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市名校2022届高三下学期4月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3)
时间:2022-04-11
语文参考答案
一、
1.A(因果关系不成立)
2.D(A项,“必然会促进文学批评的巨大进步”表述不准确,原文“文学计算的出现不仅是文学批评方法的转向,而且是文学批评思维的变革”,而不是“巨大进步”。B项,“已不适应时代发展,将逐渐走向没落”表述于文无据。C项,“得出的结论是相同的”表述错误。确证因果关系的批评思维对小部分文学作品有效,得出的结论是针对小部分文学作品的;呈现相关关系的批评思维对大规模的文学作品有效,得出的结论是针对大规模文学作品的。因此,不能认为二者得出的结论相同)
3.C(材料二的观点:用数据分析既可以更精确地判定文学作品在文学史上的“影响”,也是基于对“影响”的非人文主义理解。A项说明通过数据分析可以准确断定文学作品的作者。B项反映了文学计算在文学批评方面的不足。D项说明通过数据分析可以推断文学作品的主要内容)
4.材料一采用总分结构,先阐述文学计算的产生背景,然后分别从两个方面论述受文学计算的影响,文学批评思维发生的变革;论证思路清晰严谨。主要运用了举例、对比两种论证方法,对文学计算在文学批评思维变革中的作用阐述得更加具体,易于理解。(4分。每点2分,要点明确、意思相符即可)
5.分析唐诗作品在读者群体中是否受到欢迎、传播的频次等。分析唐诗作品表达的思想情感对后人、后世社会在情感态度、价值观念等方面的影响。分析唐诗作品的艺术技巧、语言风格等对后世诗歌创作的影响。分析唐诗作品在中国文学、文化的传承与演变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共6分。每点2分,答出其中任意三点即可)
二、
6.C(“故事本身也暗示了她自身的命运”错误。)
7.B(“强化了对战争的痛恨”理解错误。)
8.“花开”喻指陈佩琪青春之花因充满活力而魅力无穷,爱情之花因自然、甜蜜、热烈、理性而温暖美丽,生命之花因置身抗战洪流、饱经风吹雨打而顽强绽放,饱含着作者对其生命的崇高礼赞;(2分)而花“又谢”则意味着青春不再、爱情终止、生命已逝,流露出作者对其英年早逝的深深叹惋。(2分)
9.在真实描述人物事迹的同时,又融合了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挖掘和行为品质的评点,使人物形象更加立体丰满;
在客观展现烈士当年历史价值的同时,又融入了对其当下现实意义的思考,使文章的主题更加深刻;
在冷静陈述事实的同时,又流露出真挚强烈的情感,使文章更具文学性与感染力。(每个要点2分;如有其他答案,能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三、
10.B
11.B(文中“劳力”应指兴役劳民之意)。
12.D(“甚至侍从小臣父兄子弟的官职品性、声名业绩都不会遗忘。”错,应是“侍从小臣的官职品性、声名业绩”)
13.只可粗略地完成已动工的工程,充当朝会和宴会之用,竣工之后遣返在工地上劳作的民夫,让他们能够回去务农。(落实“所营立”“讫罢”“作者”等关键词语的翻译,保持语句通畅。共4分)
即使上书的文辞粗鄙浅陋,仍然省察穷尽到完全明白,毫无厌倦之意。(落实“虽”“鄙陋”“究竟”等关键词语的翻译,保持语句通畅。共4分)
14.大兴土木,劳民伤财;聃于内宠,沉迷后宫;不吸取历史教训。(每项1分,共3分)
15.B(“失落叹惋之情”错)
16. 对归乡生活的满足之情。诗人回归乡村之后,对自己太平、安适、自在的生活感到非常满意。对过去辉煌的自豪之感。诗人回忆起自己年轻的时候也是国家的股肱之臣,与担负大任的文官武将志同道合,交往密切,不禁引以为豪,心潮澎湃。高兴、期盼之情。尾联写诗人听闻朝廷北伐抗金的消息后高兴不已,期待能够收复失地,于是饮酒自乐,甚至与梅花相约在收到胜利的消息后醉酒庆贺。(共6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17.(1)稍见云中白若樗蒱数十立者,山也
(2)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3)寄蜉蝣于天地 渺沧海之一粟(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四、
18.A
19.D(题目所给内容论证的是加强学科建设、培养专业人才,根据语境,放在丁处最恰当)
20.B(原句有三处错误,一是“源源不断地”与“有计划的”两个词顺序不当;二是“实现”与“需要”动宾搭配不当;三是缺少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对应的支配动词)
21.其实就是靛蓝 不能溶于水 变成黄绿色的隐色体(每答对一处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字数不合要求,酌情扣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22.把靛蓝用水稀释,在染液加入碱性物质,再加入米酒或酒糟,将织物在染液中浸泡,最后捞出晾晒。(每答对一点给1分。意思答对即可,字数不符合要求酌情扣分)
四、(60分)23.参考2021年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一、
1.A(因果关系不成立)
2.D(A项,“必然会促进文学批评的巨大进步”表述不准确,原文“文学计算的出现不仅是文学批评方法的转向,而且是文学批评思维的变革”,而不是“巨大进步”。B项,“已不适应时代发展,将逐渐走向没落”表述于文无据。C项,“得出的结论是相同的”表述错误。确证因果关系的批评思维对小部分文学作品有效,得出的结论是针对小部分文学作品的;呈现相关关系的批评思维对大规模的文学作品有效,得出的结论是针对大规模文学作品的。因此,不能认为二者得出的结论相同)
3.C(材料二的观点:用数据分析既可以更精确地判定文学作品在文学史上的“影响”,也是基于对“影响”的非人文主义理解。A项说明通过数据分析可以准确断定文学作品的作者。B项反映了文学计算在文学批评方面的不足。D项说明通过数据分析可以推断文学作品的主要内容)
4.材料一采用总分结构,先阐述文学计算的产生背景,然后分别从两个方面论述受文学计算的影响,文学批评思维发生的变革;论证思路清晰严谨。主要运用了举例、对比两种论证方法,对文学计算在文学批评思维变革中的作用阐述得更加具体,易于理解。(4分。每点2分,要点明确、意思相符即可)
5.分析唐诗作品在读者群体中是否受到欢迎、传播的频次等。分析唐诗作品表达的思想情感对后人、后世社会在情感态度、价值观念等方面的影响。分析唐诗作品的艺术技巧、语言风格等对后世诗歌创作的影响。分析唐诗作品在中国文学、文化的传承与演变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共6分。每点2分,答出其中任意三点即可)
二、
6.C(“故事本身也暗示了她自身的命运”错误。)
7.B(“强化了对战争的痛恨”理解错误。)
8.“花开”喻指陈佩琪青春之花因充满活力而魅力无穷,爱情之花因自然、甜蜜、热烈、理性而温暖美丽,生命之花因置身抗战洪流、饱经风吹雨打而顽强绽放,饱含着作者对其生命的崇高礼赞;(2分)而花“又谢”则意味着青春不再、爱情终止、生命已逝,流露出作者对其英年早逝的深深叹惋。(2分)
9.在真实描述人物事迹的同时,又融合了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挖掘和行为品质的评点,使人物形象更加立体丰满;
在客观展现烈士当年历史价值的同时,又融入了对其当下现实意义的思考,使文章的主题更加深刻;
在冷静陈述事实的同时,又流露出真挚强烈的情感,使文章更具文学性与感染力。(每个要点2分;如有其他答案,能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三、
10.B
11.B(文中“劳力”应指兴役劳民之意)。
12.D(“甚至侍从小臣父兄子弟的官职品性、声名业绩都不会遗忘。”错,应是“侍从小臣的官职品性、声名业绩”)
13.只可粗略地完成已动工的工程,充当朝会和宴会之用,竣工之后遣返在工地上劳作的民夫,让他们能够回去务农。(落实“所营立”“讫罢”“作者”等关键词语的翻译,保持语句通畅。共4分)
即使上书的文辞粗鄙浅陋,仍然省察穷尽到完全明白,毫无厌倦之意。(落实“虽”“鄙陋”“究竟”等关键词语的翻译,保持语句通畅。共4分)
14.大兴土木,劳民伤财;聃于内宠,沉迷后宫;不吸取历史教训。(每项1分,共3分)
15.B(“失落叹惋之情”错)
16. 对归乡生活的满足之情。诗人回归乡村之后,对自己太平、安适、自在的生活感到非常满意。对过去辉煌的自豪之感。诗人回忆起自己年轻的时候也是国家的股肱之臣,与担负大任的文官武将志同道合,交往密切,不禁引以为豪,心潮澎湃。高兴、期盼之情。尾联写诗人听闻朝廷北伐抗金的消息后高兴不已,期待能够收复失地,于是饮酒自乐,甚至与梅花相约在收到胜利的消息后醉酒庆贺。(共6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17.(1)稍见云中白若樗蒱数十立者,山也
(2)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3)寄蜉蝣于天地 渺沧海之一粟(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四、
18.A
19.D(题目所给内容论证的是加强学科建设、培养专业人才,根据语境,放在丁处最恰当)
20.B(原句有三处错误,一是“源源不断地”与“有计划的”两个词顺序不当;二是“实现”与“需要”动宾搭配不当;三是缺少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对应的支配动词)
21.其实就是靛蓝 不能溶于水 变成黄绿色的隐色体(每答对一处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字数不合要求,酌情扣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22.把靛蓝用水稀释,在染液加入碱性物质,再加入米酒或酒糟,将织物在染液中浸泡,最后捞出晾晒。(每答对一点给1分。意思答对即可,字数不符合要求酌情扣分)
四、(60分)23.参考2021年高考作文评分标准。