺戳手”是形容探春果敢、决断、刚烈的性格特征。她兴利除宿弊,实行体制改革,对偷偷懈怠的下人严格管束;王善保家的抄检大观园时,探春掌掴王善保家的,等等皆可体现。
17.C
18.B
19.湖海之上,满汀鸥鹭,自由自在;远处烟雨中露出一半远帆,空阔、自然,写出了作者和友人对自由自在的隐居生活的向往。但“烟雨”茫茫,也暗示出心中对报国无门的怨愤、对未来的渺茫。
【解析】
17.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C.从全词看,作者并没有想留却胆怯而不敢留的矛盾。“留”是为了给朋友饯行。故选C。
18.本题考查学生的能力。
A.这首词并非主客问答形式;是上阕用了设问,开篇以“问”写送别,问友人因何事隐去,引出后文“报国无门空白怨,济时有策从谁吐?”的回答;C.“世事悠悠浑未了”是指世上还有很多未了之事,“年光冉冉今如许”,意思是岁月匆匆今天我们已经这样了。全句加起来是对年华已逝,事业未竟的慨叹。说“美好岁月”欠准确;D.词句中流露出报国之志,但说“洋溢”“铿锵”欠妥;和岳飞《满江红》格调根本不同。故选B。
19.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炼句的能力。
“湖海上、一汀欧鹭,半帆烟雨”三句,借景抒情,景中含情:遥望湖海上满滩沙鸥白鹭,远处船儿微露半帆笼罩着烟雨。整体景象悠然、空阔,充满自然之趣,从而表现了诗人自己的“翩然”之状:出朝后漫游湖海,与鸥鹭为友,出没于烟波雨浪,显得多么自在、轻快。表现了了作者和友人对自由自在的隐居生活的向往。
“半帆烟雨”,烟雨苍茫,意境迷离,暗扣作者前路迷茫;照应了后句“报国无门空自怨”“欲归何处”,暗示出心中对报国无门的怨愤、对未来的渺茫。
20.修我矛戟 捣衣砧上拂还来 昨夜闲潭梦落花 径须沽取对君酌 天生我材必有用 料得年年肠断处 士不可以不弘毅 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谗谄之蔽明也 举类迩而见义远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考生要注意下列字词的书写:“戟”“砧”“材”“酌”“弘”“谄”“迩”。
21.B
22.C
23.【甲】用神态表情描写,写出了爷爷为家人点燃火盆带来温暖后内心的满足和自豪。
【乙】用拟人的形式,写出了泥火盆做成后的情态,表现出一家人对温暖生活的满足。
24.示例:“学习雷锋好榜样,忠于人民忠于党……”这首歌,旋律昂扬,节奏明快,思想积极向上,从我们的祖辈,唱到我们父辈,如今又被我们放声高唱,激励着我们一代又一代像雷锋那样,把自己融入社会,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

上一页           



位置:主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语文试题 >

相关文章


触屏版 电脑版

© 古诗词 wap.exam5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