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诗词
导航

沧州市2021-2022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时间:2022-03-09
沧州市2021-2022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不得不说的是,尽管已经耳熟能详,但元宇宙概念迄今仍没有清晰准确的定义。近30年前,科幻小说《雪崩》这样描述元宇宙:戴上耳机和目镜,找到连接终端,就能够以虚拟分身的方式进入由计算机模拟、与真实世界平行的虚拟空间。有人认为元宇宙会让人更有身临其境之感,用户将置身“实体互联网”之中;有人概括出元宇宙的几大特征,称元宇宙不仅是与真实世界平行的虚拟空间,更“和现实世界相互影响”,甚至拥有与现实世界相互联通的经济系统……多元的声音不一而足,可以明确的一点是:虽然元宇宙似乎拥有广阔空间和多种可能,但目前还是一个尚未成型的新兴事物。
元宇宙概念的走红,背后有着相应的技术支撑和社会生活因素。一方面,经过多年的发展,虚拟现实、人工智能、区块链、5G 通讯、可穿戴设备等底层技术的应用日渐成熟;另一方面,因为疫情等原因,线上办公、线上课程逐渐普及,人们在虚拟空间的停留时间更长,线上生活所占的比例不断升高。在一些具体的场景中,人们捕捉到元宇宙可能给生活带来的改变。从在游戏中参加虚拟演唱会,到在虚拟空间以虚拟形象参加会议,且会上可以用语音和动作进行实时交互,这些已经成为现实的案例,一定程度上打破了虚拟与现实的界线。尽管如此,有业内人士指出,元宇宙产业还远远达不到全产业覆盖和生态开放、经济自洽、虚实互通的理想状态,在技术层面、法律层面、道德伦理层面,都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我们离元宇宙的世界有多远?这个问题可能短期内不会有答案,但各类打着元宇宙旗号的套路与骗局已经有滋生的苗头。一些知识付费项目把元宇宙包装成一夜暴富的机会,声称“未来只有元宇宙这一条路”,以贩卖焦虑的方式借机敛财。一些人言必称元宇宙,没有任何与之相关的实体内容却热衷于抢注各种相关商标,挖空心思从元宇宙概念中分得一杯“流量羹”。这就提示我们,对待新鲜事物,保持好奇和探索的同时,也要保留一份审慎和理性。即便元宇宙有可能成为真实世界的延伸与拓展,潜在的机遇和可能带来的变革值得期待,每个人仍需理性看待当前的元宇宙热潮,警惕任何以科技和未来为名义的忽悠。关于元宇宙的讨论仍在继续,有人充满乐观与向往,也有不少怀疑的声音。是镜花水月还是触摸得到的未来,是资本炒作还是新的赛道,是新瓶装旧酒还是科技新突破,下结论前不妨“让子弹飞一会儿”。
不过可以明确的是,一些新概念承载着人们对技术发展的信心,以及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待。推动新概念及其产业逐步走向成熟需要时间,通向令人神往的科技未来需要脚踏实地、打好发展地基。正如不论虚拟现实、增强现实还是混合现实,中心词都是“现实”,这也预示着离开了现实的支撑,终归是海市蜃楼无本之木。“基础不牢地动山摇”,这样的道理不论在真实宇宙还是元宇宙,应该都是适用的。
(《人民日报》2021 年 11 月 27 日《万物皆可“元宇宙”?》)
材料二:
在主流哲学探讨中,“虚拟世界”始终是被警惕和防范的对象。美国著名政治哲学家罗伯特·诺齐克曾提出一个思想实验:假设有一台机器,只要走进去就可以在它营造的虚拟世界中享受最大的欢愉和乐趣,而留在现实中就要摸爬滚打,承受失意和痛苦。在他的课堂上,面对机器给予的极大诱惑,学生大多选择了留在现实世界——相较于可以互相替代的虚拟世界,无可替代的现实世界承载了人们更多的期待。
讽刺的是,尽管哲学和文学都以一种“现实中心主义”告诫人们以警惕和冷静的态度面对“元宇宙”和虚拟世界,但这一概念还是吸引了大批拥趸,并被赋予了崇高意义:发展元宇宙已然被拔高到“科技向善”的层面,它被认为可以改变世界,是实现人类无限可能的重要举措。
有英美学者清楚地指出了种种“赋魅”背后的意识形态因素:“科技公司开始谈论他们的使命,而他们的使命总是被夸大——改变工作的未来、连接全人类、让世界变得更美好、拯救整个星球。这些公司非常公开地、相当狂热地担心各种形式的世界末日灾难……显然只有科技企业亿万富翁才能将我们从中拯救出来。”
的确,无论元宇宙的蓝图绘制得如何理想,但这些科技公司也始终是一个资本实体。它们打造种种意识形态幻象,都旨在让人们相信,眼花缭乱的虚拟世界代表了人类的未来。然而,资本实体本身却无比清醒地借助于这种意识形态幻象攫取现实中的利益。事实上,无数炒热“元宇宙”概念的掮客也是如此,他们既是被“收割”的韭菜,也试图充当收割他人的“镰刀”。
当然,这种对意识形态的症候阅读绝不意味着拒绝技术进步。或许有一天,“元宇宙”会融入现实,成为生活的一部分。就像如今人们已习惯于在互联网冲浪,在游戏中社交。但这样的进步和生活方式的迭代必须遵循科技发展的规律,它与宣扬“科技向善”和“改变未来”的资本主义科技巨头的个人英雄式意识形态无关,也注定无法通过“炒概念”和“炒热钱”得到实现。
(摘编自《元宇宙叙事:“科技向善”的意识形态神话》)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虽然元宇宙目前还是一个尚未成型的新兴事物,但这并不妨碍它拥有广阔的空间和多种可能的发展态势。
B.在具体场景中的现实案例,打破了虚拟与现实的界线,也让人们真实地体会到元宇宙给生活带来的改变。
C.在罗伯特·诺齐克的课堂上,学生大多能拒绝虚拟世界的诱惑,而选择需要承受失意和痛苦的现实世界。
D.在元宇宙领域,“炒概念”和“炒热钱”都是不符合科技发展规律的,无法借以实现生活方式的迭代。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两则材料都对元宇宙的现状和未来进行了评论,材料一侧重受众视角,材料二侧重资本视角。
B.材料一中认为科技发展要以现实为支撑,元宇宙不以现实为支撑,所以是海市蜃楼无本之木。
C.资本实体清醒地借助元宇宙攫取利益,而炒作“元宇宙”概念的人获取利益的过程是被动的。
D.材料二中引用英美学者的话论证拥趸们赋予元宇宙的崇高意义,揭示了“科技向善”的真相。
3.根据材料二“对意识形态的症候阅读”的内容,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作者重点关注对象的一项是(     )
A.部分网红博主靠元宇宙概念卖课,吸引了众多的网友,网络课程“元宇宙第一课”就卖出了 150 万元。
B.国内首个景区元宇宙研究中心落户张家界,借助元宇宙概念探索疫情之下旅游业向数字化转型的道路。
C.以网络技术研发为主营方向的字节跳动公司投资元宇宙概念公司“代码乾坤”,融资金额近1亿人民币。
D.全球首家将“元宇宙”概念写进上市招股书中的公司 Roblox 在纽交所上市,首日股价就上升了54.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孔子终生努力尝试把社会和文明引入正途,给它一个真正的基础,以此防止文明的毁灭。当孔子看到他不能阻止中国文明的毁灭时,他好像一个看到自己房屋着火、燃烧着吊在头顶上的建筑师,确信他不可能挽救房屋,知道他所能做的事情是挽救这建筑的图纸和设计,这样以后就可以有机会重建;于是他挽救了中国文明的图纸和设计,保存在中国圣经的旧约里面——五本圣经即《五经》,五本正典。这就是孔子为中华民族所做出的伟大功绩。
但这并不是孔子为中华民族所做的最主要的和最伟大的工作。他所做的最伟大的工作是通过挽救文明的图纸和设计,对文明的设计做了一个新的综合、一个新的解释。在这个新的综合里,他给了中国人真正的国家观念——国家的一个真正的、理性的、永恒的绝对基础。
不过,古代的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现代的卢梭和赫伯特·斯宾塞也给出了文明的综合,并试图提出真正的国家观念。那么欧洲伟人们所做出的哲学这种文明的综合,与作为儒教的哲学和道德体系文明的综合有什么不同?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以及赫伯特·斯宾塞的哲学没有成为宗教或者宗教的等价物,没有成为一个民族或国家大众可接受的信仰,而儒教则成为中国如此众多的大众的一种宗教或者宗教的等价物。这里所谓的宗教,不是在这个词的欧洲狭窄意义上使用的,而是在更为宽泛的普遍意义上使用的。歌德说:“唯有民众懂得什么是真正的生活;唯有民众过着真正的人的生活。”现在,当我们在宗教这个词的宽泛的普遍意义上使用它时,我们意指的是一种有行为规范的教导体系,正如歌德所说,是被人类大众或者最少被一个民族或国家的民众,作为真理和约束接受的东西。从这个词的宽泛和普遍的意义上来讲,基督教和佛教都是宗教。在这种宽泛和普遍的意义上,儒教成了一种宗教,因为它的教导被认为是真理,他的行为规范已经被整个中国种族和民族当作约束,而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和赫伯特·斯宾塞的哲学即便在这种宽泛和普遍的意义上也没有成为宗教。这就是儒教与西方哲学的不同。
那么,儒教与这个词的欧洲意义上的宗教的区别是什么呢?区别当然是欧洲意义上的宗教里面有一种超自然的起源和因素,而另外一个则没有。但除此之外,还有另外一个区别,那就是:欧洲词义上的宗教教导人成为一个好人。而儒教做得更多:儒教教导一个人成为一个好公民。对一个人,不是单独的人,而是处在他和同胞以及国家的关系里的人,基督徒的问答集里这样发问:“人的主要目标是什么?”而孔子的问答集《论语》中是这么问的:“公民的主要目标是什么?”基督徒在问答集里回答说:“人的主要目标是赞美上帝。”孔子在他的问答集里回答说:“人的主要目标是做孝子和好公民。”接句话说,欧洲词义上的宗教说:“如果你想要拥有信仰,你就必须是一个圣徒、一个佛、一个天使。”而儒教说:“如果你是一个孝子和好公民,你就有信仰。”
(摘编自辜鸿铭《中国人的精神》)
材料二:
在过去,我们一直把儒家文化视为一种政治文化,视为维护封建政治统治的文化支柱。实际上,儒家文化在其本质上就不是一种政治文化,它不具备一种政治文化的基本素质。什么是政治文化?政治文化首先是使用政治权力的文化。儒家文化是不是一种政治文化呢?不是!因为它对政治的基本要求是“德治”而不是“法治”。他认为“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在这里,它明确把“德”同“政”对立起来,说明它讲的不是“政治”,而是“道德”。它的意图是要以道德的力量维系整个社会的稳定。在这个意义上,它是政治的取消论者,虽然它取消的不是执政之人,不是国家的政治权力结构,但它却反对政治家用政治的手段治理社会。作为一种学说,它是拒绝所有政治权力的干预的。显而易见,孔子并不是不知道这些因素对于政治统治的必要性,但在他的时代,恰恰是由于政治统治力量的加强造成了整个社会关系的混乱,造成了国家与国家之间的战争,造成了人民生活的痛苦。他的学说不是为了加强政治统治的职能,而是要用他的非政治的手段削弱乃至完全代替这些政治的手段。
作为一个知识分子的孔子,对当时政治统治力量的加强做出感情上的对立反应,并企图用自己认为合理的方式改善现实的世界,拯救正在沉沦着的人类社会,并提出了自己独立的一套思想学说,本身就体现着中国文化的发展,体现着中华民族独立地思考社会、思考人类、思考人生的自觉性的提高和能力的加强。但也正因为如此,孔子的学说就其基本倾向而言,就不是一个政治的学说。我们不能用政治学说的标准要求它、评价它。它不是为了加强当时的政治统治的,但也不是为了推翻当时的政治统治的。孔子关心的是更普遍的社会问题。
(摘编自王富仁《中国文化的守夜人》)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孔子无法阻止中国文明的毁灭,但挽救了中国文明的图纸和设计,使中国文明得以赓续,这是他的伟大功绩。
B.孔子对文明的设计所做的新的综合给出了真正的国家观念,形成了哲学和道德体系,并被整个中国种族和民族所遵从。
C.欧洲一些伟人所给出文明的综合不能成为一种宗教,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他们的综合没有成为大众可接受的信仰。
D.儒家倡导“道之以德,齐之以礼”,立场鲜明地反对政治家治理社会,主张以道德力量来维系社会稳定。
5.阅读材料的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儒教可以规范人的行为并成为一种真理和约束的教导体系,从这种意义上来说,儒教就成了一种普遍意义上的宗教。
B.虽然超自然的起源和因素是儒教与欧洲意义上的宗教的区别,但根本区别在于是否以道德的力量维系整个社会的稳定。
C.强大的政治力量造成社会关系的混乱和人民生活的痛苦,这直接使孔子形成对政治统治职能排斥甚至否定的态度。
D.孔子主张维系社会稳定需要“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提倡“德治”,所以不能用政治学说的标准来要求和评价它。
6.下列各项中,不适合作为论据支撑材料一中的观点的一项是(     )
A.孔子将从西周初期到春秋末期五百余年间的诗——包括官方的、贵族的和民间的,筛选、精编成《诗经》。
B.在中国,一个人通过他内心的正义感和时刻服从的道德义务感而得到保护,这是受孔子思想的影响。
C.孔子“适周问礼”期间,曾观览周史之书,与他们讨论史记见闻,这为他日后修《春秋》奠定了基础。
D.欧洲人用来维持文明秩序的是宗教和法律。换句话说,他们是由于害怕上帝和恐惧法律而保持着秩序的。
7.请简要分析材料一最主要的论证方法及其效果。
二、文学类阅读-单文本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一把斧头的记忆
赵明山
改变我命运的人叫储国恩,是冀中抗日根据地文新县大队的大队长。他个子不高,方脸阔嘴,黝黑粗壮,不像个带兵的队长,倒像个卖苦力的。储国恩把我掂在手里,用大拇指试着我的舌刃,他的表情渐渐严肃起来,突然抡起我劈向一根木头。在我深深嵌进木头的那一刻,奇袭姜庄子的作战方案已经成竹在胸。
很快,我和另外 15 把斧子别在了 16 名战士的腰里,这些战士来自县大队和二区小队,我们要去执行一项神圣的任务。文安城南姜庄子据点刚刚住进一群鬼子,我们要神不知鬼不觉地摸进村,给鬼子的脑袋搬搬家。大队长在动员会上说,论武器装备,论兵力部署,县大队都明显处于劣势,姜庄子据点不仅有 25 个日本鬼子,还有百十号伪军协防,硬拼代价太大,只能智取,出奇制胜。
他们开会商量的时候,我在一旁静静地听着。时间是 1942 年阴历正月初八,春节刚过,天空像黑黢黢的锅底压下来,零零星星的雪花像锅里掉下来的米粒儿。他们开会的村子叫牛各庄,在文安城东北方向,距姜庄子 30 多里。16 名战士在夜色掩护下潜入姜庄子,伺机行动。
漆黑的夜,漆黑的路,寒风卷着雪花抽打在战士们的脸上,也打在我的身上。我躁动不安,内心有一种情绪在奔涌,大队长觉察到了,安抚着我,摸摸我的头,让我冷静。
我数了数,他们 16 个人除了每人一把斧子,只带了 7 支短枪。这不是去玩儿命吗?要知道姜庄子据点里有一门野炮、两挺机枪、30 来支三八大盖儿和短枪,一屋子的弹药。这还不算伪军的装备。那天有个孩子送来情报,据点里的情况摸得一清二楚。孩子是县大队的眼线,为据点里的鬼子扫地,把犄角旮旯都给扫描了。
研究作战计划时,也有人提出不同意见,认为这步棋太险,孤军深入,敌众我寡,恐有不测。储国恩马上接过话茬:我们唯一的胜算就在于冒险。如果连日本鬼子都认为我们不敢冒这个险,我们就已经成功了一半。等出了正月,鬼子建了岗楼、挖了封锁沟,再想下手就难上加难了。大家心里明白,大队长也是被逼的,县委和县大队已经没有了退路,姜庄子据点像一根毒刺楔入了抗日根据地,建成半个月,县里的工作就受到很大影响,上下不通,左右不畅,不及时剔除这根毒刺,损失不可估量。
我们是正月初八前半夜进入的姜庄子。战士们头上冒着热气,嘴里吐着热气,我们身上闪着寒气。
我们杀进鬼子据点是正月初九的凌晨,天似亮非亮,站岗的哨兵偷偷回屋取暖,做早饭的伙夫刚刚打开门。战士们像从地底下突然冒出来,伙夫当时就晕成了一摊泥。日本鬼子睡觉很讲究,每人一个睡袋,三九天也脱光了,像头煺了毛的猪钻进去。我们的到来终结了他们的美梦。要不是有个鬼子开了枪,这场战斗会更漂亮,会成为一场更为经典的斧头战,不用一颗子弹就把鬼子们送上西天。伴随着鬼子的枪声,一名战士倒下了,他手里的斧子掉在了地上。即使最后是激烈的枪声为胜利画上句号,这场战斗仍被传颂为“姜庄子斧头战”,受到冀中军区司令员通令嘉奖。那是我第一次尝到血的滋味,侵略者的血。因为这场战斗,我被载入史册。时至今日,在华北地区一提起“姜庄子斧头战”几乎无人不晓,人们会不由自主地竖起大拇指。
战斗结束后,大队长指挥打扫战场,我在他手里左顾右盼,生怕漏掉一个喘气的脑袋。院子里躺着 21 具鬼子的尸体,仓皇逃跑的 4 个鬼子也在村边被“报销”了。我一不留神碰到了那门三八野炮,发出响亮的金属之声。我的面前,横躺竖卧着缴获的武器,野炮、机枪、步枪、弹药。我在它们面前昂首阔步,它们向我低下了头,连那门向来仰着脖子不可一世的野炮,也跪在我的脚下。我轻轻敲击着它们,有几分胜利的快感。
从腊月二十三鬼子进驻,到正月初九被县大队一锅端,姜庄子据点只存在了短短半个月的时间,这大概是中国战场上最短命的日军据点了。鬼子万万没有料到,他们煞费苦心构筑的堡垒,连同他们的脑袋,被十几把斧子砍得七零八落,不到一个小时,灰飞烟灭。
当敌人的援军赶到时,县大队的战士们早已消失得无影无踪,连县委机关都转移了。鬼子也不是白跑一趟,收尸的活儿正等着他们呢。村边协防的伪军脚底下抹油,差不多跑光了。
一场战斗,让我名垂青史,但我不愿过多分享文新县大队的荣誉,我不能喧宾夺主,他们才是真正的英雄。战士张广寿,年轻的生命永远地定格在姜庄子。我没有走进历史博物馆,战争结束后,我悄悄回到农民家里,继续劈柴。
(《小小说月刊》2021 年 11 期)
8.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以时间为序,讲述了冀中抗日根据地文新县大队一次奇袭日军据点姜庄子的行动。在敌强我弱的不利态势中,战士们表现出了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B.小说写研究作战计划时,有人提出不同意见,可是大队长储国恩并没有听从,而是我行我素,虽然最后获得了战斗的胜利,但这种做法实在不太可取。
C.小说写到了战士张广寿的牺牲,要不是有个鬼子开了枪,也许他并不会死。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说明即便前期准备再充分,战斗也是有偶然性的。
D.小说结尾写到了“我”的结局,没能走进历史博物馆,只能回到农民家里继续劈柴,流露出“我”无法继续发挥价值的遗憾。
9.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以储国恩队长外貌、神态、动作描写开头,借助对“那一刻”情境式地刻画,树立起了一个强壮、果敢、坚毅的抗日队长形象。
B.小说借助“黑黢黢的锅底”一样的天空、“米粒儿”一样的雪花、“漆黑的夜”、“漆黑的路”等环境描写,渲染出严酷紧张的战争气氛。
C.小说善用对比。如把“战士们头上冒着热气”和“我们身上闪着寒气”相对比,既体现了战士们的战斗热情,也暗示了战斗的严酷性。
D.小说语言通俗易懂,平实而生动。如把口语“犄角旮旯”等引入文章,风格诙谐幽默,把日本鬼子比作“褪了毛的猪”,富有情趣。
10.小说结尾对文新县大队的战士们予以了高度评价——“他们才是真正的英雄”。“真正的英雄”应具备哪些品质?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认识。

    下一页



位置:主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语文试题 >

相关文章


触屏版 电脑版

© 古诗词 wap.exam5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