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诗词
导航

淄博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2)

时间:2021-12-02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唐高祖武德元年春正月丁未朔,隋恭帝诏唐王剑履上殿,赞拜不名。唐王既克长安以书谕诸郡县于是东自商洛南尽巴蜀郡县长吏及盗贼渠帅氐羌酋长争遣子弟入见请降有司复书日以百数二月己卯,唐王遣太常卿郑元璹将兵出商洛,徇南阳,左领军府司马安陆马元规徇安陆及荆襄。三月己酉,以齐公元吉为镇北将军、太原道行军元帅,都督十五郡诸军事,听以便宜从事。乙卯,徙秦公世民为赵公。戊辰,隋恭帝诏以十郡益唐国,仍以唐王为相国,总百揆。唐国置丞相以下官,又加九锡。王谓僚属曰:“此谄谀者所为耳。孤秉大政而自加宠锡,可乎?必若循魏、晋之迹,彼皆繁文伪饰,欺天罔人。考其实不及五霸,而求名欲过三王,此孤常所非笑,窃亦耻之。”或曰:“历代所行,亦何可废!”王曰:“尧、舜、汤、武,各因其时,取与异道,皆推其至诚以应天顺人,未闻夏、商之末必效唐、虞之禅也。”但改丞相府为相国府,其九锡殊礼,皆归有司。五月戊午,隋恭帝禅位于唐,逊居代邸。甲子,唐王即皇帝位于太极殿,遣刑部尚书萧造告天于南郊,大赦,改元。六月甲戌朔,以隋民部尚书萧瑀为内史令。委萧瑀以庶政,事无大小,莫不关掌。瑀孜孜尽力,绳违举过,人皆惮之,毁之者众,终不自理。上尝有敕而内史不时宣行,上责其迟,瑀对曰:“大业①之世,内史宣敕,或前后相违,有司不知所从,其易在前,其难在后。臣在省日久,备见其事。今王业经始,事系安危,远方有疑,恐失机会,故臣每受一敕,必勘审,使与前敕不违,始敢宣行,稽缓之愆,实由于此。”上曰:“卿用心如是,吾复何忧。”
诏曰:“近世以来,时运迁革,前代亲族,莫不诛夷。兴亡之效,岂伊人力。其隋蔡王智积等子孙,并付有司,量才选用。”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高祖兴唐》
[注]①大业:隋炀帝杨广的年号。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唐王既克长安/以书谕诸郡县/于是东自商洛/南尽巴蜀/郡县长吏及盗贼渠帅/氐羌酋长/争遣子弟入见请降/有司复书/日以百数/
B.唐王既克/长安以书谕诸郡县/于是东自商洛/南尽巴蜀郡县长吏及盗贼/渠帅/氐羌酋长/争遣子弟入见请降/有司复书/日以百数/
C.唐王既克长安/以书谕诸郡县/于是东自商洛/南尽巴蜀/郡县长吏及盗贼/渠帅/氐羌酋长争遣子弟/入见请降/有司复书/日以百数/
D.唐王既克/长安以书谕诸郡县/于是东自商洛/南尽巴蜀/郡县长吏及盗贼渠帅/氐羌酋长争遣子弟/入见请降/有司复书/日以百数/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高祖:始祖,远祖,多用作开国之君的庙号,如汉高祖刘邦,唐高祖李渊。
B.三王:一般指夏、商、周三朝的第一位帝王,也就是夏禹、商汤和周武王。
C.改元:指君主改用新年号纪年,年号以一为元,故称“改元”,也称建元。
D.民部:即户部,汉置民曹,主财用,隋改称民部,唐避李世民讳改称户部。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唐王派遣郑元璹攻打南阳,派遣马元规攻打安陆等地,授权齐公李元吉随机处置事务,后来隋恭帝下诏划拨十个郡来增扩唐国范围。
B.对于隋恭帝赏赐的九锡之礼,唐高祖认为自己是不能接受的,在和下属官员辩驳一番之后,他把九锡殊礼都归还给了主管的官员。
C.萧瑀孜孜不倦地帮助唐高祖处理日常事务,纠正各种违法行为,检举他人的过失,虽然遭受很多人的诋毁,但他始终不为自己申辩。
D.面对唐高祖的责备,萧瑀解释说,以前高祖的某些敕令会前后相矛盾,有关官员不知如何处理,现今他要勘定,导致敕令延时宣布。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必若循魏、晋之迹,彼皆繁文伪饰,欺天罔人。
(2)委萧瑀以庶政,事无大小,莫不关掌。
14.文末唐高祖李渊在诏书中说“兴亡之效,岂伊人力”(国家的兴亡,都不是人力所能决定的),他这样说的目的是什么?(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
寓宁国县圃中桃李杂花盛开感而赋诗(其一)①
李纲
春光不为干戈薄,花县纵观桃李开。
可惜繁华劳剪刻②,莫教风雨便残摧。
溪山有意相辉映,蜂蝶多情自往来。
应笑逐臣心似铁,客中扶病亦登台。
【注】①此诗约作于1128年,作者因力主抗金被贬荆湘。②剪刻:安排。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由题目可知这是一首触景生情的诗,此时诗人正处于人生低谷,见花而生无限感慨。
B.首联写诗人纵观花圃中不受战事影响绽放的桃李,顿感“心旷神怡、宠辱偕忘”。
C.二三两联写诗人对眼前盛景充满怜惜,希望风雨不要摧折这一片繁华美好的春景。
D.诗人“以我观物”,处处见情,拟人手法的运用使其主观情感表达得更为细腻动人。
16.尾联的领词“应笑”意味深长,它领出了尾联内容的转折,又领出了对前文诗意的深化、升华。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本题共3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答司马谏议书》中,“ , ”可以说是王安石的行事准则,也是历史上一切改革家刚决精神的一种概括。
(2)《〈论语〉十二章》中曾子对任重而道远的解释为:“ ”和“ ”。
(3)缤纷的落花是古代诗歌中常见的意象,飘零的落花中,或弥漫着春光流逝的伤感,或寄寓着青春不再的失落,或抒发了美人迟暮的感慨。如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Ι(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碧绿的树叶中,红艳剔透的石榴花骄傲地挺起腰身,亮出娇美的面庞。放眼望去,那朵朵石榴花,就像簇簇火苗。在蓝天和阳光下,石榴花聚合成熊熊燃烧的火海,摇荡着,呼应着,翻滚着,十分壮观。
文人们对石榴的偏爱,不吝笔墨。有的诗人细致观察石榴形象,将其描摹得 。有的诗人透过石榴外表,挖掘其内涵, 其精神,“不为深秋能结果,肯于夏半烂生姿”,不求结果,但求过程。“翻嫌桃李开何早,独秉灵根放故迟。”石榴花不与桃李争艳,独自盛开在另一个季节,不争不抢,不卑不亢。
石榴圆润饱满,浆满汁溢的石榴籽甘甜如饴;众多石榴籽密密实实拥抱在一起,常被 紧密团结的寓意。石榴的名字可谓 ,金婴、金庞、沃丹、丹若……贵重的“金”、喜庆的“丹”,都赋予在石榴身上。火红的石榴,多籽的石榴,甜蜜的石榴,团结的石榴,或许正契合了人们祈愿的生活的样子吧!
18. 下列各句中的省略号,和文中省略号作用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在广州的花市上,牡丹、吊钟、菊花、山茶、墨兰……春秋冬三季的鲜花都在这里聚齐了。
B.他们不敢大声说话,不敢写信,不敢交朋友,不敢看书,不敢周济穷人,不敢教人念书写字……
C.面对着浩瀚星空,我陷入了遐想,想着想着,我的心里,好像有一颗种子在生根、发芽……
D.辞典可以告诉我们好多好多的知识,包括人名、地名、制度、成语、典故……的含义。
19.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入木三分 传承 寄予 丰富多彩
B.纤毫毕现 张扬 寄托 不胜枚举
C.入木三分 张扬 寄予 不胜枚举
D.纤毫毕现 传承 寄托 丰富多彩
20.比喻具有相似性,请据此对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所用比喻进行简要分析。(5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青少年的免疫系统比成人的要脆弱, ① 。手机辐射会对青少年脑部神经造成损害,从而引起头痛、记忆力减退和睡眠失调等问题,而频繁玩手机也会使他们视力下降。
中学生自制力比较弱,往往在上课、自习时也会发信息聊天,还有的同学晚上就寝时也在用手机与人长时间聊天、看电子小说、玩游戏等, ② , 而且还会影响其他同学的学习和休息。
因为手机收发信息比较便捷和隐蔽,所以 ③ 。这样的行为影响青少年正确价值观的建立,而且败坏考纪,违反考风。
21.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这样的行为违背考纪,违反考风,而且影响青少年正确价值观的建立。
B.这样的行为影响青少年正确价值观的建立,而且违反考纪,败坏考风。
C.这样的行为违反考纪,败坏考风,而且影响青少年正确价值观的建立。
D.这样的行为影响青少年正确价值观的建立,而且违背考纪,违反考风。
22.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作文。(60分)
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美作为文化行为主要是以音乐、舞蹈、绘画等形式作为载体来表达的。美育,在人类发展史上有着重要意义,人的成长离不开美育。
日前,最高领导人给中央美术学院8位老教授回信强调:“美术教育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塑造美好心灵具有重要作用。”许多科学家成就的取得,与他们审美能力的不断提高有着密切的联系,我国著名数学家苏步青曾说:“我的成就来源于音乐。”
毋庸讳言,一段时间里,美育在整个教育中相对属于短板。在一些人看来,美育工作是少数人的事,也不是每一个孩子都要接受美育;在具体的美育工作中,存在着以技代艺、重应试轻素养等现象,也不同程度存在功利导向、利益驱动现象,“考级热”就是其中一例。
针对美育工作,教育部门准备召开座谈会,广泛听取学生、家长、教师代表的意见。请结合材料内容,在学生、家长、教师中任选一种身份,写一篇发言稿,阐述你的感悟和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上一页                 下一页



位置:主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语文试题 >

相关文章


触屏版 电脑版

© 古诗词 wap.exam5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