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雅礼中学2022届高三月考试卷(四)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时间:2022-01-03
湖南雅礼中学2022届高三月考试卷(四)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作为第一部全面反映从1921年到1949年28年间中国共产党重要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党史类电视纪录片,《重生》近期在电视、网络媒体播出,引起了观众和网友的热烈反响。
以往的历史文献类纪录片创作很少使用演员,即使有演员出现,也多为剪影、背影之类。而《重生》采取情景再现的拍摄方式,由演员实景演出。国外管这叫剧情式纪录片,国内也有借鉴,比如《圆明园》《河西走廊》等。但在党史题材创作中运用这一手段,《重生》尚属首次。一组数据可以从侧面说明这部纪录片对情景再现手法的用心程度。据统计,这部纪录片总共拍摄了191场戏,呈现了174位有名有姓的历史人物,设计了162个场景,动用1291位群众演员,使用500套服装,道具占用3个大库房,足够拍3部电视剧。此外,在选择174位历史人物特型演员时,该片既注重形似,又注重颜值。这种强化剧情式叙事的表现方式,充分考虑今天人们的审美诉求和年轻观众观影的习惯,容易在不同观众群体中引起共鸣。
历史哲学家海登·怀特认为,史书的记载归根结底是一种文本,不能把历史文本与历史本体等同起来。可见,在历史题材创作中,撷取、遴选可用的史料是反映历史的出发点,还需要依托于可靠、富有责任感的历史性评断,才能为观众提供更多令人信服的事实和有价值的信息,强化真实感,达到揭秘之效,提升作品的文献性品格。《重生》的一大特点就是充分尊重史实、努力还原历史情境。比如,上海法租界渔阳里2号的陈独秀旧居,是早期共产党的活动据点,根据史料,《新青年》编辑部当时是在陈独秀旧居的地下室。但在横店拍摄实景时没有地下室,美术师就用一堵很高的围墙搭建出一个地上“地下室”。
近年来,市场经济改革全面深化,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创作也应与时俱进,不断探索开拓新的发展空间。比如,《建国大业》《建党伟业》等作品,创作者在坚守主流价值表达的前提下,采取全明星阵容出演的商业模式,遗形取神,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这种思路的指导下,纪录片《重生》力邀美国《纸牌屋》摄影团队加入。他们运用电影镜头语汇拍摄纪录片,使用柔光镜,即使表现一些严酷的场面也不例外,这样可以让人物自带光环,把观众带入一种回忆的情境之中。
(摘编自《纪录片〈重生〉:让革命历史题材生动起来》)
材料二
由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拍摄的34集电视连续剧《北平战与和》讲述了1948年秋古城北平通过傅作义与共产党的谈判实现和平解放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在深刻厚重的史实中揉入艺术化的戏剧情节,站在当下的思维高度,挖掘了事件所蕴含的时代精神与现实意义。
重大革命历史题材作品要求创作者本着“大事不虚、小事不拘”的原则,用戏剧艺术表现真实的历史。如果说历史的真实构成了一部作品的骨架,让人直面铁的现象与规律,那么艺术化的处理则为作品增添丰满的血肉,掀起人思想情感的波澜。在《北平战与和》中,创作者抱着对革命历史的真挚情感和严肃责任感,淡定从容、扎扎实实地进行相关历史素材的深挖掘、精加工,使作品散发出厚重、宏阔的历史气息以及鲜活的、人性化的艺术气质。
为了精确表现北平和谈这段错综复杂的历史,编剧在寻溯和熟悉史料上下了巨大功夫,努力克服历史表象、思维定式与主观偏见的干扰,以客观的心态尽可能地贴近历史真相,再根据创作角度有选择地提炼与编织素材。整部作品叙事结构宏大,涉及历史上有真实姓名的人物近50人,空间范围涵盖北平、南京、西柏坡、张家口、天津、新保安等。创作者一面细致描写北平和谈的来龙去脉,一面不时观照国内局势的发展,更以宽广的视野反映了中国内战在世界格局中的战略意义,为观众铺展开一幅气势磅礴、层次分明、信息量丰富的历史画卷。
在尊重历史的基础上,创作者有分寸地植入合理的想象并进行虚构,通过丰富的细节描写和戏剧矛盾冲突塑造出一批鲜活饱满的典型人物形象。不同于过去以我方为主的传统表现手法,该剧选择国民党将领傅作义为男一号,不能不说是一次颇具勇气的艺术尝试。以傅为视角中枢最直观地反映了当时北平的复杂局势,也更便于勾连各个层面的相关人物与事件;同时傅的作用好比一面镜子,其最终抉择映照出国共两家的优劣之分,更是民心向背的绝佳印证。除了视角的突破,作品对历史人物的定位与认识也做了颇具新意的探索。编剧从国、共、傅各自的立场出发,尽量将每个人物的行为、心理充分合理化。于是我们看到一个将雄才大略隐于质朴率真中的毛泽东;一个有心兴邦却无力回天的蒋介石;至于傅作义,编剧更是给予了深度挖掘,紧紧抓住“战与和”这一核心矛盾,把傅的处境推向黑暗与光明水火不容的极致境地,将其内心置于理性与感性、坚毅与忧惧、矛盾与抉择的激烈交锋中。
(摘编自《评〈北平战与和〉: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的新追求》)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重生》拍摄了191场戏,拍摄场景、呈现的历史人物、动用的群众演员都很多,这在国内党史纪录片拍摄上不常见。
B.随着时代变化,拍摄重大革命历史题材,也应该对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所考虑,与时俱进,探索开拓新的发展空间。
C.《北平战与和》一剧所呈现的历史事件错综复杂,创作者对其进行深挖掘、精加工,从而使之兼顾历史性与艺术性。
D.改变以我方为主的表现手法,以傅作义为男一号,是出于反映复杂局势、勾连人物与事件、印证民心向背等多方面考虑。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考虑这个时代人们的审美诉求和年轻观众观影的习惯,是《重生》播出后,引发观众和网友热烈反响的重要原因。
B.《重生》选择史料,依托可靠、富有责任感的历史性评断,提供有价值的信息,是以海登·怀特的观点为依据的。
C.只要对革命历史有真挚情感、严肃责任感,就能淡定从容地拍摄好相关影视剧,这是《北平战与和》给我们的启示。
D.是战,是和,当时内心极为复杂,编剧把傅作义的处境推向黑暗与光明极不相容的境地,是为了表现形象的立体性。
3.如果要充实文章内容,下面的表述不能支持材料一或材料二所含观点的一项是( )(3分)
A.针对现在有些历史剧过度歪曲、戏说史实的现象,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大校李涛认为,要记录历史、再现历史,绝不能戏说历史、娱乐历史,必须要把史实搞得非常准确。
B.在《重生》拍摄过程中,道具《新青年》还原了封面和里边所有的内容。为了制造这个道具,工作人员去图书馆,从《新青年》第一期到最后一期,对每一页的内容都进行翻拍。
C.傅作义在属下眼中是威重令行的长官,在妻子面前是充满真情的丈夫,在女儿心中是世界上最慈爱的父亲;他承受着究竟是忠于国民党蒋介石,还是以民族大义为重的极大压力。
D.傅作义冒着极大风险多次派代表与共产党接触,寻求和平的途径;毛泽东主席和共产党高级领导人也以阔大的胸怀,来引导傅作义彻底摆脱蒋介石反动集团,加入到人民的行列。
4.材料一充分举出事例(包括数据),作用各异。请选择两条做简要说明。(4分)
5.《重生》和《北平战与和》,一为纪录片,一为连续剧,请根据材料分析,两者在拍摄方式上有何异同。(6分)
(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6~9题。
掌门
于德北
在永安城里的武术界,多年来一直流传着这样两句话——
一句是:太极李一甫,八卦杜其石。还有一句是:八卦不识太极,太极不知八卦。
头一句话解释起来不难,李一甫、杜其石是太极、八卦两门的掌门,又是绝顶的高手,这样十个字,不能为过。
这第二句,就隐藏了一段故事。
三十年前,正值壮年的杜其石还沉浸在连胜十五场的喜悦之中。他向永安城里的各大门派发下帖子,邀其一一过招。各大门派当然不肯示弱,于是便有了老校军场武林大会的盛况。一个月内,杜其石打败了所有前来挑战的门派,一时间,杜其石的名字在永安城不胫而走,拜在他门下学艺的少年不计其数。
胜是胜了,可杜其石高兴之余还有那么一点点不甘:太极门的李一甫没来应战。
李一甫是山东人,自幼习武,练的就是太极。他十二岁随父亲的单位北上,来到永安城,从此在这里扎根。他在建筑公司上班,属于技术人员,为人本分,工作积极,在单位里颇有口碑。
李一甫救过一个人。
那是一个架子工,在四楼绑脚手架时,不慎从高处坠落。恰好李一甫从下边经过,听到惊呼,不由停下脚步。眼见着人落到面前了,李一甫轻描淡写地一托一推一带,架子工像个纸人似的摇摇晃晃地站在了那里。欢呼声是在三分钟之后才响起的。那时候,李一甫的身影已经从大家的眼前消失了。
这样的人物怎么能不会一会呢?杜其石决定去“踢场子”。
所谓的“踢场子”是武林的陋习。人家功夫好,他不服,就到人家练功的地方去寻事,这是极大的蔑视,就是武功再不济的人也不能容忍。
所以,杜其石和李一甫的那一仗打得惊心动魄。
一个腾龙在水,一个猛虎入林,拳掌交错,各不相让。打斗到最后的结果是,李一甫抓住杜其石的一个破绽,狠狠地给了他一拳。
这一拳有多重,至今恐怕也只有杜其石一个人知道。从此,八卦门在永安城里变得
十分孤立。八卦和太极两门更是三十年不相往来。
人生苦短,三十年也不过弹指一挥间。
七月十六的大清早,李一甫的大弟子袁文宗带来一个让八卦门弟子震惊的消息:太极门掌门李一甫要请杜其石吃饭,地点就在合盛楼。
“他怎么说?”杜其石问。
“家师说,请杜前辈一定赏光。”袁文宗深施一礼。
杜其石的身体微微有一些颤抖。沉吟片刻,他说:“饭是要吃的,不过,应该由我来请。你回去对你师父说,还是由杜其石略备薄酒,请他务必屈尊移驾。”
“你就这样说。”
十分钟后,急匆匆的脚步声让杜其石和所有的弟子都屏住了呼吸。
还是袁文宗,额角还是微汗,面色还是潮红。离着还有丈把远,他就几乎喊起来:“答应了,答应了。”
杜其石长长地吐出了一口气。
晚上八点半,李一甫在弟子的簇拥下,准时出现在合盛楼的小宴会厅里。他的面色有一点苍白,脚步已不那么稳健,虽然嘴角挂着笑,可眉目间却有一缕掩藏不住的疲倦。
“李师傅。”“杜师傅。”二人双双抱拳行礼。
直至这时,杜其石才看清,永安城武林的各大掌门竟然都来了。
“我们可是不请自到,不知能不能讨一杯酒吃?”大家各行其礼。气氛骤然有一点紧张。
杜其石镇定自若,侧身一让,连声说:“请——请——请!”
“慢!”突然,李一甫摆了摆手。
这一回,连杜其石也感到气氛不对了。待看到太极门弟子捧着红纸和蜡烛缓缓而入时,他紧绷的神经才又有些放松了。
“都说杜师傅有‘隔山打虎’的神功,今天不妨让大家开开眼吧。”李一甫说。
“好!”杜其石脆脆地叫了一声。
太极门的弟子把蜡烛点燃,又把红纸张开,放在蜡烛的前面。大厅里所有的人都把目光停留在那张红纸上,更把希冀投放在红纸背后的蜡烛上。
只见杜其石三步上前,在红纸前游身运掌,仅几步之后,突然拧腰,反手一掌,红纸发出“扑”的一声轻响。响是响了,纸却完好无缺。红纸挪开,再看蜡烛,已经灭了。
“好掌力!”李一甫第一个叫好。他不容别人说话,抢上一步,对杜其石再次施礼,说:“老夫已身患恶疾,恐不久于人世。今天特意登门拜访,向杜师傅谢罪。三十年前气盛,险些失手打伤杜师傅。心病大于身病。三十年了,每每想起此事,总是不能释怀!今日谢罪,万请一谅。”
“哪里敢受,哪里敢受。三十年前那一拳,李师傅根本就是手下留情,不然我杜其石早成了一个废人了。”
“老夫身体虚弱,不能亲受杜师傅一掌。所以就在这蜡烛上刻下我的名字,请它……”李一甫的话还没说完,就听他的弟子们大叫:“师父!师父!”
众人急转身,只见刚刚灭了的蜡烛竟又悠悠地燃烧起来……
“杜师傅……”看着重新燃烧起来的蜡烛,李一甫的喉头一热,眼角湿润了。
“你看,你会渡过难关的。”杜其石一把抓住李一甫的手。
场内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
(摘选自《永安城轶事》)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从全文看,永安城武术界流传的两句话中,第一句表明两人是两个武术门派的顶尖高手,第二句表明两个门派都狭隘、保守,有门户之见。
B.“踢场子”是旧时武术界极具羞辱性的上门寻事争斗行为,面对杜其石的主动上门约战,李一甫难以接受,因而痛下杀手,重伤了对手。
C.三十年后,主动提出宴请的李一甫却迅速回复同意由八卦掌门作东,表现出这位太极掌门渴望见识“隔山打虎”神功的急切心情。
D.小说结尾处,场内“雷鸣般的掌声”响起,既传达出众人对两派掌门个人旧怨消解的赞赏祝贺,也饱含对李一甫定将战胜恶疾的美好祝愿。
7.下列对作品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小说语言描写分量较重,人物语言简洁且个性突出,一方面使人物形象更为生动,另一方面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B.“一个腾龙在水,一个猛虎入林,拳掌交错,各不相让”,短促有力,传神写出惊心动魄的比武场景,富有画面感。
C.面对李一甫的宴请邀约,杜其石却“反客为主”,说“请他务必屈尊移驾”,这一语言描写生动表现出他不服输的性格。
D.塑造杜其石、李一甫等人物,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结合,展示了两位掌门因“斗”生隙后又因“德”相惜的人格魅力。
8.文题为“掌门”,究竟什么是掌门的风范呢?请结合作品,谈谈你的理解。(4分)
9.小说中往往会有一些特殊段落起着重要作用。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本文画线段落的作用。(6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作为第一部全面反映从1921年到1949年28年间中国共产党重要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党史类电视纪录片,《重生》近期在电视、网络媒体播出,引起了观众和网友的热烈反响。
以往的历史文献类纪录片创作很少使用演员,即使有演员出现,也多为剪影、背影之类。而《重生》采取情景再现的拍摄方式,由演员实景演出。国外管这叫剧情式纪录片,国内也有借鉴,比如《圆明园》《河西走廊》等。但在党史题材创作中运用这一手段,《重生》尚属首次。一组数据可以从侧面说明这部纪录片对情景再现手法的用心程度。据统计,这部纪录片总共拍摄了191场戏,呈现了174位有名有姓的历史人物,设计了162个场景,动用1291位群众演员,使用500套服装,道具占用3个大库房,足够拍3部电视剧。此外,在选择174位历史人物特型演员时,该片既注重形似,又注重颜值。这种强化剧情式叙事的表现方式,充分考虑今天人们的审美诉求和年轻观众观影的习惯,容易在不同观众群体中引起共鸣。
历史哲学家海登·怀特认为,史书的记载归根结底是一种文本,不能把历史文本与历史本体等同起来。可见,在历史题材创作中,撷取、遴选可用的史料是反映历史的出发点,还需要依托于可靠、富有责任感的历史性评断,才能为观众提供更多令人信服的事实和有价值的信息,强化真实感,达到揭秘之效,提升作品的文献性品格。《重生》的一大特点就是充分尊重史实、努力还原历史情境。比如,上海法租界渔阳里2号的陈独秀旧居,是早期共产党的活动据点,根据史料,《新青年》编辑部当时是在陈独秀旧居的地下室。但在横店拍摄实景时没有地下室,美术师就用一堵很高的围墙搭建出一个地上“地下室”。
近年来,市场经济改革全面深化,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创作也应与时俱进,不断探索开拓新的发展空间。比如,《建国大业》《建党伟业》等作品,创作者在坚守主流价值表达的前提下,采取全明星阵容出演的商业模式,遗形取神,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这种思路的指导下,纪录片《重生》力邀美国《纸牌屋》摄影团队加入。他们运用电影镜头语汇拍摄纪录片,使用柔光镜,即使表现一些严酷的场面也不例外,这样可以让人物自带光环,把观众带入一种回忆的情境之中。
(摘编自《纪录片〈重生〉:让革命历史题材生动起来》)
材料二
由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拍摄的34集电视连续剧《北平战与和》讲述了1948年秋古城北平通过傅作义与共产党的谈判实现和平解放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在深刻厚重的史实中揉入艺术化的戏剧情节,站在当下的思维高度,挖掘了事件所蕴含的时代精神与现实意义。
重大革命历史题材作品要求创作者本着“大事不虚、小事不拘”的原则,用戏剧艺术表现真实的历史。如果说历史的真实构成了一部作品的骨架,让人直面铁的现象与规律,那么艺术化的处理则为作品增添丰满的血肉,掀起人思想情感的波澜。在《北平战与和》中,创作者抱着对革命历史的真挚情感和严肃责任感,淡定从容、扎扎实实地进行相关历史素材的深挖掘、精加工,使作品散发出厚重、宏阔的历史气息以及鲜活的、人性化的艺术气质。
为了精确表现北平和谈这段错综复杂的历史,编剧在寻溯和熟悉史料上下了巨大功夫,努力克服历史表象、思维定式与主观偏见的干扰,以客观的心态尽可能地贴近历史真相,再根据创作角度有选择地提炼与编织素材。整部作品叙事结构宏大,涉及历史上有真实姓名的人物近50人,空间范围涵盖北平、南京、西柏坡、张家口、天津、新保安等。创作者一面细致描写北平和谈的来龙去脉,一面不时观照国内局势的发展,更以宽广的视野反映了中国内战在世界格局中的战略意义,为观众铺展开一幅气势磅礴、层次分明、信息量丰富的历史画卷。
在尊重历史的基础上,创作者有分寸地植入合理的想象并进行虚构,通过丰富的细节描写和戏剧矛盾冲突塑造出一批鲜活饱满的典型人物形象。不同于过去以我方为主的传统表现手法,该剧选择国民党将领傅作义为男一号,不能不说是一次颇具勇气的艺术尝试。以傅为视角中枢最直观地反映了当时北平的复杂局势,也更便于勾连各个层面的相关人物与事件;同时傅的作用好比一面镜子,其最终抉择映照出国共两家的优劣之分,更是民心向背的绝佳印证。除了视角的突破,作品对历史人物的定位与认识也做了颇具新意的探索。编剧从国、共、傅各自的立场出发,尽量将每个人物的行为、心理充分合理化。于是我们看到一个将雄才大略隐于质朴率真中的毛泽东;一个有心兴邦却无力回天的蒋介石;至于傅作义,编剧更是给予了深度挖掘,紧紧抓住“战与和”这一核心矛盾,把傅的处境推向黑暗与光明水火不容的极致境地,将其内心置于理性与感性、坚毅与忧惧、矛盾与抉择的激烈交锋中。
(摘编自《评〈北平战与和〉: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的新追求》)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重生》拍摄了191场戏,拍摄场景、呈现的历史人物、动用的群众演员都很多,这在国内党史纪录片拍摄上不常见。
B.随着时代变化,拍摄重大革命历史题材,也应该对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所考虑,与时俱进,探索开拓新的发展空间。
C.《北平战与和》一剧所呈现的历史事件错综复杂,创作者对其进行深挖掘、精加工,从而使之兼顾历史性与艺术性。
D.改变以我方为主的表现手法,以傅作义为男一号,是出于反映复杂局势、勾连人物与事件、印证民心向背等多方面考虑。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考虑这个时代人们的审美诉求和年轻观众观影的习惯,是《重生》播出后,引发观众和网友热烈反响的重要原因。
B.《重生》选择史料,依托可靠、富有责任感的历史性评断,提供有价值的信息,是以海登·怀特的观点为依据的。
C.只要对革命历史有真挚情感、严肃责任感,就能淡定从容地拍摄好相关影视剧,这是《北平战与和》给我们的启示。
D.是战,是和,当时内心极为复杂,编剧把傅作义的处境推向黑暗与光明极不相容的境地,是为了表现形象的立体性。
3.如果要充实文章内容,下面的表述不能支持材料一或材料二所含观点的一项是( )(3分)
A.针对现在有些历史剧过度歪曲、戏说史实的现象,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大校李涛认为,要记录历史、再现历史,绝不能戏说历史、娱乐历史,必须要把史实搞得非常准确。
B.在《重生》拍摄过程中,道具《新青年》还原了封面和里边所有的内容。为了制造这个道具,工作人员去图书馆,从《新青年》第一期到最后一期,对每一页的内容都进行翻拍。
C.傅作义在属下眼中是威重令行的长官,在妻子面前是充满真情的丈夫,在女儿心中是世界上最慈爱的父亲;他承受着究竟是忠于国民党蒋介石,还是以民族大义为重的极大压力。
D.傅作义冒着极大风险多次派代表与共产党接触,寻求和平的途径;毛泽东主席和共产党高级领导人也以阔大的胸怀,来引导傅作义彻底摆脱蒋介石反动集团,加入到人民的行列。
4.材料一充分举出事例(包括数据),作用各异。请选择两条做简要说明。(4分)
5.《重生》和《北平战与和》,一为纪录片,一为连续剧,请根据材料分析,两者在拍摄方式上有何异同。(6分)
(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6~9题。
掌门
于德北
在永安城里的武术界,多年来一直流传着这样两句话——
一句是:太极李一甫,八卦杜其石。还有一句是:八卦不识太极,太极不知八卦。
头一句话解释起来不难,李一甫、杜其石是太极、八卦两门的掌门,又是绝顶的高手,这样十个字,不能为过。
这第二句,就隐藏了一段故事。
三十年前,正值壮年的杜其石还沉浸在连胜十五场的喜悦之中。他向永安城里的各大门派发下帖子,邀其一一过招。各大门派当然不肯示弱,于是便有了老校军场武林大会的盛况。一个月内,杜其石打败了所有前来挑战的门派,一时间,杜其石的名字在永安城不胫而走,拜在他门下学艺的少年不计其数。
胜是胜了,可杜其石高兴之余还有那么一点点不甘:太极门的李一甫没来应战。
李一甫是山东人,自幼习武,练的就是太极。他十二岁随父亲的单位北上,来到永安城,从此在这里扎根。他在建筑公司上班,属于技术人员,为人本分,工作积极,在单位里颇有口碑。
李一甫救过一个人。
那是一个架子工,在四楼绑脚手架时,不慎从高处坠落。恰好李一甫从下边经过,听到惊呼,不由停下脚步。眼见着人落到面前了,李一甫轻描淡写地一托一推一带,架子工像个纸人似的摇摇晃晃地站在了那里。欢呼声是在三分钟之后才响起的。那时候,李一甫的身影已经从大家的眼前消失了。
这样的人物怎么能不会一会呢?杜其石决定去“踢场子”。
所谓的“踢场子”是武林的陋习。人家功夫好,他不服,就到人家练功的地方去寻事,这是极大的蔑视,就是武功再不济的人也不能容忍。
所以,杜其石和李一甫的那一仗打得惊心动魄。
一个腾龙在水,一个猛虎入林,拳掌交错,各不相让。打斗到最后的结果是,李一甫抓住杜其石的一个破绽,狠狠地给了他一拳。
这一拳有多重,至今恐怕也只有杜其石一个人知道。从此,八卦门在永安城里变得
十分孤立。八卦和太极两门更是三十年不相往来。
人生苦短,三十年也不过弹指一挥间。
七月十六的大清早,李一甫的大弟子袁文宗带来一个让八卦门弟子震惊的消息:太极门掌门李一甫要请杜其石吃饭,地点就在合盛楼。
“他怎么说?”杜其石问。
“家师说,请杜前辈一定赏光。”袁文宗深施一礼。
杜其石的身体微微有一些颤抖。沉吟片刻,他说:“饭是要吃的,不过,应该由我来请。你回去对你师父说,还是由杜其石略备薄酒,请他务必屈尊移驾。”
“你就这样说。”
十分钟后,急匆匆的脚步声让杜其石和所有的弟子都屏住了呼吸。
还是袁文宗,额角还是微汗,面色还是潮红。离着还有丈把远,他就几乎喊起来:“答应了,答应了。”
杜其石长长地吐出了一口气。
晚上八点半,李一甫在弟子的簇拥下,准时出现在合盛楼的小宴会厅里。他的面色有一点苍白,脚步已不那么稳健,虽然嘴角挂着笑,可眉目间却有一缕掩藏不住的疲倦。
“李师傅。”“杜师傅。”二人双双抱拳行礼。
直至这时,杜其石才看清,永安城武林的各大掌门竟然都来了。
“我们可是不请自到,不知能不能讨一杯酒吃?”大家各行其礼。气氛骤然有一点紧张。
杜其石镇定自若,侧身一让,连声说:“请——请——请!”
“慢!”突然,李一甫摆了摆手。
这一回,连杜其石也感到气氛不对了。待看到太极门弟子捧着红纸和蜡烛缓缓而入时,他紧绷的神经才又有些放松了。
“都说杜师傅有‘隔山打虎’的神功,今天不妨让大家开开眼吧。”李一甫说。
“好!”杜其石脆脆地叫了一声。
太极门的弟子把蜡烛点燃,又把红纸张开,放在蜡烛的前面。大厅里所有的人都把目光停留在那张红纸上,更把希冀投放在红纸背后的蜡烛上。
只见杜其石三步上前,在红纸前游身运掌,仅几步之后,突然拧腰,反手一掌,红纸发出“扑”的一声轻响。响是响了,纸却完好无缺。红纸挪开,再看蜡烛,已经灭了。
“好掌力!”李一甫第一个叫好。他不容别人说话,抢上一步,对杜其石再次施礼,说:“老夫已身患恶疾,恐不久于人世。今天特意登门拜访,向杜师傅谢罪。三十年前气盛,险些失手打伤杜师傅。心病大于身病。三十年了,每每想起此事,总是不能释怀!今日谢罪,万请一谅。”
“哪里敢受,哪里敢受。三十年前那一拳,李师傅根本就是手下留情,不然我杜其石早成了一个废人了。”
“老夫身体虚弱,不能亲受杜师傅一掌。所以就在这蜡烛上刻下我的名字,请它……”李一甫的话还没说完,就听他的弟子们大叫:“师父!师父!”
众人急转身,只见刚刚灭了的蜡烛竟又悠悠地燃烧起来……
“杜师傅……”看着重新燃烧起来的蜡烛,李一甫的喉头一热,眼角湿润了。
“你看,你会渡过难关的。”杜其石一把抓住李一甫的手。
场内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
(摘选自《永安城轶事》)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从全文看,永安城武术界流传的两句话中,第一句表明两人是两个武术门派的顶尖高手,第二句表明两个门派都狭隘、保守,有门户之见。
B.“踢场子”是旧时武术界极具羞辱性的上门寻事争斗行为,面对杜其石的主动上门约战,李一甫难以接受,因而痛下杀手,重伤了对手。
C.三十年后,主动提出宴请的李一甫却迅速回复同意由八卦掌门作东,表现出这位太极掌门渴望见识“隔山打虎”神功的急切心情。
D.小说结尾处,场内“雷鸣般的掌声”响起,既传达出众人对两派掌门个人旧怨消解的赞赏祝贺,也饱含对李一甫定将战胜恶疾的美好祝愿。
7.下列对作品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小说语言描写分量较重,人物语言简洁且个性突出,一方面使人物形象更为生动,另一方面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B.“一个腾龙在水,一个猛虎入林,拳掌交错,各不相让”,短促有力,传神写出惊心动魄的比武场景,富有画面感。
C.面对李一甫的宴请邀约,杜其石却“反客为主”,说“请他务必屈尊移驾”,这一语言描写生动表现出他不服输的性格。
D.塑造杜其石、李一甫等人物,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结合,展示了两位掌门因“斗”生隙后又因“德”相惜的人格魅力。
8.文题为“掌门”,究竟什么是掌门的风范呢?请结合作品,谈谈你的理解。(4分)
9.小说中往往会有一些特殊段落起着重要作用。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本文画线段落的作用。(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