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诗词
导航

湖南雅礼中学2022届高三月考试卷(四)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3)

时间:2022-01-03
2022届高三月考试卷(四)语文参考答案
1.C【解析】材料二第二段表述为“淡定从容、扎扎实实地进行相关历史素材的深挖掘、精加工”,“进行深挖掘、精加工”的对象,文本中表述的是已有的“相关历史素材”,而选项说的是电视连续剧“所呈现的历史事件”。
2.A【解析】B项“以海登·怀特的观点为依据”错误,这是本文作者援引海登·怀特的观点作支撑。C项,以充分条件复句表达,失之偏颇,材料二第二段表述为“抱着对革命历史的真挚情感和严肃责任感,淡定从容、扎扎实实地进行相关历史素材的深挖掘、精加工……”。D项,“编剧把傅作义的处境推向黑暗与光明极不相容的境地”,是为了表现人物的行为、心理的合理性。
3.D【解析】“傅作义冒着极大风险”与“毛泽东主席和共产党高级领导人”的阔大胸怀,与材料二“把傅的处境推向黑暗与光明水火不容的极致境地,将其内心置于理性与感性、坚毅与忧惧、矛盾与抉择的激烈交锋中”的内容不符。
4.列举出其他纪录片如《圆明园河西走廊》,强调《重生》与它们一样,是对剧情式纪录片的借鉴。列举影片《建国大业》《建党伟业》的拍摄和力邀《纸牌屋》摄影团队的加入,说明纪录片拍摄不断探索开拓新的发展空间。举出陈独秀旧居的拍摄情况,具体典型,论证《重生》充分尊重史实,努力还原历史情境。列举《重生》拍摄的一系列数据,真实可靠,具有说服力,论证了《重生》对情景再现的用心。(每点2分,任答两条即可)
5.同:两者都尊重历史事实,以史料为基础,强调真实性。采用演员出演,强化叙事与剧情。(每点1分,共2分)
异:《重生》采取情境再现的模式,还原历史情境。《北平战与和》用戏剧艺术表现历史,植入合理的想象并进行虚构,通过细节描写和戏剧矛盾冲突塑造人物。(每点2分,共4分)
6.D【解析】A项,“保守、狭隘,有门户之见”表述错误,是两位掌门因三十年前的一段个人恩怨,导致门户不通,不相往来,与“门户之见”没什么关系。B项,“痛下杀手,重伤了对手”错误,从后文看,李一甫“手下留情”了。C项,“渴望见识‘隔山打虎’神功”理解有误,李一甫这是为了“谢罪”。
7.C【解析】“不服输”错误,应是表现人物“惺惺相惜、相互敬重”的心理和气度。
8.崇尚武术,武艺高强。两位掌门都身怀绝技,且羡慕称赏对方的绝技。武德高尚,谦让有礼;敢于认错,胸襟磊落,勇于担当。两位掌门三十年后一笑泯恩仇,相互认错,主动揽责,相互欣赏,就是一种掌门风范。(每点2分)
【解析】本题旨在通过理解人物形象把握文章主旨。两位掌门身上体现的美好品格皆为“掌门典范”。
9.人物形象上:既表现出李一甫武学的高深,又体现其扶危济困、低调谦逊的高尚武德,使掌门形象更具体、生动。结构(布局)上:承上启下,既照应上文,丰富“救人”的具体内容,又为下文杜其石当年争强好胜“踢场子”做铺垫。主旨上:插叙李一甫救人往事,表达对其高超武艺和高尚武德的赞美,暗示“掌门风范”的内涵,对小说主旨有一定的揭示作用。(每点2分)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段落作用。需着眼整体,从人物、情节结构、主题等多个角度理解其作用。
10.C【解析】断句时联系前后文根据文意断开最为重要。这句话是说谢枋得路过辛弃疾墓旁庙宇,听到有急促的声音大呼于堂上,好像发泄出他心中的不平,自傍晚至半夜不绝声,谢枋得举着蜡烛写文章,准备天亮祭祀他,文章写成后声音才停息。
11.B【解析】文中“奉表归宋”指奉上表章,表达对南宋的归附之心。
12.D【解析】“冤屈”的表达言过其实。综观全文,辛弃疾的遭遇或有憋屈,却不能说有冤枉。
13.(1)(飞虎营)如期(按照规定日期)建成,(辛弃疾)上书陈述事情的经过,画好图纸呈送皇上,皇上于是(才)消了气(消除了疑虑,释怀)。(关键词语“本末”“缴进”“释然”各1分,整体句意1分)
(2)南方的人多从事工商之事而妨害了农间劳作,因而产生了土地兼并的祸患(忧患),贫富就悬殊了(这样就贫富不均了)。(关键词语“病农”“”“兴”各1分,整体句意1分)
14.相称。忠诚:辛弃疾年轻时劝耿京归宋并成行,足见忠于大宋(或说辛弃疾回到南宋就想着和孝宗谋划收复中原相关事宜)。奋勉:辛弃疾创建飞虎营,遭遇重重困难,却依然不断克服困难,奋勇向前,最终建设好了军队,足见办事奋勉。
【解析】回答相称计1分;“举文中两例加以说明”,每一例计1分。还可举例,忠诚:被孝宗召见时正直进谏。奋勉:督办赈灾大公无私、勤于政务。
15.D【解析】“吹箫”句应为词人将赵明诚类比萧史,表达了丈夫逝世,人去楼空,纵有梅花好景却无人和她倚栏同赏的悲痛。
16.以《梅花落》(或《梅花三弄》)之曲引发愁思,“梅心惊破”将冬梅之开进行拟人化展示,暗写自己闻笛后内心的震动和无心赏春的悲凉。词末三句借折得梅花,却无人可寄,暗示丈夫亡故,隐含怀念之痛。(每点3分)
【解析】这首词借三“梅”(“梅曲”“梅心”“折梅”)写情,答第点时,如果将前两“梅”写在一起,或只涉及其中一“梅”,写出悲愁之情,即可计3分。
17.(1)伛偻提携 往来而不绝者
(2)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
(3)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每空1分,错字、漏字不给分)
【解析】第(3)题,只要含有“东风”的诗句并书写无误皆可。再如“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等。
18.D【解析】第一空,膜拜:原是古代的拜礼,行礼时,两手放在额上,长时间下跪叩头;原专指礼拜神佛时的一种敬礼,后泛指表示极端恭敬或畏服的行礼方式;今人多用“顶礼膜拜”形容对某人崇拜得五体投地(多用于贬义)。崇敬:指十分推崇和尊敬,“对历史的崇敬”更合句意。第二空,商彝周鼎:指古代祭祀用的鼎、尊等礼器。根据后文的“秦俑汉陶、晋帖唐画”得知此处应添文物、古董,而非朝代。第三空,应选表强调递进的“更要”。
19.A【解析】所填句子遵循一定的逻辑关系:这些文物首先是见证历史,守望沧海变迁,然后等待着人们发掘,才能苏醒绽放,最后惊艳世界。
20.B【解析】画波浪线句子中“沉睡三千年,一醒天下惊”采用拟人修辞,形象表达出长久沉没于地下的古蜀文化被发掘后震惊世人。A项,衬托、夸张,这是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的诗句,描绘天台山高达四万八千丈,都要对着东南方的天姥山倾倒。B项,拟人,这是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中的诗句,是说一汪溪水将田地环绕,好像在护卫一样;而两座山直闯进门,送来了青翠的山色。C项,夸张,这是李白的《江上吟》的诗句,意为落笔可摇动五岳,啸傲之声直凌越沧海。D项,互文,“秦时明月汉时关”是说秦汉时的明月照耀着秦汉时的关塞。
21.(示例)那么后者的主体就是集体(群体)进而言之(更进一步说)全人类共同“做事”
【解析】前面的分句是“如果说前者的主体是个体”,显然处所在句子是一个假设复句,故横线处要用“那么”与前面的“如果”呼应;而前面的分句强调“前者的主体是个体”,所以横线处应与之相对,填写“后者的主体就是集体(群体)”。前面说“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既有个体行动的面向,又有群体实践的面向”,后面则是“有赖于其实践主体的范围不断拓展”,中间应该填表示层进语句,可填“进而言之”,或“更进一步说”。这一句开头就说“简而言之,通俗地说”,意味着所填内容是扼要通俗的总结,并与“让全人类成为这一实践活动的主体”相呼应,故可填“全人类共同‘做事’”。
22.(示例一)
(1) “保家卫国”后加“的历史”;
(2) 删去“显示”或“根据”;
(3) “成为”前加“该片”(或“这部影片”);
(4) “观影人群”改为“观影者”(或“观众”)。
(示例二)
(1) “观众们在影片中重温了革命先烈的不畏牺牲、浴血奋战、保家卫国的历史”;
(2) “猫眼专业版数据显示”或“根据猫眼专业版数据”;
(3) “该片成为中国电影史上又一部现象级作品”;
(4) “超过七成的观影者(观众)表示”。(每改对一处计1分,全对计5分;只标出序号,三个以上计1分。
【解析】成分残缺,缺少宾语中心语,应该是“重温了历史”;“根据猫眼专业版数据显示”结构混乱、句式杂糅;成分残缺,缺主语,“票房总额”不能作为“成为中国电影史上又一部现象级作品”的主语;“七成的观影人群”搭配不当。
23.【写作提示】至关重要的是“关联两则材料”确定发言的立意。
材料一:三则典籍名言从不同角度讲要如何待己待人:孔子说要重责自己,轻责别人,强调的是要注重自我提升,严于律己,宽容他人过错,宽以待人;荀子主张博学之余要加强自我反省、自我观照,做到既博又智且无过;阳明先生鼓励心上用功,从起心动念处用功,为善去恶。
材料二:这个专访包含了两层意思。“君子文化”应该而且可以发扬光大;做君子就在于对“善”的选择。接下来,就要“关联两则材料”确定立意角度,绝不是要面面俱到,最基本的做法是从上述材料中各找一个点建立有机关联。
然后要注意情境设置。作为国学社的成员,在主题讨论会作中心发言,一要注意紧扣主题和自己的立意,条理明晰,语言有感染力;二要尽可能表达自己的真实思考,分享自己的真实感受与生命故事。

上一页           



位置:主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语文试题 >

相关文章


触屏版 电脑版

© 古诗词 wap.exam5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